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吉诺弯刀-第4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先比丘回答说:大王您误会了。佛经乃是教导人们断除一切伤毁恶念,“却一切恶”。断除了一切自伤伤人、自毁毁人的恶念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人生。大王,您不认为断除了恶念的人生,会比一个充满恶念,被恶念驱使的人生具有更高的质量吗?或者说,您认为一个常常被各种恶念缠绕牵制的人生,才是有意思的人生吗?

    弥兰王说:若是业力能从前一生延续递承到后一生,那么,必然要有一个跨越两世的精神性媒介,那个跨越前后世的“精神性”的东东,却是什么?那个后世的东东,是前生原有的那个东东,还是重新另生的一个东东呢?

    那先比丘说:大王,您所说的那个“东东”,在佛经中,称为如来藏识。对您问题的回答是:不是故精神,也不离故精神。就好比您的大殿,整夜都点着蜡烛,一支蜡烛燃尽时,它的火焰就被更换蜡烛的宫女传递到另一支蜡烛上,现在室内的光亮,虽然不能说是前一支蜡烛的光明,但也不能说脱离于前一支蜡烛的光明。为何佛经认为,人死之后还必有延续呢?因为一切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在时间上,“现在”是相对于“过去”、“未来”而存在的。“死的一刹那”之所以存在,是相对于之前“生的阶段”而言的,既然有相对的之前,那么也就必定会有相对的之后,也就是说,既然因为有了过去,所以才能说有现在,因此,必然会因为有现在,就会也有未来。“死的一刹那”是不可能独立于过去和未来而孤立存在的。每个“死的刹那”都必会有与其相对的“之后”,故而佛教不说“死即一切断灭”。

    如果说,不存在“死后”,那么也就不存在“现在的死”,也不存在“之前的生”。一有俱有,一无俱无。

    弥兰王继续发问:阿罗汉此生之后“不有后着”,既然“不受后生”,那么他又是怎么能知道自己不受后生的呢?那个此生之后,能证知自己未受后生的,又是什么?

    那先比丘答曰:大王,阿罗汉不需要这样才能证明不受后生。阿罗汉自知对一切现象已经无有恩爱执著、无有贪婪嗔恚,今生已能无兴种种恶念,无造种种恶行,自然就会知道“不有后着”。这就好比一位农夫,把恶业田中以前生长着的麦子都收割上来,种子都收藏起来存于仓库,不再播种子到田地里。既然过去的种子都被封存起来了,又没有再播撒新的种子到田地里,农夫自然就会知道来年不会再有麦子在田地里生长出来,并不需要等到明年秋收才能知道。阿罗汉不复播撒业种于八识田,自然知道“不有后着”。

    弥兰王说:请问,阿罗汉的“明”和凡夫的“智”有区别吗?

    那先比丘说:从究竟上说,“明”、“智”等无差异,但从相对层面来说,却是有区别的。阿罗汉的“明”在于明白什么种子会结出什么果实。凡夫的“智”,则只能看到果实的好坏,不能循果究因。

第八百八十一章 交锋(2)() 


    (一)

    拜读《那先比丘比丘经》,倍觉双方问答,智力激荡,精彩纷呈,不知不觉,就看到东方暨白,一口气把经书的上卷读完了。

    第二天工作闲暇,忍不住经书的吸引,继续看西方哲人王和印度佛门高僧的交锋的下卷,只觉卷下精彩,更胜前文。

    弥兰王问那先比丘:你们沙门当中,有人劝人终身行善,也有人劝人临终一善,得佛接引,究竟是要终身行善才能往生好的地方呢,还是临终一善即可不堕恶道?

    那先比丘说:大王,请问,您是会在感到口渴欲死的时候才开始掘井呢?还是没有感到口渴的时候就会先开始?

    弥兰王说:当然不能等到口渴欲死时候才掘井。

    那先比丘说:那么,大王,您是会等到肚子饿了,才开始播种种粮食呢?还是之前就会耕种?您是会等到敌人打到城门下了,才开始组建军队加以训练呢?还是之前就会做这些工作?

