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4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拿木板来,都去锯,把木板锯成试卷大小,要快!”
……
今日知行书院报名考试,朝中出奇的无人干涉,这其中包括了正想找一位勋戚来开刀,好让东厂声名大振的孙祥,他只是派了几人去查看,还叮嘱不可露面。
“陛下,臣以为北平城小,待日后人口繁衍,城内必拥挤不堪,何不如趁着工匠们都在,户部钱粮趁手之际,再修一座外城呢?”
说这话的官员马上被杀人的眼神聚焦,不过他一点儿都不怕。
朱棣这些年干了多少大工程?
哪个皇帝不好大喜功?
臣子之道千变万化,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你想升官,你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一定要揣摩皇帝的心思。
夏元吉首先就不干了:“陛下,户部的钱粮臣已经分摊到了今后十年,若是一朝取出,那臣请乞骸骨。”
这是威胁还是负气?
看夏元吉的模样,多半是负气。
想想也是,大明的财政全靠着他在周旋,好容易从瀛洲弄回来几十万两银子,这口一张就想全拿出来,而且还不够。
朱棣本是面无表情,听到这话后就怒道:“动不动就乞骸骨,你以为自己是魏征吗?”
魏征敢谏,和唐太宗君臣一起流芳千古。
朱棣这话是讥讽夏元吉想学魏征,可却心思不纯。
那官员趁机说道:“陛下,瀛洲那头的金银也该送到了吧,到时候拿些出来,正好让外邦看看我大明的煌煌京城。”
这话很有蛊惑力,夏元吉看到不少官员都面露赞同之色,就说道:“陛下,大明各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者依然比比皆是,难道修一座富丽堂皇的京城就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吗?”
这厮怎地化身为方德华了?
这次连杨荣都有些麻爪,夏元吉以前虽然时常进谏,可从未这般的直言过。
刚才的话堪称是批龙鳞!
群臣寂静,朱棣冷眼看着下面,突然说道:“此事搁置。”
搁置了好啊!
杨荣心中念佛,要是朱棣脑子一热,他的麻烦就大了。
“英国公已经押解着那批金银到了,你等且去迎迎。”
这是朱棣的另类反击。
你们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吗?那就去看看吧,去看看这个好大喜功的帝王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什么?
群臣瞬间傻眼,虽然上次朱瞻基说在瀛洲弄到了几百万两金银,可在没见到实物之前,大家还没啥概念。
几百万两金银啊!
那是什么?
……
当张辅率领骑兵到达城外时,百官已经恭候多时了。
双方见礼之后,张辅就当先进城,随即那浩荡的车队缓缓而来。
上次的银子是送到了金陵,所以这是北平人第一次看到这等规模的……
“银山银海呐!”
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和牛车上全是贴着封条的箱子,不用猜测里面是什么,看那些牛马费力的样子就知道了。
“都是金银!”
每辆车都有一个木箱子被打开,不是黄金就是白银,引得那些百姓眼热不已。
沈阳觉得自己就是个命苦的,在为朱棣办了那事之后,他的未来就将在远方,远远的离开朱瞻基。
可在临走之前,他还得完成一项任务。
“知道吗?这些金银都是从瀛洲得来的,那里多金山银山,以前倭国空坐宝山而不知,如今都是我大明的了。”
“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边就是人上人,土豆知道吧,那边现在就种的这玩意儿,轻松的很!”
“没媳妇的去了就发女人,瀛洲的女人柔顺,而且……你懂的。”
散播了这些话之后,沈阳就带着几个手下,回身看了看皇城,然后就消失在了北方。
第897章 什么是大明()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直在进城,两边的百姓已经从开始的震惊变成了麻木,只是有一种情绪在胸中酝酿着。
“这就是大明啊!”
一个儒衫中年男子眼圈发红的感慨道。
边上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人兴奋的道:“可不是吗,大明大明,啥叫大?地盘大,人大,钱大,这才是大明!”
一个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屑的道:“看你们说的,那是军队厉害,咱大明的军队把异族都打怕了,这才是大明!不然你看看前宋,那些读书人不是哼哼唧唧的说前宋如何的好,钱如何如何的多,可前宋在哪呢?”
