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舰队-第6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农民交地租是一半,也就是上交一两半银子。

    拥有二十亩水稻田的地主,一年全家的地租收入不过三十两白银。此外这些小地主都是没有功名之人,还要交二两银子的税收,只剩下二十八两。这二十八两白银的年收入,只比一名琼州军的普通小兵高一点,还不如一名小军官的收入了。

    所幸的是,上海滩河网地区鱼虾资源丰富,这样那些小地主才能勉强维持家用。若是碰到灾年,那真的是地主家里都没有余粮了。

    而有门路的大地主大士绅,他们不会留在这里守着没有多少收益的水稻田,而是大量兼并桑田和茶林,而且他们身上有功名,可以免税!

    再加上因为清军来到江南之后,江南不少士绅被杀,大量土地落入到旗人手中。明军收复了江南之后,驱赶了旗人,很多农田于是被分配给了农民,所以江南田价从明末时期每亩二十两银子,跌到现在的五两银子。

    正因为水稻田价格下跌,这也给姚廷遴征地修建城市创造了好机会。

第四百一十八章 地价上涨() 
再说农民,虽然得到了农田,但是在人多地少的上海滩附近,一户农民能分到的土地不过五亩地。种植五亩农田,就算再勤劳的,一年收入十五两银子,十五税一,一家人一年收入十四两白银,扣除了农业成本,收入大约十两银子。这样的生活比起以前清廷统治之下确实是好过多了,但是比不过当兵啊。

    南洋公司大量招募人手去南洋,还有招募人员漂洋过海去美洲,或者去极北之地的库页岛和庙街等地,所以在琼州军管辖地区,最宝贵的就是人,明军的军饷也比较高,需要招募大批人手。

    除了可以去参加明军之外,南洋公司护卫队,还有一些士绅要下南洋做生意,也需要招募护卫人员,去参加护卫队,薪水也比种地划算。

    随着上海滩出现了大量工厂,当地老百姓又发现一条赚钱的好路子:去工厂上班!

    一名普通的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一两半银子的月工资。若是技术熟练了,成为一名技术工人之后,月工资可以涨到五两银子。而一些技术特别高的高级技术工人,甚至可以拿到三十两银子的月薪!

    去工厂上班,可是比种地划算多了!

    即便是去招工的时候因为种种条件不符合被淘汰下来,农民们还有别的路子:可以参加铁道兵,或者参加建设工程队。铁道兵就不用说了,吃的皇粮,拿的军饷,衣食无忧。参加各种建设工程队,工资也不低,和去工厂上班差不多。

    于是农民纷纷把地卖了,不是报名参军,就是去工厂上班,要不然就是参加铁道兵,或者加入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队。

    自己有田地的农民,都把土地卖给了上海知府姚廷遴,去从事别的行业,那些依靠租种土地的佃户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佃户都放弃了耕种,也都摇身一变,变成了士兵,铁道兵,产业工人和建筑工人。

    种田的人少了,地租变得更加低廉,上海滩附近的小地主都快要活不下去了,也都纷纷把农田卖给上海府。

    由于战乱和其他各种原因,农田价格跌到一亩地五两。而姚廷遴为了鼓励农民和小地主卖地,把价格提升到了一亩地八两银子的价格。

    反正王新宇为了建设上海,给上海府拨发了不少建设款,姚廷遴能够支配的银子有的是。他大量的购入农田,一部分规划为住宅区的农田被他盖上了房子,又卖给来上海投资建设的商人,还有不少工人因为赚到了钱,也需要在上海买房子。

    姚廷遴花费八十两银子可以购入十亩农田,在十亩农田上,他修建一种五层楼高的标准住宅楼。十亩地,可以修建十栋五层住宅楼,每栋住宅楼的造价为三百五十两两白银,十栋住宅楼一共三千五百两白银,加上购地费用,再加上其他费用,一块占地十亩的住宅区总成本大约在三千八百两银子左右,一共有两百套居民住房。

    这些房子卖出去的时候,一套房子可以卖到四十到六十两银子,按照一套平均五十两白银的售价,一块占地十亩的住宅区可以卖出一万两银子!

