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们的1649-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他们没有查出来了,就算是《汉唐时报》的人也是一头雾水。

    那一天,杨友行秘长一上班,就有工作人员把收到的邮件送来了。

    这个邮件都是分类好的,工作人员会按照实际情况送给专人。

    杨友行秘长接到的邮件是来自福建,信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杨友行大人亲启”,似乎还怕超重打回,贴了两张邮票。

    杨友行秘长帅气地笑了,这是福建地区的人写的。

    因为台湾地区的人都会叫他秘长的,虽然他在《汉唐时报》的报头上是写着社长,在第一版里又写着总编,甚至有时候又是记者。

    这一连串的称呼会把不了解实情的人弄蒙的,所以,这个人索性叫自己大人了。

    打开邮件后,杨友行秘长高兴了,哈哈,这是一份大大的报料啊。

    郑家集团军工厂厂长从何时开始倒卖手榴、弹的,倒买了多少,又将要在哪里倒卖给谁,那真是一清二楚

    好啊,他看了看结尾,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信皮上也没有写发信人的地址……

    黑材料?当行杨友行想了想,还是派出了两个记者,还带了最新出的便携式照相机,视情况拍照。

    结果在信上写着的地点,真看到倒卖了,还远远地拍了照,虽然不太清楚,但依稀能看出一点来。

    记者冒险收买了工人,结果也能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杨友行秘长很自然地就在头版发了。

    报道郑家集团的事情这又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他们能上头版还是第一次。

    杨友行秘长没有想到郑家集团会反应如此激烈。

    永胜伯郑彩亲自发电报责问,为何乱报我郑家事情?

    杨友行秘长没太理会,让人回了电报说,如果新闻是假的,我们可以赔礼道歉,甚至还可以给予经济赔偿,我们这里有法院,你们可以来告我。

    事实上,《汉唐时报》还真报错过。

    那一次,他们针对《福建时报》陆续登出的“感天动地千孝行”里面的一篇报道就有些失实了。

    龙岩煤矿区有一家外来户,只有父子二人相依为命。

    父亲在挖煤时被砸伤,送回家后,躺在床上全身动弹不得。

    年仅五岁的儿子一人照料父亲,靠着永胜伯他老人家发放的技恤金,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小小年纪竟然就能生火做饭不说,平常还去周围的人家为父亲乞福。

    结果,不到一年,他的父亲竟然神奇般的痊愈

    人们都说,正是这个五岁的儿子感天动地的孝心感动了上天,降下福来,让他父亲恢复了健康……

    花团锦簇的一篇好章,让人在感动落泪,百善孝为先。

    《汉唐时报》的一个记者感觉好奇,若是这样便以将人的大病治好,那还要医生做甚?

    他便按照地址去那里采访。

    结果发现,那一家人原来还有一个女儿,那个父亲砸伤后,矿上发放的抚恤金只不过是半年的口粮,不够治病的,她便把自己卖给了大户做使女,换了钱请医生治病,至于五岁的儿子生火做饭到是真的,但是乞福是胡说,那是去讨饭

    周围的邻居很善良,都能施舍一些。

    痊愈是胡说,只是能坐起来了……

    那个记者便以“讨饭养父,何来乞福”为题目发了一篇通讯报道。

    《福建时报》的主编勃然大怒,指出《汉唐时报》的这篇报道严重失实,简直是歪曲丑化误导了。

    第一点,讨百家饭以为亲人乞福,本来就是民间的风俗,《汉唐时报》竟然对此避而不谈

    第二点,那抚恤金按福建地区的算法,明明是一年的口粮,他们竟胡说成半年

    第三点,对郑家集团的事情指手划脚,一家只想着拉广告挣钱的报纸,你们凭借的是何身份?

    随后,《福建时报》按照汉唐集团的新闻法将《汉唐时报》告上了法院。

    最后,在陈原院长的主持下,双方答成了庭外和解。

    《汉唐时报》专门拿出栏目来,登出道歉,纠正了自己不了解民间风俗的

    错误,也改正了数据。

    同时,《汉唐时报》还要拿出一笔不小的罚款赔给那户人家,作为精神补偿费用。

    《福建时报》得意洋洋地报道了这次和解的内容。

    陈原院长私下里找到杨友行秘长,说:“这个案子还是很用争议性的,你完全有打赢官司的机会,可是为什么轻易就要求庭外和解呢?”

