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唐集团那一群后生们,竟然能将他们这样行走江湖数十年,阅人无数的精英玩得团团转,看出他们的手段了,但是还得照着他们的手段去做,真是令人气恼。

    三弟郑斌说:“科学技术啊,这两样他们都有,天下便是无敌了,他们都开始锻压火炮了,大哥,那火炮更小,更利于行走,打得却更远!”

    永胜伯郑彩没来由的烦恼,说:“他们又是先装备自己,把用过的卖于我等,不知道我郑家这里才是更需要的吗??”

    他还想再骂上几句,可是想想,又算了,就是他们用过的,都是无敌了。

    三弟郑斌说:“他们自己用精钢锅驼蒸汽机,吨位小,马力大,数千斤之物,拉送起来行走如飞,却给我等用铸铁锅驼蒸汽机,倒是也够用了,可是真让人心有不甘呢。”

    永胜伯郑彩没来由的烦恼,说:“够用便可,他们市场上买不到大红鹰雪茄吧?也极难买到金牌三星白兰地吧?辛辛苦苦生产出,还不是让我等享受?”

    他还想骂上几句,却只是在心中发酸,回想起来,自己在他们这般大小时,糊涂蛋一枚了。这人比人啊……

    三弟郑斌说:“他们用煤烧水,水开了出蒸汽,蒸汽出来推动机械运行,只要那大铁炉抗住压力即可,现在这一套,我等看得明白,也能够修理,但是他们还能从煤中制出煤气,那煤气可烧,还可推动机械运行,甚至还能发出电来,着实让人烦恼,这么年轻,他们还有什么不会的??”

    永胜伯郑彩没来由的烦恼,提起了另一件事,怀疑地说:“他们真的能够人工降雨?我却是不信!一场透雨,利民十万有余,奈何只收我们一万两的费用?

    天地之威,岂是人能操控?这是一也。

    按汉唐集团以前做事的手法,区区一万两白银,他们亏大了……这是二也。

    他们能有将地下水抽上来的功力,我已经是惊为天人,若是能从天上取下水来……三弟,你为何如此看我?”

    三弟郑斌说:“大哥,他们现在就是说能飞上月亮,我也是信了。”

    “……三弟,我这心中也是将信将疑……”

    汉唐集团确实要上马人工降雨项目,不过首期的启动费用,最好由别人来拿,比如郑家集团。

    以前汉唐集团害怕有台风过境,现在竟有些希望有了,台风带来充足的降水,凉爽的天气,当然还会有损失,所以真让人矛盾。

    但是在汉唐集团所带的小尺度气象雷达里,一直没有发现有台风和暴雨云系生成,而从马尼拉或更南一些地区的商人那里得到的情况来看,似乎那里的台风和雨水比以往更多了。

    妈蛋的,没有雨,我们自己降,让永胜伯拿钱启动!

    三爷郑斌听了汉唐集团要卖他们一场雨,五六公里范围,一万两白银,眼睛眨都没眨就同意了,这让喊价的伍大鹏董事长颇有些后悔。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除了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外,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观物理条件。

    比如说,0c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的水滴,0c以下的冷云中则须有冰晶,不具备这些必要的条件,天气形势、云层条件等再好也不会下雨。

    在自然条件下,有时云中上述微观物理条件就不具备或者有但不充分,于是就会出现有云团但不降水或降水极少的现象。

    这时,如果通过人工方式向云团中播撒人工冰核进行催化,促使云团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拼,就能达到人工催降雨水或使降雨量增大的目的。

    汉唐集团的人工降雨作业就是利用这一原理进行的。

    这次火箭人工降雨作业的目标是冷云团,它们的云底一般离地面有500至800米高,厚度有好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

    正常情况下,汉唐集团的火箭弹有效射程为3公里左右,这就有些不够用了,但是,汉唐集团可以专门加工,使它变成七八公里,各种费用都有人先付了。

    在那火箭弹里,每枚含碘化银大约能有15克,它从地面发射钻入冷云团后,进入云端爆炸播撒,可以影响五六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云团,成功催降它几十万吨的雨水。

    但是这里要有天气条件。

    云团的存在是作业的前提,但有云不一定能成功作业,它还需要同时满足更多具体的天气条件:丰富的水汽、强热对流。

    只有在这一种天气条件下,当地实施人工降雨作业才可能有效果,否则即使作业也是白搭。

    也就是说,选择在何时何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仍然要视天气条件进行,它在较大程度上仍受制于天,无法任性行动。

    汉唐集团把相关的降雨设备带到了闽南。

    永胜伯郑彩看到那些所谓的设备,只用四匹骡子就全部驮运了,一共才四枚火箭,比配备军中的火箭大不了多少。

    这些就要一万两白银?

