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10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小吏舒坦的进了工坊,喝骂着那些工匠,心中的郁郁渐渐消散。

    等一个去茅厕的工匠出去看到秦四倒在地上没动静时,就暗骂了一句,然后过去扶起他说道:“四哥,今日你可以回家休养了”

    遍体鳞伤的秦四纹丝未动,工匠心中一惊,就伸出手指在他的鼻端试了试。

    “四哥!四哥”

    声音惊动了里面的人,顾跃三人跑出来看到这个场景,顿时都呆了。

    “怎么办?”

    一个小吏过去试了试秦四的鼻息,然后又摸了脉搏,回头苦笑着摇摇头。

    轰隆!

    这个苦笑仿佛是晴天霹雳,一下让顾跃呆住了。

    里面的敲打声渐渐停住了,那些工匠们缓缓走出来,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秦四,目光哀伤。

    两个小吏盯着顾跃,意思很清楚:这事是你起的头,你得摆平它!

    顾跃没有功夫去想别的,他下意识的道:“秦四是被架子砸死的,很可怜,本官看着你们心中难受。”

    他转身对着出来的工匠们缓缓的说道:“所以你们以后的日子会很好过,明白吗?”

    这就是许诺要给这些工匠好处。

    吃人手软,拿人手短,只要这些人拿了好处,到时候

    百姓都怕麻烦,这等事多半是个漩涡,不小心自己就成了炮灰。

    所以

    “以后你们的报酬会足额发放,本官明日不,今日就会给你们发些钱钞,但是”

    他指指秦四的尸骸,目视着这些工匠。

    一个工匠毫不犹豫的说道:“秦四就是被砸死的,咱们还帮忙去抬架子,可惜还是救不活。”

    现场有三十余人,顾跃满意的道:“那大家就把秦四抬到架子下面去吧,让本官看看架子是如何砸死人的。”

    那两个小吏松了一口气,觉得顾跃的这个处置方法极好,就喝道:“快些抬进去,谁不抬就是杀害秦四的凶手!”

    工匠们木然的走过来,大家七手八脚的抬起秦四,可三十余人太多了,大多是在外围做个样子。

    顾跃使个眼色,两个小吏就进去了。

    “嘭!”

    一声巨响之后,里面传来了惊呼声:“秦四被砸死了!”

    两个小吏出来,冲着顾跃得意的笑了笑。

    微笑!

    中秋节一过,京城又恢复了正常,各衙门照常开门。

    大理寺刚开门,一个年轻人就冲了过来,一下跪在门口,双手举着一张纸喊道:“家父被人打死,求诸位大人明察!”

    大理寺接手了一个案子,案子的来由很简单,所以三个小吏很快就被抓捕归案。只是那些工匠大部分不愿意作证,最后还是秦四的那个同乡出头,这才钉死了那三个小吏。

    事情按照现在的看法来说不算大。

    可事情的余波却远远未散。

    案子刚被敲定,方醒就被招进了宫中。

    一进宫方醒见到重臣们都在,就凑到张辅那边,和武勋站在一起。

    “是啥事?”

    皇帝还没来,大家可以松散些,朱勇低声道:“有人上了奏章。”

    方醒无语转过头去,你这说了当没说嘛!

    “陛下驾到”

    朱瞻基一来就抛出个题目:“昨日有人上了奏章,说工匠辛苦,可却不得自由,地位也低下,长此以往,必成弊端,诸卿以为如何?”

    这事儿工部尚书吴中避无可避,他出班道:“陛下,大明的匠户分为坐班和轮班,那秦四就是轮班,每月上十日工,然后剩下的日子也没人管,尽可做些东西去贩卖。家中还能免一丁的劳役,算下来不差了。”

    方醒觉得这份奏章有些古怪,不像是普通官员能上的,他就出班道:“陛下,坐班的工匠报酬少,说句实话,这等条件下很难出现大匠。至于轮班的更惨,那秦四乃是铁匠,四年一班,回去也不知道做个啥,等官府招呼一声,又得带着东西奔赴各方,这一路耗费多少?耽误多少时日?这难道就是不差?”

