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2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波团长细致地拍摄着,他没有理会那几个鞑子不停的谩骂……也许他们知道自己是活不成了……这不关苏波团长的事情,人又不是他抓的,也不是由他来处置,他就是看看,宝贵的一手资料呢。

    这些人的相貌上……果然不同于大明人,现在他们还是原生态的半游牧半农耕民族,还没来得及与大明人中的汉人混血……

    这二十个人的头型是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这一点与大明人的区别不大。

    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大多是宽面,特别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的眉骨和颞叶,就是眼睛两侧的部位明显要比大明人发达。

    他们的鼻梁较为挺直,不似明大陆上广西、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大明人的鼻梁那样趴趴,他们的眉弓到鼻梁骨连贯而且突出,没有明显的塌陷。

    这二十个人的眼睛颜色大都偏黄或褐色,还有两个竟然是灰色的眼睛!

    拍摄完后,苏波团长摸了摸自己的鼻梁,忽然想到了一个电影明星,梁家辉!但他是满族人吗?

    苏波团长又看了看老郑的鼻梁,也是大趴趴鼻梁……

    永胜伯郑彩安排人把还活着的五个鞑子直接拉到了大街上,让漳州原有的居民处置……苏波看到连老太太都拿着块石头上场了,我靠,鞑子在城里都干了什么?

    苏波团长努力不去看那五个人的结局,他又看了看老郑的颧骨……果真是大明的福建人啊……把长须剃了,再理一个板寸,在那面的世界里像个超市小老板了……

    永胜伯郑彩感觉苏波团长的眼神不对,他略一思忖,便明了,他直接走到苏波团的身边,微笑着说:“此次想要多少美女?”

    “老郑,你把那些你判罪的官员家属都送给我吧……”

    永胜伯郑彩哈哈大笑,好大的胃口!

    “老少都要??”

    “都要。”

    永胜伯郑彩一幅我服了的样子,点头说:“好说,好说……”

    “男的也都要……”

    “……”

    “都送去台湾吧……”

    永胜伯郑彩揶揄道:“事先没这个约定……”

    “那是人,又不是货……我被这真实的民情吓到了,我告诉你老郑,群众运动确实能让你暂时得利,但是早晚也可能轮到你头上,你是没有见过的……一点也不好玩。”

    永胜伯郑彩本想哈哈大笑,老子手中有火铳,怕他们屁民?!但见苏波团长一脸的严肃,便没有说什么……

    永胜伯郑彩清点自己的收获时,苏波团长带着团员们和他们的大批收获,上千人的移民队伍,先行回到了厦门,在那里整顿一下后,直接送回台湾了,他也直接回去,他需要向董事会汇报情况和接受一批明人版火铳,这可是老郑千叮咛万嘱咐的。

    还有后续的技术移民,就交给其他团员操心了。

    其实永胜伯郑彩也没有亲自打理漳州的收获……他和定远侯郑联的办法一样,让漳州商人站队呗……当然也要拿几个开刀,要不上哪里弄收获?

    永胜伯郑彩要专心接待一个人,他是族侄郑成功的心腹之一,两人要有要事相商,这一件事,他都没有告诉苏波团长……这是郑家的家事。

    郑成功16年出生,如果按照那面世界里的历史来算,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

    他的原名森,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乡人。他在15岁中秀才,到了21岁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时正逢清兵入关。

    当初,郑芝龙被隆武帝封为南澳镇总兵、平虏伯后,旋即又晋为平国公;其子森深得隆武帝赏识,被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延平郡王”,赐延平为封地,就是那面世界的福建省南平市。

    翌年八月,清军攻入福建后,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当时岁,还是个书生。他坚决反对父亲降清,因哭谏未果,便毅然出走,逃回南安县三都乡。

    当他接到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兵抓住并被杀害于福州的消息时,便焚烧儒巾青衣,在孔庙大哭,随后组织了一支抗清义军,大约90多人投奔其父的亲信,南澳总兵陈豹,与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豹、洪旭等人盟歃。

    南澳为潮州海上门户,扼控粤闽水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郑成功之父在南澳经营10年,其家族于此渊源极深、势力甚大,故郑成功很快就招兵数千人,把南澳建为武装抗清的根据地。

