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珍玩-第4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

    欲擒故纵也有高下之分。要不是看出老王动了歪心思,唐易也不会来这么一手。到时候拿这个当幌子,就说搞不清楚是不是墓碑,先把老王坐地起价的路给堵了再说。

    而且,要是东西对,只是加点儿钱那也没啥,关键是现在这东西太麻烦,闹腾起来容易出事儿。

    到了工地附近,唐易把车停在了一家饭店门口,“车太扎眼,咱们走着过去,完事儿了不管买不买,老王我请你吃饭

    !”

    “好!”老王点头就带着他们向工地走去。

    “慢着。”毛逐拦住老王,又递给他一支烟,“我俩去了,碰见你熟悉的工友问你,你怎么说?”

    “啊?”老王愣了愣,“就说是朋友呗!”

    “你都说了,是外地人,平时就在工地上,你在山州有朋友么?”毛逐点上烟,“你身上带着什么坠子啊,挂件啊什么的没有?”

    老王从脖子里扯出一根发白的红绳,“有啊,喏,观音。”

    扯出来的,是一件杂质遍布的岫玉观音,雕工极为粗陋,地摊上开价一百,二三十就能买下那种。

    “听好了,这观音是你姥姥的姥姥传下来的,你妈又给了你,最近你手头紧,想卖了,就去古玩街打听了一下。但是你今天忘了带了,放枕头底下了。我们被你忽悠了一通,就跟着你到工棚看看东西值不值得收。”毛逐麻利地说道。

    唐易有些惊讶地看着毛逐,虽说毛逐脑子本就不慢,但就手这一通,还是出乎唐易的意料。

    这不光是规避麻烦的问题。唐易说了,想借着半块石碑引出收走另外一木盒玉器的人,毛逐这番话,无疑是顺着这个思路来的。老王的工友只要怀疑老王没把放石碑的木盒扔回地窖,真要想知道,就可能问出老王去了哪家店。

    这也相当于给那个买主留了线索。但是却又仅限于这一条线上的人,避免让无关的人知道。

    “好,知道了,你这心眼儿玩的,都可以当克格勃了!”老王嘿嘿笑道,说着又要走。

    “着什么急,我还没说完呢!”毛逐扯住了老王,“如果工棚没人,我们又看中了东西,那就先走一步,就在这饭店门口等你。然后,你再悄悄拎着蛇皮袋子出来和我们会合!如果工棚有人,到时候看我眼色行事。”

    “肯定没人,今天上午都得干活儿,我和工友因为昨晚上加夜班才能上午歇着也给整天的钱。”老王有点儿不耐烦了,“没有要嘱咐的了吧?”

    “没了,走。”毛逐踩灭了烟头。

    三人一起走向工地,他们停车的饭店门口,和工地隔了一条街,过了街还得再拐个弯儿。

    一走到工地门口,唐易就发现了一辆警车和一辆电视台的采访车。

    “你们那地窖,被发现了!”唐易停住脚步,看了看老王。毛逐也停了下来。

    老王虽说也停了下来,却满不在乎,“发现就发现呗,就剩下些破瓶子烂罐子了,我走的时候,那洞口用土又培上了,只要我俩不说,没人知道。”

    “那是地窖,不是篮球场!”唐易对老王也有点儿忍不住了,“你俩是裘千仞的徒弟啊,不留下脚印,‘土上漂’?”

    “刚才你们还说我呢,隔行如隔山。你们不知道,工地上发现个坟墓啥的,一开始都是一窝蜂下去看,就算不敢拿东西,那里面也早就乱七八糟了!这倒好了,我俩上午没上工,更是撇清了关系!”

    毛逐一听,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儿,不由得看了看唐易。

    “走,去看看!”唐易心想,既然是老王说的这么个情况,而且找老王的理由都有了,干脆直接去看看再说。

第866章 狄梁公碑() 
三人走到地窖所在的土坑附近,警察已经拉上了警戒线,线外围满了人,有民工,也有进来看热闹的市民。

    “我现在是在历家楼工地,今天上午八时许,几名工人师傅在施工时,发现了一个地窖······”省台的一名女记者正在对着摄像大哥肩头的摄像机介绍,语气有点儿僵硬,手势也不太自然,像是个新手。

    “经省文物局专家鉴定,这个地窖里以清代官窑瓷器为主,只是可惜,基本都已残破,具体数量和价值有待清查。根据专家的初步推断,这个地窖应该是民国年间的一处宅院内自建的,至于宅院的主人,尚需进一步考证。”

    接着,女记者将话筒给了旁边的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者,这个人唐易好像见过一面,是省文物局的,不过记不起叫什么来了。

    专家手上拿着半只带底的碗,“根据我们初步查看,地窖里的藏品,基本都是清代官窑瓷器。除了一只康熙官窑五彩过枝花蝶纹盘是完整的,其他的都有不同程度的破裂,有的甚至变成了碎片,可惜啊!”

