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再起-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人成天子,满城黄金甲。

    到了夏六月,刘永、诸葛亮以陈震以卫尉,庆贺孙权践位,并与孙权登坛盟誓,参分天下曰:天降丧乳,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动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礴埙幔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昔共工乱象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灭恚禽其徒党,非汉与吴,将复谁任?夫讨罪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士民之心,各知所归。是以《春秋》晋侯伐卫,先分其田以畀宋人,斯其义也。且古建大事,必先盟誓,故《周礼》有司盟之官,《尚书》有告誓之文,汉之与吴,虽信由中,然分土裂境,宜有盟约。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故立坛杀牲,昭告神明,再歃加书,副之天府。天高听下,灵威蹿龋司慎司盟,群臣群祀,莫不临之。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後,戮力一心,同讨魏贼,救危恤患,分灾共庆,好恶齐之,无或携贰。若有害汉,则吴伐之。若有害吴,则汉伐之。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凡百之约,皆如载书。信言不艳,实居于好。有渝此盟,创祸先乱,违贰不协,忄舀慢天命,明神上帝是讨是督,山川百神是纠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于尔大神,其明鉴之!

第八十二章 夷陵的问题() 
武昌吴王宫

    不,准确的说是皇宫了。

    建立吴王朝,登基御极后的吴国皇帝孙权戒斋五日,设九宾之礼,于前殿隆重召地见蜀汉卫尉陈震。

    前殿,大吴皇帝孙权头戴冕旒,身着十二纹章朝服,高居御座之上,目不斜视,透露着庄重的天子威严。

    大殿之中,皇太子孙登配剑跪坐左侧,东吴群臣冠服博带,手持象牙簪笏正襟危坐于殿中。

    殿宇回廊、阶下,武士着甲,执戟肃然林立,头盔上的一抹白色流苏无风自动,在武士脑后浮云翩跹。

    九宾之礼,华夏最隆重的外交礼节,即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使者上殿。

    “宣汉卫尉陈震上殿!”第一位司仪向陈震一揖,肃手延请。

    陈震欠身回礼,手持着象征皇帝的节杖,拾阶而上,节杖上的白色牦牛尾迎风飘扬。

    “宣汉卫尉陈震觐见!”第二位司仪对陈震行礼,肃手延请。

    陈震依然欠身,面容肃穆地继续前行。

    一朝衔命出使外国,使者即代表本国和本国君主。一举一动,言谈举止,要和端庄大气,符合礼节且不失身份。

    ……………………

    如是九次,最后,陈震更是在吴国大鸿胪葛系亲自接引下入殿,参拜吴国皇帝。

    “外臣陈震拜见吴朝陛下!”陈震恭敬地对御座上的孙权一拜,再拜。

    孙权虚抬一手,沉声答道:“汉使请起!”

    大殿之中,朝堂之上,孙权的这一声“汉使起”让陈震不禁眼睛一湿,内心升起无限感慨。

    自烈祖再造炎汉起,国朝与东吴旷日持久的国号纷争终于随着吴主孙权的一声“汉使”落下帷幕了。

    当年烈祖称帝于成I都,夷陵战败后曾数度写信给孙权,可孙权一封都没回信。最后昭烈皇帝写信问曰:“吴王何以不答吾书,得无以吾正名不宜乎?

    东吴赤裸裸地不承认国朝为汉室!

    后来丞相派遣邓芝往聘,孙权讲:“……恐西州不能明孤赤心,用致嫌疑……”

    自己上一次使吴时,孙权讲:“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东尊应保圣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响应,各有所归。於此时也,以同心讨贼,则何患寇不灭哉!”

    用西州、西朝,他们仍然不承认。

    如今,终于等到吴侍中胡综作盟誓檄文的——“自今日汉、吴既盟之后,戮力一心,同讨魏贼”。

    通过不断的外交努力,吴国被国朝所接受,国朝的汉祚也终于被吴国所承认。这是他陈震、邓芝与一大批外交使臣的荣誉!

