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当初崇祯册封方原到江南之时,令朱慈烺断绝了与东林党的往来,拜了方原当老师,或许,今日会是完全不同的局面。

    周皇后的泪水忍不住再次滑落脸颊,自言自语的说,“田妃,我终究还是输给你了!”

    她突然提及早已死去多年的田贵妃,宫女们都是一怔,却没有一人敢开口去劝上一句。

    周皇后盈盈起身,吩咐贴身宫女道,“准备一杯鸩酒吧!”

    宫女虽不知她突然准备鸩酒做什么,还是依着吩咐去备了鸩酒。

    周皇后端着盛了鸩酒的木盘,亲自到了崇祯皇帝所在的东暖阁。她一进东暖阁,便下令侍奉的方正化退了下去。

    忠心耿耿的方正化早就察觉到周皇后亲自端着酒杯前来,似是意图不轨,惊慌的望向了周皇后,“皇后娘娘,你想做什么?!”

    周皇后冷冷的说道,“我与陛下有话说,你一个奴婢大呼小叫做什么?来人!拖下去!”

    崇祯愕然望着突如其来的周皇后,再望了望她端着的,孤零零的一个酒杯,似有所悟,惨然一笑。

    方正化也是在皇宫里混了二十年的老鸟,一见便知周皇后是要弑君弑父了,冲崇祯下拜在地,大哭着呼喊,“陛下!”

    周皇后随行的几个太监直接将大哭大喊的方正化拖了下去。

    周皇后不紧不慢的将盛满了鸩酒的酒杯摆在崇祯的龙案上,就这么坐在崇祯身侧。

    崇祯被软禁的这些年早就无数次担心过皇后、太子会突然送来鸩酒冲,令他突然驾崩,未曾想这一日终于还是到了。

    崇祯叹声说道,“皇后,方原起兵反朝廷了?!”

    周皇后不得不承认崇祯的眼光,在后宫软禁了这么久,还能一下猜中后宫之外发生的变故,轻声说道,“是,方原立朱慈焕为监国亲王,自立为摄政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在江南另立朝廷了。”

    崇祯微微一笑说,“当初朕被软禁之时,朕的驸马就能在江南自立,未曾想这一拖就拖了三、四年。看来驸马今次是真的有万全的准备了,福建的郑芝龙败亡了吧!江西的左良玉还在不在呢?!”

    周皇后见他又猜中了,论见识比朱慈烺那个蠢货高出不知凡几,轻叹一声说道,“陛下又说中了,方原不仅攻灭了福建的郑芝龙,还逼降了江西的左良玉,甚至连广东也收入囊中。”

    方原这几年取得的成就,令崇祯是赞叹不止,赞道,“不愧是朕看中的驸马,坤兴她终得良配!”

    周皇后悠悠的说道,“坤兴她如今已是摄政王妃,还为方原生了一女,名叫方沐。”

    崇祯见她知无不答,可见真的是动了杀心,令自己死而无憾,不由得端起了酒杯,在手中把玩了一会,叹道,“所以,朕也该驾崩了,是吧!皇后如今是颇有武则天的风采啊!哦,不,武则天也从未有过弑夫之举,皇后更甚武则天一筹!”

    “对了,朕若一死,朝中大臣就没一个怀疑的?!”

    周皇后双眸含泪,轻轻的叹了口气,“陛下,这是内阁、五军都督府共同的决议。”

    崇祯愕然问道,“孙传庭呢?他也同意了?!”

    周皇后拭了拭泪水,柔声说道,“孙督师并不知情,陛下没有看错人,孙督师确实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崇祯轻哦一声,再无话可问,望了望周皇后满是泪水的脸颊,闭了双眼,将酒杯端在了唇边,淡淡的说道,“皇后啊!朕这么一死,便再无人保护皇后,皇后好自为之吧!”

    周皇后听了这话,浑身一颤,他临时之前非但没有诅咒送来毒酒的自己,反而在担忧自己的安危。

    崇祯的话儿绝非危言耸听,崇祯不明不白的一死,内阁或许不会追究。但方原无论是出于替崇祯讨回公道,还是出于彰显江南政权的正义性,必然会立刻挂起周皇后、监国太子弑君、弑父、弑夫的旗号。

    若方原一旦攻陷京城,身上担了弑君弑夫罪行的周皇后哪里还会有活路?!甚至连整个周家也必然会被族灭,凌迟。纵然坤兴公主也不会再站在她这一方。

    崇祯若在世,再加上坤兴公主从中周旋,或许还能劝说方原保住周家和自己一命。

    二十余年的夫妻恩爱再次浮现脑海,崇祯皇帝虽然也宠幸田贵妃,但对自己的宠爱和尊敬是无法抹杀的。甚至两人闹了别扭,还是崇祯先来认错的情况居多。

    为了那个畜生不如的儿子,抛夫弃女,连带周家也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地,并不值得!