    当时杨友行秘长点上了自己的白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

    “原先我以为他们是不要逼脸的人,这一次我发现,也许我是错的,他们不是故意装成那样的,而是就是认为自己是对的

    那一时刻,我真的很伤感……对人性的理解真是太不同了……”

    陈原院长笑着说:“平常你争这个争那个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露出小知识分子的软弱性了”

    杨友行秘长看了一眼陈原院长,心想,你还真是不了解我啊。

    “算了吧,这个结果或许对那一家人更好”

    陈原院长听了后,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那时,永胜伯郑彩立刻就做了指示,不要《汉唐时报》的臭钱,把那一家人给我照顾好,找神医,一定要让他痊愈,到时候给我狠狠打《汉唐时报》的脸

    最后,还真有神医把那个人的病治好了,可以下地行走了

    胡旱三得意地说:“《汉唐时报》,胡说八道嘛……”

    杠爷说:“你再莫来找我看《汉唐时报》,人家或许有些失误之处,能改正,君子之美德,怎么能一下子打翻在地?”

    胡旱三阴森森地说:“怕是连你也要看不成了……我闻到了一种味道……”

    杠爷看着胡旱三的表情,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白银盟主guozhiyin、凌步虚、czh300的支持。

    感谢小韦朋友通过支付宝15841539140给我汇了一盒烟钱……手机请访问::feisuzw。

    :

第六百四十一章 新闻大战() 
永胜伯郑彩不知道汉唐集团的新闻法是啥内容,对汉唐集团所谓的法律,他从不关心,因为太多种类了,谁能记得住。 ≥,

    他听说有生专门去背诵它,竟然还要有什么讼师联合会。

    汉唐集团从来都是搞一些无聊的事物。

    永胜伯郑彩面对杨友行秘长挑衅似的回电,他不想到什么劳什么子法院告《汉唐时报》的状,倒不是怕那个什么劳什么子法院不公平,而是他知道,《汉唐时报》这一次的报道是完全正确的,他只是通过自己的常识就判断出来了,他就是告了也赢不了。

    但是还有别的方法,永胜伯郑彩通过伍大鹏董事长发力了,他要求不要报有关福建的负面、消息。

    正好,伍大鹏董事长现在也是对杨友行秘长的工作有点儿想法,便找到他,两人聊了聊。

    杨友行秘长注意到,伍大鹏董事长选的地点是一家新开的名叫武夷的茶馆里。

    这里的老板听说原是武夷山地区的茶商。

    武夷茶馆刚一开业便吸引了汉唐集团人的注意,因为它这里有一种调调是汉唐集团喜欢,但是又做不到的。

    这里从头到脚都是真正的明式家装。

    紫檀色的大漆透出一种古色古香味道,这个不算啥;那些凉清玉洁的德化的瓷器茶具也不算啥。

    关键是这里有一种安然和平静的感觉,让人喜欢,老板更偏重把这里当成茶、卖茶的地方了。

    连这里的伙记都是青衣小帽,一个个清清爽爽的,热情而不谄媚。

    伍大鹏董事长对杨友行秘长说:“少吃点面点,这里是茶的地方。”

    杨友行秘长停了一下咀嚼,含糊不清地说:“他们这里的面点太好吃了,你来点儿吧?要不再来两份??”

    杨友行秘长说完冲着茶馆的伙记打了个榧子,说:“再来两份杭州甜点”

