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御柄五十年-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子府的时候私底下放过戾太子之子姜意。姜意当时年仅两岁,被送外京外一户农家中,无人知晓。”

    “泰和六年,廷尉李巢病重,私底下上书孝恭皇帝说出了实情。孝恭皇帝念其为皇孙,没有继续追责,并令老臣代为抚养,至今已经十五年了。”

    “什么!”

    “戾太子之子!”

    听到董沭阳说戾太子还有后人在世,殿中顿时嘈杂了起来。原本众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盘算,现在却冒出了一个在众人预料之外的皇孙,而且还是孝恭皇帝亲自托付给卢乡侯的,能不让人惊讶吗!

    “卢乡侯所言非虚?”有人直接发问道。

    太子一脉早就消失在众人视线中十几年,众人还是不大敢相信。

    “老夫如今已经八十有三,诸位这是不信老夫吗?”

    “兹事体大,非我等不信任君侯,此事君侯可有凭证吗?”又有一个人出口盘问董沭阳。

    董沭阳知道此事一定会引起众人的疑惑,因此他早就准备好了,直接跟宗正令姜歆说道:“宗正令,你可以翻看卷宗,看看对皇孙有何记载。”

    姜歆闻言便让宗正丞取了另外一册卷宗过来,翻看了好一会才抬头说道:“根据卷宗记载,泰和二年八月,太子妃生长子姜意,右手腕处有块玉璧形胎记,脚底有两颗朱砂痣,孝恭皇帝大喜,赐千金,丝百匹,并且还特地赐了玉璧一对。并无其他了。”

    “那就对了!”董沭阳听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转身拉过了后面的青衫少年,待少年走上前来,才对着少年开口说道:“意儿,你挽起衣袖,让诸位大臣看看你的手臂吧!”

    他身后的青衫少年就是当年戾太子的遗孤,姜意!

    众人都把目光转向了这个青衫少年,如果他真的是戾太子的遗孤,那么未来这大夏天子,可就非他莫属了啊。

    青衫少年姜意也不畏惧,直接在众人面前抬起右手,挽起衣袖露出了手臂出的玉璧形胎记。

    当下有人惊喜万分,“这是真的!”

    “他真的是戾太子遗孤啊!”

    “苍天有眼啊,太子一脉竟然还有后人。”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一下子就信了,还是有不少人还持着怀疑态度,继续追问问道:“君侯,这一个胎记并不能表示什么啊!”

    董沭阳却没有着急,伸手从袖口中摸出了一卷锦帛,颤抖着慢慢张开锦帛,当着众人的面打开给大家看个究竟。

    大家纷纷围了上来,看见锦帛里面写的是孝恭皇帝给卢乡侯的密令,并且还印有皇帝给臣子下诏专用的皇帝行玺。

    可见孝恭皇帝对戾太子一事已经是追悔莫及,到泰和六年廷尉李巢临死前上禀姜意一事,孝恭皇帝还是十分高兴的。但是君无戏言,孝恭皇帝已经将戾太子定为谋反,自然不会再自认过错,所以只能下密令让董沭阳抚养。

    董沭阳见众人也看的差不多了,又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锦帛,然后又从另外一个袖口拿出了一对白壁飞龙玉玦,对这众人说道:“此玉玦乃泰昌元年齐王府所进献的,后来孝恭皇帝将此玉玦赐给了姜意,大家可以去少府里查看卷宗,看看是否有误。”

    先是宗正府的卷宗记载无误,再是孝恭皇帝亲下的密令锦帛,最后是孝恭皇帝赏赐的玉玦。还是出自这个四朝元老卢乡侯之手,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提出疑惑,那么就是在质疑孝恭皇帝,质疑卢乡侯,质疑宗正府了!

    董沭阳看见大家哑口无言,连忙对着姜意说道:“意儿,见一下朝中列为公卿吧。”

    此时青衫少年才放下手臂上的衣服,然后对着众人行了一礼:“见过诸位公卿。”

    “使不得!使不得!”一些秩比千石以下的官员哪里受得起皇长孙这份大礼,连道几声使不得。

    “咳……咳……”

    此时站在众人面前的常起干咳了两声,大家这才把目光焦距在常起身上。

    常起见目的已经达成,也没有再客套,对着众人说道:“按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诸僚现在心中可有计较了?”

