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惊雷-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昝赖卣莆照庖患寄埽踔劣锌赡艹撩云渲小�

    “杀,杀光这些***的。”韩大手扫射、点射交替进行,耳边却不时响起副射手那咬牙切齿的声音,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

    杀鬼子!

    杀死日本鬼子!

    杀死更多的日本鬼子!

    这是三纵官兵都耳熟能详、天天要喊的口号,在根据地也随处可见刷写在墙壁上的鲜红如血的标语。一种毫不留情的凶狠,被无时不刻地灌输进每个有刚性的人的身体和血液中。

    鬼子越冲越近,韩大手几乎不用怎么瞄准,就能打倒一片敌人。但他专注地射击着冲在前面的鬼子军官,这些亡命的家伙光着膀子,举着指挥刀,最是惹眼。

    但鬼子已经疯狂了,呐减着向前冲,对落下的炮弹、射来的子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他们穿过硝烟和尘土,越过累累的弹坑,视死如归。放眼望去,尽是闪闪发亮的钢盔和刺刀。前边的军官和旗手倒下去了,后面的士兵接过旗帜依然前进,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炽热的弹片,没有一个人临阵退却。

    部队不断增援而来,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冒着鬼子的炮火,在关口两侧形成密度不减的火力,猛烈杀伤着疯狂的鬼子。

    鬼子的轻重机枪也吐着火舌,不顾对手迫击炮的轰击、机枪的压制,将子弹泼水似的射向堤坝。

    踏着倒下的伤员和士兵的尸体,鬼子冲近了关口,为了避免误伤,火炮的轰击减弱了。可守军的火力更猛了,榴弹发射器几乎全是直射,一颗颗榴弹在鬼子当中爆炸,每一颗都炸倒不少鬼子。

    木村挥舞着寒光闪闪的战刀,那是只有职业军官才能做出的完美动作,他灵活地在地面上跳跃奔跑,完全不象是一位尉级军官,而是一位冷兵器时代的武士。

    在密集的子弹中竟然没有被打中,真是,战场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啊!有人打一辈子仗没破过皮儿;有人头一次上阵就死了;有人靠一只水壶、一个皮带扣、一只塞满硬币的钱包活了命。

    但木村的好运终于走到了尽头。一串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他停止了挥刀的动作,用刀拄着地,望着前面不断闪光的火力射击点,似乎还想说几句鼓舞士气的话。但一颗炮弹在他旁边爆炸,硝烟散去,这个疯子从世上彻底消失了。

    “投弹!投弹!”

    鬼子伤亡惨重,但已经冲到了不足三十米的距离。随着一声声裂喉的命令,一颗颗手榴弹从堤坝上扔了下来,黑压压的象下雨。

    手榴弹接连不断地落在冲上来的人堆里,蹿起一团团爆炸的火光,轰响已经分不出个数来。大批鬼子被炸倒在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在爆炸的硝烟中,还是有鬼子象妖魔怪物般地冲了出来,但他们晚了。经过拼死厮杀,冲进关口的鬼子敢死队已经被完全歼灭,我军重新控制了类似操手墙的数座土山,并开始了凌厉的反击。

    一百多突击队员呐喊着冲出来,用手里的捷克造、短筒霰x弹枪向鬼子迎头猛击。

    当面是雨点般的铅弹、铁丸、子弹,侧翼是下雨般的手榴弹,轻重机关枪疯狂地射击,几乎没有停顿。

    鬼子冲击的势头在伤亡惨重下,终于被遏制住了。冲在前面的日军停顿下来,后面的日军又冲了上去,聚集在一起的日军乱糟糟地挤成一团,不知所措。

    猛烈而炽势的火力扫射着阵地前的日军,机枪、霰x弹枪几乎用不着瞄准,随意地就能打倒成堆成堆的敌人。手榴弹投掷也不用观察,只管往下猛扔。

    终于,鬼子吃不住劲,抛下死伤者狼狈退去,不能逃跑的伤兵发出绝望的哀嚎,大骂抛弃他们的同伴。

    一个鬼子军官用战刀劈死几个败退下来的士兵,希望再组织起冲锋,但一片子弹扫来,他和几个刚刚转身的溃兵在喷溅的血花中倒了下去。(。)

第二百一十七章 反击之始() 
有少数鬼子至死不退,他们发出濒死的嚎叫,拉响身上的手榴弹,猛扑上去,想与对手同归于尽。但只有寥寥几个达到了目的,其余的都被密集的弹雨击倒,在轰然爆炸中变成一堆烂肉。

