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白马天下-第4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鹩ο吕矗俊�

    孙策一怔,随即点头笑道:“某明白了!不过某刚刚才拒绝了袁公路,若是忽然又答应去偷袭敌营,必定会引起袁公路的怀疑啊!”

    太史慈呵呵笑道:“主公不必担心,某去见见袁公路,多索要一些好处就是!”

    孙策哈哈一笑,对太史慈竖了个大拇指,“子义见到袁公路的时候,表现得越贪婪越好,那个传世之宝是必须要提的!”

    “末将明白!末将这就去见袁公路。”太史慈笑着点点头,行礼后退了出去。

    孙策笑容一敛,把半杯冷茶一饮而尽,狠狠地把茶盏砸在地上。

第七百七十七章 江东众人欲归降() 
    日暮时分,数十艘大船出现在了长江入海口处。

    站在船头的周瑜望着熟悉的江面,黯然叹了口气,心情一如即将落山的夕阳。数日前出发的时候,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此时却心力交瘁,形容枯蒿。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惨败,江东水师已经失去了战斗力,天津那边的幽州水师船队随时都会携带大军在江东登岸。作为水师船队北上奔袭的主导者,他无论如何都难辞其咎。

    黄盖一瘸一拐走了过来,沉声道:“将军,得加快速度了,否则天黑前只怕难以抵达扬州。”

    周瑜摇了摇头:“不回扬州,咱们去太湖!”

    “去太湖?”黄盖茫然瞪大眼睛,都到家门口了,绕到太湖去做什么?

    周瑜耐着性子解释道:“如今主公还在寿春,水师战败的消息一旦传扬出去,只怕袁公路会对主公不利,因此某要先给主公去一封信把情况详细说一下,看看主公有何打算,然后再决定船队的去向。”

    黄盖默然点头,心里一阵愧疚烦躁,当初周瑜提议北上奔袭的时候,他最先站出来支持,现在水师惨败,他也有无法推卸的罪责。他不怕承担罪责,但是水师的战败有极大可能导致孙氏失去江东基业,作为一名跟随孙坚打下江东基业的老将,他宁可战死也不愿意看到那一幕出现。

    周瑜唤来一名亲兵,让他去传达命令。

    片刻后,三十四艘战船调头继续向南走,他们会从申城(上海)附近的出海口进入太湖。

    月上中天的时候,船队来到了申城附近的海面上。

    如今的申城和两年前的天津一样,除了一座矮小破旧的县城之外,其他地方大都是杂草丛生的荒地,看上去十分荒芜。

    船队不加停留,一艘接一艘进入了通往太湖的河流。

    周瑜的战船走在第一个,他坐在船舱边上,望着外面不断后退的两岸,眉宇间满是愁意。回程的这几日,他一直在心里反复回溯当天的海战,思来想去,哪怕当时提前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出动,就有极大可能在东莱的幽州船队出动之前成功发起偷袭。

    “天意如此啊!”他叹了口气,摊开笔墨纸砚开始写信。

    船队进入太湖的时候,周瑜已经写好了几封信,令人立即送到岸上的军营,然后连夜快马加急送去扬州将军府——鄱阳湖和太湖都是江东水师的常驻之地,因此湖边都建有军营。

    周瑜和黄盖程普等人随后上岸,封锁消息,安排队伍上岸,接着又要安抚人心,忙的不亦乐乎。

    一天半后,午时,扬州破虏将军府后院。

    孙尚香正在花园里追逐花猫,银铃般的笑声远远飘到墙外。

    吴夫人坐在树荫下,看似在看着女儿奔跑的身影,其实目光一片茫然,眉宇间也满是忧虑之色。周瑜率领水师出发已经很多天了,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伯符倒是送回来了两封信,只是信中大都是问候之语,只字未提战事是否顺利,这让她愈加不安,若是战事顺利,儿子不可能一个字都不提。她也问过张纮和张昭,二人都说淮南那边两军正在八公山对峙,并未发生激烈战斗,至于水师,他们也并未收到消息。

    这两日吴夫人眼皮直跳,总感觉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心神一直不宁,就连乔公前来求见都被她婉拒了。

    一个中年侍女快步从外面走过来,躬身道:“启禀夫人,早安公子回来了!”

    孙朗回来了!吴夫人大吃一惊,莫非伯符出事了?她豁然站起身来,随即又强行按捺住心头的焦灼,吩咐侍女让孙朗赶紧进来。

    须臾,风尘仆仆的孙朗大步进来,向吴夫人叩头请安。

    吴夫人抬了抬手:“免礼,快起来说话!”