    “既然孝恭皇帝嫡系血脉还在,自然是由孝恭皇帝嫡系血脉继承大统了。”常起发问后,立刻有人附和道。

    “我等皆无异议。”有人带头,其余诸人也赶紧纷纷表态。

    常起看见大家都没有其他意见了,心中大定。又对着众人开口说道:“昨日,常某已经跟在京的诸侯王提过此事了,诸王皆认同敬恭皇帝血脉继承大统,今国朝已定,万民之幸。”

    站在人群中央的姜意这时才有些慌了神,不知如何自处。从小到大,他就成长在卢乡侯府中,很少出府,每日就是读读书卷,接触最多也都是府中的下人,如今一下子就要成为天子,跟着满朝文武打交道,突兀得有点不适应啊。

    常起看见人群中的姜意还有些不适应这个氛围,便开口解围道:“既然大家已有人选,那么就请司马太常挑选黄道吉日,为我新君行登基大典。另外日前常某已经暗调代郡守李信率两万边军入京除贼,今日国贼已初,代郡大军明日就到,先置为京中治安军,坐镇中央,已震慑宵小。众人没有意见吧?”

    虽然常起说是代郡大军入京坐镇,防止有人作乱。但是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代郡两万大军听的是他常起的命令,震的是宫外有心怀不轨的诸侯趁机作乱,慑的也是他们这些当朝公卿,让他们奉姜意为主。

    可是还没完呢!

    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一旁的杨安又又站出来了。

    “如今上无天子,下无丞相。国朝无主,谁来处理天下政务?既然天子即位还需要些时日,但是也不能少了丞相,某以为刚侯除逆有功,应当为我等百官之首,暂时摄理这国朝政事。”

    杨安挑头,大家顿时悟了。姜意要即位还要一段时间,国家无君无相,最高权利出现真空。而现在最有资格继任相位的,常起站出来说不敢的话,还有谁敢?

    “刚侯大义,当为丞相,总率百官。”众人附和道。

    “常某不才,天子即位之前,某就先暂领这丞相之职,处理国政,还望诸僚相助。”常起跟着客气了一方,笑领了丞相一职。

第十三章 传檄天下() 
“古圣人有云,君德圣明,臣民以荣,君德不足,臣民以辱。君明则彰,不足则谴。明主为国,一当以天下之耳为视听,以天下之心为心,端旒而自化。二当任正去邪,邪则不忠,不忠必祸国。忠则必正,有正方能用其能。是故,明主为国,内睦以文,外威以武,被服礼乐,堤防政刑。故得大化兴行,蛮夷率服,人臣和悦,邦国康平。今之朝堂,上有幼子帝,下有老奸臣,前坏祖宗遗训,不孝不明,后诛忠良民心,不贤不睦。为此,天下忠良志士无不日日忧心,盼能废幼立能,荡清君侧。今,天子知失德,让出玉玺自逊皇位,老奸臣业已服诛。顿时天庭清明,乾坤朗朗。然,国不可一日无君,檄文到国,各诸侯入觐新君,祭祀宗庙祠堂。檄文到郡,无管内朝外庭,昔有从张通,适时自首者,轻恕,忤逆不从者,立斩不赦。”

    上林宫兵变后,旧主已去,新主未至。

    常起暂时领了丞相一职,率领满朝带罪文武处理天下政务,并广发檄文,为新皇帝登基造势。

    按照祖制,新皇登基,各地诸侯王都要进京朝拜,所以常起按制派遣特使持节前去传召诸王。不过诸王此时已经都在京中了,特使都不用出这安夏城,到各王府走上一遭就完成了使命,回去复命了。

    朝中很多大臣都知道,诸王之间大部分已经跟常起达成了协议,只是没有明说罢了。此次诛除国贼张通的兵马大部分都是诸侯王的私人卫队,这还不算,对于常起打算拥立戾太子之子姜意即位,竟然也没有诸侯王站出来反对,可见双方合作十分愉快。

    按制走完了诸侯王的流程后,常起又往各郡派出侍御史,带着檄文传檄天下。

    此举意图很明显,意在昭明自己除国贼张通并不是为了谋朝篡位,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张通余党,毕竟张通上位一年,朝廷内外都有一些附会之徒。

