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安保队员发现少了两个人后,赶紧汇报中队长,那个中队长还没有当成一回事情,老百姓嘛,怕是自己逃命去了。

    这一波俘虏连带着老百姓都被送到了指挥部。

    指挥部让人分开询问情况,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但是让人无法高兴。

    那些青壮年们不是被裹挟的,他们是随众!

    郝刚大队长和凌步虚参谋长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视了一眼。

    郝刚大队长摘下军帽,抓了抓了头皮,说:“老凌,在一个大混乱的时期,怕就是个人人有罪的时期……看到了吧,他们出卖别人像是吃糖豆一样容易!”

    凌步虚参谋长叹了口气说:“鞑虏很善于利有这一点,他们从来都是给出卖者好处,并鼓励这种行为。至少,我们现在心安了。”

    此时,距离正式行动还剩下二十分钟了。

    在深山里,在河岸边,在某处石桥的下方,很多只手都从兜里掏出怀表来看时间。

    那怀表可以看出比以往精致了一些,也小了一些,而且样式还多了些。

    这时候,出现了惊人的一幕。

    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了两个百姓打扮的人,他们琅琅跄跄向着县城跑,速度还挺快,他们两个似乎还高叫着什么。

    城里的鞑虏开始有了一些骚动!

    当指挥部得到了汇报后,凌步虚参谋长冷冷地说:“他们还真是一个该死的人群!”

    指挥部决定准时开始行动,事实上,在这个时空,他们就是再晚上一个小时,那些鞑虏也没有办法施行什么快速反应。

    信息不对称不说,冷兵器时代能以半天为反应时间都算是快的了。

    更何况他们的无线起爆装置的延期时间仅为一秒,爆炸方式上,串并联的方法都有……

    天台县城里。

    郎华和那个里长跪在那里,不停地说着什么,一只手还不停地指着一个方向。

    平南大将军靖宣和郡王微微点着头,果然如他所想,那些海盗上山了。

    他刚想要给这两个忠诚的子民一定的奖赏,这时,忽然发现自己竟然飞了起来,整个世界竟然无声了,他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时,已经什么都不用想了。

    当郝刚大队长在指挥部里按下按钮时,爆炸几乎是瞬间开始。

    这个时候,刘海洋队长的飞行队已经升空,不过他们可不敢靠近爆点的上空,怕那里会有空气紊流。

    刘海洋队长这一次用心用dv机拍摄下了爆炸的所有场景,画面感觉还算不错。

    正如摄影师刘云说过的一样,这货有拍摄的天赋,但就是不用心。

    在画面中,天台县城内第一个爆点为县衙,那里是办公条件最好的地方,紧接着就是一些富户的家,然后各处爆点齐爆了。

    当完成这一次的齐爆后,刘海洋队长马上把画面闭了。

    此时的天台县城已经完完全全被尘土遮闭了。

    那可能都是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物的尘土,不知道为什么显得特别黑,全城什么也看不到了。

    事后,马旁经理向安保大队要战争赔偿金时,安保大队里有人开玩笑地说:“你看,近四成房屋完全倒塌,五成都出现了严重的裂痕,再轻轻一拆就倒,我们这是帮你们完成了拆迁工作啊!

    你们以后要是重建的话,无论是规划还是兴建,都省了很多事情,是不是少要我们一点儿?”

    马旁经理说:“拉倒吧,你们一下子炸死了好几万人,那个地方还敢住人吗?我改成公园什么的,另选地方重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空中,刘海洋队长把画面调到了城外的爆点处。

    感谢白银盟主美乐芝、书友1978636、凌步虚的支持。

    (本章完)

    。。。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十)() 
第10节波

    平静的水面,落下一颗石子,就看见一圈一圈的水面起伏,以石子落水处为圆心,慢慢向外蔓延。随着时间流逝,起伏最终消失,水面恢复平静。这种扰动(石子、雨滴等引起的水面起伏)以一定速度向远处传播(蔓延),称这种传播着的扰动为波。

