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皇分身系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阁老,朕……缺钱啊!”
朱勇苦笑着说道。
“老臣知道圣上在编练新军,开销必然很大,不过户部也在筹备今年的辽饷,帮不了圣上。”
“是啊,朕这点也知道,所以朕只能自己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钱了。”
听到朱勇这么说,孙承宗心里也是一疙瘩,他以为朱勇有准备对官场下手了呢。
孙承宗越老越精明,很多事情他比其他官员都看得明白。
通过朱勇这半年,清查京城官员,孙承宗发现朱勇不单单是为了整顿官场,还为了查抄那些官员的家产。
正是凭借从那些官员家中抄来的财产,才支持了朱勇建立起两支新军营。
但孙承宗不想朱勇再继续清查官场了,因为这不利于他接下来,在区域试点新税法的推行。
突然,这个时候孙承宗想到了什么,对朱勇说道:“圣上,其实老臣想到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圣上短时间获取大量现银。”
“哦?什么办法,阁老快说。”朱勇一听,也是来了兴趣。
“圣上,你知道我大明每年财政最大的来源,是什么吗?”
“难道不是田税吗?”朱勇好奇的说道。
“错了,圣上。咱们大明每年最大的税赋来源,是盐税啊!”
“盐税,对啊!”
听到孙承宗这么一说,朱勇也是恍然大悟。
自古以来,卖盐的都是暴利。
毕竟,是人都需要吃盐,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盐。
你想想,此时大明人口过亿,每家每户每人每天都要吃盐,这个市场太大了。
“圣上,你可知,我朝在万历年间,一年的税收为两百一十万两,其中一半是来自于盐税。
而到了近几年,盐税更是占据了本朝每年国库收入的三分之二。
但其实,微臣觉得本朝的盐税还是太低了。
在宋朝,盐税甚至能占到一年税收的百分之八十。
圣上,根据我大明的‘纲盐制’,朝廷给盐商发放盐纲引,盐商持着盐引按地区分为十个纲,每纲盐引为二十万引,每引折盐三百斤。
朝廷每引盐得银六两六钱四分,按照正常来算,以万历年间的人口计算,朝廷每年的盐税收入,也应该有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
但实际上,万历每年收上来的盐税,不过区区一百来万两。
也就是说,朝廷从盐商身上抽的税,到了朝廷手里每斤盐合不到三文钱。
而老臣派人调查了,盐税在市场上出售的盐价,却是三百文一斤。
而且,本朝人口比万历年间更多,产出的盐更多,但盐税就增加寥寥,相当于朝廷从那些盐商手中,每年每斤盐收上来的税,也就两文钱。
而根据老臣调查的史料,宋朝每斤盐是要抽税三十多文的。
所以,老臣在新税法里面,重点对盐税进行了改革,加重了盐税比例。”
孙承宗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站在下方,不再说话,他相信崇祯已经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朱勇这个时候,当然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了。
孙承宗这是在告诉他,整个大明最富裕的不是那些官员,那些官员们虽然贪墨腐败,但是相比起盐商们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啊。
朱勇此时心里同样不平静,按照孙承宗的算法,万历年间每年朝廷按说,应该从盐商手里抽税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
而实际上,朝廷只能收上来不过一百来万两银子,只是一个零头啊,剩下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呢?
而且,到了崇祯年间,相比起万历年间的六千万人口,人口至少翻了一倍,但盐税却只增加到两百万两银子。
朱勇一想到,那些盐商对百姓每斤盐卖三百文,朝廷却只能收到区区两文钱的税,朱勇心里就不舒服。
按照明朝的盐税,其实已经算是很低了,按照大明万历年间每年产出六亿斤盐,盐商售价每斤三百文来算。
大明所有盐商每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在一亿八千两银子(这里一两银子合一千文),应该抽税一千三百万两,连盐商销售额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而大明每年应收盐税,到手朝廷后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如此一算,朝廷每年实际只收到了百分之一不到的盐税啊!
