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华就是个势利眼,眼光更是高了不少,对国小民穷的朝鲜国是嗤之以鼻,区区3万两银子的交易总量还不放在他眼里。

    眼下他见朝鲜国事到临头还要讨价还价,脸色一下沉了下去,“这,这,说好的6两银子匹就6两银子匹,哪有临签契约还降价的说法。贵国若银子不足,就少买点,3500匹吧!”

    朝鲜国使者冲方原恭敬的行礼说,“愿上国总督宽容宽容。”

    方原曾在辽东大战时,受过朝鲜国的大恩,若非朝鲜国提供了充足的补给,玄甲军虽不至于饿死在皮岛,但也要花费巨资在淘宝上购买压缩饼干、罐头等,才能度过那个皮岛的冬天。

    他对朝鲜国的资助是感激在心,爽快的应了,“朝鲜国既奉我大明为上国,朝鲜国的子民与我大明子民一般无二。就4两银子匹,代我向贵国国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感谢贵国国王之前的相助。”

    朝鲜国使者见方原爽快减免了一万两银子,这笔银子对大明来说或许是九牛一毛,但对贫瘠的朝鲜国来说,却是一笔天文数字。朝鲜国使者是喜出望外,冲方原连连谢恩去了。

    徐华代销的成本就是4两银子匹,如今只以成本销售给了朝鲜国使者,他就是白忙和了一场。但又不敢冲方原发火,只能苦着脸儿说,“方军门,对外销售有行规,若厚此薄彼,他国的商人会起哄的。”

    方原斜眼瞧着他说,“徐老板,我是总督,我关心的是对外邦交,而不是商人的利润,明白了?莫说今次只是成本价卖出,若需要赔本赚吆喝,有时候还真的就要赔本的卖了,明白了?”

    徐华苦笑了一下,连连点头,“方总督教训的是,我就是浑身铜臭的商人,唉!之前还接待朝鲜国使团五日五夜,接待的银子都亏了上千两。”

    方原见他是口服心不服,还在嘀咕着亏本,没好气的说道,“徐老板,卖给朝鲜国使者便宜了,找其他使者报账就行,请倭国使者进来吧!”

    徐华令人将等候的倭国使者请了进来。

    倭国使者冲方原行了礼,也报明了来意,是九州萨摩藩藩主岛津氏派来的使者,需要购买新款丝绸五万匹。

    岛津氏乃是九州萨摩的世代贵族,也是靠当明朝与倭国本土的中间贩子来盈利。

    这对徐华来说可是笔数十万两银子的大买卖,只要做成了这一笔,之前白白便宜朝鲜国的银子,也就可以不计较了。

    方原悠悠的品了一口碧螺春,淡淡的说,“五万匹丝绸,可以,8两银子匹,一共40万两银子!”

    他一开口就将之前谈好的价格抬高了2两银子匹,这么一来,这一批丝绸,倭国至少要多支付10万两银子。

    徐华一下愣在当场,方原擅自抬价,竟然比卖去西洋的价格还高,简直就是将倭国当成了冤大头,生意还怎么做?

    倭国使者听了他突然提高的报价是脸色大变,摇头说道,“不,不,方总督卖给朝鲜国是4两银子匹,卖给我国却是8两银子匹,厚此薄彼,是瞧不起我国?”

    方原脸上挂上了一抹柔和的笑容,不紧不慢的说,“朝鲜国奉我大明为上国,称臣进贡,倭国愿不愿自居属国,称臣进贡呢?”

    所谓倭国,是明朝对日本国的蔑称,按照官方交往,应该称为日本国。方原开口就是倭国,倭国,是拿着日本人三寸丁的身材在取笑,就是对日本国最大的羞辱。

    倭国使者听了这话是大惊失色,怒而起身说,“方总督,你简直口不择言,竟敢污蔑我大日本国为倭国,身为大明总督,信口开河,成何体统?!”

    方原当然是心知肚明,他对倭国的羞辱,既是因为历史情结,更是现实利益。倭国在战国时期,境内发现了一座储量非常丰富的银矿山,名叫石见银山,自此以后,倭国就用这个石见银山开采的银子往海外大肆倾销白银,采购回了非常丰厚的物资。

    与倭国有着巨大贸易往来的明朝是首当其冲,因为来自日本,和西洋的白银大量内流,继而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在万历之前一石米只卖不到一两银子,到了天启、崇祯年间,便翻了一倍,达到了二两银子一石。

    这些内流的银子绝大部分进了江南商人的腰包,但通货膨胀的代价却必须由老百姓来承担。

    所以对倭国的贸易请求,方原不是不同意,故意为难这个倭国使者,在他内心是倾向以物易物,而不想收倭国的银子。

    方原佯作吃惊的说,“对不住,贵使,平日里在大明叫惯了倭国,一下改不了口。对了,徐老板,我该称呼这倭,哦,不,什么国叫什么国?”