    接着,专家举了举手上的半只瓷碗,“像我手上的,本来是乾隆官窑青花红彩宝相花纹碗,原本地窖里有一对。但是,我手上这只碎成了两半,而另一只,已经变成七八瓣了。”

    “根据现场查看的情况,这个地窖本来就有过塌方,塌方不仅直接破坏了部分瓷器,还使得地窖内的木桩和铁架歪倒,又破坏了另一部分瓷器······”

    女记者随后又问老者:“为什么这么多官窑瓷器会放到地窖里,这会不会是山州民国时期的收藏大家所为?”

    专家应道:“民国年间,战乱动荡,国家举措乏力,不少珍宝流向民间或者流出国门,民间收藏大热,各地都出现不少大收藏家,有的大名鼎鼎,有的却低调得很。你说的很有可能,但却未必能查出真实身份。”

    唐易一看已经开始扯相关背景了,便看了看老王。

    “看吧?没事儿!”老王低声嘟囔了一句,接着就转身,“走吧,趁现在工棚里没人。”

    唐易和毛逐对视一眼,和老王一起走向住宿的工棚。

    工棚是那种彩钢板房,一间不大的房里,摆了四张简易上下铺的床,看起来是住八个人。这时候,确实一个人没有,进去之后,老王插死了房门,从自己的床底下拖出了一个蛇皮袋子。

    “那个地窖里,除了瓷器,就只有你们发现的这俩木盒么?”唐易问道。

    “对,瓷器有直接放的,有放到铁架上的。一共两个铁架,这两个木盒,就放在两个铁架下面的空隙。铁架倒了,木盒没事儿。”老王说道。

    接着,老王拖出了蛇皮袋子,从里面又拿出了一件黄绿色的棉大衣,扒开棉大衣,露出了石碑。

    确切的说,这是两条长方形的石碑,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半块。只不过被人用类似修补米缸的办法,用锔子锔了起来。

    但是,这两条长方形石碑的文字却能连贯起来的。不难发现,这两条石碑本来是上下相连的,原碑想必很大,可能收藏者就只弄到这两块,恰好文字连贯,于是便并排放着,锔了起来。

    唐易先扫了一眼上面的碑文: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碑文当然是没标点的。)

    字体是楷书,看起来有点儿歪,又似乎有点儿稚拙。但是审视之下,却又是端正严谨,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别有美感。

    唐易看完,对老王摆了摆手,“收起来吧!”

    “真是墓碑?”老王一边装起来,一边问道。

    “不是墓碑,但也是写给死人的。只是只有这两条,所以还没写到哀悼的部分。”唐易道。

    老王将蛇皮袋子收好,又塞到床底下,“那你还要不要?”

    唐易叹了口气,“其实不想要。但是我既然都说了,那就拿着吧,这也不算是墓碑。不过,这也是拆了人家祠堂的东西,我买回去也出不了手,只能自己留着欣赏书法了。”

    本来这石碑的石质普通,也不好看,有风化痕迹,坑坑洼洼。关键是特别重,老王不可能带着一趟趟往古玩市场跑。一听唐易这么说,立即点头道,“好,你们去等我,饭店门口见!”

    唐易和毛逐离开工棚,迅速出了工地,过了马路,毛逐才问道,“这书法不赖,碑也够老,但是可惜只有两条。我却看你有点儿压不住了,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海内三绝!”唐易指了指前方的车子,“车里说!”

    两人上了车,把车窗开了一条小缝,各点上一支烟,唐易狠狠抽了两口之后才说道,“这是一块宋碑。”

    “宋碑?宋碑没什么创新,基本沿袭隋唐,研究碑刻的,好像都不太重视。”毛逐应道。

    “有长进啊!”唐易笑了笑,“不过这一块太不一般了,据说元代就毁了,没想到还有这两块残条,而且文字清晰,更重要的是文字能连通起来!”

