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北大唐帝国-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想薛俊这种二十几岁细皮嫩肉的小白脸被五大三粗的靺鞨妹骑在身下纵横驰骋一脸的悲痛欲绝,李煜心里就一阵乐。
这些美娇娘送来反正都是自己的,还是先瞧一瞧新罗乞罪表里写着些什么东西。
翻开只见表中所书:“披读大王来书,专以新罗已为叛逆,既非本心,惕然惊惧……今略陈寃枉,具录无叛”……“天兵未出,先问元由。缘此来书,敢陈不叛,请燕王殿下审自商量,具状申奏”。
呵呵!在都以经在百济杀伤吾上万将士,更是各种支持高句丽复国造成我军伤亡不轻,现在却在乞罪表里申述自己并未反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真当吾是小儿乎?
李煜直接将这狗屁乞罪表扔在一边,瞧着殿中的新罗使臣颇为玩味的问道:“不知新罗使臣此次为何来见本王?还带来了如此厚重的礼物。”
“大王,属国小臣此次前来只为肯请求大王退兵饶恕新罗,吾新罗并无叛唐之意。”奈麻边山脸色诚肯的奏请道。
“哎!”李煜故作惋惜道:“可惜啊!新罗本为吾大唐属国,先不说数年前吾大唐对汝国的救命之恩,单单将高句丽东南数郡赐予汝国可谓吾大唐对尔等小国的照顾之情。可汝新罗却不思感恩,竟乘吾大唐在安东驻兵减少,悍然攻掠熊津都督府,杀伤吾大唐无数将士性命。更是出兵出粮出军械支持高句丽叛贼反吾大唐。此等累累罪行,汝新罗属国叛吾大唐证据确凿,竟还无耻说没有反叛之心?这岂不是贻笑大方?”
李煜脸色温怒,眼神犀利盯着奈麻边山斥责道:“此等反上作乱的乱臣贼子,若不发兵平定,吾大唐将以何等威严慑服四夷?”
“大王,吾新罗却无反唐之心,还请……”
奈麻边山怎么也没想道这小小的少年郞脸变的如此的快,刚才还垂涎送来的美姬,现在却严厉的斥责起自己来,还要发兵平了新罗,心情一下跌到谷底。
百名美姬更被殿中回荡的李煜大声斥责之声吓得慑慑发抖,低着头神情紧张、凄苦,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
看你刚才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当本王傻了吗?竟然想用美姬、金银财宝来收买自己,想让吾退兵。没有足够的利害相关和好处想让吾退兵?那奇不太可笑?
“大唐乃天下上国,执天下之牛耳,心胸宽广。吾新罗不过是小小东夷之蛮国,粗陋不通Z国文化,诺有冒犯还请殿下看在新罗属国的份上暂且退兵,等待天子处治。若天子责罚降下,吾新罗上下愿引颈就首……”
奈麻边山声泪俱下,跪在地上连磕三个响头,一番自贬自责再把大唐大吹特吹一遍,愿听天子责罚之类,看李煜哑口无言,差点就听信为真,新罗幡然醒悟了。
虽然新罗不可能真的如奈麻边山所说真的听大父责罚,但人家把戏演到这个份上了,也该给个结果了。
退兵肯定是要退的,李煜老早就想结束这场战事,但不是终结,只是为了积蓄力量日后给新罗雷霆一击。
李谨行所部皆为骑兵,野战能力极强,这以经与高句丽、新罗屡次交战中得到了验证,可没有携带攻城器械,攻坚能力不足。
新罗北境诸城得到大股援兵,在野战无法战胜的情况下纷纷坚守不出,李谨行对此无可奈何。
粮道险远让李煜下定决心退兵,只是退兵之前能敲诈一番新罗自是最好,新罗使臣正好在这个结骨眼上来了。嘿嘿,不敲你敲谁!
至于朝廷、大父那里,眼下西北局势对大唐不利,他们把精力都投入到对吐蕃战事,收复安西上去了。对于安东,能结束战事那是最好的。
“看在尔属国幡然醒悟的份上,退兵倒不是不可以,但新罗反叛为实,四夷都看在眼里,吾大唐就这么退兵会令四夷如何看待吾大唐?那吾大唐的国威何在?”
奈麻边山惊鄂的抬起头看着李煜,心下大定,退兵有望,可随之心中一惊。燕王的言外之意显示大唐国威是假,索取更多的东西才是真。这些东西绝不是自己今天带来的这些。
“还请大王明示!”
