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王洪秀全-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有人将从英国人手中缴获的枪支拿起,笑道:“这洋枪也不过如此嘛!还没有咱大清朝的厉害。”

    “好了,别废话了,让他们将南京条约交出来。”一位似是这群清兵首领的人开口,顿时几个人七手八脚的将璞鼎查身上的南京条约搜了出来。

    那首领接过南京条约,笑了笑,也不理会这些洋鬼子,又交谈了一会儿,拿着洋枪大步离去。

    许久,璞鼎查终于回了神,擦了把额头上的冷汗,看向身旁的一名翻译官,喝道:“他们刚才都说的是什么?”

    那翻译官也才从震惊中恢复过来,战战兢兢道:“他们说他们是清朝官兵,乃是他们大清朝的皇帝亲派,另说他们清朝实力强大,有枪支的制造方法,是不会和我们英国和谈的,这场和谈不过是个骗局”

    “呀呀呀!这些该死的清朝人,我,我们要继续开战。”璞鼎查嘶吼,声音回荡在江面,将平静的水面荡起阵阵涟漪。

第八十四章 力排众议不动兵() 
南京条约,因为太平军的涉入,最终没有签订。

    但是南京条约,以及耆英丧权卖国的行径,却被英国人提前宣扬,所以,整个大清朝几乎是人尽皆知。

    后来,又传出南京条约被清兵重新抢回,大清朝下定决心保卫国家,与英国死战的消息,百姓鼓舞,对道光皇帝的赞扬是绝响一片。

    紫禁城中,道光帝坐在龙椅上,皱着眉头。

    经过调查,他自然已经知道这次击杀英军,抢回阻止了南京条约的签订的不是他清廷,而是洪秀全那个反贼。

    但是,现在全民一致对外,都觉得他要与英军作战,抗战的氛围高涨,他已经是骑虎难下,是想停战议和都不好使了。

    另外,英国人是不会相信事实真相,毕竟洪秀全的影响虽大,却还是只有桂平,平南两县,无论是对清朝还是对英国,都不足为虑,所以,英国人的矛头只会面向清朝。

    良久,苦着脸的道光帝终于开了口,“各位爱卿,你们觉得朕该怎么办啊?”

    “战,既然到了这个份儿上,就与英国决一死战吧!”

    “和,此次是被洪秀全等反贼诬陷,我们讲清楚就好了。”

    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被提了出来。

    道光帝沉默,内心极为的郁闷,他没有什么大才,只是从老祖宗哪里接过这江山,却不想还没有坐稳享福几年,就摊上了些个事情。

    在道光帝看来,他不求开疆扩土,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只要守好这份家业,将江山再好好的交到自己的儿子手中就好了。

    却不想这个简单的愿望却还是不能实现,他有些茫然,最终看向了耆英,首次南京条约的签订者,“耆爱卿,你认为呢?”

    “皇上”耆英从来没有想过,这南京条约竟然会被洪秀全等人破坏,说实话,他此刻的心里很是有些万幸,他终究是没有成为千古罪人,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战,皇上,我泱泱大国,如何要对这些洋鬼子屈服,再说他们的贪欲之大超乎想象,此次南京条约,其中英国人提出的无理条件皇上也知道,幸好被人阻止。”

    “所以,我们不能再退缩了,要战啊皇上。”

    耆英的话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本来是主和的,却不想也改变了注意,一时间主战氛围高涨。

    然而,没有人主动请战,和平安逸了这么久,这些官员们,甚至是一些武将,身子骨也都快生锈了,都不敢担当如此重任。

    见无人应答,主动请缨,因为此次事件再次被请回京城的林则徐微微思考了一会儿,回道:“皇上,臣愿意推荐两人。”

    “哦?何人?”

    “曾国藩,左宗棠。”

    桂平县,关福等人回归,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关团长,首次出战,却立下如此战功,可喜可贺啊!”关福等人刚回来,碰上了来桂平汇报情况的杨秀清,杨秀清也是知道了关福等人此次甲板清兵阻止南京条约的事情,故此有此一嘴。

    关福拱手,称呼了一句“杨军长”,然后道:“杨军长可也是来见司令的?”