那儒衫中年人不悦的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异族凶蛮,能扛那么久,你可知是谁的功劳?”
那妇人把孩子抱紧,嗤笑道:“咱不知道什么功劳,只知道家里的老人说了以前事,说蒙元人就是当年灭了前宋的蛮族,可蒙元人现在在哪?都被咱大明给打跑了!咱们比一比,前宋和大明谁厉害?”
那穿补丁衣服的年轻人点头道:“大嫂这话不假,听祖辈说过,以前蒙元人在的时候,咱汉人就是下等人,直到太祖高皇帝把他们打跑了才安生些,如今陛下又经常出塞去打,也算是为前宋报仇了吧。”
“无知之辈!”
儒衫中年人拂袖准备离去,可一个老头却从他的身后挤了出来,差点把他撞了个踉跄。
正准备喝骂时,儒衫中年人却看到那老头宛如疯癫的推开前方挡路的人,冲到了车队边上。
“想发财的痴人!这下多半要倒霉了!”
押送车队的骑兵马上拔刀,可就在他准备喝令时,那老头却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高喊着。
“大人,倭寇可是灭了吗?”
那骑兵看到老头并未有抢夺的意思,就喝道:“倭国都是大明的瀛洲了,还有什么倭寇!快快闪开,否则杀无赦!”
“果真?”
老头跪在地上,突然仰头,泪水从那双老眼中流淌下来,顺着橘皮般的脸四处纵横……
“儿啊!倭国没了!没了!倭寇也没了!你便回来吧!”
儒衫中年人正在拍打着身上刚才和老头接触过的地方,听到这声苍老的呼喊后,他的手一僵,叹息了一声,摇摇头就挤进了人群中。
“那老头肯定是从南边迁移过来的,那些年南边可是遭难了。”
一直以来,倭寇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从元朝开始就无可奈何,明初朱元璋派出使者,结果被斩杀,也不了了之。
最后就是禁海,迁移沿海诸岛的百姓回来。
而这一切依然没能阻拦倭寇的入侵。
“陛下万岁!”
“大明万胜!”
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然后那声音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也整齐了起来。
喊声渐渐向城中延伸,一直传到了皇城中。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审阅功勋,闻声就问道:“外面何事?”
大太监使人出去问了问,回到答道:“陛下,金银进城,有老人感念其子亡于倭寇之手,引得百姓高呼万岁。”
朱棣嗯了一声,就在大太监以为此事了了之时,朱棣突然吩咐道:“去查了那人的来历和底细,若是家中不堪,就给些银钱让他度日,交代里甲看护好,莫要让人欺了去!”
大太监赶紧答应了,黄俨凑趣道:“陛下仁慈,想那人必定会铭感五内。”
朱棣抬起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出去的大太监:“方德华有些话倒是不错,所谓的盛世,大多是腐儒为帝王捧臭脚,也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何为盛世?首要是吃饭穿衣,其次才是脊梁骨。”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的百姓,腰板要挺得起来,这才是盛世。”
黄俨一怔,想捧几句,可却不敢说。
“陛下,太孙到了。”
“好快!”
朱棣把朱笔一搁,起身道:“让他进来。”
朱瞻基大步进来,下拜行礼。
“起来。”
朱棣看着风尘仆仆的孙子,心中快慰:“金陵如何?”
朱瞻基的脸黑了不少,不过气质却越发的沉凝了,他说道:“皇爷爷,金陵各卫所未见妄动,留守勋戚大概是察觉到了什么,都说要把子孙送来北平,只是被孙儿拒了。我大明何时需要臣子的儿孙当质子了!那才是取祸之道!”
“孙儿未及请示就擅自做主,请皇爷爷恕罪!”
朱棣含笑道:“你何罪之有,所谓的质子,不过是君王无能的外现,必不长久!”
