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峁旌耢可锨埃∈窒蚬簧欤诨屎蟮姆愿乐校旌耢砍⒌搅瞬缓魏畏栏恋奶烊蝗橹破罚谑牵幕锸尘痛有∶字嗌兜搅寺谷椤�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朱厚炜的身体也越来越好,这让很多人都放心了。朱厚炜似乎也开始慢慢融入了这个时代,由于每天对着有些溺爱他的皇后,慈爱的皇帝和比他还调皮的皇兄,他对于这些人也就不排斥了。在这个家里,称呼都是像老百姓一样,而不是和电视剧里演的动不动就陛下,儿臣,父皇,母后什么的,这让他一个现代感觉更自在了。朱厚炜还是没有开口说话,但大家也都不担心,开口比他晚的不是没有。
就这么过了2个月,皇后传来喜讯,又怀上了,而上辈子没有孩子的朱厚炜也不自觉的感到了激动,在过几个月,又一个小生命将诞生。看到这一家子的笑容,朱厚炜也被感染了。
西元1497年,弘治10年,在大家的期盼下,皇后顺利的诞下一女,也就是朱厚照和朱厚炜的妹妹——朱秀宁。这一年中,朱厚炜总算是融入了这个家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这个新来的妹妹,他也是很喜欢的,经常跑去逗弄她。这一年来,朱厚炜的身体已经和普通人一样健康了,也长大了不少。现在可以跑了,整天就和他那个不靠谱哥哥在皇宫里面东奔西跑的,让整个皇宫上下鸡飞狗跳。
这一年对于大明来说是很成功的一年,很有意义的一年,
根据户部的调查,全国人口已经从成化年间的四千多万增长到了六千多万,这和弘治制定的与民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分不开的。
在军事上也在他的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在弘治的多年治理下,国库充盈,于是他又下令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大明朝的“弘治中兴”已经基本成型了。
在皇后无微不至的照料下,3个孩子也茁壮成长,时间也走到弘治十三年。如今,朱厚炜已经6岁了。在4岁的时候也已经开口说话,而他的大哥已在2年前入住东宫,并开始读书上学了。教太子读书的是杨廷和,这个人是很厉害。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新都人。他的儿子也非常有名,那就是被称为蜀中神童的杨慎,《三国演义》里开篇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就是杨慎写的。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可以说,弘治给太子找了一个好老师。而朱厚炜呢,今年也开始陪他的哥哥一起读书了,而今天就是上学的第一天。
今天一大早,朱厚炜就随着他的侍从来到东宫,太子住出去了,他还是和父母一起住的。先是找到了他的兄长,“兄长,时辰不早了,我们快去等老师来吧,听说杨师傅上课很严厉的,兄长你被杨师傅的戒尺打过没?”
“能不打吗,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兄长的日子苦啊”朱厚照哭丧着脸说道。
朱厚炜又问道:“可是课文背不出?”朱厚照显得很无所谓“四书五经乏味的很,看的让人困得紧,哪还有心思背。”
“唉,没想到我也要过上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了,我才6岁啊。”朱厚炜很是感慨。
不过这明显是在装嫩,你说你一个40来岁的大叔还有脸说6岁。“没办法,我要说我40岁那也得有人信啊,表现的太成熟会被当成天才啊,妖孽啊什么的,现在还是低调点比较好。”朱厚炜暗暗想到。
不久,兄弟两人就到了东宫之中,专门的学堂,但没想到,老师已经到了。“杨师傅”朱厚照和朱厚炜一起鞠躬说道。朱厚炜抬眼一看,此人身长6尺,大约就是1米85左右,明朝一尺差不多是31。5厘米,不过这是木工尺,还有其他许多算法,总之乱的很。40岁上下,双目狭长有神,眉头微微突出,胡子大约有个20厘米,一看就知道平时打理的很好,没穿官服,他现在的官位是左春坊左中允,一张脸上没什么表情,很酷。
只听他缓缓问道“太子殿下,昨日要求背诵的《孟子》中《梁惠王》上篇可曾背熟?”朱厚照的表情立马就尴尬起来“呵呵,大约是能背出的。”这是朱厚照的回答。“开始背吧”杨老师依然面无表情。
没想到才背了2句,就接不下去了,2分钟后,杨老师说了一个字“手”。紧接着朱厚炜就看到了似乎已经排练过很久的一幕,一个把左手伸了出来,另一个则从宽大的衣袖里抽出一把30公分长的铁尺,再接下来就是铁尺和肉掌的较量了,不多,就5个回合,结果也不出意外,朱厚照不停的拿右手去摩擦左手,嘴里还发出嘶嘶的声音。
打完后,杨老师也不去看他,转过头看向了朱厚炜。朱厚炜上辈子也没有和官员打交道的经验,而弘治,皇后又都是慈眉善目的,猛地被这威严的眼神一瞧,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这时,老师的嘴角微微向上,不过幅度太小,倒是没人发现。
“可识字?”