    吴中苦笑道:“兴和伯,这匠户制度从蒙元继承而来,多番改进,已经没办法了。唯一的弊端大概就是路途,各地工匠轮班进京,确实是辛苦了些。”

    方醒摇摇头,说道:“不只是辛苦,有的轮班工匠家里离京城远,来一趟家里还得典当东西当路费,几次下来吴大人,破家了!”

    吴中拱拱手,只能苦笑。

    匠户制度承袭自蒙元,定型于洪武年,户籍是不能变的,可待遇却可以商榷。

    “陛下,如今的工匠管理很是无稽,比如说盔甲厂,上面下了一百套盔甲,逾期不能完成的,差一套就是二十鞭,上限五十鞭。可做好了呢?或是提前做出来了呢?”

    方醒的话让人沉思。工匠做不好就责打,可要是做好了呢?

    “臣以为大明万千工匠,必然是参差不齐,好的,有天赋的,那就该给多些。差的,混日子的,那就给吃个饱饭,这样才有人愿意倾力而为。”

    杨荣摇摇头,说道:“此事说易行难,下面的小吏狡黠,好与不好最后都是他们一张嘴的事。”

    “杨大人这话透彻。”

    方醒拱手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臣想问问诸位,若是取消了匠籍呢?”

    呃

    杨荣目光微冷,说道:“取消了匠籍,以后从何处去寻工匠?”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居阅读网址:

第1876章 另起炉灶() 
    大明的工匠分为三种,一种是工部管辖,一种是属于皇家,归于各监局;第三种就是各地卫所。

    这些工匠中不少都是罪犯,被罚为工匠,而其他的大多是百姓。

    这些人一旦被征调为轮班工匠,那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家就被毁了。

    “卖家产上路劳役,回到家,家徒四壁,无所营生,只能带着一家老小去乞讨。等下一班时连路费都拿不出,只能一路乞讨至京,这样的工匠制度,臣觉得有问题,有大问题!”

    方醒的话音还回荡在大殿里,吴中就出班确认了这个看法。

    “陛下,轮班工匠确实苦,近年来多有逃亡者,除去兴和伯说的这些之外,管工和作头贪婪,不能安抚工匠,导致工匠难以为生,哀号乞怜……臣……万死。”

    吴中跪下请罪,但他的话却让方醒恍然大悟。

    明初的兵器尚能打的蒙元人屁滚尿流,等到中期时开始颓废,及至明末时那几乎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和什么有关系?

    吏治糜烂,军心散漫,将领贪婪,结成将门……但工匠的遭遇却是有明一朝兵器质量逐步下滑的罪魁祸首。

    夏元吉出班说道:“陛下,轮班匠户四处辗转,给了路费耗费大,不给路费匠户受苦,臣以为不如都改为坐班。”

    “人口呢?”

    杨士奇说道:“永乐年间从金陵迁到北平的匠户有两万七千户,这些年陆陆续续的增加了不少,加上轮班工匠,怕是要破十万户,这些人如何养?”

    十万户,几十万人口!

    谁来养他们?

    这话题又被丢给了夏元吉和皇帝。

    “陛下,这些工匠主要是营造。”

    吴中给皇帝提供了一枚炮弹,却让人无从选择。

    北平作为京城,每年的营造多不胜数,而这些都需要工匠。

    “慢慢放开匠籍如何?改为招募。”

    方醒建议道,旋即就被众人反对。

    “放开匠籍,那多半是天下无匠,到时候诸般工程找谁去做?”

    “招募?一年要花费多少钱粮?”

    “做的好是他们的本分,如何能脱了匠籍?”

    大明的户籍制度,不,这其实是千年来形成的观点:你是贱籍,那子子孙孙都是贱籍。

    当年的宫中墨匠陈宗渊,哪怕是被人赏识去翰林院学习,可别人在室内,他却只能跪在台阶下……拓印。

    官吏视匠户为贱人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方醒看到周围的人都是一脸的理所当然,就说道:“若是改为招募,匠人与官府签订契约,每月给钱粮,做多得多,能干的收入就多,如此工匠成为一门正当的职业,也可少了各方磋磨……”

    “诸卿回去可各自思量,然后上奏章与朕。”

    方醒的想法太过理想主义,他想撼动大明的户籍制度,却忘记了那些从这些制度中得到好处的势力有多庞大。

    所以朱瞻基直接快刀斩乱麻,让大家来探讨,这样不管如何,压力终究是被分散了。

    出了大殿,吴中追上来说道:“兴和伯,匠籍不可解除,否则天下大乱!”

