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样的风-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后来解密苏联的有关文件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当时的态度,斯大林曾私下与苏联高层领导说:“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中国抗日领袖,中国共产党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打倒蒋介石对苏联没有好处。”

    可以想象如果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一时激动,怂恿张、扬杀了蒋,激起了国内拥有兵权的各地方武装争夺控制权,那对整个中华民族抵抗日本的侵略来说,肯定是个无以复加的灾难!事实也证明,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历史道路是无比正确的!

    (二)

    西安事变让少帅张学良从此失去了自由,但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张少帅以此洗刷了他在东北九一八时,具体实行不抵抗政策所留下的骂名。

    如果说九一八当时还存在息事宁人的可能的话,在日本已经占领东北广大地区并向锦州发动进攻时,依然执行消极抵抗政策就更难以自圆其说了。

    锦州是中国在东北的最后象征性政权所在地,日本进攻锦州是其囊括东北的最后一战,同时也是张学良表明抵抗态度的最后机会,此时已经根本不存在对日本在东北行动目的的判断问题。但是,面对全国舆论一致的抵抗要求和国民政府的抵抗表态,张学良仍屡屡以饷械为由加以推脱,以致锦州只是作了一点象征性抵抗后即迅告放弃。其实,当时张学良控制的华北地方政权拥有基本独立的财政支配权,在国民政府已经在财政上加以支持的情况下,一味强调缺钱缺枪实在不足以服人。而前文中莫斯科的指责就是指张那次的所为。

    (三)

    多年后,张学良围绕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这一话题,从国共两党比较的角度谈了许多看法,比许多过来之人谈得要具体、生动、深刻的多得多。

    张学良从1925年认识孙中山起,就开始和国民党打交道;张从1934年任鄂豫皖“剿匪”副总司令开始,就和共产党打仗,对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军队有较深的了解。他和国共两党领袖人物也都有过较深的交往,支持过蒋介石也扣押过蒋介石,又和周恩来亲密接触过,直到晚年敬佩之情仍难以磨灭。正因为张学良具有不同常人的经历和地位,所以他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有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和可信度。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千古铁律,张学良对此体会极深。他说:‘九一八’以后,无论是学生,还是老百姓,抗日情绪都很高。有人说这是受共产党的鼓动,这话我就听不明白了?老百姓的抗日情绪不能说是共产党鼓动的,这得反过来说,是人民自动,共产党顺应。

    张学良是个军人,一生军事生涯虽不是很长,但他跟日本人打过仗,又是中国高级将领中少数跟苏联红军打过仗的,和北洋军阀打得更为激烈,和国民党新军阀也交过手。

    他说,打了那么多的仗,胜败乃兵家常事,具体的胜败不论,但最不值得的是和红军打仗。他晚年一回想起当年的“剿共”,就感到伤心,他说,那所谓“剿匪”真让人伤心啊,“剿匪”的军队都实行坚壁清野,这可不是胡说八道。我是在后头,前头的军队呀,我也出去视察了,归我管嘛,我一看伤心透了,那房子都给人家烧了,坚壁清野呀!事实上用不着烧房子,为什么烧?因为烧了,军队可以占便宜,可以把好东西都拿走啊。所以我反对内战,那内战真是没有人性啊。连我这位海陆空副总时令到前线去,都没有地方睡觉,因为房子都被烧了嘛。

    老百姓和共产党站在了一起,国民党就陷入了被动挨打的汪洋大海之中。张学良还举了许多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国民党军队大失民心,他说,“剿匪”的事归我管之后,我去各部队巡察,那才知道,共产党真厉害啊!你一不小心,他就来袭击你了。我一个部下,带着一个营的人,让共产党给袭击了。经过是这样的,他带兵出去,好像为什么事情出去考察,看见一个老太婆在门口缝鞋呢,原来她就是共产党的侦探、眼线。我们的军队来了,她怎么办?在那地上立有一个杆子,她那个门上有一个绳子,她一拉门上的绳子,杆子就倒下来了,共产党看到了,就知道有军队来“剿匪”了。

