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将门-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几年前,以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领导的庆历新政,仅仅一年出头,就烟消云散,被寄予厚望的诸位相公纷纷离京,新政黯然收场。
作为鼎力支持新政,又一手毁掉新政的皇帝陛下,赵祯心中难免惭愧。
朕不过是守成之君,既不能收复燕云,又不能革新弊政,实在是算不得好皇帝,所以老天爷降罪,年近不惑,连个儿子都没有,这就是朕的命!
赵祯突然落寞萧条,低着头不说话,正在这时候,突然有小太监急匆匆跑过来,在陈琳耳边嘀咕了两句,陈琳立刻大喜过望。
“官家,朱才人有了!”
“什么?”
赵祯一愣,随后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终于又有人怀孕了,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皇家子嗣艰难,小小孩童,担不住皇家的富贵啊!
“陈伴伴,你立刻安排人手,好好照顾朱才人,绝对不能出一点意外!”
“老奴遵旨。”
陈琳立刻安排去了。
妃嫔怀孕,赵祯仿佛打了一剂强心针,重新找回了自信。看过朱才人之后,回到寝宫,又想起了《锁麟囊》,越想越觉得这部戏有味道,因果循环,果然如此,皇帝陛下竟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写故事的人也来了兴趣。
“陈伴伴,写《锁麟囊》的那位少年,名叫什么?可还有作品?”
“有!”
陈琳痛快答道:“老奴抽空问了戏班子的人,他们说这部《锁麟囊》来自沧州,是一个茶馆说书人讲述的,不只是《锁麟囊》,还有一部叫做《珍珠衫》,都是别人不曾说过的段子。不过最吸引人的还不是这两部。”
“哦?还有好的?”
“有,是长篇的历史演义,叫做《三国演义》,据说已经出了二十几回。”
“《三国演义》?好大气的名字。”赵祯好奇道:“陈伴伴,可有文稿?”
“实不相瞒,由于这部书还没有说完,并没有正式出版,只有些喜欢这部书的人,抄录了一些大概,在两个月之前,陆续传到了京城。”
陈琳的确会办事,他让小太监把搜集到的文本献给了赵祯。
翻开了第一页,一首《临江仙》赫然出现。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有味道,真是有味道!”
赵祯感叹着,往下看去,他最初不过想要消遣一下,哪知道越看越是入迷。从下午一直看到掌灯,连晚膳都没吃。等到看完了手抄本之后,心里抓挠,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他揉了揉酸胀的眼睛,一见陈琳还陪在旁边,赵祯有些羞愧。
“陈伴伴,真是玩物丧志啊!居然为了一部话本,耽搁了朝政,你去把群臣的奏本取来吧。”
赵祯算是个很勤政的皇帝,早年曾经累得昏倒,即便做了皇帝几十年,他也丝毫不懈怠,断然不会把今天的任务留给明天。
自从和李元昊议和之后,烦心的事情少了很多,能干的相公们会把朝政处理得妥妥当当。赵祯只需要把握大局即可。
他看了一阵,已经到了三更十分。
再看一本,就可以休息了。
赵祯拿起了包拯的扎子,随手翻开。
这一看可不打紧,赵祯太阳穴的青筋都绷起来了。
“简直反天了!”
气得赵祯一拍桌子,震得茶壶茶碗乱响!
一个个小小商人,竟敢向辽国走私百万斤烈酒,而且还窃取朝廷的粮食,供养辽狗!简直岂有此理!
豢养匪徒,结交外国,光是这两条,就能废了崔氏一门。
“包拯不愧是干吏,才短短几个月之间,就查清了如此大案,替朝廷揪出一个大蠹虫,真是了不起。”
赵祯赞叹着,翻到了最后,就是包拯开列的家产清单,钱60万贯,银45000两,黄金8000两,东珠3斗,骏马100匹,其中北地马4匹,貂皮150领,金银器皿500件,田产20000亩,酒坊12座……种种折算,差不多有150万贯之巨!
