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最风流-第8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荀贞得了徐州后,遣使四出,礼辟徐及周边各州的名贤,唯太史慈因远在辽东之故,久未到。於今闻他来了,荀贞欢喜地对荀彧、戏志才说道:“青州名士多良德君子,子义信烈,当世豪杰,盼之已久,今其终至”

    太史慈今年才二十七岁,其族虽为黄县大姓,他也因六年前为郡章之事而颇得名声,可说到底,在诸多的青州名士里边,他的年岁既不高,家门也只是寻常,论行迹也只能称得是有些“异行”,并不算出十分杰出,荀彧、戏志才不知荀贞为何会这般欢悦,两人对视一眼,俱觉怪,然因荀贞素有“识人之明”,遍观他现下所用之人,不管是族为右姓的,抑或是寒士出身的,一个个皆得才用,均是称职,所以两人也没有发声质疑。

    荀贞令车前御者:“停下车来”

    荀彧问道:“将军要在路见太史子义?”劝道,“何如待到县寺再说?”

    “闻子义至,我恨不得立即见到,又哪里还能等至县寺?”

    坐车停下,荀贞打开车门,从车下来,前后观望,问适才来报信的那人:“子义何在?”

    “在车骑队末,……未得将军允可,典校尉不许他过来。”

    典韦这是为荀贞的安全着想,荀贞自是不会责备他,哈哈笑道:“阿韦真吾之痴校尉。”叫报信的这人,“快去把子义请来。”报信这人应诺,刚转过身,还没骑马,荀贞又道,“你把马给我。”问这人要过坐骑,翻身而,亲自返行,却是等不及再把太史慈请过来了。

    报信这人瞠目结舌,讶然心道:“太史子义何许人也?竟劳将军亲迎?”

    荀贞策马至车骑队伍的末尾。典韦带着几个兵卒站在道边,於他身侧,有一人昂然而立,长近八尺,布衣裹帻,年近三旬,须髯甚美。荀贞心知,这必是太史慈了,从马下来,快步过去,人未至近前,笑语声先到:“子义,候君久矣”那人果是太史慈,不意荀贞亲来迎接,他随典韦等趋步前,长揖行礼,答道:“何敢劳将军移步”

    两下相见。

    荀贞下打量太史慈,见他体量雄壮,猿臂蜂腰,心道:“真一伟丈夫。”笑道,“闻君至,片刻不愿等。早知君来,莫说这区区数步路,便是远迎出城亦无不可。”

    太史慈撩衣下拜。

    荀贞忙把他扶起,笑道:“已然见过礼了,怎么又行此大礼?”

    太史慈说道:“慈为避祸,不能尽孝在老母膝前。明将军把家母接来徐州,赡恤殷勤,过於故旧,慈心感念之,是以行大礼者,为谢将军。”

    太史慈的母亲现居於郯县,太史慈来见荀贞前,先去的郯县,已经与他的母亲见过,知道荀贞极是照顾他的母亲,心感动,所以在长揖见礼之后,又行跪拜大礼。

    荀贞笑道:“君尽忠郡事,一时不能尽孝膝前,我来代君赡养令堂,也是为了褒扬忠义。”又道,“我闻使者说,贵郡太守甚是照顾君家,本不该劳令堂远来我州,唯青州黄巾颇虐,我不能放心,因才请了令堂来郯安住。”问太史慈,“见过令堂了么?”

    “已经见过了。家母嘱慈,一定要拜谢将军。”

    “令堂来徐后,我曾登门造访,当时想有其母必有其子,今见子义,果不其然”荀贞顾对典韦,说道,“此青州烈士也。”又笑对太史慈介绍典韦,说道,“阿韦,我之虎臣。”

    太史慈适才虽被典韦所阻,但他当然不会因此与典韦生隙,当下,两人也正式见礼。

    荀贞转看左近,不见太史慈的坐骑,遂问太史慈道:“君怎么来的?”

    “慈闻将军迎家母来了徐州,便从辽东渡海还郡,步行南下,到了郯县,拜见过家母,又步至此。”

    荀贞顿生微怒,说道:“州府不知君至么?怎么也没送君一个坐骑?这么让君徒步而行?”

    太史慈说道:“倒是送了。只是家母已劳将军赡恤多时,慈本怀愧,思既无功於将军,又怎敢再受坐骑?”

