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好时光-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老饕客当即摆手,以为无此必要。
“烹炒匆忙,都忘了尝尝口味如何。”杨浩见状,抢先一步拿起碗筷,从每个盘子里夹起少许,快速塞入口中。
“还好,没放多盐巴…小子失礼,还请长者勿怪。”话是对老饕客所言,但目光却看向身后的护卫。
老饕客哈哈一笑,动筷用餐,几道菜入口品尝,顿时眼睛一亮。尤其是麻婆豆腐,更是闭眼品味了许久。
“小郎君的手艺与尚膳监的庖厨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老饕客惊喜赞叹。
杨浩清楚地注意到“尚膳监”三个字,言下之意,老饕客至少参加过宫宴。
“长者谬赞,合您口味便好。”
老饕客沉吟道:“小郎君,老夫有一事不解,这道豆腐口味辛辣……除了花椒与茱萸之外,还有什么别的佐料?”
“辣椒粉。”
“那是何物?”
“乃昔日一位和您一样喜爱美食的老饕客所赠佐料,古董羹里也是放了此物。”
杨浩笑道:“最后一点,都放在这盘麻婆…辣豆腐里了。”
“妙哉,不知此物何处能寻到?”
杨浩支吾道:“这个…需要一种原料,明岁夏秋,我想办法配着试试。”
老饕客只当这是秘方,也便不再多问,一边吃菜喝汤,一边问道:“听旁边铁匠言,东京满街巷的铁烟囱出自你手?”
“啊…是!”
杨浩没想到老饕突然有此一问,跳跃有点大…亦可见,也许他不是寻味而来,而是寻炉而来。
“小郎君不仅一手好厨艺,亦是心灵手巧。”
杨浩赶忙道:“哪里,不过是瞧见铁匠铺里烧煤的烟囱,受到点启发而已,形制简单,算不得心灵手巧。”
“小郎君不必过谦,形制确实简单,此前却无人用过,东京百姓得益者众,此为小郎君之功。”
老饕客摆手道:“可惜城外农家百姓就没这么好福气了,用不起煤炉煤炭,只能以柴薪取暖,难免有烟熏火燎之苦。”
“农户家里没炕吗?”
“炕?”老饕客讶然反问。
再瞧见婶娘同样惊讶的眼神,杨浩知道自己想当然,而且失言了。
火炕,好像是辫子朝才普及的。
杨浩只得讪讪道:“啊…我曾听闻有山民冬日以暖炕之法取暖…”
“不知这暖炕之法是?”
“其实也简单,用砖石土坯在屋子里砌个大…床榻,下面中空,一边接灶口烧柴薪,一边连通室外烟囱。
烟火自下经过,自生暖热,室内无烟灰呛鼻之忧…可与厨房灶台相连,烹煮三餐余热即可满室温暖,无需多费柴薪。”
杨浩没有任何保留,甚至当场勾勒一副简易草图,直接递给了过去。
老饕客瞧了片刻,赞道:“小郎君着实心灵手巧,北地百姓冬日有福了。”
“哪里…这也是我听说的…”
“此图老夫可能带走?”
“长者请便。”
杨浩没有任何犹豫,没啥技术含量的“发明”,不赚钱。
不出所料,老饕客是官府勋贵之人,推广起来很容易,就算为百姓做件好事吧!
而且,一张草图,与一个神秘老饕结个善缘,没什么不好。
“老夫代北地百姓谢过小郎君,亦感谢小郎君佳肴款待。”老饕客当即起身欲走,菜肴只吃了一半,也不知是吃饱了,还是无心再吃。
“长者客气。”
老饕客微微抬手,中年男子从怀中一探,眼前金光一闪,一枚小金饼便落在桌上。
我去,金子!
大宋银贵钱贱,银饼已经够值钱,老饕出手便是金饼,实在土豪啊!
不过杨浩推辞道:“长者,一顿便饭,当不得如此贵重…”
“一顿饭或许不值,但这张图却价值不菲,一枚金饼哪够,今日暂且欠着,改日老夫再来补上。”
“长者说哪里话?折煞小子了。”杨浩笑道:“您来便是,不过仅限品尝菜肴,如何?”