    “不错,你我同路。”杨秀清很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关福,然后和关福一道向着议事堂行去。

    议事堂中。

    太平军的将领们再一次齐聚在此,洪仁空踱着步子,忽然见到杨秀清和关福到来,大笑道:“秀清,关老哥,就等你俩了,快些进来。”

    一群人围着张大桌子,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各个神采奕奕,跃跃欲试,正是洪仁空施行的会议制度。

    对于洪仁空施行的这种制度,太平军众将领早已经从最先的震惊变成了现在的习以为常,都坐在自己位子上,等待着一会儿的讨论。

    唯独关福,此刻有些傻眼,他实在是不明白眼前的都是个什么组织,没有等级森严的上下级站位,没有严肃的氛围,就这么坐着,一起讨论。

    带着好奇,关福坐了下来。

    “兄弟们,今日议会,讨论关于我们阻止南京条约的签订和我们将来的打算两件事情,老规矩,大家畅所欲言,来一个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

    “就是各自说出自己的意见,不求正确与否,为的就是集众人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石达开向着关福解释了一句。

    在关福不解中,杨秀清还是如同上次那样,第一个站了起来,道:“司令,此次阻止南京条约的签订,以假乱真,逼迫清廷不得不做出‘战’的决定,实在是我军的高明行为。”

    “另外,这几日从我军的情报来看,清廷正在调兵遣将向沿海处进发,并没有丝毫对付我太平军的意图,而英国军队也在向着沿海处加调兵力,由此可见,清廷暂时还没有对付我们的打算。”

    杨秀清的分析很到位,众人皆是频频点头,杨秀清见状继续道:“所以,阻止南京条约的这件事件已经可以不做计较,接下来,我们考虑的就应该是壮大己身,继续攻打其它地方。”

    “秀清,此事不能急吧!清兵与英国人还在作战,我们若是突然出击,岂不是会惹怒清廷,让他们调转枪口对付我们?”石达开反问道。

    “你,达开,上次你就反对出兵,这次还是,难道你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不成?”杨秀清目视一圈,将上次主张休养生息的人除了洪仁空外看了个遍,质问道。

    “笑话,我等自然不是怕此。”

    “对,战就战,这些清兵不过是酒囊饭袋,我们不怕他们。”

    杨秀清的话语似乎激起了众人的热血,许多武将皆是喊叫起来,暂时的将主张继续等待时机的石达开等人压制住了。

    半响,洪仁空淡然道:“秀清何出此言?”

    “司令,现在可谓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清兵忙于与英国作战,正是我们的好机会,他们此刻兵力调动短缺,我们若是一鼓作气,再加上我们招兵买马准备了这么久,司令你又让人赶制了一批洋枪,我们完全有实力攻打任何一处地方啊!”

    “有道理。”

    “是啊!有道理。”几人暗自点头,但是见洪仁空没有明显的赞同,也没敢随便开口。

    洪仁空环视一周,各种目光汇聚,其中多半是和杨秀清一样的想法,沉思片刻,笑道:“诸位都是老人了,自从金田起义,我们就在一起,至今,我们起义已经近一年了。”

    “但是,我们却仍然屈缩在这小小的桂平、平南两县,再没有丝毫作为,大家是不是觉得特别窝囊,特别的揪心?是不是觉得我这个司令耽误了大家,没有了当初的豪杰壮志?”

    洪仁空慷慨的话语传出,众人沉默,最终还是杨秀清拱手道:“司令莫要多想,我等追随司令,自然会遵从司令的命令,绝无二话,再说这次机会又来了,想来司令是不会再阻止大家出战了。”

    “是啊!司令您不要自责。”

    “我们此次一定要一口气拿下几个省市。”

    “我要将永安的县令亲自抓回。”

    金田起义起,众人已经是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却安逸了这么久,众人皆是渴望一场大战,可以理解,所以,当杨秀清的话语落下之后许多人都附和起来,看起来,太平军出战,似乎已经是不能再改变的事实。

    洪仁空一直沉默,直到众人的喧闹慢慢的降了下来,看向他这个主帅的时候,洪仁空才泰然道:“如果我说,现在还不是出战的时候,又如何?”