    也许是永胜伯郑彩脸面上露出些不屑吧,一个自称姓铁的技术员把墨镜推到了额头上,像凭空长出一双吓人的大眼睛。

    他说:“告诉你永胜伯,这可是我们**的,这个时空最精密的火箭了,两百年后都造不出。”

    一个姓潘的技术员不自觉地靠上了铁技术员的胳膊说:“是喽,只是天气窗口合适,十分钟就下雨了!”

    感谢老朋友酒后不乱性、蛋卷的春天、凌步虚、cmd19764的支持,欢迎新朋友博ill的到来,也谢谢用各种办法让这本书活下来的朋友。

第四百七十三章 人类第一次人工降雨() 
汉唐集团要炸天降雨的消息确实把整个闽南吓呆了。佦璩琥尚◎,

    如果说有传闻汉唐集团有人能在天上飞,那么好吧,真有人看见过,那是因为他们弄了巨大的物件来当翅膀的,是在空中飞行,不是上天。

    明大陆的古人对其头顶上的天(星)空,有着独特的认识,并在这独特认识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一门学说……“天学”。

    “天学”虽以各种天体的运行情况作为观测和研究对象,但并非以揭示天体运行规律作为最终目的,而是以研究天体运行情况为载体为出发点,最终是以其展示的“天象”为依据,来决定或预知人事的安排和进退。

    这种“天学”的哲学理论基础就是人们熟知的明大陆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观念。

    在对天的敬畏中,古人处处将人事与天象对应起来,对天象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模仿,以为只有法天而行才能得到天的保佑和庇护。

    所以,明大陆古人头顶之天是借“自然之天”而显示其“真实性”、“客观性”、“存在性”的“神灵之天”。

    正当厦门的明人文人们,研究着最近时常出现的大块云彩的形状是否能预示这福建之地会有美好未来,哪怕是有个祥瑞的说法,也能讨得永胜伯郑彩的欢喜。

    明大陆上的管理者,不管哪个时期的,都喜欢说好听话的文人,总会给点好处的。

    但是听说汉唐集团竟然要炸天取水,这些人的脸都吓白了。

    他们从海里打上来海龙公,开始时大部分文人拒绝食用,这海龙公是普通人能够吃的嘛?至少也要七品以上,举人以上吧?

    这样胡乱来一定会出事的。

    后来果然出事了,听闻鞑虏中的摄政王死了,你看看没说错吧?

    不过这是好事啊,多吃啊,吃多了死鞑虏啊,果真是天人感觉,屡屡不爽!

    鲸鱼肉大卖,这是爱国肉,不吃不爱我大明,莫非你是鞑虏的人?

    他们鲸鱼肉的价格都超过了台湾,许多打到鲸鱼的渔民都上厦门去卖了。

    这又让汉唐集团小小的挣了一笔,他们赶快把冷库里的冷鲜鲸鱼肉也出手了,终于让食品厂的普沙漫厂长也松了口气。

    鲸鱼肉产量大,有时一次打上来三四条,他们食品厂就要连轴加工出来,冷库里还有呢。

    说实话,鲸鱼身上大部分部位的肉质都有些粗,脂肪含量低了些,应该没有猪牛羊这样的传统肉食味道好。

    但是厦门就是吃,不吃海龙公,鞑虏的摄政王能死吗?

    但是汉唐集团要炸天取水,你听清楚了吗,他们要炸天!