    毛逐回忆了一下碑文,“天地闭,日月蚀,大厦仆,神器坠。这特么都能力挽狂澜,这碑文说的不是神仙吧?”

    的确,这些重大难题,似乎不是人能够解决的。

    唐易笑了笑,“古人为文,不过是虚写,象征意义罢了。元芳,你不会真这么看吧?”

    毛逐一愣,看了看唐易,琢磨了一下唐易说出的“元芳”,猛然明白了,“这写的是狄仁杰?”

    “没错,这就是《狄梁公碑》的两块残条!”唐易干脆灭了烟,“主角是狄仁杰,写文的是范仲淹,书法是黄庭坚,你说这块碑是不是海内三绝?”

    “卧槽!怪不得单独存放,这《狄梁公碑》,就是传世的宋代拓片都是凤毛麟角吧?”毛逐倒抽一口冷气。

    狄仁杰这个人,在历史上广受赞誉,死后曾被唐睿宗追封为梁国公,所以又称狄梁公。死后仍旧保持着长时间的盛名,各地都建有不少祠堂,唐宋时期的碑刻当然也就不少。但是最著名的一块,无疑就是这一块!

第867章 他被耍了() 
“范仲淹当时被贬了,路过彭泽县,拜祭了这里的狄梁公祠。”唐易接着介绍了两句,“既然被贬了,我想情绪肯定有点儿低落,低落的时候又看到、听到狄仁杰的功德,一时间心潮澎湃,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两千字的《唐狄梁公碑》。”

    这碑文,是有点儿夸张,看残碑上那几句就能看出来。感兴趣的也可以搜来看看,基本是大赞特赞,最后还抒发了要以狄仁杰为榜样,报效国家云云。

    范仲淹是著名的文学家,这篇碑文当时也被传颂甚广。

    黄庭坚是著名的书画家,他自己也写过狄仁杰:鲸波横流砥柱,虎**国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诬天下归仁。也挺夸张的,夸张也意味着他很敬佩狄仁杰

    黄庭坚显然也很喜欢范仲淹的这篇文字,便写了下来。因为钦佩,所以恭恭敬敬用了楷书。

    这三个人都是名传千古之人,这狄梁公碑在宋代就名噪一时。其实这刻碑的石匠水平也很高,但是却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所以,到底是谁刻的这块碑,那就真是无从考证了。

    根据历史记载,这块碑原来在立在九江,后来毁了,元代重新仿刻了一块,但是仿刻的,那就不是宋碑了,而且和原碑肯定是没法比的。

    石碑是怎么毁的,毁成什么样儿,那也没法考证了。不过,既然有这两块石碑残条,那就不是全毁了。而且这两块石碑残条居然流传了下来!

    碑刻这东西,市场上很罕见,也不好估价,但是这两块残条,说价值连城也不为过。不过到了唐易手里,压根就不会有出手的打算。而且,这件事儿到底是个什么走向,他暂时也没谱儿。

    而他现在,的确像毛逐说的,有点儿压不住了,一边努力平稳心态,一边等着老王过来。

    好在现在工地上的人注意力,都在地窖上,老王拎个破蛇皮袋子出来也没人注意,出来挺顺利。

    老王到了唐易的车边,唐易下车,看看四周,便打开后备箱,将蛇皮袋子搬了进去。

    “既然警察和记者来了,那咱们换个地儿吃饭!”唐易发动了车子。

    “哎?你还没给我转账呢!”老王立即说道。

    “我给你转。”毛逐说着,拿出了手机,“既然没人看到,那么两笔钱,一共一百一十万,就是买你姥姥的姥姥传下来的宝贝的钱,后面十万是你加的价儿,明白了吗?”

    “行了,记住了!”老王摆摆手,“真受不了你们这些倒腾古玩的!”说罢,居然一把从脖子上摘下那块岫玉观音,拍给了毛逐,“就算真卖给你了,这下齐活儿了吧?”

    毛逐没再多说,用手机从公司账户里又转给老王十万。老王收到提示短信心满意足,突然喊道,“停车,我不去吃饭了!”

    “别客气啊!”唐易笑道,但还是在路边停了车。

    “客气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