“哈哈哈!”李煜笑了,新罗急着希望自己退兵不就是因其国内以经承受不起战争了吗?需要时间还修养生息,更想着把占领的百济一半土地消化。可吾怎么让新罗好好的休养生息呢?
“第一,两国以瓠泸河、七重河为界,新罗不得踏越半步;第二,新罗必需赔偿吾大唐在安东用兵的一切损失,先赔偿三万石粮,明年开始,每年赔偿一万石粮,持续五年为止;第三,新罗立即从百济撤军;第四,第年提供一百名妙龄女子,必需是年轻貌美。”
“只要答应此四项条件,本王立即退兵,上奏天子新罗悔过。”
“这……”
奈麻边山脸色发僵,若是答应第三条,新罗数年来的努力就全部付自东流。至于其他条件倒觉得可以暂时忍忍。
“大王,除了第三条外,其他条件小臣可以答应,还请大王能否将第三条换成其他条件。”奈麻边山勉强挤出一个笑脸讨价还价道,心知答应其他三个条件,自己回国定会被骂为卖国贼,大王为了局势认下,但国内舆论定会严惩自己。但为了给新罗时间,却没有别的选择了。
要想通过谈判使新罗把吃到嘴里的百济一半土地吐出来,李煜心知不可能,眼下自己急着退兵,就只能从新罗身上敲点别的东西下来了。
“第三条你不能答应,那本王给你一个选择,赔偿十万石粮或者从百济撤军。”
奈麻边山脸色大惊,十万石粮,这也太多了,新罗哪出得起,眉头挤成了川,一阵筹措。
奈麻边山的纠结李煜看在眼里,笑道:“这第三条新罗到底是从百济撤军还是赔偿十万石粮,你可暂且回国与金法敏商议再作回答。不过本王只给你十天时间,时间一至,新罗仍未作回应签下这份和约,那本王就得尽调辽东之兵南下了,亲至金城将这份和约拍在金法敏脸上。”
薛俊将刚刚拟定好的两国议和文书的一份送到神情麻木奈麻边山手上。
走出燕王府的奈麻边山心中发苦,劝燕王退兵之事可成,可和约一签,新罗却要为此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
第90章 发现海岸线()
张钦率领船队在海上航行了数天,船队中的两个臭道士在那较劲谁的海上定位准确,因此到成山外海时都没有靠岸补给,依靠船上携带充足的粮水直航儋罗。
李煜给张钦的三艘船是燕王府属下造船坊工匠数年的心血之作,以当代航海能力最优秀的海船型为模版进行改进。
唐代造船技术将秦汉时期出现的船尾舵、多层船板、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进行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还出现了先进的榫接钉合工艺,使船的强度大大提高。
李煜手下的造船工匠们将这些前代及当代出现的造船技术进一步完善。所造的这三艘船的船体两侧下削,由龙骨贯串首尾,船面和船底的比例约为10∶1,船底呈V字形,便于海上行驶。船首形状也改成尖首。
船还采用了水密隔舱技术,每船共有五个水密隔舱。
这种技术在初唐只是刚刚出现,应用不普遍。当李煜知晓后令工匠们专研这种新技术,三年多的时间令燕王府的造船工匠们成为当今世界最精通水密隔舱技术的一群人。
水密隔舱的工艺和技术大大增强了船的抗沉能力,特别是加大了船体的横向强度。它是由底部和两舷肋骨以及甲板下面的横梁环围而构成的一层水密舱壁。船中部以前的舱壁都安装在肋骨之前,中部以后的舱壁就装在肋骨之后。这种安装方法可以防止舱壁移动,使船舷与舱壁板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牢固的支撑着两舷,这就增强了船体的横向强度。由于船的坚固性和抗沉力增强了,就有可能多设船桅、船帆,更适合远洋航行。
这也是李煜有胆气进行海外探索的依仗所在。
若没有此等先进的技术造出坚固的船,如何在风大浪高的大洋上航行?
