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7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楷说道:“次许郎来合乡求见荀将军,听说便是与足下见的面?”

    “正是。”

    “闻许郎言:当日足下告诉许郎说贵军所以入兖者,其一因是为追歼鲁国黄巾?”

    “不错。”

    “今鲁国黄巾入我州境内者,多已散去,却不知贵军缘何仍驻留任城不走?”

    “鲁国黄巾虽多已散,但散入的还是在贵州境内,我军若现在撤回鄙州,却是以邻为壑了。我家主公仁厚,岂会行此之事”

    “如此说,贵军留驻任城不走者,是为助鄙州剿平黄巾了?”

    “贵州境内黄巾肆虐,而鄙州虽弱,州内却无贼也,鄙州与贵州尽管没有接壤,相邻不远,倘使万一有可助贵州者,也算是睦邻友好之意了。”

    徐卓顿了下,又道:“只是鄙州兵虽精而粮却稍乏,贵州素富於海内,现我军助贵州剿贼,亦不需贵州酬谢,如是粮足,借稍许与我军可也。”

    王楷心道:“真是无耻之徒”

    却因身有使命,他不好此翻脸,顺着徐卓的话,说道:“不瞒足下,今我来贵地,实正是为剿贼而来的。贵州如能允鄙州之所请,莫说稍许军粮,便是重礼酬谢,鄙州也愿拿出。”

    “噢?贵州有何请也?愿闻其详。”

    “足下应也知道,现於今,鄙州境北黄巾势众,百姓苦之久矣,我家主为安民休养,澄清州内,有意亲提兵击之,唯部曲略少,恐克胜不易。贵州入我境内之兵既是为助鄙州剿贼而来的,我家主想请荀将军把这些兵马暂时借给鄙州,待剿灭了兖北黄巾,必有重谢。”

    徐卓哈哈笑道:“些许小事,何足言谢”

    王楷大喜,说道:“足下可是应了?不需请示荀将军么?”

    “这点小事,我可以代表我家主公做主。”

    王楷喜不自胜,心道:“虽未能以此借口把入我兖境的徐州兵赶走,但若是果能将之借入刘公的帐下,却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既可用之为马前驱,又足可壮刘公军威,震慑各郡。”急切地问道:“敢问足下,不知何时可将此部兵马借给我州?”

    “此部?足下说的是哪一部?”

    王楷愕然,说道:“自是驻留任城的那部贵军兵马。”

    徐卓摇了摇头,说道:“驻在任城的只有区区数千兵马,何足以助贵州剿贼?”

    王楷问道:“那足下是何意?”

    “君来合乡,进城时可见到城外的兵营了么?”

    王楷心觉不妙,答道:“见了。”

    “可注意到其有不少兵营是新建的么?”

    “注意到了。”

    “又可知为何会有那么些新建的兵营么?”

    王楷心愈觉不妙,试探地说道:“必是因荀将军新调了不少兵马入驻合乡?”

    “然也,君可又知我家主公为何新调了不少兵马来驻合乡么?”

    “……,为何?”

    “还是为了睦邻友好之意啊。”

    “……。”

    见王楷张口结舌,无以回答,徐卓一笑,自顾自地往下说道:“足下适才言说贵州‘境北黄巾势众,百姓苦之久矣’,此事我家主公早知。黄巾者,天下之公贼也,鄙州与贵州虽分两州,而民皆汉家百姓,我家主公久有进兵贵州,以剿黄巾,安平汉民之念也,只是担忧如果贸然进兵,或会引起贵州刘将军的误会,故此拖延至今。现下,既然贵州刘将军主动求援,则我家主公可以无忧矣,合乡城外的兵马便能够大举入兖,助贵州剿贼了”

    “……。”

    “足下不说话,可是嫌合乡城外的我军兵马不多,怕不足以助贵州刘将军剿贼么?”

    “不是”

    “那足下缘何不言?”

    “……,敢问足下,足下适才所言,是足下之意,还是荀将军之意?”

