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明伟业-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庐山依旧那样的美丽传神,九江的人虽然为了他们的坚持而牺牲了,可是白鹿洞书院还在。只要薪火有相传,九江、大明、中华的希望之光就永远不死。
蓝天之下,一个人在吟唱着一首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做过几首很有气魄的菊花诗,朕觉得这首最好,诗中有霸气和报复,却少了‘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戾气。庐山之上,朱四与刚刚交了军务归来的李元胤在这乍暖还寒的春色里欣赏着周围的景致。不远处的南京依然战火纷飞,朱四与老友李元胤与其说是在游玩,不如说是在散心。前方的战报和九江城的空空如也,都不会让他这个大明的皇帝心情上更好。想要恢复起一座城市,并不是一个干吏和一两年之功,想要通过打败强大敌人而让自己的国家崛起则更是难上加难。而朱四对大明的真正建设,就在人才和人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人心有所依靠,这才是朱四的大明。
(本章完)
第270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 (4)()
“万岁的喜恶臣亦有同感,只是黄巢屡试不第,又最后败死狼虎谷,他的报复也只有在诗文中才会得到施展了。”李元胤也是饱读诗书之人,如果单单说江南四害中的朱四与马进忠、高必正和他进行比较的话,那么李元胤足可以称得上是学问大家了。想想历史上的李元胤,又何谈比黄巢幸运多少呢?他自幼被李成栋收养,多年攻读经史,李成栋降清后,他又多次力劝父亲反正复明。又亲自计杀了并未真心归降的佟养甲和乱臣贼子杨大甫以及叛徒罗成耀。
史载:“李元胤三斩叛将,决机俄顷,而皆先请敕行事,不自专也。”直到他最终兵败,被清军重重包围在了郁林,李元胤在无计可施之下穿上了大明朝服,登城向着永历皇帝所在方向拜了四拜,哭着说:“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说完后自刎而死。
好一个“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大义、大胸襟、大气量,李元胤可谓知行合一了。他可以为了测试佟养量对大明的忠心而欺骗佟养量,说佟养量即将要被外调任用,老谋深算的佟养量也被李元胤的计策探得了心事,不再装病。佟养量因为听到了李元胤的鬼话而急忙去往李元胤告诉他将要调任的梧州,而在船上被李元胤杀掉。
杨大甫跋扈异常,君臣在饮酒间李元胤对杨大甫质问罪状,杨大甫趁势就要劫杀永历皇帝,马吉翔等一干皇家扈从皆失声逃窜,只有李元胤恶斗杨大甫,最后在船外将杨大甫勒死。恶斗之后将悍将勒死,这招子也许只有电影里才有吧。
而杀掉罗成耀就更传奇了,罗成耀逃跑后,李元胤只身前往寻找罗成耀,找到后便相约罗成耀泛舟饮酒。两人早就是朋友了,罗成耀对李元胤也未加提防,上了船便在绳床上躺着荡秋千,当船划入江心时,李元胤忽然将在正在荡秋千的罗成耀掀翻,罗成耀摔了个大马趴,然后被李元胤一刀结果了性命。杀了敌人后,他看到刚刚摆上的酒,觉得不吃的话有些浪费,便将罗成耀扔入了江中,再命罗成耀的随从洗干净船上的血,又在罗成耀亲随们的服侍下吃饱喝足了才悠然离去。
李元胤该有多么的熟悉水上杀人作业?有这三斩叛将全部是在舟船之上进行的,便可见一斑了。他的冷静、果敢,对大明的忠心以及那句“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的大义真的非常令人钦佩。比较起来,黄巢因为屡试不第就对自己的国家痛下杀手,试图毁灭一切只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不辜负少年时的抱负,他是多么的自私和无聊。虽然历史上的黄巢和李元胤都没有什么下场,但是一个辜负了整个世界,而另一个人却对得起自己的家国。
像李元胤、马进忠、高必正这样的人,虽然平日里行事在人眼里比较异类,但却是临大事而不可夺。这样的人无论是作为山野匹夫独善其身、还是统帅三军或是教化万民都可以为人师表,足以对得起自己的一生。
两人走在这山间小路上,他们都是同路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志向,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目标。他们除了以自身的智慧让自己和家人、朋友们生活的更好更幸福之外,也都还在不懈的为了自己的国家在牺牲、在奋斗。虽然春季的山没有什么大美,但那种希望中的浅绿足以醉人;虽然朱四与李元胤之间的交谈,语言并不多,但是多年的兄弟情意就算没有一句话,只是在一起静静的喝酒也足以让人畅快。
