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燕王-第3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无力挣扎,就顺其自然,听天由命吧!
杨丛义出了殿前司都指挥使司衙门,独自一人迅速返回署衙。
他知道,不管是什么结果,张大人都回来会告诉他的。
就在他离开之后,杨存中忽道:“张兵案,你觉得这个杨丛义所言是真是假?”
张大人稍稍犹豫了一下,回道:“他没有必要说假话。”
“此子要多多留意,不是大忠之人,便是大奸之徒。”杨存中眼角微缩。
他之所以怀疑,便是因为杨丛义表现的过于坦诚,他经历的一切,看过的,听过的,在他面前没有丝毫保留,全盘托出,要么他真的坦坦荡荡,要么他心机深沉,已经做了准备,不怕任何人查。
若是大忠之人,一切好说,倘若不是,自然就该驱逐出殿前司,或是尽早除掉。
“是,下官明白!”张大人抬手应是。
“回去吧,三天之内带着将校挑选章程来。”杨存中说完此话,便低头翻看面前的文册。
“是,下官告辞。”
张大人起身行礼后,赶紧离开,不愿再有半刻停留。
跟高官显贵在一起,真的让他很难受。
在张大人离开之后,杨存中随即叫来校尉,吩咐道:“去查查兵案秘书杨丛义的底细,三天之内我要知道他的所有消息。”
那校尉应了一声,迅速退出,马上带人直朝殿前司兵案衙门而去。
临安官场四散的流言,让杨存中心中不安,自从十年前宋金和议开始,武官武将在大宋的地位一贬再贬,特别是在当年一批名将元帅陆续交出兵权,从军中隐退之后,武人的地位一天不如一天,地位大幅降低,军心离散。
原本驻守在淮河、长江一线,能征惯战的几十万屯驻大军,这几年军备松懈,一年难有几次操练教阅,从上到下全在混吃等死,在朝中已无半点势力,归殿前司统帅的禁军也是一样,除了拱卫临安的几支禁军,其余的禁军比眼下的屯驻大军还要不如。
即便武人的地位已经不堪到如此地步,可朝中那些咬唇鼓舌的文官集团还是不肯罢休,一心想把所有武人全部踩在脚下,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这让如今唯一一个站在朝堂中间的武人杨存中如何不恼火?
十年之前,大宋朝堂随风雨飘摇,可武将辈出,现今却人才凋零,老将寥落,咸安郡王垂垂老矣,清河郡王张俊不问世事,少保吴璘久在西北边关,远离朝堂,满朝文官施加给武人的压力,全都让恭国公殿前司都指挥使杨存中一人扛。
那帮卖弄唇舌的文人不过是想借南剑州之事给天下禁军、屯驻军一个警告,警告他们老老实实的不要妄动,更不要有小心思,最主要的是不要跟地方官府抢吃的,那是所有文人的禁脔,粗鄙的武人没资格触碰,连看一眼都不行。
杨存中身在朝中十几年,早已将这一切看得清楚,韩世忠受不了满朝文官的排挤离开临安,张俊也受不住挖苦辞官还乡,而他杨存中不行。
祖父杨宗闵、父亲杨震皆在与金军作战中战死,为朝廷抛了头颅,洒了热血,他作为后世子孙、将门之后,怎能轻易离开,撒手不管,若是这样,如何对得起战死的祖父和父亲?
第413章 内侍造访()
朝中再艰难,纵使只有他一个武人,他也必须坚持抗争到最后,大宋不能亡,祖父和父亲的血不能白流!
杨丛义说的很清楚,南剑州之事虽然确实错在神骑军,但若是不是州衙相互推诿不拨付粮饷,几千人又何至于自谋生路,而后才发展成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帮文官不追究拖欠、克扣驻守禁军粮饷的根由,反而指责禁军自谋生路,经商获利,与民争利,他们哪里是与民争利,不过是从达官显贵、豪门大户的米仓里抓了一把米,让他们不高兴罢了。
他虽看得清楚,却也无力争辩,皇帝都发了话,他又能如何?可事关殿前司的流言蜚语不息,却让他烦躁不已。
北方的屯驻大军早已分散成一支支分散的军队,由文官进行节制,西北方边军虽然还控制在武人手中,但他们远离临安,游离在朝堂之外,只有殿前司统管的禁军拱卫临安,周旋在朝堂之中,不得脱离,成了众矢之的,人人都想来踢一脚、踩一脚、骂一句,时不时的抓住机会就想制造事端,打压武人、打压军队。
这次南剑州之事牵扯到神骑军和殿前司,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禁止军队经商看来已经是定论,无法更改,若还想借此机会离间殿前司与各地方驻军的关系,打压分裂殿前司的实力,却也没那么容易。二十余年前,朝廷仓促南渡时,殿前司名存实亡,如今刚刚恢复一些实力,岂可让文官肆意打压夺去权柄?
