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明末玩淘宝-第4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旦有失,辽西之地再不复我大清所有。”
明军、朝鲜国两路侵袭辽东,而且专杀满人,按照范文程的说法,对侵袭的明军置之不理,任其杀戮满人,不问不顾,反而去救援远在辽西的广宁。
重臣索尼是以满人的利益为重,绝不能接受范文程的建议。
索尼不满的道,“范学士,事有轻重缓急,我认为救援辽东满人在先,辽西丢不丢反倒还在其次!”
范文程一听索尼竟由放弃广宁,放弃广宁的想法,急道,“万万不可!若分兵去应付其他两路侵扰,便是正中方原下怀,广宁必失!”
索尼冷冷的道,“范学士是汉人,当然不顾满人的性命。陛下,方原两次登陆辽东,杀戮满人已有二、三十万,已达到满人的十分之一。而且还在辽东传播一首民谣,号召辽东的蒙古人、汉人一起起来屠杀满人。各旗的领地早有零星的争斗,之前汉八旗和满八旗还抢过地盘,发生过械斗。若满人再这么被杀戮下去,人丁不足,靠什么来震慑蒙、汉八旗?!”
“老臣认为,辽西不过是疥癣之疾,辽东汉人、蒙古人的反抗才是我大清的心腹大患!先帝在时,从未争过广宁一城一地的得失,应该弃守广宁,集中主力防御辽东。”
两人当众争吵了起来,满清的朝堂是以满人为尊,范文程一个汉人罔顾满人的生死,自是激起了鳌拜、岳乐等满人的不满,纷纷开口支持索尼。
多尔衮听着二人争吵,还有群臣七嘴八舌的喧哗,脑子里一直在嗡嗡的叫,令人难以忍受的疼痛再次传来,几乎又要眩晕过去。
多尔衮死死的捂着头,他既知广宁的要害所在,也知在背后侵扰的明军的威胁。
因明军随时可能登陆偷袭,只杀戮满人,不杀戮汉人。这一年来,辽东的满人根本不敢前去离岸一百里之内的领地居住。久而久之,在临近海疆的领地,就形成了一个个汉人聚居区。
没了满人的控制,这些汉人聚居区基本就处于三不管地带,再加上方原散播民谣一煽动,更有了皮岛的明军撑腰,和满人的冲突矛盾自然而然的就多了不少,为了抢地盘,抢林场,械斗之事也不时发生。当地的汉八旗旗主也不敢去管理,因此时站在满人一方,明军一旦登陆偷袭,必然会宰了这些汉奸。
有了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范永斗这些汉奸被活剐,族灭的前车之鉴,哪个当汉奸的不心惊胆颤,担心随时被清算。
多尔衮其实也是左右为难,明军是四路前来,之前萨尔浒之战的法子是集中一路,各个击破。但,那是面对明朝毫无战力的豆腐兵。若面对方原统率下的明军,无论机动性、战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莫说放过三路,就是放过一路,满清所受的损失都是无法承受的。
他唯一的法子也只能是四路迎击。
“够了!不要再吵了!”
多尔衮强忍着头痛,厉声打断了众人的争执,也不想再听这些人废话,直接开始调派兵马,“多铎,你率正白旗一百个牛录前去金州追击侵扰的明军骑兵!切记,不要跟着明军骑兵绕圈子,直取沿海港口,断了明军骑兵的退路,再伺机歼敌。”
皮岛的明军骑兵乃是精锐之师,杀伤破坏力十分的惊人,一日宰杀几百满人是不在话下。多尔衮只能派出最信任的弟弟多铎,率领精锐的正白旗前去迎战。
“岳乐,你领正蓝旗五十个牛录,前去赫图阿拉至本溪一线迎击朝鲜国的军队。切记,将朝鲜国打退回鸭绿江即刻,不必过河追击。”
岳乐是阿巴泰之子,在阿巴泰过世之后,正蓝旗便由岳乐继承。正蓝旗战力不强,但对付同样战力差劲的朝鲜国军队是绰绰有余。
“济尔哈朗,你率镶蓝旗八十个牛录;鳌拜,你率正黄、镶黄二旗一百个牛录,前往广宁解围。”
济尔哈朗是镶蓝旗的旗主,也是多尔衮的政敌。鳌拜是正黄、镶黄二旗的猛将。多尔衮派这支近五万人的援军前去援救广宁,已是竭尽所能。
各方兵马调拨完成后,留在盛京驻守的,就只有刚刚编入正白、镶白二旗的原正红、镶红二旗的兵马,一百个牛录。
第701章 大凌河之战()
广宁城
阿济格所属虽有两百个牛录,六万军士。但真正属于镶白旗的,只有三万铁骑,还有三万,则是战力不强,装备也差的蒙、汉八旗。
蒙、汉八旗的军队,守城有余,野战不足。
阿济格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坚守广宁城,以等待盛京的援军到来,再内外夹击。这个是最稳妥的法子,也能最大限度的保存镶白旗的实力,阿济格本人也是倾向于采用这个战略。
一是率军出城野战,御敌于大凌河之南。与之前的萨尔浒、辽阳、广宁、松锦大战一样,在野战中挫败明军的攻势。这是激进的法子,尼堪等满清的猛将,倾向于这个法子。
阿济格与尼堪等将商议了一日一夜,仍是迟疑不决,就在拖延的这个时间里,方原已行军到了宁远,正在逼近锦州。
军情已十分紧急,尼堪大怒道,“我大清勇士遇上南蛮子,从来是纵横无敌,打得南蛮子不敢野战,只敢守城。如今堂堂三万大清铁骑,岂有龟缩广宁城之理,我大清铁骑害怕了南蛮子不成?”