    还有就是,我们的军队在那驻扎,一个小孩子,十五六岁的小孩跑来玩儿,一边玩儿,一边他把我们的军队都数了,有多少炮,大概有多少兵,他都给你数了,然后,他跑去跟共产党报告。那共产党的玩意可多了。有个国军的军队,到一个地方,当地的人给他摆上酒席,放鞭炮表示欢迎,原以为是很高兴的事。但老百姓在鞭炮里面藏了炸弹,鞭炮一响,引燃了炸弹,那国军军队的长官都让老百姓给炸死了呀。

    (四)

    在谈到面对老百姓,国民党军队束手无策时,张学良说,他们的这些玩意儿最后我们也知道了,那你知道了也没法子啊,你没法子对付老百姓呀!你上哪知道谁是共产党啊?你也区分不出来呀!老百姓和共产党都一样,你怎么区分?所以你没法,你总不能看见老百姓就抓起来呀。多数老百姓对中央的军队,也包括我们这些军队不好,恨军队,那时候军队确实有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像坚壁清野之类的,那很多了。所以我跟蒋先生。我曾经的结拜兄弟说,为什么共产党我们剿不光,就是他得民心,我们不得民心。中国的古书上说,天心自我民心,天听自我民听,你不得民心,那你就得等着失败。

    蒋先生当时还说我是反革命。但国民党还是把大陆丢了,怎么丢的?那是自己找的。不是国民党把大陆丢了,是大陆人民不要国民党啦。简单说,国民党在大陆时,把大陆看成征服地一样,没有想到这是自己的国家,什么都要,房子、女人、钱等等。这帮坏蛋,真是让人伤心啊。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所以我跟蒋先生言语冲突,就是这个问题,我说你要想剿灭共产党,你剿灭不了他们。蒋先生不承认我这个话,他们共产党怎么能这样?怎么能这样?就是因为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支持他们。

第二十六章一个师出了三位元帅(上)() 
(一)。

    开始讨论红军改编时,蒋介石提出了种种苛刻的条件。但抗战战事的发展已由不得蒋介石了,8月13日淞沪抗战全面打响,8月18日蒋介石亲自发布命令,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为八路军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25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主席,副主席朱德、周恩来根据国共谈判协议,发布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份,根据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部,下辖115、120、129三个师,将近五万人。但大家还是习惯以八路军相称,一直到抗战胜利。

    其中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肖华(兼)、参谋处长王秉璋;下辖343旅、344旅;

    120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参谋长周士第、参谋处长彭绍辉;下辖358旅、359旅;

    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参谋长倪志亮、参谋处长李达;下辖385旅、386旅。

    其中115师的林彪、聂荣臻、罗荣桓成为了新中国的3位元帅。

    (二)。

    上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将,他们有的出自中山先生创立的黄埔军校,也是蒋委员长的“高徒”;有的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草莽英雄。但他们唯一的相同点,就是都是经过长征考验的铁的将帅,都是革命青山大学培养出的英豪。

    如果说几位师长、副师长、政委是部队的灵魂、象征的话,那几位旅长更是令无数敌手胆寒的骁将,他们是:343旅的陈光旅长,10岁入学读过短暂的3年私塾,1926年,北伐军入湘。陈光所在的家乡-宜章县成立了农民协会,他成为农协会员。次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初,当朱德、陈毅率“八一”南昌起义的余部1000来人进至宜章,陈光异常兴奋,当即将“马日事变”后收藏的12支步枪献出,组建了一支农民赤卫队,然后配合红军参加了湘南暴动。曾率部浴血罗霄的原红二方面军主要领导者萧克将军解放后评价说:“陈光当时献出的12支步枪,是一件了不起的事。那时赤卫队武器很少,多是一些大刀梭标、土枪,能有这十几支步枪真不简单,对宜章暴动的成功,有着重大的意义。”