“自学过一些,尚识不得全。”
“今日我先教太子《梁惠王》下篇,之后二殿下随我学《三字经》。”
“是。”
“都随我进来吧”
一天的学习便开始了。朱厚炜同学开始了他的陪太子读书生涯,不过其中也有好处,第一,老师的主要火力会向太子输出,他就没那么压力,第二,毕竟是经过9年义务教育和7年大学硕士学习生涯的人,繁体字虽然写起来困难,看懂还是没问题的,学习的科目也是《三字经》这种入门级文章,所以这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一天学习完之后,就到了向母亲大人汇报学习心得的时候了。两人到了皇后宫中,便和抱着妹妹的皇后说开了,虽然朱厚照的心中还有一丝抹不开的忧愁——我上篇还没背会呢,今天就布置下篇了,怎么办啊!然后和赶来的陛下吃了顿晚餐,然后一天的日程也就基本结束了,又是一个充满封建主义和谐气氛的好日子啊,当然,有些细节是可以不用在意的,呵呵。
第四章 五百年前的国都()
这一天是弘治十三年五月初六,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弘治心情不错,就抽了个空,带着10岁的朱厚照和6岁的朱厚炜出宫微服寻访去了。这对于朱厚炜来说意义重大,由于以前从未出过皇宫,今天他就可以出来看看500年前的大明国都是什么样的。
燕京分为内城和外城,整个皇宫就位于内城中央,内城基本是一个正方形,是燕京的北半部分,外城则是比内城稍微长点的长方形,和内城相连,是燕京的南半部分。
在明代阶级之间的划分还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包围皇宫的内城基本属于达官贵人的栖息地,而外城则是穷百姓的地方。内城一共有德胜门,安定门,西直门,阜成门,东直门,朝阳门,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又因为是正方形,所以老百姓叫他四九城。老北京就喜欢说“你满四九城打听打听怎么怎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这是达官贵人的地盘,他们都知道,这样就更有说服性。
今天由弘治带领,大太监何鼎贴上胡子扮演管家,朱厚照,朱厚炜两兄弟作为少爷,还有4个御前侍卫做家丁打扮的观光旅游考察团,顺利出发了。当然,这是看得见的人员,还有一些侍卫则是扮演路人在暗中保护的,毕竟这几位要出了问题,整个大明的天就要塌下来了。
考察团从皇宫西南角的西华门出宫,绕过皇宫正南门午门(没什么重大事件,午门是不开的),再向南直走经过内城南面三扇城门正中的正阳门,终于来到了外城。
一路上的景色,让朱厚炜这个来自后世见惯了大场面的人惊叹不已。整座燕京城有一百多万常住人口,再加上流动人口,200万肯定是有的。200万对于21世纪的天朝来说,只是一个县的人口,不过这里可是没有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古代啊。
内城还好些,上等人都要讲个礼字,大家都彬彬有礼的却少了点鲜活。外城就不一样了,三教九流的什么人都有,大部分的外来人口也基本都集中在外城了,人声鼎沸,热闹的很,卖艺的,说书的,做买卖的是层出不穷。
从早上8点出发,到了外城还没一会就已经11点多吃饭的时间了,可见这燕京城之大。弘治在前面,转头对兄弟两说了句“就这吃吧。”