    到了最后,还是夫妻情分,母女情分占了上风!

    周皇后的脑子突然清醒过来,猛地一挥手,将崇祯唇边的鸩酒扫落在地。

    崇祯微微一怔,周皇后已下令随行的太监找来司礼监太监王之心,令王之心立刻传召前军都督孙传庭,乾清宫议事。

第470章 出阁读书() 
摄政王府

    加冕大典后,刚刚晋升为摄政王的方原是踌躇满志。更令他欣喜的是,不仅公主有了身孕,连小苑也再次怀了孕。

    人丁兴旺,也是方家基业长存的必要条件。公主、小苑都立了大功,尤其是小苑,如今方原唯一的儿子还是她的,更是功不可没。

    方原既然当了摄政王,水涨船高,他的儿子方和、女儿方沐肯定也该有应得的封号。

    因为这是摄政王府的封号,与内阁无关,方原便召集了公主、小苑二女,还有摄政王府六司的内廷官员,在改名为摄政王府的沧浪亭讨论一儿一女的封号。

    内务司司长王承恩则在边上专职记录,王府会议的内容,按照公主定下的规矩,必须依照皇宫的礼仪规范,记录成册,储藏以备核查。

    嫡女方沐,方原册封为安平郡主,取安乐,平安的寓意,赐苏州府良田一万亩。

    方沐因为是女儿身,无关摄政王府的权力继承,所以册封相当顺利,公主、小苑都没有任何异议。

    而方和的册封就非常敏感,按照明朝礼制,但凡亲王的儿子,若是王爵继承人的,就封为王世子;其他儿子,则封为郡王。这册封的区别,直接关系到方和身份的定位,只是个没有继承权的郡王,还是摄政王府的王世子。

    方和是方原唯一的儿子,当然有资格册封世子;但公主有孕在身,随时可以诞下子嗣,庶子身份的方和确实没有册封为世子的资格。

    方原望了望小苑,她的眼神里全是期盼的目光。

    方原的目光还是落到了王府的女主人,坤兴公主身上,她的意见是方原必须参考的,“公主,方和的册封,你是什么想法?!”

    公主淡淡的一笑说,“驸马,按宫里的规矩,该怎么封就怎么封吧!王公公,宫里是什么规矩?!”

    她摆明了是不想册封方和为世子,但方原这么一问,总不能当众和小苑撕破脸,便将球直接踢给了王承恩。

    王承恩的身份就是皇帝、娘娘、公主们的背锅侠,忙接口说道,“宫里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公主风华正茂,又有孕在身,按规矩,是不能过早册封王世子的。”

    公主与他一唱一和的说,“那按照宫里的规矩,皇后要年岁几何,才可断定再无嫡子,改为册立长子呢?!”

    王承恩老老实实的答了,“若皇后一直无子女,该当等到三十之后;若皇后产有公主,只是未有子嗣,至少该等到四十以后吧!”

    公主如今才年不到二十,还产下了一个公主,那就要等二十年后,到了四十岁,才能商议立长子的议程。

    小苑听了是花容一沉,公主直接划了个二十年的期限,摆明了就是将方和挡在世子之位外。

    方原正当三十而立,有淘宝当靠山,寻常的小病小疾是奈何不了他的。就是天花、寒热重症之类,在明朝是必死的大病,淘宝也是能买到抗生素药品治愈的。他也不信会在五十岁之前就嗝屁,所以倒不急着立什么世子。

    王承恩又冲着方原问道,“驸马爷,你说呢?!”

    公主将皮球踢给王承恩,王承恩又将皮球踢给方原,方原是暗暗好笑,这个娖儿,刁钻得很!

    方原咳嗽了一声,说道,“既然是宫里的规矩,那就照办吧!”

    公主接口说道,“那就册封方和为郡王吧!”