    抗战初期,在林彪师长、聂荣臻政委的率领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山西平型关大战。一个月后,陈光和老搭档肖华一道率343旅于广阳再次设伏,毙伤日军千余人,取得了广阳大捷。次年3月,在林彪被晋军误伤,生命垂危,被接回延安,转送苏联救治。经中央军委提议,八路军总部任命陈光为115师代师长。

    另有344旅的旅长徐海东,出生在穷苦的窑工家庭。原北伐老四军排长,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立大功;386旅的旅长陈庚,黄埔一期生,曾在北伐战场上救过总司令蒋介石的命;385旅的旅长王宏坤,王树声的堂弟,参加过黄麻起义,曾任红四军军长;358旅原定长征时红四师师长卢冬生任旅长,但未到职,旋由张宗逊任代旅长,旅长;但著名的359旅的旅长我们暂缓一表。

第二十七章一个师出了三位元帅(中)() 
(接上一章)

    (一)。

    “花篮里花儿香啊,听我来唱一唱啊,唱一儿唱。如今的南泥湾,是陕北的好江南。又战斗来,又生产,359旅是模范。我们走上前,鲜花送模范。”

    提起359旅,人们一定会想起哼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南泥湾》;人们会想起王震旅长、王首道政委两位老前辈的丰功伟绩。怕是很少有人知晓359旅第一任旅长是陈伯钧。

    1937年9月的一天,毛主席在延安请客。要知道在那个艰苦的时刻,毛主席请客也是极罕见的。毛主席这次请的客人是四川军政首脑刘湘的代表王干青和陈笃斋。

    陈伯钧的二哥,任职川军的陈笃斋,是长途跋涉,特意赶到延安,看望离家十多年的陈伯钧的。正好陈伯钧去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就陪同毛主席专门宴请了刘湘的代表王干青和陈笃斋。席间,毛主席兴致很高,谈古论今,无比风趣。毛主席高兴的是,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红军改编成了八路军。但就是在人民军队内部,改编过程的种种问题,也不是像毛主席酒席间谈笑那样顺利。

    而此时,在井冈山就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在长征中坚决抵制张国焘错误路线的陈伯钧担任了三五九旅旅长。当年陈伯钧在湖南军阀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后,坚决不离开革命队伍,他家中几个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的哥哥非常着急,为了把他叫回来甚至发过“母病危”的电报。如今,陈伯钧的哥哥见到了共产党的领袖人物,看到了成长为八路军高级将领的弟弟,感受了延安朝气蓬勃的风貌,理解了弟弟当初的选择。

    吃完饭,回到住处,陈笃斋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他向陈伯钧诉说了他对毛泽东和张闻天的印象,甚至打算长留延安参加革命工作。陈伯钧安顿好哥哥,又回到毛泽东住处谈工作直到深夜。

    陈伯钧的二哥在来延安前,曾给光宗耀祖的弟弟写信诉苦要钱,而且在毛主席面前也诉了苦。

    1937年10月,陈伯钧的二哥准备返回四川。毛主席为此给陈伯钧写来长信,并赠款300元。这在当时经济困难的延安,可以说是天大的巨款了其实延安当时只拿得出100元,另200元要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林伯渠才能拿到。

    毛主席还关切地问和他一样嗜书如命的陈伯钧,看书没有?可见陈在毛心中的位置。

    毛泽东的细心关怀使陈伯钧感动而不安,而他的二哥,也一直记得毛泽东嘱托:利用社会关系,做些可能做的工作。直到1945年,他的二哥在陈伯钧不再显赫之时,仍硬着头皮在与我党做一些青年工作。

    (二)。

    但就在送走自己二哥的当天,生猛火爆的陈伯钧打了一个不听劝告的司机一个耳光。这在国民党部队怕是司空见惯,无人理会之事。但在我党的部队就是天大的事了。

    两天后,中央军委来电,召陈伯钧去延安。10月22日,陈伯钧一到延安,就受到了毛主席严厉的批评。毛主席说,主要是关于打人的事,自我批评不够,留守部队开支较多;对同志团结不够;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