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子强董事独自骑着车子往回走,心里一直在想着这种感觉。

    他看来想得非常用心,以至于梅乐芝经理和他打招呼,他都没有注意到。

    梅乐芝经理昨天晚上和伍大鹏董事长聊了一会后,回到了宿舍后,又舒舒服服地看了一会儿书,早晨起来的比平常晚一些……他穿上了赤嵌服装厂给汉唐集团的技术员们设计生产的便装……其实就是一套套头运动装,只不过裤子没有松紧带,要系绳的,这套衣服不管是工作还是锻炼都很适用,是宋士达董事亲自设计并打的服装版型。

    它的颜色有黑、蓝、绿、红四种,梅乐芝经理当时选择了蓝色的。

    汉唐集团的运动鞋也是自制的,帆布鞋帮配杜仲胶鞋底,那鞋有高帮和低帮之分。

    一开始建国安董事还想直接售卖于汉唐集团的成员们,结果被伍大鹏董事长给否了。

    伍大鹏说:“我们刚涨工资不久,这就要回收马票……吃相不好看,再说你们赤嵌服装厂、制鞋厂现在又无法形成市场规模的产量……为什么我们的技术员们对花马票买烟、酒、糖和茶可以毫无怨言?因为我们可以量化了,可以走市场化的路子了……而现在,你们才那点产量就急着去卖给自己人,是不是不好?”

    建国安董事听了后心服口服。

    梅乐芝经理当时没说什么,但是他心里倾向于直接售卖。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行业越是弱小的时候,越是需要市场化来扶植……这个因果关系故意被伍大鹏董事长说颠倒了……

    但是,梅乐芝经理也能理解他的真实意味:

    他是这个集团的董事长,他要考虑的是整体利益,整体人心问题,局部的小利益就被放弃了……这个处理办法没有对不对的问题,只和屁股有关。

    暂时先由汉唐集团包下产品,也不是坏事,大家都是股东,账目也都是公开的……一直在网上挂着呢,还定时更新。

    越是公开透明,这去看的技术员反而越来越少……点击数在那里摆着呢。

    什么都可以市场化,但是人心、民意无法市场化。

    人作为自然力量的总和,永远是汉唐集团的核心力量……汉唐集团也是一个社会,其本质上,管理它和管理一个国家的区别不大。

    梅乐芝经理收拾妥当后,去了热兰遮市场,那里有一家卖米粉的小饭店,米粉做得不错,一般的时候,早餐,他都在那里吃了。

    关于热兰遮市场的饮食卫生要求,只要到过这里的人没有不知道的。那一条条的卫生规定、条例卡得很死,操作性也很强……

    市场的管理部门实行不定期抽查制度,第一次不合规定罚款,第二次加重惩罚,第三次勒令关门,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食品上的问题……但就这样,负责检查的市场管理人员还没有放松过,没办法,在市场上吃饭的汉唐集团的技术员越来越多,这卫生要求更是要为了保护自己人啊!

    市场派出所所长秦曦关有时在网上抱怨说,他们所里的那几个警察都要忙死了……什么都要管,这是集警察、城管、工商、检疫于一身的节奏……就不能把卫生检疫什么的单列出来啊?

    伍大鹏董事长跳出来说,现在不是军训期间正忙着嘛,等过了这一阵子就好了,如果都单列的话,你希望出现那面世界那样,八个大盖帽子争着管一个草帽的事情嘛?

    当时秦曦关所长马上说道,我当然不想了。

    说完后,又觉得不对,可想了半天又不知道不对在哪里,索性不去想了,累就累一些吧。

    所以有很多汉唐集团的技术员在这市场上还是很放心就餐的,当然,也有自己现做的,这是大家的自由,反正现在食堂的规模越来越小,除了极其特别的部门,完全取消它的那一天很快会到来的。