朱瞻基起身,虽然长途跋涉,可依然是神采飞扬。
“皇爷爷,这一路行来,孙儿看到的是农者有其田,可商者却稀少,有些上古时的鸡犬不相闻之意。”
朱棣抚须道:“你倒是知道了,不过万般政事只有一条,那就是稳!特别是关于百姓之事,一定要稳,切不可胡乱一气。你记住了,高居庙堂者,施政当谨慎,必先查之,验之。但政令一下,必要雷令风行,敢阻挠者当严惩之!”
朱瞻基躬身应了,然后说道:“皇爷爷,还有一项,就是地方的豪绅开始吞并土地了。”
所谓的豪绅,不是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就是有人出任官员的家族。
没有这两样身份,你也敢去兼并土地?弄死你!
所以为何陈默不愿意呆在家中,原因就是这厮没有功名,留在家中就是地方官吏的敲诈对象。
朱棣嗯了一声,然后就没了下文。
朱瞻基有些失望,就说道:“皇爷爷,孙儿告退。”
朱棣点点头,等他走后,才叹道:“天下之事,何其难也!”
等回到后宫之中,王贵妃已经准备了一杯药茶。
朱棣皱眉喝了下去,然后有宫女奉上清水漱口,最后才是喝的茶。
“方醒教的好太孙,一眼就看到了弊端所在,只是急切了些。”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农户与世隔绝,商者……可沟通,而兼并土地,那些佃户更是如奴隶般的存活,这大明到底……是谁的?”
王贵妃听了悚然而惊,她看看左右,眼神转厉,那些宫女太监赶紧出去,恨不能把耳朵给封住。
朱棣失笑道:“你倒是谨慎,这又不是唐宋,朕的皇宫内还无需这般小心。”
王贵妃低声道:“陛下,君不密则失其臣,此言若是传出去,天下将震怖了!”
朱棣握紧拳头道:“是大乱!方德华倒是说对了,历代帝王,除去雄主之外,无一不是文人的玩物。太子早就被文人给教成了那副德行,朕去之后多半是要被钳制,瞻基,只有瞻基……”
“共天下,前宋干的好事!”
朱棣脖子上的青筋蹦跳,把桌子捶打的几欲散架,“一群小人,谋身倒是机变百出,谋国便成了君子。”
“这般久了,只有寥寥几人给朕上了奏折提及兼并之事,其他人呢?朝中的诸君子呢?庙里的菩萨,在装傻!”
第898章 分肥肉()
知行书院的效率历来都是大明之冠,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们第二天就在城门口得到了结果。
“五十人,书院说了,还要面试,就是教授当面问你话,成了才能进书院,不成第五十一名就递补。”
一个自家儿子榜上有名的男子得意的解释着,边上有人不服气的道:“哪有那么麻烦的,他知行书院真当自己是国子监吗?”
男子一听就不乐意了,辩驳道:“昨日就说了,书院还得考察诸生向学之心,偷奸耍滑的,想攀附的,都会被拒之门外。”
正说着,一队人马出城,马上的朱瞻基听到这话,不禁笑道:“总算是赶在书院开学前到了,不然少不得要被兴和伯埋怨。”
先期到北平的贾全说道:“殿下,目前书院兴和伯管的少了,差不多都放手给了解先生和马苏,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朱瞻基打马出城,若有所思的道:“书院本是种子,这样也好。”
到了方家,方醒抱着平安来见,看到朱瞻基就笑道:“都变成黑脸了,可见这一路辛苦。”
朱瞻基看着沉睡的平安,艳羡的道:“德华兄倒是有了一对佳儿,让人羡煞。”
方醒得意的道:“咱这说生儿子就生儿子,满朝文武谁有这本事。”
朱瞻基把带来的礼物交给辛老七,然后就和方醒去了书房。
铃铛一路尾随着,到了书房也不进去,只是在门外卧着。
自从平安长大些后,铃铛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他的身上,整日都护着。
“金陵的勋戚有些失落是必然的,这般下去,以后肯定会萎靡不振,所以小弟就拒绝了质子,觉着还是让他们家自己养着比较好,不用靡费国库。”
朱瞻基的表情有些轻蔑,“一路行来,各地的百姓大多麻木,提及大明,多是感恩戴德,原因小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