阿济格思来想去,尼堪的话也是在理。一旦军中传出大清铁骑不敢野战,只敢守城的风声,造成的政治损失,远比军事损失更为可怕。何况,三万满清铁骑全是骑兵,放弃守城,出战野战才是扬长避短。
众将既然求战心切,阿济格也下了决心,他本人率汉、蒙八旗的军士坚守广宁城,等待盛京的援兵。尼堪率三万八旗铁骑前去大凌河狙击方原的攻势。
方原亲率的大军赶到大凌河时,尼堪的三万骑兵也已抵达了大凌河对岸,却没有驻扎在河边,而是离着大凌河五里之地驻扎,而且还将大凌河上的浮桥全拆了。
以满清将领的文化水平,基本不可能看懂深奥的孙子兵法,几乎全是拿着通俗易懂的三国演义当兵书的。
方原一见尼堪摆出的这个离水源地数里之地的阵势,目的相当的明显,就是想等方原的大军渡河之时,半渡而击,一战而胜。
尼堪的布阵给方原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想抢渡渡河就必须在大凌河江面搭建几条临时的浮桥,这对明军来说并非难事。但最大的困难是,这种临时搭建的浮桥,承重量不大,骑兵、步兵可以通过,但重量大的坦克却是通过不了的。要想令坦克过江,必须搭建承重高的正式浮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换句话说,大凌河这一战,坦克是派不上用场的,只能停留在大凌河南岸观战。能参战的只有赤古台的三万骑兵,郝摇旗的五万精锐步兵。
大军帐之内,方原、景杰、赤古台、郝摇旗四人在连夜商议,大凌河这一战该怎么抢渡渡河,怎么守住河滩阵地,否则若真的被尼堪三万铁骑半渡而击,那后果不堪设想。
赤古台朗声道,“摄政王,战场上哪有这许多顾忌,只要连夜搭浮桥,一夜之间至少能渡过五千骑兵。”
景杰说道,“老大,鞑子的骑兵共有三万,若我军只能渡过五千骑兵,在兵力上处于弱势,怕是会一战而溃。我军的优势在数量,鞑子兵的优势在大凌河,我们强行渡河是以短击长,正中鞑子兵下怀。我建议还是分兵两支,分两个点渡河,便可以分化鞑子兵的兵力,扬长避短。”
方原沉吟道,“分兵两路?一虚一实,还是两路都是实?!若两路都是实,鞑子也可以分兵两路,兵力还是占有优势。”
景杰反问道,“老大是想一虚一实?!一路佯攻,一路实渡?”