    这一进一出,上海府从一块十亩地的住宅区上面就能赚到六千多两白银!

    而那些用来规划当工厂的农田,则被姚廷遴拿出来,拍卖给前来购买土地,准备兴建工厂的商人。这些农田,出售的价格都远高于购入的价格,加上工程施工建设等,十亩工业区用地,大约可以赚到两千两银子。

    上海府有了银子之后,这些钱首先被投入到基础建设之中,譬如说修建外滩的水泥马路,修建南京路,修建吴淞铁路等。其他的钱,被姚廷遴拿来兴建南京路商业街。

    商业街的价格,那可是比住宅楼的利润更高!一块占地面积十亩地的商业区,在盖好了商业楼之后,出售给商人,十亩地就能赚到一万五千两银子到两万两银子!这样一来,上海府仅仅依靠买地盖房子卖房子,就赚得钵满盆满。

    至于银子的来源,根本就不需要发愁,因为在明军收复了江南,解除了清廷制定的海禁,大批在明朝的时候原本就跑海贸的士绅再次重操旧业,开始了海贸赚钱。

    明朝的时候虽然有海禁,可是禁的其实是大明朝廷自己的官府船队!东南沿海那些士绅和权贵,却在瞒着朝廷,偷偷的搞海贸。士绅手下的一些船队,和海盗也有各种瓜葛。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海盗也因为走私发了大财,譬如说郑芝龙之类的。

    清廷的海禁就不同了,那是真正的片帆不得入海,再加上挥动屠刀,杀了一批士绅,完全把通往外海的大门给关闭上了。

    明军收复失地,就干脆公开执行海贸政策,大量的白银源源不断从美洲流入,那些大商人手里根本就不差钱,他们赚来的银子,又被上海府给赚走。

    随着上海府买地盖房子卖房子,上海的地价迅速飙升,从四年前一亩地八两银子,一路上涨到现在的一亩地两百两银子的高价,四年下来,地价涨了二十多倍!而在南京路和外滩等一片商业区,地价更是上涨到一亩地一千两银子的天价!

    看到地价飙升,那些之前卖了地的农民和小地主肠子都悔青了,可是他们的地已经卖了,还能怎么样呢?所幸的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在上海买了一套甚至多套房子,那些房子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一路飙升上去,从原来一套房子平均房价五十两银子,已经飙升到了一套房子六百两银子的高价了。

    可是上海的地价还在继续上涨,不久之后,这座城市将会变得寸土寸金。但是商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这座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事实上,王新宇故意放任地价上涨,也是打击士绅阶层的一种手段。地价涨了,士绅阶层看到收地租的收入远不如卖地,就会纷纷出售土地。接下来,王新宇的下一步计划是,开始发行纸币,直接用印出来的纸张买地,那就是无本生意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士绅转型() 
上海附近的地价高涨,使得一批士绅看到卖地改行做生意开工厂,或者是组建工程队修建楼房,修建道路码头,利润比租地高得多了,于是不少士绅纷纷改行,由地主转变成了商人、资本家和包工头。

    祁班孙有些担心的问道:“如今江南,都已经不种稻田了,种桑树和茶叶赚的钱明显超过了钟道天,这还不算,都已经开始有人种棉花了。若是天下士绅都发现,种桑树,茶叶,棉花能赚钱,种水稻的快要活不下去了,那么大家都不种粮食,改成种这些东西,今后天下岂不是大乱?”

    姚廷遴回答道:“自从明中期实行一条鞭法开始,以银子纳税,江南就已经有很多水稻田变成了桑田茶林,所以天下粮仓从江南变成湖广。如今我军攻下湖广,有湖广粮仓在,又何愁粮食不足?”