    手举望远镜的田中勤一动不动地站着。

    一次最有可能成功的突破失败了,不仅仅是伤亡惨重,更严重打击了蝗军的战斗意志和信心。溃败、逃跑,这是多长时间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了?当面的敌人,不仅装备精良,更是他从没有见过的顽强和凶悍。

    夕阳撒下最后一抹余晖,将大地染成了一片鲜红。

    一天的激战终于停息下来,堤坝前几百米的地域内,到处都是死尸和残肢断臂、破烂枪枝。夜幕很快就会笼罩下来,继续活跃的似乎只有那成群的苍蝇。

    它们已经没有兴致纠缠活人,正抓紧时间麇集在尸体上。等到明天太阳爬上地平线时,黑压压的苍蝇又会回来继续它们的盛宴。

    骑十四旅二十七团团长长杨时斌沉默着走在关口后的战场上。这里,尸体横陈,血腥而残酷,鬼子的敢死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一名卫生员正屈膝弯腰贴近一名年轻的战士,他刚死在担架上。死者的脖子一侧缠着浸满鲜血的绷带。他那细嫩、英俊、孩子气的面庞很是苍白。

    “多么可惜的牺牲,他肯定还没满十八岁。”杨时斌暗自伤感。

    卫生员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温柔地为牺牲的战士合上了眼睛,眼泪从她满是烟尘的、因悲伤而扭曲的脸上滚落,还伴随着静静的啜泣声。

    注射过吗啡的伤员经过了简单的包扎,他们或倚或躺,等待着担架队抬走,或是医生来检查。而那些轻伤员则显出一副即使再受伤也不再会感到任何痛苦的神情。他们十分安静,似乎对周围的所见所闻毫不在意。

    最危机的时候过去了吧?杨时斌也不敢十分确认。今天的恶战令人触目惊心,即便是经历过周口保卫战的他,对此强度的残酷战斗也是估计不足的。

    三纵,三纵的郭支队,无疑是今天血腥战斗的擎天柱。杨时斌不否认自己团的官兵也很勇敢,但战斗力的差距确实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是装备的问题。

    能拼掉鬼子的敢死队,能击退敌人最为疯狂的进攻,郭支队一大队在指挥和行动上都是令人钦佩的。尽管他们也有些估计不足,但应变的调整却是迅速而有效的。

    粗略的战损统计杨时斌已经看过,阵地前的鬼子尸体也有参谋人员大概数过,能在鬼子的狂轰滥炸下基本保持一比一点五的伤亡比例,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纪录。何况,伤亡的大头还是出于自己的二十七团。

    勇敢是一方面,战术组织、配合协同更为重要。杨时斌亲眼目睹了三纵的官兵是如何与鬼子敢死队拼杀的,可不象二十七团,凭着热血和勇敢,与鬼子死缠烂打。

    这应该是源于强大的自信,在被鬼子的疯狂突破之后,依然能够不慌乱,能够沉着镇定地组织反击。

    杨时斌明白了很多,也感受到差距,更为自己手下的官兵付出的伤亡感到痛心。

    堤坝上响着锹镐声,几台抽水机又响了起来,三纵的官兵不仅要把阵地前变成泥沼,还抓紧一切时间挖掘加固壕沟工事。农民出身的中国士兵对挖掘的工作不陌生,但二十七团的官兵却不曾象这样疯狂和勤劳。

    “团座。”一个参谋跑过来,向杨时斌报告道:“郭支队请您速到指挥部商议军情。”

    “我马上就去。”杨时斌点了点头,收拾起纷杂的思绪,在卫兵的保护下直奔指挥部。

    杨时斌赶到城内指挥部时,支队长郭松林和几个军官已经提前商议完毕,但出于礼貌,还是征求了杨时斌的意见。

    “不管是放弃堤坝、收缩城内,还是继续撑起这么大的防御范围,上面命令我们再坚持一夜,也就是要坚守到明天天亮。同时,要密切注意敌人动向,反攻将于今晚全面展开。”郭松林望着杨时斌,客气地问道:“杨团长,你怎么看?”

