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舰队-第6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壮图提议道:“能否把造这种枪的办法教给我们?让我们自行生产。”

    王新宇摇了摇头道:“这种武器很难仿制,不仅是工具,而且需要熟练的工匠。就算本藩把这种武器的制造方法教给你们,你们也未必能仿制出来。不如这样吧,本藩再卖给你们两百支这种武器。”

第一百零三章 宝钞军饷() 
最终琼州军和吴军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琼州军和吴军兵分两路,吴军从南阳出兵,攻入河南,琼州军去攻占淮安、徐州,攻击山东。

    军火方面,南洋公司向吴三桂提供两万支燧发枪和两百支线膛枪,提供包括六十四磅臼炮在内的三百多门火炮,另外还提供了一批开花炮弹和新式榴霰弹。当然了,王新宇向吴三桂提供的火炮,都是自己准备淘汰的老式前装滑膛炮,而他自己的军队,正准备换装上新式的终极前装滑膛炮。

    新式的终极前装滑膛炮,除了各种榴弹炮之外,还有新式加农炮和长管加农炮。因为冶炼技术的改进,新式加农炮炮管壁变薄,重量减轻,运输变得十分方便。而另外一种加长了身管的长管加农炮,也出现在琼州军的炮队之中。

    新型的长管加农炮是一种发射十二磅炮弹的攻城加农炮,这种炮重量三千两百斤,身管长度达到了十八倍口径。因为身管加长,炮弹在炮管内可以得到更高的加速度,使得炮弹出膛的初速加大,自然威力更大。当然了,加长了身管之后,膛压也会增大,所以这种炮无法发射开花炮弹,但是这种炮发射的实心炮弹对城墙的破坏力十分强大。

    攻击城墙,需要首先使用实心炮弹,把城墙外围的城砖砸开,才能发射开花炮弹对露出的夯土轰击,从而达到炸塌城墙的效果。

    因为这个年头的开花炮弹引信是炮手自己剪裁的,根本无法保证炮弹落地的瞬间爆炸,有可能爆炸早了,也有可能爆炸晚了。攻击城墙的话,往往是把导火索留得长一点。若是没有砸开城墙外面的城砖,直接使用开花炮弹招呼上去,很可能炮弹被弹开之后才会爆炸,那样就对城墙无法构成破坏效果。

    使用实心炮弹先摧毁城砖,露出里面的夯土,然后用开花炮弹轰击,炮弹就能钻入夯土之中再发生爆炸,从而达到了摧毁城墙的作用。

    至于臼炮,那就没有多少改进空间了,只不过是新生产出来的臼炮重量更轻一些而已。将来的发展,是生产迫击炮。只不过要造出迫击炮,首先需要解决炮弹加工的问题,每个弹翼需要完全一样,出现偏差,炮弹的精度就会下降。另外还有炮弹上面的闭气环,以及炮弹尾部的击发装置,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在迫击炮问世之前,臼炮还是必不可少的武器。

    王新宇把原来生产的老式火炮卖给吴三桂,自己的军队换装上新炮。目前来看,前装滑膛炮已经走到了极限,在将来,后装线膛炮才是发展趋势。

    除了给吴三桂提供火炮之外,王新宇还很大方的给吴三桂提供了三十梁一窝蜂火厢车。这种武器可是针对骑兵的大杀器,也是在火器还没有进化到线膛枪时代之前,唯一能够完全挡住骑兵脚步的武器。

    每一辆一窝蜂火厢车上,除了自身的二十枚火箭之外,还另外配备了一百枚火箭,共计三千六百枚火箭。不过王新宇给吴三桂提供的一窝蜂火厢车和火箭,自然价格不便宜,一枚火箭售价两百两银子,这三十辆一窝蜂火厢车和三千六百枚火箭,就卖了八十万两白银,可以说是狠狠赚了一笔。

    五年前一窝蜂火厢车刚刚问世的时候,一枚火箭的造价确实是高达一百五十两白银,但如今技术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流水线的诞生,一枚火箭的造价事实上已经下降到不到五十两白银,而且这些火箭里面装填的还是新式炸药。

    对于吴三桂来讲,获得了这一批一窝蜂火厢车,可是十分欣喜。他早就知道琼州军有一种威力巨大,能够成片消灭骑兵的武器,只不过自己无法仿制。如今获得了一批这种武器,吴三桂当然是心满意足了。