    荀贞闻之,越发感叹,说道:“子义,君真信烈丈夫”令典韦道,“取我的马来,送与子义。”

    荀贞此次行州虽大多时为乘车,但他的坐骑也是随行跟着的。典韦应诺,即令人去牵荀贞的马来。太史慈辞不愿受。荀贞笑道:“君今既已至我州,以君之高材,如欲立功,还不容易么?马,你先骑着,功劳,日后再立不迟。”太史慈见荀贞意态诚恳,推辞不得,方才受下。

    荀贞叫他骑马从行车畔。

    等荀贞回到车,一行车骑继续前行,至县寺外而止。是夜,荀贞宿於县寺,设宴给太史慈洗尘,欢饮至夜半,又与太史慈共榻叙话,直到天微亮才歇。睡得虽晚,但荀贞多年戎马生涯,养成了早起的习惯,睡了不到两个时辰他醒了,却发现太史慈不在榻。

    昨夜是原卿轮值侍卫,荀贞把他从室外召进来,问道:“子义去了哪里?”

    “约小半个时辰前,太史君盥洗过后,说是去造访一下同郡乡里。”

    荀贞点了点头,心道:“‘同郡乡里’,说的定是刘正礼了。”

    太史慈是东莱黄县人,刘繇是东莱牟平人,黄县和牟平接壤,两座县城相距不过百里之远,太史慈与刘繇同为郡名人,尤其刘繇,族为宗亲,名动州内,太史慈与他是早相识的了。两人今既同在淮浦,太史慈身为郡晚辈,去谒访一下刘繇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荀贞记得原本的历史,太史慈曾经投奔过刘繇,但不被重用,刘繇还说他如用太史慈掌兵,会被许劭嘲笑,但使太史慈侦视轻重,由此可知,刘繇只是把太史慈当作了一个寻常的武夫。此时闻太史慈去拜访刘繇,荀贞心道:“刘正礼越是轻子义,我自应越是重子义。”

    有了刘繇轻视的态度作较,正好能使太史慈更早地归心於己,想到这里,荀贞令道:“叫阿韦去刘正礼所居的里外等候,待子义出来,请他登车,接来县寺。”

    :

291 王太守课政州最(四)() 
接了太史慈回到县寺,当日,荀贞又召见了陈珪等本地的士人,视察了一下县外的麦收和水利情况。   w w w 。  。 c o m下邳、广陵水系多,大湖也多,较之彭城、琅琊,州府对此两郡的实际控制以及此两郡的治安也都要好得多,因而,蒲沪主导的水利建设这一块儿,近期主要是在这两个郡。

    当下的农田灌溉,大体可分为三类,首先是井水灌溉,在田间挖掘深井,取井水以浇地,次则为水渠灌溉,即筑引河渠,从河引水灌田,再次是陂渠灌溉,陂者,池塘之意,蓄水为陂,障水为堰,淮河流域多大湖,故这种蓄水在陂塘,然后再引灌田地的方式最为常见。

    颍川、陈留、洛阳一带,大的河水少,井水灌溉较为多见,下邳、广陵河多、湖多,不需要开掘太多的深井,现下於此二郡之兴建的水利工程是以陂渠、水渠为重。

    淮浦南邻淮水,东有游水,西边又有凌水在县外三四十里处汇入淮水,县城附近且颇有湖泊,在其周边目前有两个水利工程在建,一个是单独的,规模较小的,另一个是向西北通到骆马湖的长渠,此渠等建成之后,长约有二百余里,能够灌溉农田近万顷,这两个水利工程,明显后者的意义和作用更大,因而荀贞也把巡视的重点放在了此处。

    正值农忙时候,为了不影响收成,水利方面的建设有所放缓,施工地仍在挖掘、建造渠道的民夫不多。烈日曝晒之下,行路尚汗出不止,更别说干体力活了,这些民夫尽管打着赤膊,只穿了犊鼻裤,仍是一个个汗如雨下。

    荀贞吩咐负责的吏员,令道:“需得注意防暑,给役者的日常饮水要供应足。”

    吏员应诺。

    荀贞远眺四方,指着水渠通向的西北方向,对张昭等人说道:“此渠建成之后,灌田可达百万亩,一年我州便能多得粮百万石,无论是用於军资,还是用之民生,都将大有裨益。”

    张昭等皆道是。

    张昭笑道:“如能如蒲阳陂之田,一年之所多得,何止百万石也”

    这条在建的水渠所通经之地域并非没有农田,只是现下这块区域没有足够的水资源可用以灌溉,所以亩产量稍低,待水渠建好,水资源充足了,随着灌溉得到保证,亩产增加一石左右应是可以达到的。张昭所说的蒲阳陂是下邳郡内,位处在徐县北界的一处有名陂塘,是由名臣张禹在章帝年间出任下邳相时兴建的,距今约有百年了,修成之后,成熟田数百顷,后垦至千余顷,种植水稻,产量最高时竟然达到了一亩十石之多,实为罕见,要知,今之亩产等土地只有三石,好的土地也不过四五石,条件最好的城郊之地也才五六石罢了。