小小的沧州,大大的蠹虫。赵祯不只是愤怒这么简单,大宋还没有从元昊造反之中缓过来,物价飞涨,军费暴增,使得大宋的财政出现了巨大的赤字。
崔家的财产,差不多能顶得上辽国五年的岁币,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包拯不止立功了,还立了大功!
有功赏,有过罚。赵祯当然不会吝啬赏赐,他仔细看着包拯的扎子,其中提到的功臣不少,可是一个名字让他眼前一亮。
“王宁安虽然尚在冲龄,然则天资聪慧,才智过人,发现崔家秘密酒坊,识破崔家走私隐情。参与缉拿崔钰,出力甚多,其父王良璟,乃是将门之后,力战辽国勇士,捣毁野狼谷,居功厥伟……”
包黑子在扎子中,极力赞扬王家父子。
赵祯指着王宁安的名字,又把《三国演义》的手抄本拿了过来,封面上赫然写着“王公宁安著,某某手录”。
“陈伴伴,你说这个王宁安,是不是写《三国演义》的那位?”
陈琳也是一愣,出了神童,当然是喜事,如果这位聪慧的少年不光会写话本,还能为朝廷分忧,那可就是士人的表率了。
而且包拯还提到王家出身将门,可貌似没听说过有谁家的后人叫王宁安啊!
“官家,老奴以为包拯不是说谎的人,可以即刻派人去询问。”
“嗯,朕也是这个意思,假如真是同一个人,朕一定要好好赏赐。”
……
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三国演义》。
“官家,果然是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所在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启发,赵祯都觉得获益匪浅。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简直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出力,真是难得啊!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王宁安儒林郎,白银一百两,玉如意一双,勉力他好生用功,为国效力。”
第50章 御批三国()
“王兄,小弟提前道贺了。”
马汉抱拳,向王良璟深深一躬。历来小道消息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小道消息,陛下赐官王宁安,给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可别觉得官小,宋代科举的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只比王宁安高了一级而已。
还不到十三岁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辈子才能熬到的官职,当然是可喜可贺。不只是王家,整个沧州都与有荣焉,绝对要写入县志。
包黑子虽然厉行节俭,依旧拨了一百贯经费,迎接钦差大人,要把赐官仪式办得热热闹闹。
马汉提前道喜,是要请王宁安去知州衙门,包拯会亲自给他讲解接旨的礼节。王良璟弄清楚来意,咧着大嘴笑了起来,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宁安,这下子你可光宗耀祖了!”王良璟兴匆匆找到了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就赶快催促王宁安去衙门。哪知道王宁安眉头深锁,似乎有些不高兴,面色十分凝重。
“臭小子,看把你高兴的,都傻了?”
“没有!”王宁安认真道:“孩儿准备辞了,我不要这个儒林郎!”
“为什么?”王良璟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职摆在面前,干嘛不要!你小子是吃错药了,还是脑袋烧糊涂了?
“告诉你小子,光宗耀祖的事,你别犯驴,小心我抽你!”
“爹!”王宁安用力摇头,“你说,陛下为什么给我赐官?”
“为什么?喜欢你呗!”
王良璟憨厚笑着,终于想了起来,马汉说了,是王宁安帮着铲除崔家,又著书有功,龙心大悦,才赏赐了一个官职。
“对付崔家,我是出了力,可是衙门里的诸位,上至包大人,下至普通差役,甚至老爹你,通通都出了力气。大家伙的赏赐没有下来,唯独给我一个儒林郎,其实说穿了,就是《三国演义》,陛下看着高兴,心血来潮,就给了我一个官职。”
听完儿子的分析,王良璟下意识点头,又追问道:“那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
王宁安断然说道,别人没有,唯独给了他,难保不会有人心存芥蒂。而且一个区区九品官,只是多拿一份俸禄,要说有多少的好处,未必!而且儒林郎是文官散阶,偏偏王家是以武立家。
拿到了一个儒林郎,与王家的实力没什么帮助,士林中人也不会接纳他,而且话本毕竟不是正途,靠这个得官,还会惹来各方嫉妒,说他是幸进小人,影响名声。
好处未必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倒是一大堆。
他把心里的担忧和老爹说了,王良璟心思没有儿子那么花哨,不甘心道:“当官就比不当官好,总不能白白浪费机会吧?”