“好”两人回答道。说着就跟着弘治进了店里,朱厚炜还抬头看了下牌匾“珍德轩”。进去就有个机灵的小二上前搭话,这时何鼎扮演的管家就出场了,一番对话后,小二就带着几人上了二楼,给父子三人找了张靠窗的桌子,四个家丁则在旁边的桌子。然后坐下点菜,父子三人点个蒸鹅掌,玉带虾仁,红槽排骨,鸡汤煮干丝,豆瓣鲫鱼,一壶酒。听着小二的介绍,现在的四大菜系一样来一个。听完朱厚炜还纳闷“不是八大菜系吗?”其实他不知道,八大菜系要到清末时才形成,现在市面上的就是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四大菜系。
“今天出来,你兄弟二人可有什么感想?”弘治面带微笑问道。
“人多,热闹,以后一定要常常出来玩。”这是朱厚照的回答。
“京城真大,乘着马车到外城,竟然要一个半时辰。”这是朱厚炜的回答。
“江山无限好啊,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苦累也是值得的。”
“爹爹说的是,以后孩儿一定努力进学,向爹爹学习。”朱厚照一脸坚定的说道。不过朱厚炜心里想到“你这话不用2天就会忘,让你读书比什么都难”
弘治听了微微一笑,却没有说什么。话说着,才已经开始上了,让肚子很饿的朱厚炜很高兴,感觉这店服务不错,不像后世,等了好久菜都不来,你要去问,服务员的回答总是“马上就好,马上就来”结果还是老样子。然后开吃,一桌子的菜,基本都进了两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肚里,弘治却没有吃多少,只是微笑地看着他们吃,小口小口的喝酒。
菜吃的差不多了,弘治却发现有点异样,似乎什么人在打量他。转头一看,是个年轻人,就在考楼梯的桌上。这引起了侍卫的戒心。侍卫停下了吃饭,看向年轻人,手都摸到了腰侧的刀把上。这时,年轻人却开口道:“这位老爷冒犯了,在下乃是游医,看到老爷似乎身体有恙,不免多看几眼,得罪得罪。”不说话还好,这一说,侍卫连带管家都要按捺不住冲上去教他做人的道理了。哪有人第一次见面就说“我是个医生,我看你就知道你有病,所以就看的时间长了点”这不找抽吗,而且说得还是大明国君。
“退下”皇帝发令了,众人只得退下。
“未请教?”弘治脸色不变,淡淡说道。
“在下李言闻,字子郁,敢问老爷名讳。”年轻人站起身来,边走近弘治,边拱手答道。
“朱正。看子郁年纪虽轻,不过医术了得啊。”边说着边给了个眼神让手下继续吃饭,似乎知道这年轻人并没有什么恶意。在古代盯着一个人除非是晚辈,不然就很不礼貌,除非是没有字的,直接连名带姓叫人家,那基本就等于骂人了。
“朱老爷过奖了,在下的岐黄之术那是家父所传,所得不过七分,如今家父不在,在下便出来云游四方,既可增长见识,也对岐黄之道有所脾益。”这人虽然不怎么会说话,但做人还是很谦虚的,这是朱厚炜对他的第一印象、
“过谦了,不知子郁可有治法。”弘治似乎有了点兴趣。
“朱老爷这病似乎是常年老病,还请朱老爷让在下把脉查看。”李子郁皱着眉头看着弘治,似乎还有些不确定。
管家大人似乎有话要说,但弘治手一抬,制止了。快60的管家大人用及其幽怨的眼神看着右前方的弘治。朱厚炜同学看在眼里,整个人打了一个寒颤,
“无妨,请”弘治笑道,伸出左手放在桌子干净的桌角边。
过了一会,李子郁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似乎是自己因为前面的诊断很准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