    “足下此言,何其怪哉我与足下的供职一样,都是备位从事郎,能够参谋军事,但调兵、进战之权又岂是你我可有的?涉及遣调与战,自是唯贵州刘将军、我家主公方才可主之。”

    “鄙州境北沦陷,兖南虽尚安,而鄙州内粮实久不丰矣。三千、两千兵卒,鄙州可供其粮,设如贵州所遣之兵多,鄙州恐力难支。”

    “无妨,睦邻友好嘛,贵州刘将军与我家主公同为汉臣,贵州百姓与鄙州百姓同为汉民,你我两州同仇敌忾,贵州如真是粮不丰,鄙州虽乏粮,然为助贵州,亦可倾州所有,自携也。”

    王楷没有借口可说,只得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楷不能决之,需回到鄙州州府,面禀刘公。”

    “也好,那我等足下的消息了。”

    王楷一无所成,在合乡没有多留,次日一早返程回兖州而去。

    :

257 徐元直献策危行() 
且不说王楷回了兖州,刘岱闻得徐卓的话后会作何反应,只说徐卓见过王楷,面禀荀贞。

    他先把王楷的来意说了,然后评价说道:“刘兖州汉室宗亲,听说他在兖州谦恭虚己,颇有得士之名,而观许、王二郎不过人之姿。满伯宁刚毅清廉,有名州,凉伯方博通经典,进退以道,此二君俱昌邑人也,居於州治,而刘兖州不能用,我闻东郡程立,英才伟士,不受其辟,实有知人之明。”

    满伯宁即满宠,凉伯方名茂,他两人皆是兖州较为年轻一代的俊杰人物。

    满宠出身自郡的右姓大家,少有名声,年十八即为郡督邮,时郡内有李朔等各拥部曲,残害平民,满宠奉太守之令前往纠察,一因他的族姓在郡显赫,二也是因为他的能力,李朔等一见到他下拜请罪,从此不复再敢抄略。以此功劳,满宠得被郡守举荐,为朝征任,守高平令,“守”者,试任之意也,这是汉室拔擢官吏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试用制度,“令”者,大县之长吏也,秩较县长为高,一出仕朝是大县之令,起点很高,但因在任把贪污受贿的县督邮张苞给拷掠死了,他遂弃官归家。

    凉茂少时好学,议论事情、评点人物时常引经据典,用以处理是非,为郡人所服,平时结交之友,皆意气相投,并名闻州郡,共同号为“八友”。

    这两个人都是山阳昌邑人,家在兖州的州治,按理说刘岱应该是早知其二人之名了,但至今未尝对此二人加以征辟、重用。所以,徐卓总结说:程立不受刘岱的辟用是有“知人之明”。言外之意,刘岱的“得士之名”有水分,他所能得、能用的士不过都是些“人之姿”罢了。

    荀贞心道:“这也不能怪刘岱。兖州南有张孟卓,北有曹孟德,山阳太守袁遗不仅是袁本初的从兄,且其本人也有高名於世,与张孟卓之弟张超交好,昔曾被张超赞称‘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兖州只有一州之士,而现今州内却至少有四个‘明主’,刘岱自是难以将兖州的才俊之士尽揽帐下,乃至若程立这等有远见的,干脆谁的征辟都不应,坐待局势发展。”

    他心这样想,沉吟稍顷,口问道:“刘兖州欲亲击兖北黄巾。元直,你怎么看此事?”

    “其如胜,将会不利於我进驻东平、任城之部;其如败,则将会有利於我。”

    “噢?怎么个不利?又怎么个有利?你说说看。”

    “刘兖州如胜,则他以大胜之势,归逐我部,我部不能敌也,此是为不利於我。”

    “有利於我呢?”

    “他如败,则兖北黄巾必定会趁胜南下,兖州会陷入大乱。兖州一乱,自有利於我。”

    荀贞同意徐卓的分析,问他道:“如此,以卿之见,我该如何应对?”

    “卓有二策。”

    “说来听听。”

    “主公与曹东郡相善,可遣一使,暗通曹东郡,以支持曹东郡入主兖州为诱,使曹东郡掣肘刘兖州,令刘兖州兵败。”

    遣派一个使者去见曹操,对曹操说:只要你能让刘岱兵败,我支持你入主兖州。这看似是个办法,但荀贞摇了摇头,说道:“此策不可。”

    他对曹操还是较了解的,说道:“刘兖州讨击兖北黄巾既是其本分,亦为民心之所向,孟德雄杰之士,岂是利令智昏之徒可的?他断不会允卿此策,自毁声名的。我如以此策与他相通,不但不会得到他的同意,更反会使他小看於我。”

    刘岱亲击兖北黄巾是以州刺史的身份而为之,是占着“大义”的。

    刺史之职,源自前秦的“监御史”,前汉武帝虽对其权有过一个明确的限定,即“六条问事”,本是监察之官,但自本朝叶以来,为镇压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和蛮夷反叛,前秦时“监御史”可以监军、将兵的情况重又出现,刺史被赋予了领兵的权力。