    “多谢母亲!”孙朗道谢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封信递了过去,“此乃兄长的亲笔信,请母亲过目。”

    吴夫人接过信,颤声问道:“早安,是不是你兄长出事了?”

    孙朗一怔,急忙摇头道:“母亲不必担忧,敌我双方还在八公山对峙,兄长一切安好!”

    吴夫人吐了口浊气,这才拆开信件观看,看完后脸色煞白,眼前一黑,急忙伸手扶住树干。

    “母亲!”孙朗大惊失色,赶紧上前搀扶住。

    这时孙尚香见兄长回来了,抱着花猫过来行礼问好。

    吴夫人强笑道:“今儿忘了午睡,忽然有点头晕,吾儿无须担心。你一路劳顿,快去洗漱一下吧。香儿,和你兄长玩去。”

    孙朗知道信中的内容非同小可,只是吴夫人既然不说,他也不敢询问,只好强忍着疑惑和纳闷,带着孙尚香向自己的居住的院子走去。

    吴夫人轻轻捶了捶胸口,对那侍女吩咐道:“立即去请子纲(张纮)先生和子布(张昭)先生来见老身!”

    片刻后,张纮和张昭一同前来,得知吴夫人在孙策的书房等着,二人心头一沉,立即断定发生了天大的事情,否则夫人几乎从不去孙策的书房。

    二人进了书房,见吴夫人脸上竟然有一丝惊慌,更加断定了之前的猜测。

    落座后,张纮问道:“不知夫人召见有何要事?”

    张纮时年四十三岁,仪表不凡,气质温润如玉。他是广陵人,年轻时四处游学,学问精深,被举为茂才,名声十分响亮。后来他拒绝了朝廷的征辟,回到江东隐居,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数次上门邀请,他才答应出山相助,多次出谋划策,深得孙策和吴夫人的信任。

    吴夫人把孙策的信递了过去,低声道:“此乃伯符刚送回来的信,子纲先生先过过目。”

    张纮双手接过信,看完后脸色大变,把信递给张昭,摸着胡须思索起来。

    张昭比张纮小三岁,彭城人,早年躲避战乱迁居至扬州。后来孙策闻其大名,亲自上门邀请,遂出山辅佐孙策,被孙策任命为中郎将、长史,大小事情都放心托付,堪称孙策之下第一人。

    张昭看完信之后脸色变得十分苍白,浑身颤抖不休,孙策能打下江东这份基业,他最少有四分功劳,也因此把江东看的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若是孙策信中所说是真的,这份基业很快即将不保,怎不叫他惊怒交加?

    吴夫人看到二张脸色大变,心里一阵凄苦,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水师损失惨重,江东面临无兵可用的窘迫局面,即便二位张先生智比太公留候,也难以扭转这等恶劣的局面!

    张纮低声道:“主公信中说了,我水师惨败的消息是从公孙续口中得知,不一定就是真的,很有可能是公孙续为了乱我军心故意造谣,因此夫人不必太焦急,说不定回头水师就有好消息传回来!”

    吴夫人精神稍稍一震,期待地点了点头。

    张昭把信还给吴夫人,摇头叹道:“某不认同子纲兄所言!主公英明神武,岂会不辨真假就写信回来?此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张纮皱了皱眉,不满地瞪了张昭一眼,他何尝不知信中所说应该是真的,刚才那句话只是安慰吴夫人罢了。

    吴夫人叹了口气:“前者周公瑾提议北上奔袭幽州水师船队的时候,老身就明确反对,奈何军中将领一致赞同,老身亦劝阻不住……”

    吴夫人一言未了,门外侍女低声禀报:“夫人,有紧急军情!”

    三人都吃了一惊,吴夫人急忙让她把军情送进来。

    侍女应声而入,把一封书信交给了吴夫人,躬身退了出去。

    吴夫人迅速拆开信件,看了一眼就黯然道:“此乃周公瑾的请罪信!我江东水师二百余艘战船出征,此时只剩下了三十几艘!”

    张纮和张昭对视一眼,齐齐叹了口气。

    吴夫人耐着性子把信看完,揉成一团扔在桌上,沉声道:“伯符在信中有投靠公孙续的意思,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二张对视一眼,张昭伸手示意对方先说。

    张纮拱手道:“夫人,某赞同主公的想法,现在我江东已经没有力量去对抗幽州水师船队了!”