即便是,大明后期银子贬值,每两银子能兑换一千三四百文钱,可崇祯年间的人口也增加了,盐税只能更多。
“妈的,大明果然是穷了皇帝和农民,富了地主和商人啊!这特么叫什么事!”
朱勇在心里抱怨着。
同时,朱勇也想到,为什么实际盐税只能收上来这么点呢,这其中不可能只是因为盐商暗中走私私盐,或是偷税漏税的缘故。
恐怕少不了朝中有人为他们提供保护伞,收上来的税收被不少官员中饱私囊了。
朱勇心里虽然很不舒服,但他发现自己想要动盐税,那和直接推行新税法难度,基本上是一样的。
想想当年万历年间,区区一个矿税,就弄得大明各地动乱不安。
现在朱勇连新税法,都只准备采用区域试点的方式推行,他也不可能直接动盐税。
“既然暂时不能改变整个盐税政策,但我要是让锦衣卫找其中部分官员和盐商调查,抄几个官员和盐商的家,总不会弄出大乱子吧。
我相信,只要不贸然全盘改变盐税政策,全国的所有盐商就不可能抱团。
对付这些商人,地主,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化瓦解,逐一击破。
或许我只需要抄一个盐商的家,就足以让我建十个八个新军营了。”
朱勇在心里乐呵呵的想着。
其实,孙承宗之所以给朱勇提这个醒,其实也是有目的的。
孙承宗知道朱勇现在缺钱,既然知道了盐商的暴利,多半会让锦衣卫调查盐商,然后抄几个盐商的家。
要知道,能做到盐商的,在大明内势力都可不小。
朱勇如果拿几个盐商开刀,到时候必然会引起不小的动静。
而孙承宗就是希望崇祯能再弄出一些大动静,好掩护他在京城周边推行新税法,不让新税法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孙承宗这么做也是没有私心的,他也是为大明着想。
在孙承宗离开皇宫后,朱勇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孙承宗的小心思。
“这个小老头,果然鬼精鬼精的!”朱勇笑着说道。
朱勇识破了孙承宗的心思,但并没有因此恼怒,反而决定接下来拿一两个盐商开刀,为孙承宗吸引目光,配合孙承宗的税改。
他们君臣二人这么做,全都是为了大明。
第50章 目标,山西盐商()
50目标,山西盐商
【老云新书,求收藏推荐!】
朱勇既然已经决定,接下来要对一些盐商下手,他就得提前了解此时的大明境内分布的主要盐商有哪些。
然后,朱勇才好挑选最合适的下手目标。
这点,孙承宗这老头早就替朱勇想好了。
孙承宗回府之后,就派人入宫,给朱勇送来一份资料,正是此时大明国内几大盐商的讯息。
“看样子,孙承宗这老头对于大明境内的盐商,也早就盯着很久了,不然怎么会提前调查的如此清楚。”
朱勇看完孙承宗派人送来的盐商资料,微微一笑,自语说道。
根据孙承宗送来的盐商资料,朱勇对于此时大明境内的盐商,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其中,此时大明境内最大的盐商集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两淮盐商,也是明朝最大的盐商集体。
大明每年下发的盐引中,有近三分之一都到了两淮盐商的手中。
而除了两淮盐商之外,第二大的盐商集体,便是晋商了。
朱勇对于晋商的印象,其实是不好的。
因为,在后世朱勇看到过一些文献,这个时代暗地里和关外蒙古人、鞑子交易最多的大明商人,就是晋商了。
这主要是和晋商所在山西的地理位置,有着十分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国家意识还非常薄弱的时代,指望这些晋商为了大明而放弃自己家族的利益,是绝对不可能的。
另外一方面,晋商当中的盐商崛起,也和大明的政策有关。
毕竟,山西靠近边关,而晋南又是产粮区,朝廷为了支持这些晋商为边关运送粮食,便用盐引作为支付给他们的‘运输费’。