    他是明知故问,徐华只能干笑了一声,在中间打起了圆场,“方总督,大明的邦交国书上称为日本国。”

    方原故作恍然的说,“原来是日本国,大日本国是不沾边了,就叫小日本,这个贴切!”

    倭国使者气得面无血色,抽出随身佩戴的倭刀,厉声大喝,“八嘎!”

    方原见他这么快就沉不住气,开始当众动刀子,大笑几声,令锦衣卫上去将这个倭国使者捉了。

    胡琦立刻喝令锦衣卫,举起一排玄甲神铳,对准了倭国使者,喝令他放下倭刀,

    倭国使者见到锦衣卫一排黑压压的枪口,他手中的倭刀除了能自尽,还有个卵用,估计还没走近就被打成马蜂窝,无奈之下,只能扔下倭刀,束手就擒,被锦衣卫五花大绑的捆了。

    方原拾起了倭国使者掉落在地上的倭刀,观其剑锋寒气逼人,锋利异常,挥舞了两下,破空声脆而不闷,确实是一柄家传的宝刀。

    他将倭刀回鞘,又令人给倭国使者解绑,“我也不与贵使说笑,从今以后,但凡我方原与日本国的贸易,不再收取银子,而是必须以物易物。”

    倭国使者愣在了那里,之前日本国就是靠倾销白银来换取大量物资,若要以物易物,将彻底打破日本现有对外贸易的格局。

    倭国使者吃惊的问,“方总督,怎么个以物易物法?”

    方原直直盯着倭国使者,淡淡的说,“很简单,我只要日本国最精良的薙刀、太刀、大野刀,还有日本国的夹钢锻造术。”

    明朝从日本进口最多的就是倭刀,这些倭刀甚利于步战,也是武备志上明文记载。锦衣卫、戚家军都装备有大量的倭刀,因价格较贵,普通军士是无法装备,只有军官以上级别的才能装备。

    而日本国夹钢锻造技术,来源于唐刀的锻造术,经过几百年改良,确实领先明朝现有的刀剑铸造术。

    明朝后期仿制了大量的倭刀,无论外观还是质量都是不如。但倭刀的夹钢术,各种硬度的钢材互相的配比,火候的掌握,如何降低报废率,都是重要的军事机密,绝不外传。所以大明仿制了倭刀多年,仍是没有取得突破。

    这种实践的锻造技术,方原在百度上也是查不到的,只能与通过与倭国贸易获得。

    只要能得到日本的夹钢锻造技术,至少能将玄甲军步战的近战搏击能力提升一个档次。征服南方,必须步战为主,骑战为辅,方原要交换这门夹钢锻造术,也是在为征服江南做着充足的准备。

    当然,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国除了倭刀技术,再没有方原瞧得上眼的。

    倭国使者却是神色坚决的说,“买卖军刀可以谈,夹钢术不能谈!”

    反正生意是谈出来的,看谁熬不住,方原也不慌不忙的一笑,“请回去通报天皇,幕府将军,愿意谈了再来,我不急。”

    倭国使者问道,“方总督,丝绸先不谈,生丝买卖呢?”

    日本的生丝自产不足,至少有五成需要从大明购买。生丝买卖关系到日本国内的穿衣取暖问题,远比购买新款丝绸更为要紧。

    方原仍是不紧不慢的给日本国施压,“要谈一起谈,在谈妥之前,我会断绝辖内十府与日本国的丝绸、生丝买卖。”

    方原辖内的十府就是最重要的生丝产地,若方原断绝了生丝买卖,日本也找不到其他州府可以进口生丝。

    倭国使者一听,再无话可说,脸色阴沉的夹怒而去。

第259章 噩耗传来() 
送走了倭国使者的半个月后,方原再次接到舟山群岛施琅的来信,施琅自称身子不适,正在舟山群岛养病,无法来太湖基地探望许茹的病情。

    施琅的这一反常举动,立刻引起了众人的警觉。

    方原、秦展二人立刻到了太湖基地,召集玄甲军所有高层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如何应对抗令不遵的施琅。

    景杰之前是一点风声没得到,如今陡然听闻这个噩耗,眉头大皱,“老大,之前得到施琅要讨回许茹的来信,怎不早些告知我等商议。如今施琅已走出了反叛的一步,木已成舟,还能如何挽回?”