    平静的话语,却犹如风暴一般,瞬间惊诧了众人,一时间鸦雀无声。

终结章节(后续故事大概)() 
洪仁空大义,认为在清朝和英国开战的时候与清朝作战实乃内乱,乃不识大体,与华夏不利,不愿,故此太平军继续韬光养晦,并暗地里支持援助清兵作战。

    公元1833年7月,中英战争再次落帷幕,这是一场持续了近三年的战争,各处战斗多达千次,战场遍布清朝沿海,惨烈万分。

    沿海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万般无奈之下为保存性命,集体迁移至清朝中部地区,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迁徙“中英大迁徙”

    最终,纵然清朝爱国人士奋不顾身,浴血奋战,千万将士马革裹尸,还是没能逃脱战败的命运。

    毕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改造之下,英国的科技力量早已经是今非昔比,远远胜过闭关锁国的清朝。

    道光帝呕心沥血,极力挽救清朝破败衰亡的命运,在清朝大败之后吐血生疾,不久于人世,其子文宗,咸丰皇帝继位。

    1833年九月,咸丰皇帝继位,咸丰性格软弱,不愿意再与英国交战,不敢承受失败的痛苦,于是再次派出大臣议和,决定以付出代价来平息这场战争。

    清朝官兵的殊死斗争,英勇反抗,着实是吓住了英国人,虽然他们终究是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却也不愿意再次和清朝开战,所以,因为害怕过分的要求会导致清朝态度反弹,出现和签订南京条约而引起的战争一样的结果,英国最终只是要求清廷赔款白银8亿两,分5年还清。

    至此,清朝进入了一个外界环境相对安定的局面。

    然而,清朝已经是羞涩囊中,百年的社稷岌岌可危。

    久经战火的百姓,惨遭大败,已然是破败不堪的清朝江山。

    一个是生活难以为继,希望得到朝廷援助,一个是肩负巨额赔款的债务,竭尽所能的搜刮民脂民膏,以偿还赔款。

    百姓哀鸿遍野,怨恨遍地丛生,中原大地的哭声直上云霄,久久不熄,另加清朝皇室亲贵们奢侈无度。

    哪管国家生死矣,隔江犹唱后庭花。

    清朝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加剧,已经成为不可调节的死结,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军民局面:民见官,犹如老鼠见了猫,好比绵羊遇豺狼,就像美女碰流氓。

    百姓对于清廷已然绝望。

    乱世生时见英雄,官逼民反,历来可见。

    同年十月。

    云南西部,回民大起义爆,以马文龙为的一支回民袭击官府,声称讨伐贪官污吏,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令一支回民,以杜文秀为,直取昆明,短短数月,回民起义声势浩大起来,攻占了云南省5o多个州县,全国哗然,震撼不已。

    黔东北铜仁府一带,白莲教在徐廷杰的带领下起义,贵州一带,刘义顺以“反对苛捐杂税”为名动起义。

    ……

    天下大乱,清朝顾此失彼,忙于征讨各地起义。

    而在这绝佳的时机,洪秀全,太平军,一个低调了数年,几乎快要被世人遗忘的势力,终于探出了潜渊之龙一般的头颅。

    太平天国,建立。

    三日下永安,五日拿桂林,复克全州、取长沙、下武昌、平九江、得湖口、战永安、败南京,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而在这些攻城略地的大战之中,石达开、杨秀清、李秀成三军,军纪严明,战力无匹,犹如三把势不可挡的利刃,杀的敌人胆寒,吓的清兵畏,“天国三战王”之美名不胫而走。

    至于海军,萧朝贵不负众望,在水战之王罗大纲的辅佐下,天国海军实力与日俱增,最终大败清朝名臣曾国藩,逼的曾国藩险些投海而亡,一战成名,声名鹊立,一时无二。

    此外,都说大浪淘沙,英雄尽显,果然不假。

    一批极为优秀的后起之秀纷纷浮出水面:陈玉成、林启荣、李开芳、林凤祥、许宗杨。曾立昌等,皆是被洪秀全委以重任,在太平军起义的过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至1834年二月,清廷在派出僧格林沁镇压回民起义,霍隆武铲除白莲教之际,太平天国已成大器。

    1834年六月,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