王宁安思量一下,笑道:“我有办法,好处要拿,坏处不沾!”
……
当天晚上,王宁安花了整整一夜,写了一篇扎子,拜托包拯送给陛下。
王宁安首先追忆了往昔的过程,提到了他的祖父王修文,从小教导子孙识字,讲述历代故事,告诫后辈忠君报国,在祖父的教导之下,读了一些史学,后祖父战死西夏,家道中落,无缘入私塾读书,长长徘徊学堂之外。又听一些说书先生讲故事,胡思乱想之下,略略杜撰了几个故事,谁知竟然得到了欢迎,大半年之前,动笔写了《三国演义》,万万想不到竟然惊动了陛下,诚惶诚恐,汗流浃背。
诗词已是小道,话本,更是只可作为茶余饭后,消遣之用。小子作书,一为家贫,二为追思祖父,万万不敢以此换取官职,玷辱士林。文官官职,那是代天宣化,教化万方,非饱学鸿儒,德才兼备,不能为之。
小子年幼无知,不通文,不懂武,无一丝一毫利国利民之举,岂敢轻易接受陛下错爱!
辞了官职之后,王宁安在后面附上了《三国演义》的全部文稿,赠送皇帝陛下,并且告诉皇帝,若是陛下喜欢此书,能略加批讲斧正,已经是小子三生之幸,断然不敢奢求官职。小子年幼,尚在读书学武之中,假以时日,学业有成,定要凭着胸中才华,堂堂正正夺取功名,为陛下效力,为朝廷尽忠。
……
“这小子要么是真性情,要么就是奸猾过分,妖孽降世!”
这是包拯给王宁安扎子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一份扎子写的滴水不漏,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就算包黑子都没法写得这么完美!
首先王宁安靠着追忆祖父,含蓄点出了他小小年纪能写出《三国演义》的原因,谁要是怀疑,就去找他祖父说吧!问题是他的祖父已经战死在西夏,而这,又是王宁安第二个目的,他在替王家鸣不平。
战死疆场的猛士籍籍无名,一个靠着写话本的少年竟然得到了官职,说得过去吗?
他用谦卑的态度,拒绝了辞官,这一手肯定能得到士林的好评,即便有人看他不顺眼,也不敢多说什么,王宁安站在了理这一边!
当然了光有理还不行,还要会讨人喜欢。
把《三国演义》全文奉上,还请求赵祯批注斧正。
看赵祯急吼吼的模样,绝对会答应的。
可一旦赵祯按照王宁安说的做了,皇帝亲自批注,就等于做了最好的广告,满朝文武,士绅百姓,只要识字的,谁不要买一本《三国演义》,不为了看书,也要沾沾皇帝的贵气!
从此之后,赵祯和王宁安两个名字就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个儒林郎算什么?
九品小官,芝麻绿豆都不算,可一旦和皇帝并列,王宁安的身价扶摇直上。
再加上《三国演义》热卖,很快天下人就知道王宁安,论起名气,只怕任何神童都没法和他争锋!
有了皇帝的加持,有了偌大的名声,日后谁也没法轻易对王宁安下手。
当真是好算计,最妙的是,他的所有心思,都藏在了光明正大的面具之下,处处占着理,对祖父那是孝,对皇帝是忠,对士林是懂得分寸,不贪图名利,对天下百姓,是才华横溢,穷小子逆袭……丫的把好处都占尽了,还愣是装出一副赤子之心,心怀大志的模样。
“这小子就是个妖孽!”
包黑子真想把这份扎子淹了,不给赵祯看到。
可作为一个君子,老包干不出来,王宁安一切都光明正大,无可挑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