    潮汕大地,是粤东的大粮仓。

    它虽然没有做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的历史,但各个朝代的交替,贵胄的南奔,复国的希望和追兵的围剿,经常也在这里展开最后的厮杀,而大动乱的年代往往应是潮汕到处兴建围寨的契机。

    史载宋元之交陈吊王义军就建有五十八寨,明清之交就更多了。

    当时潮汕一带就有围寨269个,仅揭阳一县,就有98个之多,可谓“乡无不寨”。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清兵、郑成功部、倭寇、南明小朝廷和地方武装在潮汕混战,大量无辜百姓惨遭杀戮。

    在这股争先恐后的建寨热潮中,出现了五个被称为“潮州五虎”的最有实力的寨主,他们是黄岗黄海如、南洋的许龙、海山的朱尧、澄海的杨广和达濠的张礼等五位头领。

    1649年郑成功领着从闽南败退的郑家军主力部队进入潮地强征粮饷,很多时候就是个抢。他们先破了南洋寨和达濠寨,其余“三虎”,望风而降。

    事实上,早在1648年,他便派其叔父定国公郑鸿逵和陈豹占领了揭阳,强征了当地不少米粮。

    到了1649年的六月,他这一次是亲自带兵攻下澄海南洋寨,紧接着便挥师北上首攻潮州城。

    当时,郑成功率部下12000人轮流攻城,但因潮州城坚炮好,而郑成功又没有合适地攻城器械,只好撤退到榕城与其叔父郑鸿逵会师。

    在他们练兵了一段时间后,正准备再次攻打潮州时,忽然听到那两个原本只能守家看院的族叔,竟然打下了泉州城,还没等着完全弄明白,接着又传闻他们围了漳州城!

    感谢老朋友on、美乐芝、酒后不乱性、胖马1、on、oa3、四川山人到支持,欢迎新朋友蜉蝣特的到来,也谢谢以各种方式帮助这本书活下来的朋友。

第三百四十四章 野火春风斗潮州(上)() 
此次前来拜见永胜伯郑彩的是施琅。顶点 。。(o)

    施琅是福建泉州晋江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早年,他是明将总兵郑芝龙的部将,在1646年不得不随郑芝龙降清。

    由于郑成功的招揽,他入海加入了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成为郑成功部下最为年少、知兵、善战的得力骁将……此时正是出任左先锋。

    军中一切的机密大事,郑成功都要和施琅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为郑成功效劳。郑成功军队中,一切楼舰、旗帜、布阵等相应之法,大多出自施琅手中。

    永胜伯郑彩深知此人。

    传闻此人将诞时,母太夫人夜有神授宝光之梦,觉而异之,遂生……此人少年之时,学书未成,弃而学剑。从其师习战阵击刺诸技,于兵法无不兼精,遂智勇而为万人敌。

    此人现在是郑成功之左膀右臂,若郑成功将他派来,定是有极为重要之事。永胜伯郑彩自然不好慢待,于是亲自接见了他,两人开始了密谈。

    施琅眉清目朗,危言危坐,满腔正气地将粤东之事一一说出。

    这事情还得从1647年9月说起。

    在与四叔郑鸿逵并肩子上的泉州战役失败后,郑成功加强了自身力量的积聚,开始广泛招募文武人才。

    在“反清复明”的口号宣传下,大批爱国知识分子相继而来。

    起初,郑成功对他们礼敬有加,每遇重大事件都会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逐渐就形成了一个善于理政的文官幕僚班子。

    同时,他还凭借自己在隆武朝廷中的地位以及郑芝龙的旧关系网,招集兵将,将要组建一个武班子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郑成功两手都想要硬。

    在他充满正能量的宣传攻势中,陆续又有反清将领,或是追随郑芝龙降清后又懊悔的闽中诸位将领,还有那些深怀故国之思的“降清明将”陆续奔走而来。郑家名气的影响还是巨大无比的……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军需供应问题很快浮出了水面。

    由于郑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以及小片的滨海土地,想要靠当地的物力与财力,根本不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舟师、陆战部队及其众多家属的日常生活,种田之事,从没有出现在爱国志士们的脑子里。

    那么年轻的郑成功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呢?

