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水月宫是供奉摩利支天女神的地方,大殿金碧辉煌,四周庑廊环抱,殿前为庭院式花园,殿后高台上建有一座两层高的观景楼,外有红墙相围,自成一体,环境幽静,确是最佳娱乐场所。

    在水月宫中,经常是一副轻歌曼舞、太平盛世景象。

    据汉唐集团的资料记载,当时“文武臣工,无夕不会,无会不戏,通宵达旦”。唱歌演戏的,均是本地或外乡戏班、歌女。

    这一个晚上,为了营造气氛,内侍夏国祥还把当红歌女阿红安排走台了。

    阿红是水月宫中的当家红歌手。

    她是肇庆四会人,渔女出身,12岁沦为歌妓,年方十九,色艺双全。

    过去在水月宫,她唱的“香艳”小曲,引得群臣如醉如痴,乐不可支;而她唱的一首南宋名将岳飞作词的《满江红》,又令满场文武泪飞如雨,悲痛不已。

    这些官员大都懂历史,此时的南明与500多年前的南宋情况相似,都是因北方民族入侵而成了流亡政权的,他们听着那慷慨悲歌,想想自己的前途命运,怎不撕心裂肺?

    由此,她不仅是红歌手,还是唱红歌的歌手,歌声里全是正能量。

    在晚宴期间,内侍夏国祥领着歌女阿红和琵琶女出来,她们双双跪地,叩见皇上和拜见鲁王。

    永历帝让她们“平身”赐坐,还亲切地问了姓名身世,以及何时学的艺等问题,两女一一作答。

    永历帝见阿红高挑身材,鹅蛋脸,丹凤眼,秀而不媚,清而不寒,心中就有几分喜悦,于是向夏国祥示意开唱。

    只见那琵琶女先是调音三两声,阿红起身向她示意后,她就弹起过门来。只见她从轻拢慢捻到平挑重拨,从低缓深沉到激越高昂,渐渐引入主旋,又见阿红丹田蓄气,眼神渐亮,一声“怒发冲冠”,就像突然撕裂了一匹布帛,放开了一江清水,歌声响彻大殿,又化作一根钢丝飞出水月宫,越过披云楼,飘上鼎湖山,拐了一大圈,又回归水月宫。

    歌曲一句一句地往下唱,永历帝的表情随着歌的内容、曲子的旋律的变化而变化,他喜一阵,怒一阵,悲一阵,哀一阵,听着听着,脸上情不自禁地淌下了两行热泪。

    席间同时落泪的还有鲁王和一应大臣们…

    歌罢,永历帝回避进了后面,稍停了片刻,复出时,又恢复了平日的威严。

    永历帝说:“唱得好,每人赏银十两。封阿红为女史,总管歌舞场事务。”

    永历帝想了想,接着下旨,说道:“以后这水月宫的歌场里,不准再唱《玉树后庭花》之类的靡靡之音,也不准唱《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亡国之声,定要多唱《满江红》等激昂曲子,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座中的众人皆露出欣喜万分的表情,差点就高喊万岁英明的口号了,此时每个人都在心中大赞,永历帝,不愧是为中兴之帝,我等大明梦的缔造者……

    宴后,永历帝与鲁王执手而行……人家朱氏兄弟便要大谈一番了。

    他们关系亲密是亲密,毕竟双方身上都流淌着朱家的血液……这大明是谁的?当然是朱家前辈们抛头颅洒热血,领着民众赶走了蒙元人等,这才由朱家之人来坐这江山。

    但是这鲁王的工作可不好安排,于是就按旧例,养起来吧。至于他手下的众臣们,当然也一一分散安置。

    永历和鲁王两个人上演了一台血浓于水的相见欢……

    在台湾热兰遮城的网上,有人把他们在肇庆的事情发布出来了……从广州调派一些人手去肇庆打听一下消息,还是比较容易的,两地的交通不成问题,非常便捷……

    话说当时与两广总督杜允和的首席幕僚口头商定的事实,待那幕僚回到广州时,还算有信用,真的就在珠江岸边批了一块地方……汉唐集团当时让杨斌从靖海行动抽出身来…靖海的行动差不多要结束了,再抓人,就把零星渔民都抓光了。

