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特种兵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概有七万人奔向山海关的话,那么八千人能不能守住这座城。真的是一个大问题了。
但是无论如何,让饶安再去继续到多铎的军中潜伏,这是一个相当不靠谱的事情,一旦败露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但是饶安告诉自己的老领导,自己必须回去。如果自己不回去,那么山海关边军的力量,确实抵御不了七万野战部队。
因为抵御不住,那么就必须做点事情,在敌军发动进攻之前,要削弱他的攻势。甚至把这次战斗消灭于萌芽之中。这并不是一句玩笑话。白龙分队的尖刀作用并不仅仅是临战杀敌。
只能临战杀敌的部队叫做突击队,放到哪里都好使的部队才称得上是特战部队。而饶安的特战队,现在就是一把尖刀,这把尖刀将会直接插向敌人的心脏部位,并且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给予致命的一击。
接下来,饶安给袁经略吃了一颗定心丸,那就是说出了他的计划。这个计划其实并不算是复杂。除了谍战之外,他确实准备搞点暗杀。用一些两白旗军官的鲜血来警示多铎。挑拨多铎和汉军旗的关系。从而对汉军旗进行有效的策反。
第一一零五章 战前定策()
历尽艰难困苦,白龙分队还是顺利回到了关内。这让本来已经对他们的生还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的袁大人,就像走在大路上捡了个金元宝一样。因此他再也不想放走自己的这些宝贝疙瘩了。饶安从出道以来,百户起家,屡立战功。几个月的时间就升任了四品参议。
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饶安几乎成了山海关边军的台柱子。成了一把出鞘的利剑,无论执行什么任务,一直都干净利落漂亮。尤其是在白龙分队组建以后,扫清贼匪的行动,牛刀小试,干净利落无懈可击。袁大人甚至有一种想法,英雄不在年纪,流氓别问岁数,就这员小将,能够挑起这副重担,承担大明军事的复兴。
基于这种想法,当饶安想要深入盛京城,执行斩首行动的时候,本来袁大人就不愿意。现在他们都安然无恙的回来了,自然不愿意再放回去。
但是不放都不行,因为现在的形势。就饶安带回来的情报分析,虽然多尔衮和多铎两个人,并不愿意替皇太极当枪,当时正如代善说的那样,君有赐,臣不敢辞。如果多尔衮和多铎作为两白旗的旗主,反抗了皇太极的命令,立时就是一场泼天大祸。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他们还是会遵从命令来进攻山海关的。
还有一点就是,多铎很有可能对于上次攻打山海关弄了个无功而返,心中耿耿于怀,本来就有所怨气,想着在这次把面子给捞回来。至于多尔衮,本来就是一员相当彪悍的虎将,而且身负帅才,他有这次机会,还想着确立自己的军功地位,以及威望。
综合分析,很有可能多尔衮兄弟前来征讨也并不是完全在皇太极的压迫之下的无奈之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整个局势就更加糟心了,打仗打的是粮草,是指挥,更是士气。多铎在镶白旗的影响力和威望还是蛮高的,如果这个时候,他登高一呼,大吼一嗓子,说,:“你们拿下这座城池,是为了你们的十五爷报当初的一箭之仇。”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很难说这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二杆子旗兵不会玩命攻城。
山海关的士兵也不是吃干饭长大的,虽然在这段时间内,袁大人补充了兵员,加固了城防,把后勤也调理的井井有条。但是这一切都还不够,和狮子打架最次的也应该是藏獒,不过,八旗兵可不是藏獒,而是下山的猛虎。
咱们有什么说什么,一定不抬杠的说,八旗兵的战斗实力,如果一定要和明军的一支部队来比的话。那么估计秦兵、天雄军都不一定是对手,真正堪与比拟的部队,是关宁铁骑。
关于关宁铁骑,我们介绍的并不多,现在说也是一笔带过。这支部队的最早创建者,是袁崇焕。总人数也不超过七千人吧。就是这七千人,无论是在哪里,都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且一切都相当的到位。在天雄军集体阵亡之前,袁崇焕的表演时间里,他在北京城下,面对着呼啸的西风,背城列阵,以五千左右的关宁军,对阵皇太极亲自率领的清军。