    经过与他手下的文武两套班子商议,郑成功采取了两个措施:

    首先,他继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上贸易事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师优势,找一些商人代理商,把内地出产的物资通过一些秘密渠道运往海外,诸如暹罗等地,从中可以赚取到高额的利润,购买一些军需品的费用就是由此而来,至于货物的来源和组织情况,就比较复杂了,无法一一说明。

    事实上,汉唐集团在占领了台湾后,郑成功的代理商自然也来同汉唐集团贸易,有关郑成功的一些活动情况,汉唐集团还是基本掌握一些的……还好,和历史的大走向没有出什么差头。

    而二十几岁的国姓爷,当然不知道有一帮子“大叔”在本属于他的地方上,偷偷观望着他奋战的背影……小伙子啊,你要好好奋斗……

    其次,他依靠在攻占地区征收粮饷,当然,这里面很多时候是要靠抢的。

    有许多史料可以证明,郑成功摊派的田赋、征发的劳役苛重之极,此举虽然解决了郑军的燃眉之急,但如此竭泽而渔,却直接导致了所在地的民心向背:许多百姓宁可做清朝的顺民,也不愿做郑军辖下的“义民”。

    在这一点上,明大陆上的明人显然没有经过系统的洗脑活动,他们也是现实和理性的……当然这个时空里,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都只靠着地理关系或宗教关系来维系着,不会出现国家的概念,爱国主义行为往往都是自我活动的副产品,是后人总结的。

    “民心尽丧”,这也正是郑军在攻占许多沿海土地之后,往往不能立足的根本原因,何况,有时还不是单纯的征税问题,更有那“**裸地掠夺民财”的事件频繁发生。

    沿海百姓纷纷将郑军视作海盗,避之惟恐不及。郑成功自然就难以在军事上取得大的进展。

    由于福建多山地,和平时期就缺粮,需要从广东的潮州、惠州转贩粮食,以弥补闽中困境。因此,即便郑成功收尽闽中粮食,也难以养活自己庞大的军队。运筹良久,他决定西取“粤南大粮仓”……潮州,来永久性地解决军粮供应的问题。

    可是年轻的国姓爷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1649年的潮州,尚在明军手中。郑成功图谋夺取潮州的行为,就属于挑起明军内讧的“不义”之举。郑成功师出无名,不能不有所顾忌。

    他思来想去,认为为了郑氏集团的长期利益,哪怕从此担上恶名,也在所不惜。同永胜伯郑彩一样,他所有的利益出发点都是以家族为先,当然,这是整个时空的基本道德水平。

    几天后,他致信潮州总兵郝尚久,以“联兵”为由要求常驻潮州。

    这是摆明了硬吃他,潮州总兵郝尚久断然拒绝。郑成功闻讯后,终于扯下了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兵锋直指潮州地区。

    这个潮州总兵郝尚久同郑成功比起来,是大叔级别的,这一年他四十四岁。他一直追随李成栋,随李成栋入清后,一开始就镇守潮州。

    1649年间,又随李成栋反清,南明授他新泰侯,仍镇守潮州。

    这么说吧,这是一位底儿潮的大叔,他一直在潮州不声不响地向南明上交皇粮。

    这年12月17日,郑成功正是以潮州总兵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他亲率大军猛攻明军郝尚久部,肆无忌惮地大打内战。

    作战期间,郑军小股部队“在民间搜刮粮饷”的劣行从未停止。由于倾巢出动,兵力强劲,郑军先后占领潮州府属各州县。

    但是在兵围潮州府城时,他缺乏攻城工具,第一次攻打失败,潮州总兵郝尚久暂时守住潮州城了。

    当时,南明朝廷对郑成功挑起内战的举动极为不满,可惜中枢软弱,无力节制各路军阀,只得派中书舍人陆漾波前往调解——劝说双方停战。

    郑成功眼见这个粮食基地即将到手,郑氏集团从此可保“衣食无忧”,哪里愿意就此罢休。

    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军阀,陆漾波这个文人当然束手无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