    “这是对付鞑子骑兵最厉害的的武器啊!这种武器不能轻易使用!只有鞑子骑兵出现的时候,设伏击阵地,把鞑子骑兵引进来,再用这种武器消灭!”吴三桂指着一辆刚刚运送过来的一窝蜂火厢车说道。

    琼州军攻占了襄阳之后,只在襄阳留下辅兵和民壮,另外再调遣一批退役老兵来襄阳,主力部队随即顺流而下,准备前往南京进行休整,然后再发动江淮战役。

    也就在这时候,南京北岸的江浦县城,突然变得热闹非凡,一船一船的明军士卒渡过了长江,来到了这座江边县城。

    先行过江的明军在江浦修建了坚固的城防工事,虽然这时候南京北岸已经是在明军的控制之下,不过江北清军尚未被肃清,明军不敢掉以轻心,还是要修建城防,以免清军前来偷袭,丢了这座县城。

    后面抵达的明军,是一支被称之为铁道兵的明军。

    五万多铁道兵过江之后,就开始投入到紧张的建设工程之中。首先铁道兵要进行选线,选好了线路之后,再线路两边挖掘壕沟,挖出来的泥土来填中间的土方,堆积成一条铁路线的路基。而挖掘出来的壕沟,正好是构成了阻拦清军的防护工事,再配合上在铁路线两边修建的堡垒工事,在壕沟外面拉起的鹿砦和木栅栏,形成一道防线。

    曾世荣和俞振兴也来到了江北,加入到修建铁路线的行列之中。他们两人这时候都已经是军官了,除了激发士气的时候需要身先士卒,一般来讲,他们不需要亲自挥动锄头和铁镐劳动,只要对士兵进行技术指导,传达命令,以及进行后勤补给安排等工作。

    看着热火朝天工作的铁道兵,俞振兴和曾世荣聊了几句。

    俞振兴说道:“上个月的军饷发的是宝钞,而不是银子,本来还以为当兵的会不干了,没想到弟兄们还是热火朝天。”

    “虽然发的是南洋银行的宝钞,可是这种宝钞更像是银票吧,可以直接去银行兑换到白花花的银子,所以弟兄们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更何况,我们的伙食那么好,如果他们还有什么怨言,那真的说不过去了。”曾世荣回答道。

    “兄弟,你说今后朝廷会不会完全用宝钞取代白银?”俞振兴有些不放心的问了句。

    “也许有可能吧!”曾世荣道。

第一百零四章 硬币和纸钞() 
刚刚收复不久的南京开了科举,发榜这一天,来自桐城书生的张英高中第一名。

    张英本来是康熙二年时乡试的举人,按照原本的历史,他在两年前就会进京赶考,考上进士。因为战乱,张英未能在两年前进京赶考,而是选择了观望。毕竟清廷在江南的名声太差了,而且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清廷已经岌岌可危,去北方考上进士当了官,恐怕大明光复京师之后,给清廷当官的人就没有什么好下场。

    于是张英选择了等待,果然在去年的时候,明军收复了安庆,张英所在的桐城自然也被明军收复。

    可是大明收复了南京之后,一直未开新科举。直到今年的秋后才开科。当衙役们在县里发出朝廷公告的时候,张英和一批安庆士子来到南京,参加会试。在会试中,张英高中了第五名的好成绩。

    张煌言的原意是等迎回了永历之后,在南京开科,那样通过了会试的读书人就能直接参加殿试,获得进士资格。谁知道永历被吴三桂接走了,作为南都的南京没有天子坐镇。

    为了给天下士子一个机会,张煌言在向永历提交了奏折,得到允许开科的甚至之后,大明朝廷在没有天子坐镇都城的情况下举办了科举考试,先是进行了会试,然后由郭之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一批江南大儒担任考官。

    因为连监国都没有,本来的监国是鲁王,后来郑成功担任监国,郑成功逝世之后,就没有再设监国,事实上王羽成为实际上的监国。

    这次科举考试,以王羽行使监国重任,负责挑选人才,最终完成了进士考试。

    张英考取了进士第一名,事实上已经是状元了,只等着把科举的成绩送往汉中,交由永历天子批示,即可正式获得状元头衔,并由天子赐进士及第。

    “恭喜状元郎!”看到了发出的榜,所有的学子们纷纷向张英贺喜。

    中了进士之后,首先进入翰林院学习几年,同时获得一个从六品的官员身份。尽管圣旨来回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张英已经可以进入翰林院了。