    这样的活儿,主要都由郑家的人动手,杨斌和郭怀一按照汉唐集团的命令,只是配合一下。

    郑家派出的都是老水手,那眼睛才毒呢,是不是海盗或者兼职海盗,那看一眼便知道……能不能抓错人呢,这就不知道了。

    在那时,郑家的人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

    当人手搜集的差不多时,说错了,当海岛上的大股的海盗抓光了后,剩下的小小的再去抓,都不够工夫钱的时候,靖海行动果断地被叫停了。

    台湾与福建的周边海域,出现了少有的真空局面,又说错了,是安全局面。

    杨斌又被派往广州,让他带着一些人手去建一家物流公司,起名叫广发物流……当命令发出去之后,汉唐集团的人才发现发错了,那是留给将来的银行用的……想要改过来,没有想到人家杨斌的行动就是有效率,牌子都挂出去了。

    汉唐集团的人只能索性捏着鼻子认了,心道不就是一个名子嘛,这家物流公司不能和以后的银行弄混吧?

    杨斌去广州的时候还带了一支建筑队,还带了相应的建材。

    临出发前,看着意气风发的杨斌,郭怀一小声地说道:“你乐什么?凭什么让我去山东,你去广州……你乐什么?!”

    杨斌没在意郭怀一的态度,脸上一下子正色了,说道:“汉唐集团让你去山东之地招人,那可是极为看重的,定是比我老杨的任务重要……不可轻视。”

    “嘻,只是招纳些许农民而已,伍大鹏董事长说,只要能行动的人都可带回来……”

    “你啊,老郭,让我去广州建物流公司,是梅乐芝经理的命令,而你的任务,是伍大鹏董事长亲自下的命令,你说谁的任务更重要?!再说了,运煤之事,靖海行动,我们做什么了?没有费吹灰之力……此次的行动方是大事啊,一举定下我等在汉唐集团中的地位,为我等子孙谋个好出身!”

第二百九十四章 做生意要有眼光() 
第二百九十四章 做生意要有眼光

    话分两头,先说说杨斌在广州所遇之事。

    那杨斌得到了梅乐芝经理的若干命令后,又细心想了想,其中不甚明白的地方又仔细询问了一番。

    梅乐芝经理那时候忙了一些,但还是耐心回答了杨斌的询问。

    梅乐芝经理最后说道:“老杨,你不要过于紧张,要随势而为……可以做下去,你就按照命令做下去,势不可为,有危及人员性命之忧时,你必须回来……按情形的发展看,现在还没有到有危险的时候……人,比所有物资都重要……”

    杨斌事实上比较怕与梅乐芝经理说话,他的每一段话都太长了……虽然他总是一副笑呵呵地表情,眼神也很温和……但是他的话有时实在是让人费解,只不过这次算是完全明白了,保住所有人性命,乃是一等一的大事情……这就够了。

    杨斌精心挑了一些自己信得过的手下,便带着相关物件就来到了广州城。

    他先是联系上了那位幕僚,当杨斌将若干礼物送上去后,那位幕僚倒是对他也真有了几分热情。

    这也是和汉唐集团的礼物有关。

    当那位幕僚带着汉唐集团送他的一应礼物,回到广州之时,便立刻开始了一系列地精心运作。

    他首先将两广总督杜允和的那一份单独列出来,又分头准备了一些其他人的东西,把自己需要的挑选出来,剩下的又分了同僚们一些,人人都要有点,多少是另一回事情。

    更为关键的是,他同时又做好了汇报工作的准备。

    这一路上,他的脑子一直在不停地运转着,如何回话,如何圈圜,每个环节每一句话那都是滴水不漏的。

    两广州总督杜允和领着若干有关部门的领导,亲自听取了那位幕僚的报告。

    两广州总督杜允和认真听完了报告后,表示非常满意。

    他点点头说道:“果真如此,那些化外之人只是与那红毛蕃们火并,侥幸得胜罢了……他们的人数不过千,还是有男有女……实在不足以侍。”

    手下的各部门领导也纷纷点头称是……不过尔尔。

    两广州总督杜允和微微笑道:“不过,他们倒也是手巧……竟然造得出银镜来……那玻璃之物也是不错,比红毛蕃的物件好上许多……”

    广州巡府孙大年悠悠地说:“如果那些化外之人,可以接受我大明的教化,广州之地倒也可允他们搬来……”

    广州布政司王仁点头同意,说道:“如果他们能将作坊搬来,我等还可行他们一些方便……上天自有好生之德,不必让化外之第二百九十四章 做生意要有眼光

    人在那蛮荒之地展转受苦……”

    闻弦知雅意……大家一片称道。

    那个幕僚面色恭谨如常,但是在心中微微一笑……他当然知道如何把重点转移到这些官老爷们看重的地方了。

    除了两广州总督杜允和是真心不经商外,他们哪一位老爷手下不是有若干产业?