    弥兰王说:好了,好了,我明白了。

    那先比丘说:大王圣明,但还有许多愚人并不明白其中道理。在此我奉劝座中诸位,不要觉得平时大可以弃善作恶,可以弃中正,而就于不正,觉得只要临终一念向善,一样不堕三恶道,须知,你身体健康,意识清醒,理性健全的时候,都做不到充满善念,坚守善行,何能指望临死衰弱昏乱致极的时候反能做到?不要这样误人自误,死到临头的时候啼哭无益,悔之莫及。

    弥兰王说:你们沙门当中,常有人宣说,世间的火力比不上般若三昧真火。小的石头放在世间的大火中,烧三天三夜,也不会熔化,而巨大的山脉,对于得般若三昧真火的人而言,也能在顷刻熔化。然而,你们沙门当中,也有人常说,尽管般若之火如此威神,但亦有千万众生累生所作的诸种恶业,历经千万次生命,也未消亡。这里面没有自我矛盾的地方吗?

    那先比丘对答如流道:并无矛盾。佛教中,见到空性者,可以顷刻证知“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何止巨大的山脉可以顷刻消解于无形,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顷刻化为梦幻泡影。但,即使见到空性,也不意味着之前的善恶业力就不会对后世产生某种影响了。这就是《维摩诘经》上所说的“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只不过,对一个觉悟者来说,因为了见到业力和未来的关系,就可以通过现在的心念行为,来改变业力对未来形成影响的效果和方式,把不好的影响不断转化成好的影响,让好的影响再带来更多好的影响。

    至于为何许多人历经千万次生命,所作恶业还不能消除恶性影响的问题,大王,您可以这样来理解。

    请问大王,您后宫的姬妾怀孕之时,吃下无数珍馐美味,这些东西进入腹中会不会消化掉?

    弥兰王说:当然会。

    那先比丘说:那么,她腹中所怀胎儿,会不会被母体消化掉?

    弥兰王说:当然不会。

    那先比丘:请问大王,同在母体腹中,为何食物会被消化,胎儿不会被消化?

    弥兰王说:因为她用食物来供养自己,却用自己来供养胎儿,食物不是她供养的对象,而胎儿却是,所以食物会消亡,胎儿不会。

    那先比丘说:正是如此,大王。今者多有众生,以累生累世的恶念恶行尽心竭力不断供养恶业,令其不断长大,远比您的姬妾供养腹中胎儿努力勤奋得多了,他们这样努力供养滋长自己的恶业,那些恶业又怎么可能消亡呢。这样做,就等于不断用凉水浇在火上,天天都在做这种以苦乐水浇灭般若之火的蠢事,何能指望般若之火熔化无边业力?

    (二)

    弥兰又王:你们这些沙门,人人都能够得到毕竟涅槃吗?

    那先比丘说:并非皆能。只有那种通过学习能分辨真假善恶美丑之后,踏踏实实地按照这个标准来诸善奉行的人,才可以成就佛果。“当所奉行者奉行之,不当奉行者弃远之”,“当所念者念,不当所念者弃”,这是必须每个人亲自去实践的,不实践则不能成就,就算是佛祖,也不能替代他亲生儿子的实践。

    弥兰王致敬道:那先,我很佩服您的坦诚。不过,在座的诸位比丘,你们都亲证涅槃了吗?

    那先比丘代为回答道:不能这样说。

    弥兰王说:既然没有亲证涅槃,又怎么能断定亲证涅槃会带来至善至乐的终极解脱呢?

    那先比丘说:请问大王,你被人砍断过手足吗?

    弥兰王说:当然没有。

    那先比丘说:那么,大王怎么会知道被人砍断手足是很痛苦的事情?

    弥兰王说:因为我看见别人被这样刑罚之后,无一例外,全都呻吟不绝,所以知道那是很痛苦的。

    那先比丘:我们也是如此。虽未经历亲证,但看见那些亲证过的大德先贤,人人都说毕竟涅槃可以带来至善至乐的终极解脱,所以知道那是可以带来终极解脱的。

    弥兰王说:那先比丘,你亲自见过佛陀本人吗?

    那先比丘:没有,大王。

    弥兰王追问:那么,你的师父见过?

    那先比丘:也没有见过。

    弥兰王:那么你师父的师父一定见过喽。

    那先比丘如实回答:也没有。

    弥兰王说:既然都没见过,你们怎么能知道佛陀不是一个历史传说,而是实有其人呢?