    远的不说,近一点的如灵帝熹平元年,会稽许昭作乱,朝廷拜臧旻为扬州刺史,臧旻率州郡击讨之,孙坚时为郡司马,因此战立功,得被擢为盐渎县丞,又如光和二年,巴郡板楯蛮叛,朝廷遣御史丞萧瑷督益州刺史讨之,又如平三年,荆州刺史王敏讨造反的江夏兵,斩其首赵慈,又如平五年,陶谦讨击徐州黄巾时的身份也是徐州的“刺史”。

    故此,荀贞说,刘岱以刺史的身份召集郡国、讨击兖北黄巾是他的“本分”,同时,他这又是在“解民倒悬”,占着士人们的舆论,因而,又是“民心之所向”。

    曹操是何等样人?明识远见。这么个情况下,他是绝对不可能同意徐卓的这个计策的,——亦正如荀贞所料,曹操事实也已经做出了大力支持刘岱的决定。

    徐卓笑道:“卓料主公也不会用此策。”

    “卿二策为何?”

    “卓的这第二策简单了:择数勇士即可。”

    荀贞心一动,说道:“卿的意思是?”

    “选数勇士,潜入刘兖州军,候其当乱军之际,行刺杀之。”

    荀贞沉吟不语。

    徐卓说道:“卓昔於颍川,交往多任侠士,其颇有胆勇俱佳者,主公如有意,卓可於其择二三,遣之入兖,必能不负使命。”

    徐卓少好轻侠,早年在颍川时,他结交的多是此辈,后因荀贞,方才折节读,至有今日之成,而他昔年结交的那些朋友,近些年来,有不少陆续地前来投奔於他,其能用之军伍者,徐卓均举荐给了荀贞,而尚有一些无军旅之才,唯擅匹夫之勇的,他俱养之门下。

    他的这些昔时旧友、今日食客,荀贞大多见过,里边的确是有好几个胆勇出色、尚气轻死的当刺客的好材料,如将之遣入兖州,确如徐卓所言,必会“不负使命”,因而,荀贞倒不担忧如果行刺的话,会不会行刺成功,但需要考虑的是:行刺之计乃是险棋危行,成功后,会导致什么后果?这后果究竟是会利於荀贞,抑或是恰恰相反,会不利於荀贞?

    :

258 轻小利乃能远() 
微信号大家可以加一下:kniyink,会在朋友圈说更新时间,以及一些和有关的内容。   w w w 。  。 c o m

    ——

    与荀贞、孙坚、袁绍不同,刘岱是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是有王命的,此外,他的出身也高,名声亦佳,并且还是当年讨董的诸侯之一,所以,只要有他在兖州一天,只要他不行昏招,荀贞也好、袁绍也罢,或者张邈、曹操,便算都觊觎兖州这块地盘,都不好明着下手去抢。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把刘岱刺死,从而引起兖州内乱,对荀贞来说,实是一件好事,水至清则无鱼,水混了才可趁机得利。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如果行刺刘岱之事风声走漏,为他人所知,则必会引起兖州诸郡的“愤怒”,——这个“愤怒”不一定是真的,但毕竟是荀贞做错了,等於是主动给别人了一个借口,那么,肯定会不利於他之后对兖州下手,甚而,兖州会有人会以此为旗号,以“为刘岱报仇”为由头,号召兖州各郡联兵,来打他的徐州。

    从这个角度看,行刺之事又是不可为的。

    荀贞心道:“我记得原本的历史,刘岱正是死於这次击讨黄巾的战,曹孟德才因此而得以在陈宫、鲍信等部分兖州士人、豪强的支持下入主兖州,如按此来说,行刺刘岱似是多此一举,但现在多了一个原本历史没有的我,刘岱会不会还是同样的死因恐怕不好说了。”

    那么,是行刺还是不行刺?

    荀贞细细权衡利弊,对徐卓说道:“卿此策亦不可为也。”

    徐卓问道:“主公可是忧‘众议’二字么?”

    徐卓和荀贞的关系很亲密,和郭嘉、宣康等一样,他们都是从年少时与荀贞相识,有的在荀氏的族学里读过,有的早早地跟从在荀贞的帐下,在他们的心目,荀贞是“亦父亦兄”的存在,因而,对待他们,荀贞也甚少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

    荀贞点头说道:“不错。刘公山如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