除了政策之外,山西本来也是产盐地。
山西解州盐池是大明北方重要的产盐区,每年产出的盐,不仅满足当地百姓消费,还能供应其他地区。
甚至于,关外鞑子和蒙古人,都要暗地里向晋商采购盐。
晋商卖给关外鞑子的盐,价格极高,简直就是暴利,这也是为什么晋商不惜冒着朝廷禁令,暗中和关外鞑子保持交易的主要缘故。
“既然这样,那我这次就拿几个山西盐商下手吧,也该给他们提提醒了。”
朱勇目光冷冽,低声说道。
朱勇对山西盐商下手,一方面是为了捞钱,这是最主要的。
同时,朱勇也是为了给晋商们一个警告,让他们收敛和鞑子的交易。
甚至,等日后骆养性的锦衣卫全面重建完成,朱勇会往山西派去更多的锦衣卫,暗中调查涉嫌和鞑子交易的商人。
到时候,发现一个杀一个,彻底断绝大明商人与鞑子的暗中交易。
既然鞑子能封锁大明获取战马来源地,那么大明同样可以斩断关外鞑子,获取铁料和食盐等物资的来源。
朱勇相信,大明没有战马,顶多组建不了骑兵。
他倒要看看,关外鞑子没有铁料,怎么打造武器,没有食盐,他们百姓吃什么。
同时,促使朱勇没对两淮盐商下手,而是准备对山西盐商下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缘故。
那就是两淮盐商在朝廷中势力,比山西盐商大很多。
而且,由于两淮盐商地理的缘故,使得朝中很多东林党官员,都和两淮盐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时候,尽管这半年来,朱勇借助两次清查令,在朝廷中抓捕了不少东林党官员。
但此时,朝廷中东林党官员数量,依旧很多,依然是最大的朋党,而且短时间内,朱勇也没办法完全消灭东林党的势力。
所以,朱勇要想动两淮盐商,面对的压力比动山西盐商要大得多。
柿子还是得捡软的捏,哪怕朱勇此时等于是大明皇帝,这个道理依然试用。
选择好了下手目标,剩下的,朱勇就需要从诸多山西盐商当中,挑选出一两个倒霉的家伙了。
“大伴,传命骆养性,让他入宫见朕。”
这件事,朱勇自然还得交给,他最好的狗腿子骆养性去办了。
很快,骆养性就入宫,朱勇向他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是,圣上,微臣一定尽快办好这件事。”
骆养性接下朱勇的命令。
就在朱勇借助崇祯分身,在皇宫对骆养性下达命令后,朱勇意识返回主身,也将新年后的剿匪路线做出了更改。
原本,朱勇是打算在崇祯十年后,带着两个新军营,前往河南剿匪练兵的。
但现在,朱勇决定不去河南,去山西,配合自己这次对山西盐商的行动。
甚至,朱勇还以崇祯的名义,写了一份诏书,给此时身在宣府的卢象升,必要时刻卢象升也会出兵。
朱勇是担心,他这次对几个山西盐商下手,会因此山西境内的一些动荡,到时候需要武力镇压。
千万别小瞧这些商人、地主们,他们为了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没有什么事情不敢干的。
造反,也不是不可能的。
“全军集合。”
保定新军军营内,一大清早天还没亮,随着一阵号角声,一处处军帐里,迅速钻出一名名士卒。
一个新年过去,随着年前剿匪受伤的伤兵归队,新军一营又补充了少量兵源。
使得此时朱勇麾下的两个新军营,全都是满编,每营三千八百人,三千战兵,八百辎重兵。
辎重司,是朱勇后面新加入进去的。
因为在实战中,朱勇发现新军营对于运输工具,非常需求。
毕竟,新军营中的火枪司,需要携带火炮和弹药,还有粮食,药品,这些都需要马车。
所以,朱勇才会在新军营中,再设立一个辎重司,负责全营的物资运输,配备三十多辆大车,五十多匹驴骡作为运力。
“今天早上不晨练了,;两营人马各自返回收拾兵甲、辎重,半个时辰后重新集结,出发。”
朱勇站在一列列新军将士跟前,大声吼道。
五天后,朱勇率领的新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