    这些小小的面点是贵了些,但是真好吃,还好都是伍大鹏董事长请客。

    伍大鹏董事长含着热茶,让它在舌面上打着滚,仔细着,然后慢慢咽下,感觉这批次新茶的味道全出来了。

    汉唐集团也种茶。

    他们当初也挑了各方面条件非常合适的地点,茶种也是好种的。

    他们采用的是科学种茶法,那茶的产量不要说了,比福建好太多了。

    可是产量上来了,但是味道真心不咋地,没有想到这个连那些白人商贩都糊弄不住,在价钱上卖不过福建地区的产。

    建国安董事当时就决定,一部分咱们就便宜卖老百姓吧,挑一挑好一些的,制成绢丝袋茶吧,跟咱们这里种的胡椒一样吧,我们拼数量,又拼后期加工,这些,他们打死也比不了。

    胡椒,他们可以用工业化的方法加工成粉剂,这不仅方便了食用,还方便了运输。

    袋茶也是这样。建国安董事本来想主要供应给安保队,但是谁想到这个被那些跑海船的人买的更多,在船上饮用,实在是方便。

    但是味道上,只能呵呵了。

    伍大鹏董事长从来都自认为是茶高手,他对袋茶和本地茶那是嗤之以鼻了,在那面的世界自己都是喝极茶的,跑这面来喝袋茶?

    在武夷茶馆里,伍大鹏董事长认真着,他发现这批新茶真心不错,一会儿走的时候买一些。

    伍大鹏董事长同时把永胜伯郑彩的要求说了说。

    少管些郑家集团的事吧,他目前能维稳到现在的模样都算够努力的了,他们就是天生敏感了,你能咋办?就是怕别人惦记他家族那点东西……

    古人嘛,你操之过急了,再过两代就好了。

    一个稳定的福建地区完全符合汉唐集团现在的利益要求。

    杨友行秘长说:“这是你工作上的要求,还是闲聊?”

    “……当然是闲聊了……”

    “《汉唐时报》的行为决不会造成福建地区的不稳,他们只是心理上有毛病,所以影响汉唐集团的利益这个假设不成立,除非你有实证表明这一点。

    要么你就把我开除出汉唐集团,否则,我将坚持自己的工作方法。

    绝不是我有意报郑家集团的丑闻,而是他们的消息总是能提高我的销售量,但是,我又不想额外要他们的什么赞助费用,那样,我成了勒索者了……所以,一切照旧”

    “……好吧,我没有从事过文字工作,就是你所说的写手工作,但是我能理解你的价值观。

    还有一个问题,我发现报纸上我们自家的负面、消息也开始多了起来……有的技术员不太高兴。”

    “一份报纸如果只是让人高兴用的,那么它和手纸有什么区别?”

    伍大鹏董事长看着英俊帅气的杨友行秘长的吃相,无语了,他想了半天没有办法回答他。

    这时他恨恨地想,这小子竟然想通过吃茶点来吃饱饭吗?

    后来,永胜伯郑彩发现找伍大鹏董事长也没有用,便想其它的办法。

    他本想完全禁止《汉唐时报》在福建的发行,但是他和手下的大才们商量了半天后,这才想起以前和汉唐集团签署的种种商业合同,仔细一看,这个可不行,对方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手段对付自己。

    单单是断了军火的支持,这个可就太可怕了。

    同时,永胜伯郑彩痛苦地发现,郑家集团现在在民生各方面上的发展上,已经离不开汉唐集团了……

    但是三弟郑斌平静地说:“怕甚?这不是也说明他们离不开我等吗?”

    这个换角度的思维让永胜伯郑彩的心里舒服了一些。

    禁不了它,可还有别的办法

    永胜伯郑彩多次在公开场合嘲讽《汉唐时报》,这天下竟然还有想通过写文章赚钱的人……文以教化天人,此乃常识也

    有人能看,那便是做到了文人的天职,他们竟然还拉广告

    注意永胜伯郑彩态度的人太多了……许多人都停止订阅了。

    也有没注意到的人,他们依然去报摊买《汉唐时报》。

    胡旱三经常站在报摊旁,他对买报的人阴森森地说:“《汉唐时报》总是报道我福建的坏事,这便是对我郑家集团不满,对我郑家集团不满就是对永胜伯他老人家不满你可否明白?”

    经常就有人吓跑了。

    当然,也有没吓跑的,他们说:“不让买,那为何还允许卖?你是何人?”

    胡旱三的眼睛瞪圆了,变得通红了,说:“他们卖是一回事儿,你买是另一回事儿我是热爱福建,热爱郑家集团的人怎么,你想找打吗?”

    没有人敢和一个自称热爱福建的人对打,胡旱三从来都是赢的,这时他再上报摊上不花钱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