    通常将波的概念限制在自然世界中。在社会变化中,也有类似的情况,称呼的概念换成浪潮,趋势等等。比如谣言产生后,开始传播,四处都流传着,范围越来越广。这是虚假信息的传播。从流行歌曲、网络名词到时尚,都符合波动定义。文明的交流,通过商业贸易,也是波。

    回到物理世界,石子造成的扰动,是石子势能转换成水的动能。而波在传播中,抵达的水都开始扰动,意味着动能也在传播。随着波越传越远,接收动能的水越来越多。按照能量守恒,那么所有收到动能的水的动能总量不变,那么每部分水的动能越来越小。最后动能全部转为热量,水面恢复平静。换而言之,波传播过程同时也是能量传播过程。

    对于物质运动状态变化类型的扰动传播,我们称为机械波。如果是人的思维模式变化类型的传播,可称为心灵风暴波。如果是人有组织行为类型的传播,可称为社会运动波。机械波的出现,意味着:1扰动源存在,也就是有能量供应源。2存在接收扰动的对象,称为介质。这两种存在,对其他类型的波也是适用的。对于石子形成的波,扰动源就是石子,介质是水。宗教的传播,扰动源就是教义,介质是人。

    观察:

    1艺术体操运动中,运动员舞动着长带,长带在空中上下卷动,却不落地,正是波的传播,使得带子始终处于状态剧烈变化中,而无法落地。

    2世界各地经常出现地震。报道中会给出震中位置,地震强度级别。震中就是扰动源的位置,级别就是地震能量的强度。地震波在传播中,能量随之而来,改变建筑物品的状态。如果能量太大,建筑等承受不住而损坏。损坏程度称为烈度。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总能量逐渐损耗,加之能量分担对象越来越多,危害逐渐减小。

    3宗教的传播过程中,改变的是人的观点、立场、思考方式等。和机械波不同的是不存在能量的衰减问题。事实上,随着宗教的传播,信徒越来越多,宗教的势力不断增加。

    4在水面不同位置,投放两个或多个石子,发现各自都形成波,相互之间影响可叠加或抵消,但都在传播。不同的宗教或文化,在传播中无法像机械波一样相互叠加或抵消,因为正常人无法同时以相左的立场、观点来思考世界。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争夺信众,就如同销售市场的争夺一样。当然作为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采用老张的哲学也是有可能的。

    5人是社会性动物,从众心理是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使得谣言、恐慌性心理容易扩散,三人成虎正是这个意思。

    波传播中,扰动使得传播路径上的物体状态改变,但这种改变不是永久性的。当能量耗散后,物体恢复原始位置。那么物体状态的变动就是在原始位置附近振动。振动导致物体处于某个范围,当范围和传播路径重合时,说明物体的振动是沿着传播方向进行来回进行的,这种类型称为纵波。如果振动的方向和传播方向垂直,则称为横波。通常的波经常是部分纵波和部分横波的混合。

    观察水面上的落叶,当有波传播经过时,落叶在水面上下起伏,并不移动,说明在水面的波是横波。地震来临时,如果感到人左右摇晃,说明地震波是纵波,如果是上下起伏,说明是横波。

    波传播途中,能量使得路径中的物体改变状态,物体有惯性,改变状态不可能是瞬间就完成,因此扰动的传播是有速度的。比如水波,我们观察水纹的最高点,称为波峰(对应水纹低于水面的最低点称为波谷)。在波传播中,扰动不断地制作出波峰,新的波峰相比以前的虽然高度慢慢下降,但始终是附近小区域最高的位置。最新的波峰和原始位置之间的距离不断加大,波的传播速度就定义为这个距离除以时间。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就定义为波长。一定时间内,水面上落叶起伏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以德国人赫兹命名,英文hz表示。落叶每起伏一次,意味着波向前传播了一个波长的距离。那么可得出:速度=波长*频率。

    在水面波传播时,如果水面有障碍存在,比如巨大的石块,则波抵达石块后反身往回传播,这个称为波的反射。如果石块较小,发现石块背后也产生波纹,称之为波的衍射,或称为绕射。这里提到石头尺寸的大和小,标准是按照什么定?在描述波的属性中,只有波长是长度的单位。因此大和小的标准就是波长。比波长大很多的就是巨大,比波长小的就是小。