    (其实刘备所创建的国家国号从始至终都是“汉”,没有蜀国、蜀军这一说,诸葛亮、马岱等人的墓碑上也都是“汉丞相某某”、“汉平北将军某某”起头的。至于为后世为何会流传成蜀汉、蜀国,是因为晋朝继承曹魏,以曹魏为正统,蜀汉自然不被承认了,后世也就这样流传下来。)

    而此时,坐于左侧的皇太子孙登则饶有兴致的打量这位西蜀九卿,据说陈震原先任职尚书令,西蜀决定派遣他出使庆贺父皇荣登大宝时才拜为卫尉,可见卫尉在西蜀并无实权,沦为加衔。

    他有些疑惑,父皇前些日才与陈震登坛盟誓,为何今日又劳师动众,以隆重的礼节召见陈震。

    孙登年仅弱冠,不能猜透孙权的用意,可丞相顾雍却明白今日大费周章的所在。

    无他,陛下喜欢热闹、显摆而矣,就因此,连和陈震商议裁撤边境驻军境事宜都沦为陪衬。

    陈震同孙权见礼后,孙权赐坐,陈震来到御阶下特意为他添置的坐席落座,就瞧见一位发须花白的老臣疾步行至殿中,对着孙权草草行礼,启奏道:“老臣张昭拜见陛下!臣有事启奏。”

    “唔?”孙权瞪着突然走出班列的张昭,云里雾里,下面该他与陈震商议两国边境裁军之事呀,这老头此时跳出来作甚?

    “额……子布何事?”

    张昭脸上无喜无悲,举着簪笏语以一种极其平淡的语气讲道:“臣年老,近年来精力时常不济,很难在侍奉陛下,臣请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乞骸骨。”

    “乞骸骨?”孙权只短暂的惊愕了一下,脸色就立刻变得铁青,双拳更是紧捏成拳头。

    老二不死是为贼!这个桀骜的老家伙,又在恶心自己!

    丞相顾雍年长人精,此刻也是目瞪口呆的盯着请老辞职的张昭,脸色带着一丝悲伤一丝戚然。

    他看得出来,张昭这次真的不是倚老卖老,肆意胡闹。

    这位东吴的老臣,是心寒,心灰意冷了。

    陛下称帝即位后,追尊早已死去多年的父亲为武烈皇帝,对真正奠基东吴的先主公孙策却仅尊为长沙王,谥曰:桓王。并且连长沙王王位亦不让孙绍(孙策之子)承袭,转封吴侯。

    这样的举动,让多年来深知自家主上生性薄凉的顾雍也暗暗心惊,不追尊兄长为帝,不封侄子为王,主上的意思昭然若是了——孙绍不是皇子,没有皇位的继承权!

    而这,让看在眼里的老臣张昭心灰意冷了。

    “子布朕之肱骨,国家旧臣,卿真的忍心弃朕而去吗?”孙权说的好听,可从他难看的脸色和咬牙切齿的语气,众人还是看出皇帝此刻心中的愤怒。

    孙权确实很生气,如果不是有外人面前,此刻的他早已发飙。他刚刚称帝,元勋旧臣张昭就跑出来辞职,这是毫不客气的打他的脸呀!偏生,还是在外人陈震面前!

    张昭木头似的行礼,仍然语气平淡道:“臣恳请陛下成全!”

    虽然很不高兴,但孙权不决定让陈震多看笑话,还是快让这个老家伙收场吧。

    于是,孙权故作大度道:“既然子布执意如此,朕也不好勉强。这样吧,朕改拜卿为辅吴将军、位在三公之下,封娄侯、邑万户!”

    “谢陛下!”张昭嘴上说着谢字,可全然没有谢意。

    孙权声音一冷,“卿,可以回家了!”

    张昭木然的一拜,“臣告退。”

    等张昭退出前殿,孙权的好心情也败坏了个干净,他重新收拾情绪转头对陈震道:“吴汉结盟,朕与贵主两帝并立,亲如一家。卿先前提议吴汉两国于边境的边军应当各自裁撤部分,用来北上伐贼。却不知贵国的说的是裁撤哪儿的边军?”

    从刚才张昭请老的事件回过神来,陈震道:“外臣提议的地方在……夷陵!也就是贵国所讲的西陵!”

    “夷陵?”孙权猛地一惊,呼出声来。

    东吴群臣也是哗然变色,纷纷交头接耳起来。

    “西陵(黄武元年,东吴改夷陵为西陵)呀?怎么会是西陵呢?”

    “夷陵国之西垂边门,怎么可以裁撤军队!”