    梅乐芝经理叫了一碗虾仁海菜米粉,味道很鲜美,吃完后付了马票,便顺着市场走上了赤热大道。

    梅乐芝经理的晨练方式是散步,他知道这活动量小了些,但是就是喜欢。

    由于今天仍是休息,他决定走得远一些,去汉唐集团的住宅基地看一看。

    现在,那里改名叫香山小区,据说那里发现了不少香樟树,于是就顺嘴起了这个名字。

    他在走下赤热大道时,看见李子强董事正骑着自行车飞奔而来,他乐呵呵地想,这骑自行车也是很好的锻炼方法,可惜,要是能骑上赛车的话,那锻炼的形象就更完美了。

    他冲着李子强董事打了声招呼,可李子强董事却飞速而过,没有任何表示。

    梅乐芝经理看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便知道他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啊,现在所谓的休息天,大家也都在工作,只不过是以另一种意义和形式罢了。

    香山小区在地图上距离这里只有三公里多,但是,实际距离可要有五公里了。

    梅乐芝经理悠闲地向着香山小区走去。

    潘家和郑家现在已经在那里修建了两处住宅。

    这明大陆的古人本来就有在野外修盖房子的习惯,特别是他们中的知识分子,基本上只要有能力都要建一间,或大或小。

    他们借此来亲近自然,感悟天地,“墅”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如此……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别墅竟然成了含有西方文化意味更多的一个词汇了,或者说是一种西方生活方式了,原因何在?

    梅乐芝经理叹了一口气,像是对着那面的世界轻声地说道,你们啊,你们,究竟还有什么不想完全占有,完全垄断的?不要再把传统文化和道德缺失的责任推给民众了……愿那个民族真的能够找回传统文化,并能真正的去修正它……没有优秀的“根文化”的民族,那么活着就只能是活着了……

    通往香山小区的路现在修得不错……至少现在完全能通过一辆四轮马车。

    梅乐芝经理边走边想,谁说这个民族保守,拒绝新生事物?

    单单在使用四轮马车这一项来说,厦门那面就学得很快,甚至专门运送来马匹配了四轮车来充当为自己建别墅的工具。

    潘家的人学得也很快,马上也配上了。

    汉唐集团提供给他们的马车是那面世界美国西部时期,美国富国银行用过的四轮马车。事实证明,这种马车的性价比很高,在生产技术上的要求对汉唐集团来说,都不值得一提了。

    美国富国银行成立于那面世界的1852年,他们当时用的是美国西部典型的交通工具……四轮马车。

    在没有通铁路和汽车的时候,想要装载大量金钱穿越干旱的美国西部,富国银行只能靠的这种运钞四轮马车。

    这种四轮马车载着黄金和公司账册跨越美国西部到达各个城市,足足使用了五十多年。

第二百八十八章四轮马车的联想() 
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大家都大量的使用过它。

    在西方,古罗马帝国时期,它的地域广阔,经济和贸易都非常繁荣,因此他们需要先进而且数量极大的陆上运输工具。

    大约是在公元前1世纪吧,罗马的制车匠发现了凯尔特人的四轮车,并再加改革,使四轮马车用旋转式前轴以转动方向,并且用整片的轮辋与轮箍以增加强度,同时用镶有金属边的轮毂以减少磨擦,这样使它们马车的性能大为提高。

    大约到了公元200年时,这种坚固的罗马四轮运输车在帝国内的大道上隆隆地驶过,有史料显示,那时马拉邮车和客车每24小时可行驶160千米,中途停车更换马匹可以继续前进。

    罗马帝国在鼎盛的时期,大力修建公共设施,因此他们具备条件很好的,将近八万公里长路面又平坦的大道,这路不收费……从而使得这种四轮马车备受青睐。

    当时的罗马帝国,为了维持其强大而建设的极其优良的道路系统,以罗马城为中心向全国十二个行省辐射,至英伦三岛、伊比利亚半岛、小亚细亚、北非、阿拉伯地区。

    这些道路主要用途之一便是军事调动和军事运输,因此整个道路系统力求宽阔、路线平直、坡度平缓、桥涵设施配套齐全。

    道路的路面铺设工艺精良,为适应行军需要,路面本身用沙石铺筑四层。

    最下一层是基础层,铺以泥灰或沙,并夯实,作为路基;第二层是石块与灰土混合铺筑,石块大约有拳头大小,用以充实路面、保证一定的高度;第三层是石灰混凝土,与下面一层粘牢,为路面提供牢实的基底;有时候工人铺设碎石或粗沙掺以泥灰,再用滚压机压平。