    “各地官府要工匠,各地卫所要工匠,朝中更是大户,一旦解除匠籍,大明就要乱套了!”

    方醒回身道:“给了报酬,那些匠人如何不愿做?”

    这些人还在抱着工匠干活就是天经地义的观念,这让方醒无言以对。

    可当他第二天听到了各种反馈消息时,不禁勃然大怒。

    “老爷,那些人说您是在猫哭老鼠,还说您这是在收买人心。”

    小刀断断续续的说道:“还有人说您这是在破坏祖制,陛下视而不见……”

    “……说您这是哗众取宠,一旦工匠四散,您就是大明的罪人……”

    ……

    方醒进宫了,和朱瞻基嘀咕了一番。

    “弄个工坊,皇室的工坊,如何?”

    “怎么弄?”

    “宫中出人管理,招募工匠……”

    朱瞻基倒吸一口凉气道:“可工匠都在籍,去哪招募?”

    “你忘了那些自学了科学的?”

    方醒就像是一头老狐狸般的,得意的笑道。

    朱瞻基恍然大悟,但还是觉得不靠谱:“没人愿意入匠籍。”

    “这不是匠籍。”

    方醒坚定的道:“这是雇佣。”

    朱瞻基想了良久,最后点点头。

    于是当方醒出宫时身边就多了个人,一个太监。

    宫中的太监别无生趣,唯有一颗炽热的上进心在驱使着自己不断往上爬。

    大部分太监皆是如此,而金英当然也不例外。

    只是他最后在和俞佳的争夺中败下阵来,成了宫中的一个小头目,算是俞佳心慈手软了一次。

    金英一路低眉顺眼的跟着到了方家,然后被安排在前院暂时歇息。

    得知家中多了个太监的张淑慧和小白都有些胆战心惊的。

    “夫君,太监可是皇室才能用的。”

    “没事,他不住咱们家,几天后就让他滚蛋。”

    方醒风风火火的换了衣裳,然后就去了前院。

    金英正在前院的亭子外,看着呆呆在教那些女人。

    见到方醒出来,他赶紧退后,然后解释道:“咱家在宫中少见这等鲜活,就多看了几眼。”

    “你就算是有那心,也没那家伙事。”

    方醒指指前面,两人离开了小亭子。

    “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吗?”

    “不知。”

    “不知道就对了,你若是还同以前一般的阴狠,这活你就干不了,干了迟早也会挨一刀。”

    方醒站在大树下,享受着清风入怀,惬意的道:“外间关于匠籍的纷争你也该听到了不少,如今大明处处皆好,可户籍却有些问题,制约了大明的发展,匠籍和军籍首当其冲。”

    “我说这些你可明白里面的意思吗?”

    金英摇头,从俞佳上位之后,他就变得有些沉默了。

    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重新变得活跃起来,俞佳就会视他为对手,然后会用各种手段让他悄无声息的死在宫中。

    方醒负手看着落叶道:“你倒是聪慧,不过此事你若是有一点懈怠,那比威胁到俞佳还惨。”

    金英惨笑道:“兴和伯,当初的争斗只是平常,就如同官吏争夺升职的机会,无人能置喙咱家,那只是为了前程罢了。不过胜者王,败者寇的道理咱家知道,所以在宫中就夹着尾巴做人。

    今日咱家既然跟着你出来了,那是死是活咱家就凭你兴和伯的一句话,没二话!”

    这是一个失意人,方醒觉得朱瞻基派了他来再合适不过了。

    “失意了就要奋斗,你再自怨自艾,可老天爷也不会多看你一眼,所以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以后你自然有一番天地,抓不住你也别怨天尤人!”

    金英犹豫了一下,说道:“兴和伯,说吧,究竟是什么活,咱家就算是死也想做个明白鬼。”

    “让你掌管工坊……”

第1877章 宫内宫外大不同(感谢“雪中孤饮”成为本书新盟主)() 
    “老师,奏章是弟子上的。”

    下衙后,刚回来的马苏顾不上进家,就来方醒这里请罪。

    “你上奏章只是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