    吴夫人叹道:“老身之前就有这个意思,可惜没人听,白白葬送了两万将士的性命!子布意下如何?”

    张昭犹豫良久,缓缓点了点头。

第七百七十八章 乐何当偶遇孔明() 
    午时,徐州,某酒馆。

    诸葛亮端起酒杯漫不经心地抿了一小口,侧耳倾听着周围人的闲聊,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笑容。他是前天抵达徐州的,得知公孙续早已挥师南下,他并未立即南下,准备在徐州多待两天,亲眼看看那些和公孙续有关的传言是否属实。

    想要打听到更多的消息,三教九流汇聚的酒馆毫无疑问是最佳地点,因此这两日诸葛亮游走于城中的各家酒馆,倾听各方人士的谈话。结果也没让他失望,那些传言绝大多数都是真的,特别是在善待百姓这一点上,公孙续做得比任何人都好,确实称得上是明主。

    不过诸葛亮更看重的是另外两点——其一,公孙续‘奉天子以令不臣’,坚定不移的追求天下一统,完全符合法家‘富国强兵’的宗旨,唯有国家大一统才能真正达这一点,否则各地割据,战乱四起,谈何富国强兵?其二,公孙续在天津实行军功授田、军功授爵,并且逐渐在幽州各地推广,同时强硬打压各地豪族豪强,多次当众宣称律法的重要性,完全符合法家的一贯主张。

    至此,诸葛亮对投靠公孙续已经有了六七分信心,他准备明日就南下去见公孙续,若是会面的情况符合自己的预期,自降身段毛遂自荐也未尝不可。他晃了晃杯中的半杯酒,把酒杯放在桌上,起身准备离去。

    这时街道左侧尽头忽然一阵喧哗,人群纷纷向那边涌去。

    诸葛亮回身坐下,对身后那个高大强壮的仆从做了个手势,后者大步走出酒馆,向着那边的人群而去。

    酒馆中的其他人纷纷结账,快步过去看热闹,一时间酒馆内的客人除了诸葛亮之外,就只剩下了一个白白胖胖、身穿黑色锦袍的中年男子。

    那白胖男子看了看诸葛亮,举起酒杯笑道:“少年人气宇轩昂,定是一时俊彦,不知可否共饮一杯?”

    诸葛亮听得对方是幽州口音,不禁心里一动,拱手笑道:“既然长者相邀,晚辈岂敢推辞?”说罢,端着酒杯走了过来,在白胖男子对面坐下。

    白胖男子替诸葛亮倒了杯酒,笑着问道:“少年人似乎是荆襄人氏?”

    诸葛亮惊讶地看了看杯中清澈透明、酒香四溢的酒液,点点头道:“长者目光如炬,在下祖籍琅琊,数年前为了躲避战乱迁居到了南阳。”

    “南阳是个人杰地灵好地方啊!”白胖男子感慨一句,伸手示意诸葛亮尝尝自己倒的酒。

    诸葛亮道了声谢,端起酒杯畅饮一口,顿时只觉得一道火线顺着咽喉直达腹部,差点辣得眼泪都出来了——他平时不好杯中之物,酒量甚浅,饮酒只是偶尔为之。

    白胖男子笑道:“此酒甚烈,初饮者会很不适应,也怪老夫忘了提醒一下。”

    诸葛亮以袖掩口,不停哈了几口气,这才缓过劲来,大声赞道:“好烈酒!在下从未见过,敢问可是长者所酿?”

    白胖男子呵呵笑道:“老夫哪有这份本事?此乃大将军指点蓟县一酒坊主所酿,多用于军中疗伤,很少流传于外,因此少年人不知纯属正常。”

    诸葛亮心头一震,忽而想起一人,试探着问道:“敢问长者是否姓乐?”

    白胖男子‘咦’了一声,重新打量了一下诸葛亮,赞叹道:“少年人好眼力,老夫正是乐何当。”

    乐何当这些日子一直在徐州和糜竺筹备商会的事情,他虽然富可敌国,但是却喜欢流连于市井之间。今日闲来无事,于是来了居所附近的这家酒馆闲坐,不过他可喝不惯酒馆的劣质酒,于是自己带了蒸馏过的白酒过来,不想却遇到了同样来此闲坐的诸葛亮。

    诸葛亮长身而起,拱手道:“原来是财神乐先生当面,在下失礼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