    最后一层,也就是军骑直接接触的路表面,用平整的石块铺成,接缝处十分严密,石块整齐划一,每块约为一公尺至一点五公尺长。路面中间稍稍隆起,形成小弧形,这样下雨的时候水就不会聚集,而是顺势流向两边,分散到两旁的下水道。路边有石砌保护,有排水沟。

    罗马帝国灭亡后,道路经数世纪失修,日渐崩坏。此时最实用的又是两轮马车了,因为它可以在崎岖地形条件下行驶……欧洲的交通技术在主流发展上,是在下行发展了。

    但是,在此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这种用作长途运输的四轮马车却依然存在于一定的地区,他妈的并没有完全消亡,因为欧洲可以说是全球最平坦的一个大洲了,四轮马车还是能找生存的空间,更重要的因为他们在商贸上还有一定的需求。

    直到十六七世纪,欧洲在文艺复兴后,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发展,四轮马车也开始复兴了,一时间成为了各国各地区主要的运输车辆。当然,这些马车不仅能拉货运物,同时也用作载人远行。

    此时,它不过是一具有窗的箱子,以皮带悬吊在无簧板的车架上,相对而坐的旅客需要忍受不断的摇动与跳跃。

    到了17世纪时,四轮的公共驿车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长途客运任务,为陆上旅行带来繁荣,而精致的私有马车成为王族身份的象征。

    它的优点是载运量大,运行平稳。缺点是四轮马车需要较为平坦的路面行驶,这当然反过来加大了对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需求……

    它们之间形成相应的促进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说商业发展要更大更快的四轮马车,更大更快的四轮马车需要更好的道路,更好的道路反而来再促进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再促进手工业向工业方向发展……就这么一回事吧,当然不能是一帆风顺的,可是只要在一个地区上实现了可能……那么欧洲国家之间由于关系紧密就可以都实现了。

    当然,这需要时间,以百年来计算的时间单位。

    在东方,在那面的世界里,考古专家从春秋早期的秦公墓中已经挖出了铜制四轮车模型,这说明明大陆在比春秋更早的时期,就已经有了四轮马车。

    另外还有别的考古又证明了,甚至在更早的时期,在西周吧,还有三轮马车出现过,因为有专家用三千多片陶瓷碎片复原过一个模型。

    但是这些东方式四轮马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没有转向装置,直到二十一世纪六七十年代吧,汉唐集团的某个技术员还在那面的世界里,见过没有转向装置的四轮牛车……据他描述,他倒是见过皖北平原上的四轮牛车。

    说那牛车因为没有转向机构,完全是靠人力在车后横向用力来抬,一点点搬动车尾转向,如果上面有重物的话,那真是一种苦逼的行为。

    明大陆上发展两千多年历史的两轮马车,与四轮马车在技术上比,落后是一定的了。

    两轮马车的车辕与车体刚性链接,所以马匹走动或跑动时候,那个震动是直接传递给车体的。

    车体与车轮也是刚性连接,即使有所谓伏兔,一种简单的减震器,但减震效果也非常有限,所以乘坐是非常不舒服的。

    此外车辆的体积和载重能力也受到限制,因为马在拉车时还要同时承受两轮马车的本身重量。

    四轮马车的车辕与车体采用铰链连接,马匹的上下波动并不直接传递给车体。

    车辆的体积可以做的更大一些,尤其是在后期的设计中,增加了弹簧减震之后,乘坐的舒适性有所提高了。

    那么为什么明大陆发展不出真正实用的四轮马车,难道一个小小的转向装置很难吗?

    李子强董事当时在网上说:“我小时候偷工厂的滚珠轴承做过滑轮板车,连我那时候都在脚蹬子装一个转向轴承……明大陆上的人有马车两千多年了,不会那么笨吧?”

    有个技术员随手就敲了一份帖子发出来了……同时他也笑着说道:“哎呀,这么巧啊,我那时也动手做过滑轮板车,从坡上往下放,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