船只的动力除了辅助的船尾舵外,主要依赖采用软硬帆结合的风帆的风力。船只中间甲板上两个主帆用的仍是传统的硬帆,但在船首和船尾用上了后世西方风帆船式的软帆。
鉴于后世西方风帆船的主帆技术还过于复杂,工匠们从未接触过。从李煜的口头描述与画出来草图只能是描述个大概,并没有涉及到风帆的关键技术所在。
工匠们听的云里雾里,看图也只看到软帆升起来的外形,只能按照李煜画的草图去摸索试验,以至现在还未完全掌握船只全部采用软帆的技术。
灰蒙蒙的天空,东方海天相接的地方太阳放出灼热的阳光逐渐照亮这片大海。
坐在船首处的二十出头的年轻水手打着哈欠,阳光照射在他脸上,疲惫的双眼睁开看向太阳。突然,他双眼睁大,死死盯着前方,惊喜油然而生,转身向甲板上其他同伴喊道:“快看,发现陆地啦……”
“谁大清早就在那鬼嚎,吵着道爷睡觉了知道不知道。”
王海崇揉着朦胧的睡眼从自己的舱室跑出来,倚着栏杆正准备大骂甲板上一群大清早不睡觉的水手。揉清晰的双眼一瞧下面,甲板上几十个水手全都兴奋的大喊大叫,几个还跳了起来,声音还从不远处的其他两艘船传来。
“还傻愣着干什么?儋罗快到了。”
王海崇的脑门直接被人从后面拍了一巴掌,回头一看竟是叔孙康这个遭老头正挂着他那谁都欠他百八十贯的臭脸登上船尾甲板的楼梯。
“臭老道。”王海崇嘀咕一句就赶紧跟上到甲板上看个明白。
做为船队的总管张钦早以登上了船尾甲板,靠着甲板右角拿着临行前燕王交给自己的望远镜对远处的海岸线进行观察。
跑上甲板的叔孙康、王海崇等人看着张钦拿着望远镜一阵羡慕之色。
王海崇在临行前还想靠着自个、师傅两人与燕王的交情买一个,没想李煜报出来的价死贵死贵的,就这么个玩意竟要一千贯,气得差点对着李煜破口大骂,郁愤至极而走。
最后从燕王府中的熟人打听到这玩意有价无市,燕王府的匠人们压根就没造成几个,除了燕王府中人,都没几个外人知道望远镜。
张钦放下望远镜,说道:“于校尉,让船员们做好准备,还有个七八十里就到了。”
于鸿令鼓手敲起了立于船尾甲板上的战鼓,咚咚的鼓声连续敲击了二十下停止,随之跟在旗舰身后一两百仗外的另两条船也相继敲二十响鼓以作回应。
甲板上正在欢呼的船员们闻鼓通通跑回船舱,在军官的喝令下井然有序的从武器仓一件件甲胄兵器迅速穿戴整齐回到甲板上。
“于校尉,儋罗国的武力如何?”叔孙康靠着船沿慢不经心的问道,顺手还拔出了他腰间那一把明晃晃的长剑耍了个剑花。
于鸿轻笑道:“儋罗。在百济以南海上。居山岛上。周回并接於海。北去百济可五日行。其王姓儒李,名都罗,无城隍。分作五部落,其屋宇为圆墙,以草盖之。户口有八千,有弓刀楯鞘,无文记。唯事鬼神,常役属百济。麟德二年,刘仁轨以新罗、百济、耽罗、倭国使者浮海西还,会祠泰山。”
“此乃右相刘仁轨当年平定百济后回京所奏。”
“才八千户,顶天三四万口,能战之兵恐只有一两千,连城隍都没有。”叔孙康拿着剑沉着一张毫不表情的脸喃喃道:“还分作五部,也许咱们可以把儋罗给打下来。”
叔孙康说完张钦、于鸿等人一惊,船队仅有二百多号人,要灭一国,这玩笑是不是开大了?虽然这个国很小,但也能凑出上千能战之兵好吧。
王海崇不屑的撇撇嘴道:“我说你个老道老糊涂了吧,眼前这座岛是不是儋罗都还没上岸确定,你就想着灭人一国。”
“怎么?小胖子,对自己那狗屁罗盘海上定位不自信?乘早给贫道磕十个响头再交十贯钱,贫道大人有大量就不与你计较。”
“你说谁不自信?”王海崇跳脚大骂道:“咱这是求严谨,必需实地考察后才能下定结论,哪跟你个破老道拿个不知用了几十年的破木块在那望星星确定海上方位。一个大阴天你他娘的就只会干瞪眼,还的靠老子。”
“你个小兔崽子……”
被王海崇揭了短,叔孙康再也沉不住气破口大骂反击,拿着长剑对着王海崇吹胡子瞪眼。
王海崇也不干示弱,拔出腰间长刀大骂起来。
“哎,道家不是讲究清静无为吗?我怎么从他们两个身上看不到一点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