    思考:

    1波的传播速度由什么决定呢?扰动在改变传播路径上物体状态时,如果状态改变快,则波传播的快。惯性大小是物体维持原状态能力的量度,因此惯性越大则状态改变越慢。在讨论连续物体时,我们使用单位体积内的物质惯性来衡量,那么这就是密度。因此波传播路径上物质的密度越大,波速越小。不同的物质弹性不同,弹性越大,物体维持完整性的能力越大,则物体受相邻部位的形变影响越大。比如泥土,基本没有弹性,某处受力后泥沙飞溅,其他部分的泥土没有动静。比如铁棒,弹性很强,某处受力后,铁棒整体翻滚。因此弹性系数越大,波速越大。

    2波的频率是由什么决定的?波的起源是扰动源,介质目的是传递扰动,可以对传播速度、能量传递效率起作用。所以影响频率的因素只能是扰动源。扰动源的扰动频率决定了波的频率。

    3不同物质的密度弹性不同,波速不同。在波传播路径上存在不同物质分布,我们可以在不同位置测量波到达的时间,来反向推理不同物质的分布情况。在地质勘查中,通常是人工制造一场

    (本章未完,请翻页)地震,使用大量**引爆来产生。在选好的不同位置上来接收地震波。人工地震产生后,波四处传播,一部分波直接抵达测量点,另外一部分向地球内部传播,碰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后又重新、四处传播。测量这些从地球内部传播出来的波,依据测量点地震波的抵达时间以及强度,可以推理出内部的岩石成份和构造。石油天然气勘查就是使用这种原理进行。

    4当已知扰动源位置、强度后,在不同位置测量地震波,可以有效推理出地球构造。克罗地亚的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采用地震波探测到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1914年德国的古登堡发现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当地球内部构成比较清晰后,不同位置的测量点测量到地震波抵达,就可以推理出扰动源的位置和扰动强度。冷战时期,原子武器研发竞争很激烈,采用这样的方法,即便不派遣间谍,也可以获知核爆炸的位置和威力。

    5深海中没有光线,视力无效。鲸鱼就通过制造机械波来通信。即便在浅海,光线传播距离很有限,海豚等哺乳类动物采用机械波来通信。在河流中,江豚类也同样如此。现代大量船舶行驶,螺旋桨制造很大的机械波干扰,导致这些动物通信失败或错误。

    6正常情况下,波传播中,物质不改变自身位置。如果能量非常大,则位置甚至物质本身都会发生改变。这时波不仅是扰动传播,而且是破坏性传播。人类利用这点制造了武器。大自然的武器就是大地震,地震波中的纵波作用时,人和房屋左右抖动,房屋通常是上下结构承受力强,而侧向承受力弱。这种情况下房屋很容易倒塌。当地震波抵达时,如果烟囱的高度刚好是地震纵**长的一半,则很容易半腰折断,为什么?

    7登山时,遇到很宽广的山峰侧壁,可以大吼听回音(雪山严禁,可能引起雪崩。汉尼拔远征,在阿尔卑斯山损失大量步兵和战象)。建筑的墙壁和回廊也有类似效果。在特定的建筑里,可以听到远处人的说话,俗称回音壁(中国古代寺庙大量存在。奥匈帝国女王特雷西亚的宫殿里,存在这样的窃听结构)。足球比赛时,节目录制组也有类似的接收远处声音的装置,很像卫星天线的锅盖。

    空气密度很低,分子稀疏,间距很大。但也可以传播机械波。通常我们称空气中的机械波为声波,以我们的机械波接收器耳朵为基准。但固体、液体中的也都可以称为声波。可以通过一些设备,接收液体和固体中的机械波,并转入空气中,让我们的接收器可以工作。

    波传播路径中,物体的振动逐渐减弱。减弱有两种方式:1自然减弱,比如水表面波的传播,随着距离增加,波的起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