    当然,他作为前后两任两广总督的首席幕僚,在这广州城里是土生土长之人,也是有一点点产业,不过那是不值一提的……

    大明成化、弘治以后,由于商品活动的活跃,在流通和销售中产生的高额商业利润,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都参与到经商营利的洪流中去。

    明初,国家曾有令禁止宗室、勋旧经商货殖。

    但到大明中叶以后,宗室“经纪贸易与市民无异”,如楚王府所在地,通衢绸帛店“俱系宗室”所有;宦官则帮助皇室经营珠宝、绸缎、古玩等物,其店贵称“皇店”,甚至连正德皇帝也亲自开设酒馆——当然其中玩的成分居多,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开设商业店铺的吸引力;首辅高官如严嵩家里开设店号,徐阶“自废退以来大治产业……越数千里开铺店于京师”,这是上层。

    在中下层,不少庶民地主离乡进城经营买卖;种田赋重,许多农民也改做商贩或小本经营小摊铺;军人则离岗开店设肆当了业主,自由职业者如和尚也开设“酱食店”、道士创办“线米铺”……这类情形虽前代亦有其例,但都不如明中叶以后那样普遍和有那样多人的投入。

    尤其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文人学士的价值观念,如四民、义利、贾道、治生观等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不齿言利、不屑商贾的士大夫,当然包括其家庭成员,也进入经商队伍,晚明社会“弃儒服贾”、“弃文从商”已蔚然成风。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你挣到了钱,你就是好样的,就会受人尊敬……

    在明中叶士大夫的文字记载中,汉唐集团查到过大量关于“弃儒就贾”的实例。

    历史有时候总是惊人的相似……

    广东地方,向以物产富庶、儒业昌盛、民风淳厚而着称,而到正德、嘉靖年间,成百上千的士人开店设铺。

    广东的一些儒生,在经历了“顶了读书二字,没有别样行业,(又恰遇荒年)……竟弄到朝不谋夕的地位”的生活后,不免悟出“那秀才是个吃不饱,着不热的东西”之理,因而也不再掩饰追求实利的心态,改为经营生意,甚至甘当店铺从业者,操持簿册账目、执任会计掌事,以解决生计。第二百九十四章 做生意要有眼光

    那位首席幕僚,就属于这种情况。

    他既有国子监生的资格,而且能诗善画也确有相当的文化造诣,又热衷于社会交往和交游,而支撑这种种文化活动的,正是商业。如果光靠他做幕僚这些收入只能糊口了……他与族弟在家乡广州城里开设了“宝铺”或经营借贷,或出售字墨书籍、古玩器物,等等。

    这样,他的幕僚身份就与这商业发展形成了互动关系,相得益彰了。

    当然,他所经营的产业真是都是小小的,在规模性和垄断性上,无法与广州城的大领导相比……所以只能说,小日子润泽一些罢了……

    在分发这些礼物时,他从这里看到了机会,有一些物件还是不错啊,完全可以做一做生意嘛!这次招抚没有大的收获,略微补偿一些也是好的。

    当然,先把那些化外之人招来才可以有后续手段,所以他在汇报工作时,只是轻轻几句,便将众人的心情撩拨起来了……大家都是性情之人。

    汉唐集团得到了他们想要的土地,杨斌此次也正是来接受它的。

    事实上,以潘家为首的诸多富豪也是给了一些方便,倒是没有动用自己的关系网,至少帮忙说个好话或者传个信息之类的,还是能够做到的……

    在杨斌与那个幕僚交流时,那个幕僚略微探听了一下,眉毛就皱了起来。

    “广发物流公司?”

    公司,集团之类的词语,那位幕僚能够理解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