    荀贞心知,蒲阳陂附近的田地能够达到过亩产十石乃是各方面因素汇合在一起才能偶然一见的,断难成为常态,更别说在其它地方复制了,知张昭此话不过是凑趣之言,因一笑了之。

    次日,荀贞率众离开淮浦,沿淮水西行百余里,南渡而下,至淮阴。

    淮阴南边也有一条水渠在建,这条水渠是从淮阴西南边的后世之洪泽湖湖区引水向东北,穿过邗沟,直达广陵境内的海西县境内,等完全建成后,长亦有二百余里,也可以灌田近万顷。

    邗沟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的一条沟渠,乃是第一条把长江和淮河连通在一起的运河,至今已有六百多年了,荀贞攻陶谦时,曾经利用过这条运河给荀成部输送军资。

    在淮阴停驻了两天,乐进等返回下邳的郡治,荀贞领荀彧等改走水路,泛舟邗沟,继续南下,入了广陵郡界。广陵太守王朗、广陵丞李博、监广陵军事的徐荣等在郡界相迎。蒲沪现在广陵,也随之共迎候荀贞。关羽驻兵堂邑,荀贞特地提前传檄,把他也召来相见。

    荀贞对广陵是太熟了。

    顺水乘船,他立於船头,观看沿途景色,忆及初到广陵时,又回忆年初攻徐时,颇有感慨。

    王朗、荀彧、戏志才、张昭等臣,辛瑷、典韦、关羽、太史慈等武臣分侍於荀贞的两策,并及郡的右姓名士跟着王朗来的俱皆衣冠相从。

    清风徐徐,带起诸人的服带飘扬,河边的行人、农人遥观见之,都觉盛丽。

    广陵最著名的冠族大姓有五个,号为“雷、蒋、谷、鲁,刘最为祖”,与刘繇、刘晔等一样,广陵的此刘也是汉室宗亲,有的是前汉广陵王之后,有的是本朝广陵王之后,现为郯县令的陈矫即是出自刘姓,后因过继给舅氏,遂改姓陈。

    说起陈矫,倒是还有一桩公案,他与现为州部琅琊从事的徐宣同为广陵人,齐名郡而彼此不和,陈矫娶妻刘氏,算是他改姓前的同族,徐宣因此而常讥讽之,还为此给荀贞打过陈矫的小报告,不过荀贞既喜陈矫之才,也重徐宣之能,故而亲自调和他两人的关系,虽没能使他两人和好亲善,却也至少使广陵郡、州不再有人议论陈矫的这桩婚姻了。

    随从荀贞行州的州督军从事陈端、簿曹从事秦松、部彭城从事吕岱以及部琅琊从事徐宣等都是广陵人,荀贞把他们召至近前,示意他们观看河两岸的景象,笑问道:“卿等从我至郯,算来也都离郡差不多半年了,今回故乡,望此景、人,可还熟悉?”

    邗沟东为射阳,射阳北是海西,徐宣家在海西,熟悉邗沟一带的情况,往昔他在广陵郡府供职,有时休沐还家,前半的路程便多是乘舟邗沟,走的此条水路,他四望多时,摇了摇头。

    荀贞略微惊讶,笑问道:“怎么?才离郡半年,竟已有陌生之感了?”

    徐宣答道:“也不是景色陌生。”

    “那是什么?”

    “宣细观之下,觉得之年前,两岸的树木似有增多,人烟也浓密了些。”

    听徐宣这么说,荀贞又观望了会儿两岸的人烟,果是如此,便召王朗近前,笑对徐宣说道:“此王太守之功也”问王朗道,“近月郡的民户可是又有充实?”

    王朗任以来,诸项政事皆举措得当,尤其在招徕流民这一项为各郡之最。

    依据广陵郡府的报、部从事的核实,还有主管各郡户曹的陈端之统计,每个月都有不少的流民落户广陵,落户的流民口数最多时甚至超出了流民落籍最少之郡的一倍多。

    :

292 陈国相襄军第一(一)() 
王朗答道:“本月至今,落户的流民数近有二百,起月少了些。 ”

    荀贞问道:“流民多是哪里人?”

    “有汝南来的,也有从吴、丹阳、九江、阜陵来的。”

    徐州周围的兖、豫、扬、青这四个州,兖、青二州黄巾横行,豫州境内虽少黄巾,然豪强林立,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