大自然的春天给人以期盼,朋友间的友谊给人以支持。纵然朱四眼中的九江已被付之一炬,可在心伤之后仍然是一颗更加进取的心。朱四在山路上俯瞰,浮想,不觉心中那难以名状的悲愤已经化作无穷的力量,他自问:“就算华夏都成为了焦土又能怎样?人们脚下的大地还依然会有春天。只要上天没有厌弃于我,家人和朋友没有厌弃于我,我又何惧之有?远处的南直隶正在山崩地裂,我身边的山水正期待着春暖花开。可究竟谁会带来那春天的阳光?是我吗?”想到这里,忽然天上有一只雄鹰凄厉的一声长鸣,朱四不觉走到了悬崖处,他张开双臂拥抱着天空和大地,呼吸着大明江山中最干净清新的空气,整个人都融入在了天地之间。
李元胤一直默默的陪着他,然而一个人的心情一旦得到释怀,他们也就可以下山了。来时的路上,朱四和李元胤只是布衣芒鞋、自顾自的游历,两人只有几句交谈,而释怀的人,交谈的兴致也会增添许多。“元伯啊,初看九江大战过后,这里百姓的遭遇,令朕的心里很堵啊。然而细想一下,九江的百姓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他们能因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力战一次,能够为身后的亲人牺牲一回,那么他们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吧。”
李元胤手拿柳枝,刚刚做成了一只哨子,正吹得欢快。听到朱四这样问,心里仿佛也轻松了许多,他笑着反问朱四:“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是君子的追求,孔孟之教义。难道万岁会因为看到九江军民壮志终成仁,而心存遗憾吗?古往今来有多少君王以为自承天道,以万物为刍狗,他们又可曾真的了解老子这句话的含义了?”
虽然李元胤在笑,但是这个笑容很有深意,这些问话也很有针对性。朱四玩味着他的话,又说道:“哈哈哈,你李元伯的这一问,怕是早已准备许久了吧,你在验证你所追随君王的成色,是也不是?”李元胤连忙解释到:“臣此前领命经营四川日久,并没有遇到什么战事,蜀王和鄂国公在汉中、西安与清军打的热闹,臣每日却只有看一看邸报,或者思虑一下自己学问的不足之处。臣的所问正是臣的所想,臣只是想弄明白自己以及万岁爷到底是如何看待天道与人性的关系的。”
(本章完)
第271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 (5)()
李元胤的问题真的太让人难以回答了,别说是朱四,就算是先贤大德,又有多少人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内心裂变呢?然而朱四对李元胤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李元胤既然问了,那么他就一定会回答,而且这也正是朱四自己刚刚的感慨:“是啊,面对百姓成仁杀身,朕是应该遗憾呢还是祝福呢?如果是祝福,那么朕的心就是在把自己当成圣人,在追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就是这些帝王心术中为了追求自己大国梦的一种祭品而已。朕希望大明复兴、希望国家强盛无比、万邦来朝,然而朕却不希望这样的荣耀是以牺牲仁心、牺牲百姓作为代价的。老子的所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两句话,道理也应该就在这儿吧。他老人家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相信天、也不要过分相信圣人。每个人只要追寻着自己心中的正义与自然,所有人都会是圣人,天下也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朱四的回答算是有些另类的,但李元胤却在认真的点头,而且他还自言自语的说:“有人为正义和家国而战,会死得其所。如果是为****而战,就算是天道和圣人也没有随意剥夺他人意志与生命的权利。道就是自己心中的正义和自然法则。臣终于也解开了这许久的心结,多谢万岁。”