    高中的张英搬入翰林院内,他将会暂时居住在里面。刚刚搬进去,就有一名小官前来登门拜访,并送上一袋银子,是预支给张英的俸禄。

    等到那人走后,张英打开袋子,看到里面有一块金灿灿的钱币,上面写着“十银元”的字样,还有五块白色的钱币和几十块铜黄色的钱币,白色的钱币有两种,大的上面写着“一银元”的字样,小的写着“一百铜元”的字样,铜币有四种,一种是十铜元,一种是五铜元,还有二铜元和一铜元。

    “我们用的银子什么时候变成这种银子了?”张英转身问他的书童。

    书童回答道:“少爷,您有所不知,这几日您在苦读,都是小人取出采购货物,现在南京的市面上,很多人都在用这种银子了。”

    说完,书童打开了包裹,从里面取出钱袋子递上去。

    张英接过钱袋一看,只见里面除了有自己从家里带出来的碎银子、银锭和铜板之外,还有一些银元和铜元,而且里面还有两种自己从没见过的铜元,只见是五角和一角的小铜币,这种铜币比一铜元小上一号,不过做工十分精美。

    再看刚刚那官员送来的金币,那块金币大约一两重,金币做工精美,闪着金灿灿的亮光,上面写着十银元,也就是相当于十元银币。虽然张英不知道一元银元是什么概念,但他掂量了下一元的白色银币,感觉大约一两重。

    书童说道:“少爷,这一元银币,在外面和一两银子是一样的,这是真正的银子铸的。那小的银币,写着一百铜元,大约一钱银子吧。”

    张英再看了看十铜元的铜币,只见那种铜币做工精美,整个铜币大部分都是明亮的铜黄色,发出闪闪亮光,铜币的中心还有镶嵌着白色的图像,看来十铜元的铜币内含有少许银子,价值相当于十铜元。而五铜元也有少许银子,至于二铜元和一铜元的铜币,都是纯铜打造,重量从重到轻,一铜元和原来的铜板差不多重。

    “这些钱币能用吗?外面的店铺收?”张英问道。

    书童回答道:“回少爷,店铺都很喜欢这些钱币呢!比起以前来,可是方便多了!以前购买货品,拿出一块碎银子,还要称重,切割,商家收走多少银子,剩下的找回来。如今都不需要了,拿出一块银元,商家只要计算一下,找回小钱就好了。还有那一角和两角的小铜板,也很好用,有些东西不到一文钱的,还是有些比一文钱多一点的,现在都可以找得开了。而且商家也找人鉴定过,金币、银币和铜币都是足量的。”

    目前南洋银行刚刚发行钱币,只能是用足量的贵金属来铸造,等到今后这些货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之后,将会逐渐减少里面的贵金属含量,最终硬币变成象征意义。

    高中之后的张英心情大好,自从来到南京之后,除了住在旅店里面苦读之外,就是在考场上。即便是考完之后,还没发榜的那一天,他也是一步都不敢离开,心中忐忑不安。如今高中了状元,又拿到了俸禄,于是宴请一同中了进士的士子。

    张英自己家里也算是有些钱财,如今高中进士,自然是大方了一次,于是邀请大伙们一起去秦淮河游乐。

    曾经落入清廷手中,士子们被迫剃发易服,一段时间生意萧条的秦淮河,如今已恢复了当年的繁荣,秦淮河畔人来人往,出入的不仅有文人士子,还有一些军功赫赫的军官。倘若是在天启崇祯年间,武夫出入秦淮河,会被读书人嘲笑粗鄙不堪。如今武人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没有人敢再说军人什么。

    在王新宇的努力之下,穿上军装变成光宗耀祖的事情,如今的军人地位甚至超过读书人,当兵只要立下战功,就能得到一切。

    张英发现,有穿着旧军服的退役军人在媚香楼内,只见那名退役军人从钱袋中取出了一叠纸张,用来支付开销费用。

    “宝钞?”张英楞了一下。

第一百零五章 金融业发展() 
这些“宝钞”的面额最大的为二十银元,还有十银元,五银元和一银元的。其实二十银元的已经是比后世的百元大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