    除去了僭越称王的张通,京师上下陷入了沸腾中。

    第二日,在常起的示意下,廷尉署缇骑解押丞相司直周成为首的十几名相府官员前往刑法台,当着京师万民的面斩首示众。

    接下来几天,即便是跨入新的一年,仍有不少因为附会张通的官员被抓。其中认罪自首者从轻处罚,不认罪更有潜逃者一律抄家灭族。

    铡刀一开,接连诛杀了几日,张通朋党被斩者百二十人,每天都有人被押往刑法台处极刑的人,刑法台血流成河,京师臣民都谈之色变,人人惶恐不安,生怕哪一天门口出现廷尉署的缇骑来把自己抓了。

    这个时候有些人担心再这样牵连下去,会造成人心惶惶,甚至会有政敌相互攻击制造冤假错案。于是几个跟卢乡侯交好的人联袂上门拜访了卢乡侯,一来可以让卢乡侯去劝说常起收起铡刀,适而可止,二来可以先觐见一下未来的皇帝,留个好印象。

    卢乡侯董沭阳也是一点就通,连夜起身前往常府劝告了常起一番,常起思虑了一番后,除了走脱了丞相长史杨然和张通之子杨卬外基本该杀的都杀得差不多了,这才收起了铡刀。

    转眼,上林宫兵变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了。

    这半个月来,京师显得愈发的热闹了。姜或退位为广陵王,姜或生母自然降为王太后,除了广陵国之外其他地方都取消了国丧限制,因此各地都不在显得冷清。

    况且按例在此时诸王早就该回封地去了,但现在都还逗留在京师,另外还有各地的郡丞也被要求暂居京师,到时候新皇即位,大家都可以一睹天威真容。

    此时还是冬天,昨夜刚刮了一夜的冬风。

    这段时间一来,被常起下令幽禁在上林宫偏殿之中的姜或一直沉沉郁郁,虽然只有九岁,但是他的脸上并没有同龄人的稚气。

    入京为皇一年,接连遭逢大变,先是母后去世,再是舅父被逼杀,最后自己被逼退位。这样的经历发生在一个十岁不到的小孩身上,让他的心里聚拢了一股挥之不散的郁气,吐也吐不出,咽也咽不下。

    在这半个月之内,竟憔悴了不知几许。仔细看的话,发鬓还隐隐约约夹杂一丝丝斑白。

    浑浑噩噩不知道过去了,只听得外面传来了嘈杂声,然后是几个黄门侍郎打开了殿门,闯进来几个上林宫卫士,对着姜或见了一礼后说道:“还请广陵王移驾上林宫,参加新皇登基大典。广陵王,跟我们走吧。”

    “呵,新皇登基大典?”姜或不禁自嘲,还记得一年前,也是新皇,也参加了登基大典,但是那次自己才是主角啊。现如今,这个新皇是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戾太子之子姜意!一个年龄比自己还大上一倍的侄儿。想了想,姜或都不觉笑出了声。

    此时的姜意已经率领群臣祭祀完天地、拜谒了祖宗庙宇,正要前往上林宫举行登基大典。

    当姜意头戴帝王冕,身着黑色朝服,腰悬三尺玉剑,昂首挺胸,意气风发的领着百官一步步的踏上阶梯,一步步的走向上林宫前殿。心中不免感慨,这半个月里,他才真正知道了自己的身份,身为孝恭皇帝的嫡长孙,原本的皇位就该是他父亲的,是他的!

    一行人进了前殿,来到乾元室。殿中废帝姜或正跪在龙位之前,太常司马和双手捧着象征着皇位交替的传国玉玺。

    姜意进入大殿,接过了太常司马和奉上的传国玉玺,然后径直走向了龙位,面朝众臣跪坐了下来,下面众人连忙跪拜一地,连呼陛下。这一刻,正式代表着他姜意,成为了大夏的新主人!

    此时的姜或正跪在了皇帝面前,凌乱的头发,还夹杂着些许的白,尽显憔悴落寞与心酸,与龙位上的姜意一对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听着一旁的宣诏谒者宣读着诏书。真可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在位时的张通一党悉数被清洗了干净,现在空缺出来大量的官位,成为了新君上位拉拢众人的好见面礼了。

    “……着刚侯起,奋忠良之力,诛张通,除奸党,加封食邑三万户,迁为丞相,总率百官,加太尉衔,主理各郡县军政大权……”

    “谢陛下!”常起听封,连忙上前拜谢。

    还在感慨着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姜或听到诏书已经念到常起了,连忙注意听了起来。

    “太常和迁御史大夫,封成德侯,食邑三千户。总天下监察之事,当为我臣民表率……”

    “谢陛下!”废帝之前前御史大夫曹敏已经辞官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