    “倘若湖广士绅也模仿江南,种植桑树和茶叶呢?如今还有棉花可以种,就算湖广的土地不适合种植桑树和茶叶,他们可以种棉花,都比种水稻田利润高多了。他们看到这一点,难道不会改行种棉花?”祁班孙问道。

    姚廷遴还没回答,方以智却先回道:“湖广的佃户转变成农场工人了,士绅纷纷把田地租给一些擅长经营土地的小地主。而那些原本家里有几十亩地的小地主,如今大量承包农田改建成大型农场,雇佣原来的佃户来耕种,这样耕地效率高多了。只是有一点,大型农场使用新式农具,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很多佃户都被退了佃,他们想种地都没地方种了,不是南下南洋,就是去广州上海做工。”

    祁班孙道:“男耕女织,乃民人百姓安定之根本,如今农人改行不种地了,上海的纺织厂拥有织工两万余人,又生产大量棉布,农人自家都不织布了。长此以往,农人一不种地,二不织布,这天下不会乱起来吗?”

    姚廷遴回道:“天下土地何其多也!有南洋,有美洲,还有那大洋中间的南洲,有极北之地的库页岛和黑龙江口,又怎么可能没有土地?”

    “倘若天下士绅人人从商,这又成何体统?”祁班孙愤怒的说道。

    毕竟祁班孙还是传统的士子,按当年的社会地位划分,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属于低等的阶层。尽管有不少士绅也派家里的管家,亲信去经商,可是毕竟不是明面上的,当年的士绅,还是租农田给佃户,自己读书考取功名,才是人上人,若是士绅都去从商,那岂不是天下大乱?而且还听说,王新宇准备改革科举制度,只懂得《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已经是没有用了,还按照要求,添加了数学和格物,这样就卡住了不少读书人。

    除此之外,王新宇还开办了大量新式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每一名高中毕业的学生,就相当于秀才功名;大学毕业相当于举人功名。

    读完大学本科之后,还能再考更高一级的学业,考取了硕士,毕业之后相当于贡士;博士毕业之后,就相当于进士。

    新式大学的创办,也威胁到士绅阶层的利益。如今士绅阶层想要在下面控制民间,在上面有人当官,就不得不让自己的子弟进入新式学校学习。

    另外,官吏制度的改革,也颠覆了当年士绅的观念。当年的小吏,虽然看起来威风,其实社会地位很低的,通过小吏出身的不允许考取功名这一点就能看出来了,士绅阶层其实很看不起小吏。

    但是现在官吏制度一改革,小吏也变成有官阶了,虽然基层的小吏不入品级,但是只要熬年头,或者拿出功绩出来,都能逐渐提升为九品官,八品官,然后一步步升上去。这样事实上就把小吏的地位提升到和官员一样。

    只要有秀才功名的,就能进入县衙当小吏。

    原本地方官员要自己掏腰包雇佣师爷,如今师爷也直接拥有官职了,转变成正式官员,由国家来发工资。其实现在的师爷,已经相当于后来的某某政府秘书长一样的职务,在知府衙门里面,地位仅次于知府和同知。

    单纯从表面上来看,这对那些师爷们来讲是件好事,本来师爷一般都是有举人功名的人来担任的。从理论上来讲,有了举人功名就能当官。可是没有那么多实缺给他们当官,所以在人才济济,能够考取功名比例最高的绍兴,就出现了读书人以担任衙门书吏为生的谋生手段,从明朝开始,绍兴师爷闻名天下。

    可是官吏制度改革之后,要担任师爷职务,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因为师爷变成了官职,而且存在提升的机会,这样想要担任师爷难度也高多了。

    衙门中的小吏,如今也发生了变化,小吏必须通过考试才能担任的。原本衙门里面一批小吏,都要重新考试,考不过的淘汰出去,另外吸收了一批读书人来担任小吏。

    不过小吏也不完全都是读书人,譬如说别的地方的衙役、捕快、白役之类的,考的主要是武功,要求只要能够认识少量的字就好了,关键是要有功夫。

    上海府又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了,上海虽然从知县一路变成了三品知府,但是知府衙门并没有扩大多少,而是在衙门外面,另外设立了巡捕房,大量招募巡捕来取代原来的衙役捕快。上海的法律和行政权也分开了,除了知府和同知之外,还另外设立一名法官,拥有专门的法院衙门,法院里面除了法官外,也有巡捕。

    姚廷遴说道:“其实天下士绅若要转型,也是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他们的产业可以由经营土地变成农场主,工厂主,商人。另外一方面,他们可以把子弟送去新式学校,完成学业之后,就能担任官员。”

    官吏制度其实很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