清军的总人数,大致也在一万五千人以上,这是一场看起来就众寡悬殊的战斗,结局似乎是毫无悬念的。但是却被袁崇焕用出色的表演,来了一个彻底的大翻盘。那场战斗,关宁军胜利了。但袁崇焕在历史舞台上却彻底的划上了句号。至于为什么,那属于大明的人民内部矛盾,并不过多的剖析。
如果还需要絮叨一句的话,那就是,在那场战斗结束的时候,卢象升才刚刚赶到北京城下,他并没有来得及参加战斗,当然了,对于卢象升来说,那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因为刚刚出道未经历练的卢知府,如果在那个时候就加入混战的话,估计等待他的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马革裹尸。
恩,关于关宁军的事情,大致就说这么多吧,在关宁军之后,真正的能够面对面的和清军进行一场白刃战斗的明军骑兵是相当罕见的。咱们有什么说什么,本来作为一个说书讲故事的人,我应该选择用曲笔的方式,在讲述的过程中不带有自己的个人观点。但是我明显的选择了把个人感情倾注于明军一方了。各位看官如果一直在追书的话,看到现在估计这一点已经体会的相当明显了。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灭高人有罪。我并不喜欢清军,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战斗力罕有其匹。
当然了,还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现在的山海关边军里,还有两千名左右的骑兵部队。都是装备了当时算得上是最先进的武器三眼神铳的,而且,这两千名骑兵里,有一千人左右是关宁军的余部。
情况显然是不容乐观的,综上所述就是一句话的总结,袁大人和边军已经做出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很遗憾的是,准备工作还并不够。饶安很遗憾一点就是,现在的城内虽然有自动化武器,比如火铳之类的,已经技术比较成熟了。这是明军的战斗优势,而清军在火器方面,虽然有神机营这样的火器营建制,但是坦率的说,火器的工艺还并不算是太上道。但是城内缺少重武器。
何谓重武器,机关枪迫击炮什么的都算是重武器。不过,这东西我也不敢写,你说如果明军真的有了这玩意,那完全都是一个个的钢铁战士,别说是八旗士兵了,就是奥特曼来了也统统拿下。这样的攻防战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不过没有现代化的武器,大炮还是需要置办的东西。
努尔哈赤带着十三万左右的精锐部队,在不足一万人的袁崇焕那里折戟沉沙,估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宁远城头有四尊大炮。(有个特定的名号叫大将军)。
顺便说一句,当年赵率教同志守锦州的时候,对皇太极同志也进行过定点爆破的行为,打的皇太极一愣一愣的。白天在大炮射程之外怒吼,晚上躲在帐篷里发抖。
不知道是因为经费问题,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山海关一直没有装备大炮。袁应文为此相当苦恼,为这个事跟兵部协调了好几次。兵部的领导也是相当有个性的,在批文上写了这样一句话,火炮一事,着由该经略就地置办。武库司不加干涉。
意思就是说,有钱你造也好,买也好,进口也行,反正兵部不给你出这个钱。接到这满纸废话的部文,袁大人气的把茶杯都摔了,简直是不要不要的了。
饶安告诉袁大人,没有吃没有穿,但有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一不留神歌词就出来了)。这当然是句笑谈了。不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眼前能够寻找的资源,来制造能够足以打击敌人的武器。
如果大家对此还有印象的话,我们在前文的战斗中,不止一次的提到了一个武器,那就是手雷。而且,就在白龙分队里,就有一位制造手雷的专家。此人就是尖兵组组长赵大荣。现在趁着赵大荣还在关内,可以让他授课,成立一个技术小组。挑选一些技术骨干学习制作手雷的手艺。