可要破除流言,稳定军心,也不是那般简单,若能利用此次挑选将校,或许就能迅速凝聚军心。
杨存中手拿文册,却是思绪万千,一心在想如何稳住殿前司好不容易争来的大好局面,重现殿前司曾经统管天下百万禁军的辉煌。
“大人,宫里有位黄大人求见?”
正入神思虑间,一亲兵近卫进来通禀。
“宫里来的?快请进来。”一听来人,杨存中急忙吩咐道。
近卫应一声,退出。
少时,只见黄琦只身进来,一见杨存中便笑道:“下官见过国公大人。”
“黄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坐!”杨存中放下手中文册,忙从书案后走出来。
黄琦抬手道:“国公恕罪,多有打扰了。”
二人谦让一番,杨存中先落了座,黄琦随后才在一旁坐下。
“黄大人百忙之中莅临殿前司,不知是有何事啊?”稍作寒暄,奉上茶来之后,杨存中开口问道。
内侍黄大人极少来殿前司,此番忽然亲自来此,必有要事。
黄琦笑道:“下官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见国公确实有事。”
“黄大人不妨直言,能协助的,殿前司绝不推辞!”杨存中笑道。
“好,那下官就直言了。”黄琦稍作停顿,而后道:“下官三年前奉官家之命组建回易船队,进行远洋回易,其中有一回易参军姓杨名丛义,从督造回易一直到去年返回大宋,两年半时间都在协助下官,不久前发现船队在西洋采购的货物出了些问题,需要找他核实。听说他如今在殿前司任职,下官不好冒昧的直接去找他,特来先见国公。”
“杨丛义?”杨存中微微一顿,问道:“不知黄大人对此人了解多少?”
黄琦道:“实不相瞒,下官对他了解的还算深,当初武学复建,他初入武学之时,下官就派人暗中观察过,他出身微寒,是得到当时的地方官推荐,才得以来到临安,通过入学测试之后进入武学,在武学一年半,读书求学十分刻苦,提前通过了公试,得以授官,后来他就协助下官督造回易,天南海北到处跑,造船、建军、招募各类人手,事事都能独挡一面,实在是难得一见的青年俊才。
船队离开大宋出海以后,他任回易参军兼宣威军监军,先是护卫左司郎中戴骢去李越出使,李越王子作乱,欲对大宋使节不利,他带着一千余名宣威军在那边打了几仗,抓获了罪魁祸首李越王子,后来在南洋三佛齐国汇合以后,船队向西的海路被当地权臣大家族所阻,在他坚持下,宣威军又联合王室禁卫,一战灭掉了那个大家族,向西的海路这才打通。后来船队在往天竺的路上遭遇风暴,他不幸落海,好在大难不死,流落荒岛,四个多月以后又在天竺追上了船队,在天竺船队一份为二,戴骢以回易正使的身份独领一部在天竺回易,下官带着杨丛义等人去了更远的西洋塞尔柱国。
这两年下官虽与他交流不是很多,但知他心思缜密,心性坚毅,且见多识广,又能沉下心来做事,下官说是回易副使,负责回易,可从头到尾,下官几乎没操什么心,全是他们年轻人自己拿主意,自己做事,而下官只是从中协调一些以他们的官职和资历做不到的事情。总之,以下官看来,这个年轻人不同寻常,可好好培养,委以重任。”
杨存中笑道:“看来黄大人对殿前司的这个杨丛义很满意啊,但不知大人对他来临安以前的事了解多少?”