    杨时斌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虽说收缩城内是很把握的坚守策略,但拱手把堤坝这么有利的工事给了日本鬼子,我们也就失去了主动权。从今天的战斗来看,鬼子的伤亡很大,想再发动如此强度的攻势,恐怕不容易。”

    郭松林点了点头,微笑道:“杨团长与我的意见相同。我刚才与参谋们讨论了一下,决定加大放水力度,把东西两面都变成泥沼。这样,我军便可以集中兵力坚守南北两个方向。如果鬼子分兵攻击,说不定能给外围的十四旅提供夹击敌人的机会。”

    杨时斌点头赞同,说道:“这个办法好。今天鬼子的佯攻还是牵制了我们不少兵力,缩小防御面的话,鬼子受到的打击会更沉重。”

    “那就这么定了。”郭松林拍板决定,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随后,郭松林和杨时斌又重组了兵力,依然保持一千多的机动兵力,而南北两面则由三纵和二十七团分别负责,其他两面只留少数兵力。

    弯弯的月亮悬在灰暗的天空,浓重的大面积的云团飘浮着、流动着。稀疏的光线,暗淡的星星,使一切都蒙在纱幕之中,隐隐约约。

    刚过黄昏,在刘店潜伏待机的大批部队便开始出动,直扑夏邑。马秉忠率骑兵旅迂回夏邑以北的李集镇,切断夏邑与车站集的道路;蒋支队则以急行军姿态由东面逼近夏邑县城,特战队和郭支队的一个大队则化装袭攻车站集。

    三把利剑出鞘,带着森冷的寒意,不是砍向石头般顽强固守的各据点皇军,而是大纵深穿插迂回,直接刺向敌人的要害。

    战争是一张复杂的连环扣网,有的扣结无足轻重,有的地方牵一发而动全身。虞城的战斗不仅阻住了鬼子的西进商丘,还牵制住了几乎全部的鬼子步兵团。这有如一根神经,牵动了各个行动的布置和调整。(。)

第二百一十八章 巧破夏邑() 
感谢终极&无赖,书友130516。。。,大山啊!大山,思飞28,peter咖啡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

    歼灭或重创田中勤这个“步兵团”,鬼子在一两个月内将难以再抽调出足够的兵力与我军在豫东进行争夺。而赢得这段宝贵的时间,对保卫秋收,对我军休整恢复、巩固光复区是至关重要的。

    按照三纵的训练标准,武装常行军为时速五公里,坚持六小时;武装急行军为时速十公里,且能坚持三小时。也就是说,急行军能在三小时内行进三十公里/六十里。这并不是三纵的极限速度,还有一种最快的行军速度,叫强行军。

    而三纵规定单兵负重不超过二十公斤,这比鬼子的负重(通常为二十三公斤)要轻一些,主要是携带的弹药比鬼子少。

    同时,杨天风要求新兵必须经过训练才能进入部队,也保证了部队的整体能力。刺杀训练培养士兵的勇气,战术动作减少伤亡,吃饱喝足则使新兵的体力得到蓄养和提升。

    在朦胧中不知是月亮还是星星的微光下,数路部队轻装疾进,只带着水壶、少量的干粮,以及必备的武器和弹药,赶着为数不多的骡马车辆,沿着各自的行进路线在向导的引领下,直扑夏邑县城。

    不作战,不纠缠,即便有据点发现异常,也不要理会,晚上十点必须赶到县城,这是死命令。

    活动在夏邑周边的游击队已经提前开始行动,一入夜便开始破坏敌人的电话线,这一次比以往更彻底、更疯狂。

    各部队分路急进,迅速绕过了鬼子修筑的据点、碉堡,晚上十点之前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县城。

    蒋骥才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抬手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又将目光凝注在远方黑乎乎的县城南门。不知道途中两次有据点的敌人向部队射击会不会影响到这次行动,希望游击队的破坏够彻底,或者即使消息传到城里,也不会引起日本鬼子的警惕。

    此时,城中的伪军中队长陈浩光家中,正是刀光剑影,气氛紧张。

    “陈兄,我,我可一直没亏待您呐!”伪军大队长杜颜辉正喝得高兴,旁边两个浓妆艳抹的**勾得他魂与神授,却没想到陈浩光突然变脸,几支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他的脑袋,**吓得惊叫不止,直往桌下钻。

    “杜大哥,兄弟也没有恶意。”陈光浩笑了笑,看了旁边的赵振中一眼,说道:“这位是杨天风司令派来的,也是西北军出身,更是自家亲戚,断不会坑害咱们的。”

    “那,这,这——”杜颜辉的手颤抖着指了指,希望那枪口能转移下目标。

    “杜队长,外面有三纵上万的人马,这县城是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