一硫二硝三木炭,这些东西相当好找。在清兵抵达山海关城下之时,至少应该储备五千枚手雷。如果这五千手雷,都能够发挥全效作用的话,那么至少能够干掉两万名清军。用句小主的话说,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豫亲王。哎,也许一开始,你来山海关就是错的。
在袁大人刚刚掠过一阵欣慰之色的时候,饶安又重提旧话,他还是准备带着白龙分队继续回去潜伏。对于山海关来说,这毕竟只是一座孤城,而且是门户。
多铎如果硬要往里闯的话,估计七万大军单纯靠挤,也把城门给挤破了。就算是多铎没有能够完成进攻山海关的计划,那么他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削弱山海关的城防力量。在山海关和两白旗激战之后,坐山观虎斗,从中渔利的皇太极就会跳出来摘果子。
所以,这次回去潜伏的理由是,在多铎对山海关发动进攻之前,就在他的军中制造内乱。好的预期是让他彻底和皇太极反目,投奔大明。就算是不好的结果,也是在两白旗的军中制造恐怖氛围,让他们知道,内部是不安稳的,即使攻打山海关,也是不牢固的没士气的。这样的话,一旦他们的进攻受挫,第一件事就是考虑退路问题。到那时候,是招抚还是剿灭,那主动权是完全掌握在大明军队的手里的。
袁大人沉思了许久,才说,:“你如果执意如此,我也并不阻拦。但是一定要小心。白龙分队是我的命根子,我本不应该一次次拿你们去冒险。你们的行动如果失败了,不仅仅是损失问题,也同样会影响全军的士气。”
对于袁大人的这种想法,饶安是相当理解的,他知道,自己的这位老上司,此刻的心理相当的复杂。饶安只是告诉他,“在我们白龙分队的信念里,并没有失败两个字。就算是我们全部阵亡了,我们的魂还在。这支部队的精气神永远不会被打掉。再说,想吃掉我,还没有谁有这么好的牙口呢”。
袁应文笑了,对于饶安的这种任何时候都充分外露的自信和勇气,他是由衷欣赏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他知道,这个部下的前途不可限量。作为他的上司和军事主官,自己只需要无条件的支持他的计划和行动。
因为很可能,山海关的安危就在此人身上,自己的功业也就在此人的身上。他已经完全下定了决心。支持饶安的下一步行动计划。而且他相信,多铎上一次在山海关前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这一次饶安回去,同样是这位铁帽子亲王倒霉的开始。
这位边军主帅总结出来了一个崇祯年间比较铁的定律,那就是千万不要惹饶安。
第一一零六章 后勤问题()
这个定律相当准确和靠谱,因为确实是这样,在战争的天平上,很难说一支精锐的小部队究竟能够发挥多么大的能量。而小人物创造历史的事,在古今中外也都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奥匈帝国的王储裴迪南大公夫妇被干掉了,而刺客是一个激进的乡下青年。一战的死亡人数是骇人听闻的,而谁也没想到,一战的发端,竟然仅仅是因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之所以说这个人是个小人物且名不见经传,是因为即使我拿这个人做例子来说明一件事,但是我仍然在脑海里没有搜索到这个名字。我觉得相当搞笑,但是这确实也是个事实。
饶安也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人,这不奇怪。至于原因是什么我在这本书结尾的时候会提到。但是因为这样,这书才好写,怎么想怎么是,稗官野史嘛,怎么也不会当成明史那么读,反正你说我说的没那么回事我也不会抬杠。就像一首歌里说的,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在袁大人的大帐内,一直谈到了天黑时分,差不多也该吃饭休息了。袁经略毕竟是文官出身,不像这些武将一样怎么着也能打熬的住。饶安也就起身告辞出来了。
回到自己的驻地,把几个指挥官都召集起来,问:“赵大哥,如果我给你足够的原材料,让你造出五千颗手雷的话,你需要多久?”。赵大荣想了想,:“我自己做的话,一天一夜最多五十颗,五千颗的话需要百日。”
这显然不是饶安想要的答案,因为别说百天,他们现在连一星期的时间都不富裕。他们必须在三天之内离开关内撤回两界山。饶安皱皱眉头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就说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