    “依吾看来,这其中恐有蹊跷。”

第八十三章 北伐前奏(一)() 
见陈震提到西陵,上大将军陆逊痛陈厉害之言言犹在耳。

    孙权记得,当时陆逊是这样对自己说的——“西陵、建平,国之蕃表,既处下流,受敌二境。。。。。。。此乃社稷安危之机,非徒封疆侵陵小害也。臣以为西陵国之西门,虽云易守,亦复易失。若有不守,非但失一郡,则荆州非吴有也。如其有虞,当倾国争之。”

    西陵地处大江下游,滨临魏蜀两国边境,事关荆州成败。

    陈震看着殿上大惊失色,交头接耳的东吴群臣,又回响起临发时刘永对他的嘱咐。

    “东吴镇守荆州的一半兵力便驻扎于西陵,吴国荆州守将的大部分精力也放在了对夷陵防线的经营上,要知道,吴汉早已结盟,诸葛瑾、陆逊还煞费苦心经营夷陵防线做什么呢?这个答案卿知道吗?”

    答案昭然若揭!陈震当然知道,防备国朝再次东袭荆州!

    面对陈震的提议,孙权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早在夷陵之战时,陆逊就对他讲过:“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

    孙权对西线的防御也历来重视,他分宜都郡设立建平郡,布置军事要塞,这就是所谓的“西陵、建平,国之蕃表”的由来。

    对于如今陈震提双方互撤边境军队,孙权抱有深深疑虑,永安对西陵居高临下,更兼有顺江而下的水利,裁撤军队之后万一西蜀再玩一手“白衣渡江”,则东吴危矣。

    见孙权满腹疑云,避而不答,陈震又拱手道:“作为回报,敝国亦将裁撤永安同等数量军队以示诚意。”

    孙权摇摇头:“贵国扼险居高,占据地利,我国只得增兵戍守,以人力补足。裁撤边军无益于吴国国事呀。”

    陈震对于孙权会出言拒绝毫不意外,沉吟着道:“天下十三州一部(司隶校尉部),臣敢请吴皇陛下,哪个州是最关键最敏感的呢?”

    “荆州!”孙权完全不作考虑,脱口而答。

    “不错!”陈震抖抖衣袖,侃侃而谈,颇有一翻指点天下、激扬文字的气势。

    “荆州北接宛城、洛阳,直插曹魏腹地许昌。西连巴蜀,是入蜀的东部必经之地。东临吴会,对东吴有顺江而下的优势,同时,荆州又是汉水、大江的交汇处,是水军的用武之地。”

    陆逊接口凛声道:“正因为荆州实乃天下中心、兵家必争之地,敝国才万不敢裁撤西陵驻军!”

    “承蒙上大将军所言,荆州是天下的枢纽,谁占据荆州谁就掌握了主动。”陈震瞥向器宇轩昂、仪表不凡的陆逊,顺口道:“也正因如此,敝国故前将军关羽才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围曹仁樊城,逼降于禁。使曹操有迁都避祸之愿!”

    “而贵国占据荆州后,却放弃从荆襄出击宛洛的路线,屡次妄图突破扬州合肥一线,即便有中路北伐,也多是偏师进攻江夏。但是,合肥要塞易守难攻,江淮平原又利于魏军骑兵,因此贵国这一路北伐其实也很困难。”

    见陈震对东吴战略方针了解的如此透彻,孙权暗暗心惧,慌忙道:“敝国这样做自然有敝国的目的,所谓‘守江必守淮’,敝国屡次从东路北进,为的是巩固大江防线,避免淮南养成气力。”

    陈震厉声驳斥道:“也正应如此,吴国的北伐路线从一开始就错了,应当是荆襄向宛洛为主,东出淮扬为辅!”

    主伐宛洛,次伐淮扬?!!

    陈震所带来的震撼已经足够了,不想图穷匕见,这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东吴君臣齐齐作色。

    ***************************

    夏六月,成I都

    时间转瞬即逝,又到了夏天,去年也正是这个时间刘永登基为帝,一转眼已经满一年了。

    穿着单薄、清凉的夏衣,刘永和丞相诸葛亮同乘金银车前往成I都郊县——郫县视察。

    车驾上,诸葛丞相丞相精神饱满,整个看起来喜气洋洋。

    就在月初,诸葛亮中年得子,取名诸葛瞻。

    “陛下,您派遣陈孝起说动孙权裁撤夷陵驻军,倾荆襄之力北取襄樊,这能行吗?关云长的覆辙在前哪。”诸葛亮问道。

    刘永淡淡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