    方原默不作声的瞧了瞧他,目光又凝视着远方的太湖,一言不发。

    秦展见他不议应对之策,却先责备起了方原,立刻反驳说,“老三,你这就不对了。施琅的信是交给了老大,老大难道连处治权都没了,凡是都要经过玄甲军的同意?如今施琅确实是反了,那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责怪老大有什么用?”

    眼下已是火烧眉毛,秦展还在拍马屁,景杰怒视着他,沉声说,“好,那你们锦衣卫说一说,该怎么善后?”

    秦展朗声说道,“施琅既然不来太湖基地,那就派锦衣卫上岛去捉了他来。”

    景杰冷冷的一笑说,“施琅既然与郑氏早就勾结,肯定已留好了退路,锦衣卫一去捉人,施琅立刻就反了。还真以为施琅是毛文龙,由得锦衣卫想捉就捉?”

    苏红玉说道,“老大,如今当务之急,是要先侦查清楚,水师营是不是全都和施琅一起反了。”

    景杰神色凝重的说道,“老大全权委任施琅经营水师营已有一年,水师营上上下下都是施琅提拔的军官,大部分都会听从施琅的调派。”

    苏红玉反问道,“三哥,还有普通军士呢?总不能都反了吧!”

    景杰缓缓的说,“红玉,只要施琅瞒着消息,普通军士怎会知晓发生了什么变故?等被郑家水师登岛接管之时,再想反抗已是迟了。”

    麻林提议说,“军门、主帅,在舟山群岛上还有三千步战营的军士,若给他们秘密下令捉拿施琅,或许能迅速平息这场叛乱。”

    景杰仍是否决了他的说法,“步战营的三千军士分别驻扎在舟山群岛的五个大岛,互相之间策应必须要依靠施琅的水师。若施琅反叛,步战营的三千军士就等于被分割在五个孤岛,根本无法形成合力,怎么捉拿施琅?若施琅再断绝了粮食供给,三千步战营军士必死无疑。”

    众人面面相觑,施琅这么一反叛,水师营全赔了进去,局势确实已十万火急。

    久不说话的方原巡视了众人一圈,突然开了口,“当务之急有两个,其一就是将舟山群岛的步战营三千军士,还有修建海军基地的雇工全撤回来,以免白白牺牲。”

    景杰赞同他放弃无谓的冒险,撤回军士、雇工的决定,“老大说的是,施琅如今还未公开反叛,不能再去刺激施琅,以调防的名义,撤回所有军士、雇工,我立刻着人去行动。”

    方原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其二,策反施琅绝不是孤立的行动,郑家必然还有进一步军事进犯,老四,立刻派锦衣卫飞马前去探查浙江虚实,有消息立刻回报。”

    军情如火,秦展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前去侦查。

    方原在太湖基地连住了半个月,因大战在即,军务繁忙,连日检阅玄甲军各营军士的备战,也没机会前去见上公主一面。

    半个月内,各方的消息陆续传来。

    浙江传来的紧急军情,郑森率十万精锐郑军大举入驻金华府,先头部队三万人,兵锋直指杭州湾以南的绍兴、宁波二府。

    宁波府知府陆自岳的应对策略是既不犒劳郑军,也不狙击,而是闭门自守,两不相帮,任由方原、郑氏火并之后,宁波府再效忠最后的胜利者。

    绍兴府态度非常明确,敞开大门迎接郑森的先锋部队进入城里休整,与临山卫的一千玄甲军士对峙。

    浙江巡抚张秉贞,杭州总兵王毅开始抽调杭州府各卫明军入驻杭州城,并没有向方原这方传递任何消息,目前动向不明。

    浙北五府里,只有离方原辖区最近的嘉兴府、湖州府虽然民心浮动,暗流涌动,却仍是牢牢掌控在方原的手中。

    海路方向,前去福建做生意返航的沈家船队来报,郑芝凤再次聚集了比上次入侵规模更大的三百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气势汹汹的北上,战舰铺天盖地而来。最迟十日后便会抵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