李元胤说是懂了,却还是似懂非懂,朱四笑问:“呵呵,你又谢朕什么,这些话又不是朕首创的,而应该就是老子的本来观点、道家的本意。唐朝末年,唐懿宗挥霍无度又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因此一个****催生了许多的****,黄巢就是被唐懿宗的昏聩催生出来的魔王。整个大唐都在他黄巢的杀戮之下、都是他用以泄愤的目标。所以有谚语说‘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道’。任何帝王要是管束不住心魔,控制不住欲望,无论自己过去曾经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功勋,失败也在所难免。秦始皇与隋炀帝就是例子,战争和建设就是这两个人实现个人欲望的方式。秦始皇的建长城、修驰道,与隋炀帝的修宫殿、凿运河,最终几乎都是可以利国利民的。但是可悲的是这二人的壮举,其初衷并不在于利民,以至于他们急于求成,滥用民力。最终大秦与大隋的灭亡就是注定的了。所以有人说汉武帝有始皇之失而无始皇之祸,看似这是汉武帝个人的幸运,实则不然。汉武帝数征匈奴耗尽国力却没有始皇之祸,那是因为汉武帝的初衷并不是完全为了个人的私立和欲望,他有强国的梦,他虽然在不断的发动战争,却没有滥用民力去修建一些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伟大工程,也就更没有像始皇帝和隋炀帝那样,让这样的大工程必须在数年内完工。所以大汉没有在他的手中走上大秦的老路。隋炀帝却成了秦始皇的翻版,所以大隋便和大秦一样的走向了灭亡。”
李元胤‘哦’了一声,又问道:“这样的说法臣好像是第一次听到,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区别难道就是****和大义的区别吗?”“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和你所体会的类似之处,但他二人之间主要还是过犹不及与适可而止的区别吧,毕竟在汉武帝末年,他的对外战争是有所收敛的,还有他所谓的‘罪己诏’。不管是否真的有罪己诏,但是汉武帝临死前的悔改总要好过那些死不悔改的人许多。”
李元胤又问:“那么说战争是不可轻言的喽?”朱四笑了:“呵呵,如果战争得不到全民的收益,使得国库和百姓的家财耗尽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但是有一种战争是可以让一个国家越打越强大,百姓越经历战争越富裕的,就例如先秦所进行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李元胤又问:“人们常说所谓的‘春秋无义战’,是否那种不义就是因为没有利用民心只追求物质和国家版图才有的评价呢?如果在战争过后收拢不住敌国的民心,那么侵略的结果就会是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这样的战争只会给本国和敌国造成巨大的伤害,最终本国也会因为这些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而耗散国帑,徒增许多冤魂。如果面对这样的反抗,就算是只为了大明,征伐又有何必要呢?”
朱四说:“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孟子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行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行之者文王是也。孟子的书我们谁都读过,但是自孟子以后,又有多少帝王像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一样去做过了呢?你李元伯当然又会问朕,既然伐国,而后又因其民不悦而勿取,伐国又何益哉?对么?”
李元胤笑了笑:“臣是想这么问的。”朱四说:“孟子不是还说过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嘛,如何作为一个胜利者还能与被征服者实现共赢,才会让统治者真正的脱离你刚才所说的那种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说完这话,朱四又拍着李元胤的肩膀说道:“这可是一门大学问,等你琢磨好了再来和朕探讨。”
这时李元胤的头脑已经有点儿乱了,不过他还是问了最后一句:“万岁爷,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是您那个解释法吗?”朱四笑道:“读书读傻了吧,朕只不过是在调侃,谁解释孟子的那句话了?如果齐人与燕人同乐,两国百姓实现共赢,你认为孟子会不赞同齐宣王取燕吗?”
山路难行,但是在这一路边走边谈中,两人已经走过了沟沟坎坎,他们坐上了同一辆车,因为李元胤好像还没有想要结束这个话题的意思。深思中的他甚至没有等到朱四的邀请,甚至忘记了君臣之礼,便毫不客气的想着心事、毫不客气的坐上了朱四的那辆马车。对于一个兄弟这样的举动,朱四当然不会过多去在意。只是看着他深思的眉头紧缩,让朱四对这个平日里和自己一样疯疯癫癫,而遇到人生理念的认知问题时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