方原被他猜中了心思,呵呵一笑道,“一虚一实不好玩,要两虚一实才好玩。我们就和鞑子兵玩一次心理战,看鞑子兵看三国演义来打仗,能看出什么能耐。”
方原起身冲赤古台道,“赤古台,你派出两个偏将,一人统领一千骑兵分别往大凌河上下游转移。任务只有一个,马蹄踏过的尘土越大越好,能搞出多大动静算多大动静,一千人能搞出一万人的动静,就最好不过。”
景杰也看清了方原的渡河计划,明军的优势在主攻,可以先下手为强。而鞑子兵是主守,只能被动防御。明军可以随意落子,鞑子兵只能见招拆招。
分出两路疑兵去打乱大凌河对岸,鞑子兵摸不清明军的动向,必然被牵着鼻子走。一旦出现应对疏漏,或是兵马调动的痕迹,明军就可以突袭过河。至不济被鞑子兵识破了,大不了就是两千骑兵去活动一圈,也没什么损失。
赤古台拱手领命,方原又交代道,“老三,传令全军,每日的军事操练两个时辰,一日在夜间,一日在白日,轮流着来。我们再在河岸安装上高音大喇叭,操练之时将声儿传到河对岸去。我们睡不着觉,鞑子兵也不要睡觉。”
方原的计划是充分发挥了主攻的先手优势,不计手段的打击鞑子兵的军心士气,令对岸的鞑子兵随时处于惊弓之鸟的状态。肥的拖瘦,瘦的拖死!看这些鞑子兵还能在对岸熬上多久。
景杰一听失笑道,“老大,果然妙计!”
次日凌晨,赤古台依照方原的调遣,派出了两千骑兵,往上下游转移。马尾上拖着树枝,所过之处挂起了漫天的烟尘,看着就像上万人转移的阵仗。
尼堪见了这种阵势,也怀疑过是否是明军的疑兵之计。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尼堪哪里敢凭感觉来赌博?一旦明军真的往上下游转移渡河,大凌河防线立刻宣告崩盘。
既然主攻的明军变了阵,主守的尼堪被逼无奈,也只能跟着变阵,派出两队,每队五千人的骑兵往上下游跟踪监视。
与此同时,明军军营的高音喇叭也架设在了岸边。
每当明军操练之时,声儿远远就能传到对岸的鞑子军营,声势惊人。而且明军还是一日夜间,一日白天轮流着来,鞑子兵哪里能摸得清规律。夜间是一日三惊,白日也是绷紧了神经。
双方就这么在大凌河僵持了十日,满清军营的鞑子兵连安稳觉都没睡上一夜,早已是士气低落,军心浮动。不少将领甚至开始叫嚣着,全军渡河,痛痛快快和明军决战一场,也胜过眼下这么日日遭受煎熬。
尼堪这几日也是不堪其扰,又能有什么法子?要埋怨也只能埋怨明军的高音喇叭太过怪异,竟然能声传数里!
他只能令全军上下分成两队,一队一万人,轮流值守、休息。
方原也没有令尼堪纠结太久,在第十二日夜间,趁着鞑子兵早已对高音喇叭麻木之时,连夜修了五条浮桥,明军铁骑开始全速渡河。到了次日清晨,已渡过了六千骑兵。
尼堪见明军骑兵突袭过河,是猝不及防,立刻派出值守的一万骑兵前去狙击渡河的明军骑兵。余下的一万骑兵刚刚值守结束,睡下没多久,一个个还是睡眼朦胧,集结的行动十分迟缓。
双方的骑兵主力在大凌河北岸展开大战!
五千、八千、一万。。。。。。
随着渡河的明军骑兵,特战军军士越来越多,鞑子骑兵也没了数量优势,渐渐由上风被压到了下风。
大战持续了一日一夜。
尼堪所部两万骑兵,兵力上处于劣势,军心士气更是低落,终于宣告不支。只能弃守了大凌河,往广宁城撤退。
第702章 各怀鬼胎()
大凌河之战,明军取得了全胜,报了之前当年大凌河,数万明军阵亡的血仇。
尼堪既已全军败退,弃守了大凌河,方原也令赤古台停止追击,全军在大凌河扎营休整。
方原在大凌河暂时休整,一是要赶紧修桥,铺路,必须在三日内建成一个坚固的浮桥,将大批的粮草,还有最重要的坦克运过河来;一是等待辽河方向的动静,若济尔哈朗、鳌拜赶来支援广宁,就必须围城打援,先歼灭了这支援军,再战广宁,否则会被内外夹击。
广宁城有六万鞑子兵,虽有大凌河之败,城内的守军也不会低于五万。再加上济尔哈朗、鳌拜的援军,至少在十万以上,已是一场战略级别的决战!
这一战真要打开了,胜败难料,纵然胜也是惨胜。
方原思来想去,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正黄、镶黄旗旗主是福临那个小崽子,鳌拜是镶黄旗人,代正黄、镶黄旗出征。这两人与多尔衮应该都不是一路人,不如先给二人送去一封书信,忽悠忽悠,令二人驻军在辽河一线,不要再来参和广宁的战事。
这封书信能不能成功,殊难预料。但纵然失败了也少不了一块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