“善!”长者哈哈一笑,转身便要走。
不想自家大黄狗突然奔到门口吠叫起来,那中年护卫顿时眉头一动,神色凝重。
片刻之后,一个身着锦貂,珠玉为饰的年轻人,在几个扈从簇拥下,出现在食肆门口,赫然正是多日未见的沈放。
远远地,沈放便喊道:“杨三郎,我来为您接风。”
“你还好意思说,我都来东京两个多月了,你接的哪门子风啊?”
“我今日才解了禁足,就来看你…”
“还算够意思。”杨浩笑道:“恭喜啊,令尊大人总算开恩了?”
“唉,要不是外公与尹判官一道奉诏回京,你以为我年底前能出门?”沈放低着头进门,无奈叹息。
刚再要说什么,瞧见从门后出来的老饕客与中年护卫,不由一怔。
杨浩上前道:“雪天路滑,长者慢走。”
“小郎君客气,后会有期。”说罢,老饕便在护卫的跟随下,消失在稀疏的风雪中。
“谁啊?神秘兮兮的。”沈放好奇询问。
“一位用餐的食客。”
“你不认识?”
杨浩摇头道:“你都不认识,我怎么认识?”
……
远处的老饕客闻声,轻声哂笑。
“主人,现在进宫吗?”
“罢了,李迪和尹洙回来了,今日我便不入宫凑热闹了。”
老饕客顿了顿,递过一张纸,沉声道:“不过…你派人把这个送进宫,交给官家。”
第三十三章 大黄狗奶糖()
沈放进店,杨田氏母女都热情打招呼,毕竟当初在潼关,沈放有过相救之恩。
不过大黄狗就没有好脸色了,完全是不屑一顾,背上的伤痕虽然好了,仇却还记着呢!
沈放无奈摇头,在店中打量一圈,笑道:“杨三郎,你可以啊,听说你这小店是上土桥首屈一指的食肆,难怪连官……”
“咳咳!”杨浩连忙打断,对杨田氏道:“婶娘,劳烦去果子铺找张叔包点奶糖回来,给沈公子带上。”
“好!”杨田氏母女欣然前往。
出门之后,沈放低声道:“觉得自己做亏心事了?”
“不想让长辈误会罢了。”
沈放摇头道:“托你的福,官家赏了我个承奉郎,我爹这才没有重罚,只是禁足三月而已。”
“禁足三个月都算从轻处罚,你犯的事不小啊?”杨浩玩笑道:”是不是把谁家姑娘肚子弄大了?”
“要是那样就好了,我爹娘高兴都来不及…算了,此事不提也罢!”也不知是往事不堪回首,还是兹事体大,沈放不愿多说。
杨浩见状也就不再多问,转而道:“算算时间,三个月好像还没到,今日出门没事吧?”
“无妨,外公归京,父亲提前解了我的禁足,命我前去迎接。”
“原来如此,先前你说李公与尹判官都回京了,京西路的事都已妥当了?”
“差不多,七七八八。”
沈放道:“光化叛军意图攻南阳,被早有布置的官军击败,连襄阳老巢都没保住。如今经金州沿汉水入兴元府,官军正在追剿,最迟明春即可完全平定。”
“陕州的灾民呢?”
“除了部分返回原籍的,其他人全部编入厢军。”
杨浩知道,这是大宋的惯常手段,灾年征兵入厢军。
在大宋而今的军事体制下,君臣秉持的观念是有造反的流寇,没有造反的官兵。
实际上,厢军拖家带口,修桥补路或许还行,打仗全无战斗力,大宋的冗兵问题就这么产生了。
那些入厢军的家庭,日子也不会好过到哪里去。
厢军在大宋,完全是后娘养的,粮饷本就紧巴,再加上层层盘剥,下层的的兵丁和家属,生活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个不好的消息…”
“怎么?”
“清剿弥勒教并不顺利,尤其是走了关键人物。”
沈放低声道:“你在潼关遇到的那个假胖和尚,极可能是弥勒教护法高昙晟,此人从官军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杨浩思量道:“是了,当时好像有人称他为昙晟法师,我只当是法名…”
“外公说此人阴险狡诈,而今下落不明,说不定会来东京,让我小心点。”
沈放沉吟道:“虽然那些事,你并未公开露面,但毕竟救过我阿姐,而且弥勒教神通广大,万一他们查到点什么……
外公虽未明言,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告诉你一声,东京虽说是天子脚下,但小心总归没错。”
“知道了,沈公子有心了。”
“好了…我也该回去了,出来太久,我爹指不定又要发火。”
沈放拍拍杨浩肩膀,笑道:“你且等着,冬至那天我来找你,带你去个好地方。”
瞧瞧那猥琐的眼神,用脚后跟想,杨浩就知道不是什么好地方……
沈放正欲离开,杨田氏也恰巧归来,当即递上一个纸包,说道:“沈公子,这是三郎做的奶糖,你带回去尝尝。”
“奶糖,什么玩意?”