    那先比丘:请问大王,您见过自己500世之前的祖先吗?

    弥兰王说:没有见过。

    那先比丘说:那么,您的父王,或者祖王,见过吗?

    弥兰王说:都没有见过。

    那先比丘:那么,您怎么能知道自己500世之前的祖先不是一个历史传说,而是实际曾经存在过?

    弥兰王一笑,又问:那先比丘,你们都没有见过佛陀,怎么能这么肯定他的智慧是无可匹敌的呢?

    那先比丘:大王。您的统辖国土之中,有五条河流,它们每天川流不息地注入大海,但从来没有见到有溢出或者回流的时候,所以,我们会知道大海是如此辽阔深广,任何河流都不能超过大海的深广。我等沙门,亦复如是。因为数百年来,常见各国各族先贤大德倾慕佛道,且修学佛道之后,烦恼断除,品格高卓,力量增长,心胸宽阔,成人中龙凤,为众生导师,受万民爱戴,出生入死坦然无忧,千难万险尽皆无畏,对佛的教诲感恩备至,誓愿生生世世弘传以报,所以,我们相信,佛的智慧是无可匹敌的。

    (三)

    弥兰王点头说:很好,我很佩服你们的信仰。不过,佛陀已经入灭数百年了,你们连他的面也不能见到,又怎么能学习他呢?

    那先比丘:刚刚在殿上,我见到大王案头有大王所写的书法。请问大王,您的书法从师何人?

    弥兰王说:喔,我当前正在临写一位古代书法家名叫“质”的帖子。

    那先比丘说:大书法家质,已死数百年,大王何能向他学习书法?

    弥兰王说:他人虽然死了,但书法作品还在,我对着书法作品模仿,就跟和他本人学一样嘛。

    那先比丘说:沙门亦是如此。佛陀虽已入灭多年,但经戒犹在,我们根据经戒来学习,就等于跟着佛陀本人学习一样。

第八百八十二章 交锋(3)() 


    (一)

    这时,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大半天,弥兰王和那先比丘双方间不容发的精彩问答,此时,已经深深吸引了大殿上的文武大臣。

    这样的精彩辩论,可谓千古罕有,百年难逢。大家无不都在屏声息气地谛听着,生怕漏掉了其中的一句话,忘记了中午还没吃饭,连肚子已经咕咕叫唤了好一会儿,也都浑然不觉。

    弥兰王说:那先比丘,我且问你,人死之后,现在的这个身体,究竟有没有办法跟随到来世去呢?

    那先比丘答道:不能。大王,我们在此彻夜长谈,殿上的灯火一直明如白昼,其间,宫女们已经更换过很多次蜡烛了,现在的光亮,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些蜡烛发出的了。可因为我们只是需要谈话时有照明可看见对方而已,所以,满殿之人,并没有谁去在意现在的光明是过去的蜡烛发出的,还是新的蜡烛发出的。

    大王,我再问您一个问题,您饱读书籍,学问渊博,国人无不敬仰,请问大王,您从小以来所读的各类书籍,都是读的作者亲笔的原稿吗?都是作者亲自教您解读的吗?

    弥兰王摇头说:并非都是读的作者原稿,也很少有机会遇到作者亲自讲解。多半都是读的后世传抄的版本,是各方面的老师讲解指导的。

    那先比丘说:是啊,大王,因为大王所要的不过是学到知识罢了,所以大王不会非要务求原人原物。我们在生死之海中穿行,也是这样。因为修道者所要的,是明白真相的智慧和面对真相的力量,所想要的,乃是焕发生命本有的光明和无限潜力,所以,对于每次生命的历程中,究竟是不是原来的那个身体在跟着,也就不会去在意了。事实上,诚如衣服穿破了就不弊体了,身体也这样,换个新的,不好吗?

    弥兰王说:可是,有件事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今生的身体作恶,恶业还会延续到后世的身体来受报呢?

    那先比丘说:大王,我听说前几天您审理了一个案子,有位国民,几年前在自己的院子里栽了一棵小树苗,后来树长大了,结了果实,有个小偷把树上的果子偷走了,于是这位国民告到官府,不知道大王是怎样判决的?

    弥兰王说:我当然判小偷有罪,因为他侵犯了那位国民的所有权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