    但是,这是永胜伯他老人家花了一万两银子买来的,民间农民极缺水,这是恩泽万物之为也。

    但是汉唐集团的行为……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

    话说这一日,在漳州商站里等了好久的汉唐集团的四个技术员,忽然要准备开始炸天取水了。

    当时有好多慕名而来的文人们纷纷缀行,这一路上跟随的人越来越多。

    汉唐集团的技术员们终于等到了貌似含水量较高的云团,台湾气象小组给的数据是三天前的,这几天风向平稳应该可行。

    他们带着一行明人助手和骡子队到了郊外,卸下装备。

    明人助手们手脚飞快地将发射架安装好,在红星军工厂里,他们不知道练了多少回了,也参加过试发射。

    这一次红星军工厂的技术员和铁依技术员商量了一下,实地选择了六十五度角发射,远处的云团大约有七百米高的样子,厚度倒是不太大,六十五度角发射更有利于爆炸撒布碘化银。

    这种火箭,他们只能采有火药式发动机,其中火药的配比上,大胆地加入了改性硝酸甘油,其它成份组为……它们都是经过精研精磨,甚至动用了十年之内加工不出的高目数工业滤布。

    它的外形经过空气动力cad软件设计,精锻精磨。

    它高约一千一百五十毫米,直径七十八毫米,加上配重,总重十七公斤。

    铁依技术员主射,说实话,他现在的实际发射经验都要比军工厂的人多。

    大家测量好了风向、风速、气压,按道理也应该像在台湾那样,放一个氢气球来测一下高空紊流情况,但是根据实际经验,似乎可以不必要,他们可以通过观察云团的变化速度来估计。

    他们还应该给火箭尾部加装降落伞,上一次在测试时发现火箭爆炸并不彻底,尤其是尾部,或有坠落后伤人的现象。

    但是后来一考虑,这个时空的建设物,除非是人口密集区,坠落伤人的可能性好比得上中福彩了,算了吧,还要费事去考虑隔热等事情。

    经过计算,发射的窗口正合适。

    其实也就是差不多吧,一枚不行,我们两枚;一次不行,我们两次!

    潘科树技术员笑着说:“就这样吧,在那面的世界里成功率都不能百分之百!不过要把明人赶远一些,不足百米呢。”

    铁依技术员哼哼了一声,向着跟在后面的差役说:“你们明人怎么这样不听话,让他们退后!”

    那差役拱手道:“喏,技术员大人。”

    他转身带着手下就用刀鞘好一顿抽打,人群后退了。

    这次同样是电发火,大家七手八脚地布好线,铁依技术员把放到发射架上的火箭上下推了推,感觉滑行流畅。

    电线长了些,本来三十米足够用了,但是潘科树技术员非要坚持五十米,他对铁依技术员说:“真的呀,我计算过,要是真发生了整体性爆燃,五十米才是最安全的!”

    好吧,起爆线长短不是个事。

    大家都退到了五十米远,连个防护设施都没稀得弄,站着看。

    铁依技术员推了推软帆帽,哼哼着说:“大家谁想第一个发射?这可是明大陆上第一枚气象火箭。”

    没有等大家说话,潘科树技术员说:“当然还是你啦,火箭之父呢。”

    铁依技术员傻笑了一下,说:“担不起,担不起!”

    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说着好听的话,等着铁依技术员发射。

    他蹲下身子,看了看大家的站位,便直接按下发射按钮,接通了发射器里面的干电池组。

    但是火箭没有反应!按道理它会被电火花点燃!

    妈蛋的,跑这么远来丢人了!

    其实铁依技术员多余了,明人们不管是文人还是市民,或是农民,没有一个人看明白他们在做什么,现在就是铁依技术员现在突然跳一支舞蹈,他们都会以为这是炸天取水的一部分过程。

    潘科树技术员赶紧也蹲下身子,和他一起打开了发射器。

    偶尔间,他的手尖碰到了铁依技术员的大手,感觉到他有些生气了。

    潘科树技术员笑着说:“我觉得失败反而好……”

    铁依技术员随口说:“为什么?”

    “我们就会多了一个案例,一个资料,将来总会用上,别人就会从我们这里吸取经验!”

    铁依技术员检查了一下,电池组没有问题,内部线路简单得一眼看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