    她这就是要坐实了方和的名分,就是郡王,至于王世子,想都不要想。

    方原望着粉脸儿尽是沮丧,求助似望着自己的小苑,还有怯生生站在她身边的方和,惊恐的眼神不时望望自己,瞧瞧公主,浑然不知大人在闹腾什么。

    今日公主也太不留情面,方原心儿也是一软,说道,“方和册封之事,今日暂且作罢,容后再议。”

    他这么一说,就是暂时搁置了方和的册封问题,既不册封王世子,也不册封亲王。明里是站在公道的立场,其实是偏向小苑、方和。

    公主微微一怔,还是接受了方原的建议,“好,就照驸马说的办。”

    方和册封之事暂告一段落,小苑突然开口问道,“公子,册封之事暂且不提,那和儿出阁读书之事呢?”

    明朝的皇子,三岁便要开始读书习字。

    而东林党群臣所谓的出阁读书,可不止是简简单单的读书习字、学习经史典籍,而是成为储君的先决条件。当年东林党和万历皇帝争国本,争出阁读书也是其中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

    明光宗二十几岁还没出阁读书,并不是某些半桶水历史研究者所理解的,明光宗二十多年还不识字,还是个文盲。

    平民的儿子几岁就开始读书习字,大明帝国接班候选人之一的明光宗,二十多岁还不能读书,是个文盲。这种匪夷所思的结论,也只有当今的键盘历史学者能研究出来。

    小小的一个出阁读书为什么能成为册封储君的先决条件,里面的学问可就大了去了。

    因按照明朝祖制,身为太子,还是亲王,虽然同是读书,所学的内容则是大大不同。

    崇祯皇帝当年作为亲王,当初学习的内容就是孔孟之道,朱程理学之类令人安分守己的学问。

    孔孟之道、朱程理学,是为了巩固帝王江山而存在的,所以对权力斗争、对历史的讲解就是类似于天方夜谭的故事。简而言之,就是愚民政策,将历史写成了好人和坏人,贤臣和小人之间的争斗。只要亲小人远贤臣,国家就会败亡;而亲贤臣远小人,国家就会兴盛。

    崇祯就是从小时候起,这种历史童话故事看多了,所以上位之初,因为对权力的认知太过浅薄,才会被东林党、袁崇焕给忽悠瘸了。认为只要重用贤臣的代表东林党,袁崇焕,打击小人的代表魏忠贤、阉党,大明就会兴盛。

    结果直到关宁军被袁崇焕搞成了关宁军阀,崇祯才醒悟过来,但已为时过晚。

    真正作为大明帝国接班人的天启皇帝,自小所学的远远不止孔孟之道,朱程理学,还有对帝王来说更重要的法家学说,法、术、势的帝王之术。在帝王之术里,根本就没有贤臣、小人之分,而是强调利益关系和制衡。

    当然单纯的帝王之术,也是治理不好天下的。明朝最典型的一个反面教材就是建文帝朱允炆。他自以为比他爷爷朱元璋还英明,即位之初,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几个想借机上位的野心家忽悠着去玩帝王之术,看哪个大明藩王都像是乱臣贼子。于是亲手打破了朱元璋替他布好的制衡之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无论孔孟之道,还是帝王之术,都是帝王接班人必须要涉猎的,绝不能偏科偏学,而寻常亲王显然是不能尽数涉猎的。

    所以,明光宗并不是不识字,是文盲,而是自小没有经过专业的帝王培训,只是按照寻常亲王的学科在进行教育。直到东林党诸人争取到出阁读书的机会后,才开始系统的帝王课程培养,也就是意味着真正的成为了帝国接班人。

    在关系到方和出阁读书的事儿上,是将方和当成摄政王府的接班人来培养呢?还是按照寻常的郡王来培养呢?就是摆在方原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471章 现代化教育() 
公主自幼在宫里长大,自然是知晓她、皇弟朱慈炤、朱慈焕所学和太子朱慈烺是不同的。

    教导的老师不同,他们是名不见经传的儒生,而太子朱慈烺的则是江南名士黄道周;

    经史典籍的分量也大大的不同,太子朱慈烺的涉猎了四书五经,朱程理学、法、纵横诸家学说,至少有厚厚的一大摞;而他们就只有诗经、论语、中庸,还有些朱程学说等寥寥书本。

    幼年时她还天真烂漫的以为学得少,轻松了还是好事。长大后才知晓,太子所学的,她和皇弟们是不能涉猎的。

    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