“尝尝不就知道了。”
沈放从中取出一块,打开油纸包装,嚼了片刻,点头道:“味道不错,杨三郎,你捣鼓的?可以啊!”
杨雪伸出脑袋,含笑道:“是我三哥做的,沈哥哥不能全吃光了,记得给沈姐姐留一些。”
“好的!”沈放笑着答应,瞥了一眼包装,皱眉道:“奶糖不错,劳什子叫大黄狗奶糖,一点也不文雅……”
杨浩皱眉道:“不好吗?要不让大黄和你说道说道?”
“不必,不必……大黄狗奶糖,挺好的,挺好的!”沈放讪讪一笑,一溜烟出门去了。
……
李迪和尹洙两位京西路大员回京,入宫面圣述职是必须的。
京西路水灾与兵祸,事情繁杂,而且要兼听则明,赵祯分别与二人谈了很久。
随后又有宰相、三司、开封府尹入宫,禀奏雪灾情形。
连续的灾害让赵祯很闹心,加上儿子频繁夭折,以至于他真的怀疑上辈子是不是造了什么孽,上天有意惩罚。
东京又冻死了数十人,薪炭价格暴涨,人心惶惶,眼看着年终岁尾,却让人不得安生。
不过幸好,今日三司带来个好消息。
“官家,城中流行起一种煤炉,可以避免炭气烟灰,而今东京百姓多烧煤取暖,薪炭价格已逐渐平稳。”
“煤炉?”
三司使陈执中奏道:“是的,最早是从上土桥一个铁匠铺里传出来的,据说是个少年设计。”
上土桥?少年郎?
好熟悉,好像刚才李迪也提到过,那个在陕州献计救灾安民,献祥瑞的少年,好似就是在上土桥开食肆……
煤炉与他有关吗?
“百姓能够取暖,不挨饿受冻就好。”
赵祯点点头,旋即叹道:“只可惜,此炉东京百姓用之甚好,乡间农户怕是大多无福消受,仍旧寒意难当。
着令北地各州县加强巡查,贫者拨付米粮柴薪,天寒地冻,勿使农户饥寒。”
“遵旨!”
宰相们告辞离去时,天色已经黑了,赵祯伸了个懒腰,吩咐道:“去苗妃处,朕答应今日陪福康用晚膳。”
赵祯是个苦命之人,生育三子全都夭折,女儿夭折更是不计其数,膝下唯有一个长女平安成长。
为给女儿祈福,赵祯赐其封号福康公主,拳拳父爱可见一斑。
而今福康公主年方五岁,被赵祯视若珍宝,掌上明珠。隔三差五就会前去探望,陪着用膳,宠爱有加。
赵祯正要出门,不想近身侍候的内侍都知王守忠匆匆而来,奏禀道:“官家,稍待片刻。”
“何事?”
“官家看看这个,或可解官家忧烦。”
“哦?”赵祯接过看了片刻,问道:“此物是…?”
“火炕,最适合乡间农户冬日取暖之用。”
赵祯又仔细看了片刻,笑道:“妙哉,与地龙有异曲同工之妙,乡间农户有福了。”
“是呢!”
“此图从何而来?”
王守忠道:“荆王府送来的,听说是老王爷在上土桥一食肆寻觅美食,从一个少年手中得来。”
上土桥?食肆?少年!
莫非……
一个念头从脑中一闪而过,赵祯嘴角浮过一丝笑容,吩咐道:“派人送去政事堂,交给宰执,他们知道该怎么办。”
“遵旨!”
一件烦忧之事有了着落,赵祯的心情越发好了,满面含笑来到苗妃居处时,五岁的福康公主飞奔而来。
“父皇…”
赵祯含笑将女儿抱起来,笑道:“福康近日可乖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