黄琦笑道:“这是自然,若有其他人也能一肩承担百艘大船远洋回易之事,下官也会对他满意。”
稍稍停顿,接道:“既然要把几百万贯的回易督造交给这个年轻,下官自然要查清他的来历。再来临安之前,他最先在安庆军太湖县出现,是因路遇凶案,出手救人,却被当成了凶手抓获,平反冤屈之后,当时的知县便留他在县衙做了一段时间捕快,后来太湖知县升任安庆军知军,他也就跟了过去,随后就参与了一场搜捕越狱逃犯的大案,用了几个月时间,衙门捕快最终从大山里抓回来大部分逃犯,因为表现突出,又有向学之心,当地知军写了举荐信,推荐他入武学,淮西帅司也在举荐信上落了印,他便徒步从安庆一路来到临安。至于在太湖县出现以前的经历无法查出详情,可还是查到一些信息,他的籍贯是在蕲州黄梅县,以前常年在山中打猎为生,他家里除了一个叔伯,再无其他亲友,他家住的那个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想查更多的信息,也无从查起。下官所说的这些信息,都是派人去实地查访来的,完全真实。”
杨存中笑道:“还是黄大人心思缜密,这么一个二十出头的武学生都派人去查的清清楚楚,时隔多年还能记得这么清,难得!”
黄琦笑道:“国公过奖了,下官识字不多,很多事没法用笔墨记下来,只能记在心里,久而久之,这记性就好了一些。这人要被委以重任,下官不得不把他查的一清二楚啊!”
“杨某佩服!”杨存中笑道:“不知黄大人这次来找他具体因为何事?是否方便说说?”
黄琦道:“国公相问,就没什么不方便。船队当年在西洋塞尔柱国采购货物时,他们采购了一批货物,因为毫无价值,至今也无人问津,官家让下官查一查到底是谁采购的。回易船队回来快一年了,当初的随船主事人员如今只有杨丛义在临安,另外一人负责采购,可他远在琼州,由于他二人同是武学出身,关系极好,就打算先找他问问。”
“原来如此,杨某还以为他涉及贪腐或是损公肥私,既然如此,黄大人去兵案询问便是。”杨存中笑道。
黄琦却道:“国公有所不知,杨丛义与另一回易主事人关系很近,回易督造期间许多事都是他二人拿主意,物资采购虽是另一人负责,但杨丛义见多识广,他也会时常参与协助,所以此事还不能把他排除在外。”
杨存中一听此话,却是感觉有些意外,当即问道:“若是这个采购决定与他有关,会如何处理?”
黄琦摇头道:“下官暂且不知,涉及两大船货物,造成的损失极大,罪责不会轻。”
杨存中道:“远洋回易,采购外邦货物,自然是要拣大宋没有或是少见的东西,在外邦是贵重之物,到了大宋却不一定有用,这不也是常情?不说西洋外邦的东西,就说金国貂裘吧,在北方是御寒必须之物,但到了大宋就变得可有可无,在临安每年冬天尚能穿几天,再往南边去,基本就没用了,自然也不会有人买。黄大人觉得呢?”
黄琦笑道:“国公所言不无道理,可他们既然负责采购,就该预测到所采购的货物回到大宋有多大价值,不然也是失职,不是吗?”
杨存中哈哈笑道:“黄大人所言有理。杨丛义刚会临安,今天就在兵案,黄大人抓紧时间去看看吧。”
“多谢国公大人。”黄琦笑道。
“来人,陪黄大人去一趟殿前司兵案。”
杨存中一声吩咐,便有一校尉近前应是。
“黄大人,我还有事儿,就不陪你去了。”杨存中笑道。
第414章 怎解难题()
黄琦笑着回道:“国公大人太客气了,其实下官自己去就行。”嘴里说着不用,但他还是很满意恭国公的安排。
当即起身行礼笑道:“多有叨扰,下官先告辞了。”
杨存中起身相送,回道:“黄大人慢走,以后有事儿需要殿前司协助,派人来通个气就行了,不必大老远来回跑。”
“多谢国公大人。”
黄琦再次道谢之后,随那校尉迅速离开殿前司都指挥使衙门。
杨存中回到书案后坐下,心中思绪涌动。
如内侍黄大人所言,若杨丛义能得他信任,那么杨丛义在从海外回大宋之前应当没有任何问题,除了涉及采购无用的货物。可黄大人没说杨丛义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