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珍玩-第5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讲过!可这刚过了不到一个月,我怎么就给忘了?买这个盘子的时候头脑一热,根本没想过有可能是光绪仿康熙!”
“这就好比训练和比赛。训练的时候你掌握了要领,投篮已经十投九中了,但是上了赛场,却可能十投一个也不中。理论学习是必须的,但是在古玩这一行,实践更重要!吃亏打眼这些残酷的实践,才是真正的训练。”唐易解释道。
“哎呀,唐先生,今天幸亏你来来。这真是应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让我茅塞顿开啊!”王导应道,“我平时哪有时间到市场上有那种实践啊,买东西也都是比较简单直接。”
王导一边说,一边对着博古架看了看,最后从博古架上拿下一件青瓷方瓶。这青瓷方瓶的造型比较怪,可以说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器型。但是,这釉色是接近龙泉窑的。
“你再看看这件,唐先生。这件造型很独特,我查了很多资料都没见过。”王导说道,“不过没有底款,但是釉色像是龙泉窑。”
司马六看了看,“王导啊,这个不用唐先生看,我就能看。你买的时候肯定想,哪儿都没见过,说不定是你独一份儿的大发现,发现了前所未有的龙泉窑造型,是个大漏儿,对吧?”
“真是有点儿这个想法。”王导倒是笑着承认了。
“这在古玩行里啊,叫做妖怪。”司马六笑道,“看似别具一格很新奇,其实就是主观臆造的东西。但是呢,拿到手的人,总会有一种期冀,觉得自己可能得了个宝贝。”
王导没有接话,而是看了看唐易。
唐易点点头,“实际上,现在行里很多造假的东西,都是这个类型。没有依据,没有时代背景,没有渊源。这个呢,就牵扯到学习古玩的另一个情况,除了文物理论和市场实践,还得有延伸性的学习,就是历史。你不掌握历史背景,就很难一眼判断出这是个妖怪!”
王导若有所思。
“今天说的这两件都是瓷器,王导,您肯定听说过唐英吧?”唐易接着又道。
“这个当然知道,大清有名的督陶官,瓷器宗师,仿古圣手!”王导张口就来。
“对。关于仿古,唐英说过一句话:仿旧须宗雅则,肇新亦有渊源!”唐易指了指这个青瓷方瓶,“龙泉窑历史跨度很长,但是,您把这个青瓷方瓶,放到任何一个时期的龙泉窑里,都会感到别扭。你可以翻看资料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为什么这是个妖怪了。”
“嗯,回头我一定好好对比一下!”王导点头。
唐易一听,就知道王导还残存着一丝侥幸。
其实,和古玩爱好者交流,唐易不怕真懂行的,也不怕彻底外行的,就怕半瓶儿醋。
这个王导就属于半瓶儿醋。当然,他这算是态度比较好的。
有的半瓶儿醋,拿着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应对你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执迷不悟。什么也听不进去不说,还特别容易抬杠。
。。。
第1176章 彩陶小罐()
♂,
<;!……章节内容开始……>; 这个王导,其实对唐易是比较服气了,但是因为有限的古玩知识结构,自己个儿还是有点儿想法。
碍于司马六的面子,加上王导口气上也还比较尊敬,唐易才说了这么多。该说的说了,至于这个王导的古玩收藏下一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正好话到这儿了,唐易也就顺势提出了告辞。
临走的时候,司马六顺道说了一句:唐先生这次也会去一趟倭国的西表岛,不过我安排好了,不影响剧组,一起出发,但是到了地方可能会单独玩玩。
这话说得很明白,根本不影响王导拍戏,就是知会一声。
离开之后,唐易对司马六说道,“我也没想到,他的东西都不真啊。”
“他这个人比较自负,我只是玩家,不是他眼里的‘专家’,也不便多说。不过这人还是不错的。”司马六笑呵呵道,“不过,通过你们今天的交流,我发现,玩古,虚心真的很重要。”
唐易笑了笑,“王导态度上挺虚心的。”
“这个虚心,是敞开怀抱接纳见解的能力,不是态度!”司马六摆摆手,“他态度上虚心,但你的很多话,还是没听进去。”
“他和你不一样,你是真喜欢,他有点儿附庸风雅,沉不下心。”唐易接口道。
司马六特别爱和唐易聊古玩,只不过他和唐易碰头在一起的机会不是很多。聊着聊着,他突然提议去琉璃厂看看。
“怎么突然想到去琉璃厂了?”
“我前两天在一家店里买了些宣纸笔墨,看到他店里有个小陶罐挺漂亮。不过不知道卖不卖,我也没看明白,就没多问,正好去逛逛吧,好久没逛市场了。你刚才说了那么多,勾起我的瘾头了。”
唐易想想也是,下午了,其他市场地摊估计都散了,去琉璃厂还能逛逛店面。
到了琉璃厂,司马六带唐易先去了那家店。这是一家经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字画的店面,没有古玩。不过,就在一个摆放高档墨锭的柜子里,确实摆放着一个二十多厘米高的小陶罐。
这个陶罐撇口细颈鼓腹,如果再高挑一些,更像个瓶子,腹部两侧各有一个小耳朵,罐身是彩色纹路,像是水波和漩涡。
柜子是有玻璃的,两人就在柜子前看了一会儿。
这时候,店里没什么人,一个身材挺瘦、眉清目秀的中年男子走上前来,像是老板,“两位这是想买墨锭?”
刚开始学书法的人,一般都会买墨汁,方便。不过那种研磨酝酿的乐趣就没了,所以有些讲究的,还是喜欢买墨锭。
“随便看看,您这小罐挺漂亮!”司马六应道。
“马家窑的,这东西不卖啊两位,就是衬托个意境。”老板笑着应道。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五六千年了,西北黄河上游一代出现,因为最早发现的马家窑遗址而得名,最出名的就是彩陶。不过,这个遗址不是华夏人发现的,是一个瑞典的地质学家发现并挖掘的。
“我能上手看看么?”唐易礼貌问道。
老板想了想,“两位这边请!”说完,打开柜子,拿出了这个彩陶小罐,带到了店铺一侧的八仙桌上。
“看两位也是风雅得很,既然喜欢,那就一并欣赏下吧!”男子伸手请唐易和司马六坐下,并倒了两杯茶。
开门做生意,眼目得灵,唐易和司马六不像是逛灯的,也不像是没钱的,老板闲来无事,就表现得很场面。
陶瓷陶瓷,先有陶后有瓷,陶和瓷不是一种东西。陶土和瓷土不一样,烧制温度也不一样。烧陶一般八百度左右就够了,顶多不会超过一千度,瓷器呢,一般是一千二百度以上。
这个陶罐,如果单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挺漂亮。不过陶器最开始出现,是实用器。陶器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吸水,你用它盛一罐开水,等凉了想喝,嘿,一看一多半没了,被吸走了。
华夏文化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用器往往也兼具艺术性,到后来很多实用器变成了观赏器,这其实也是古玩的一种内在推动力。
陶瓷实用器,还有个问题是易碎,但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使用陶瓷的,一般都是定居民族,这个小心一点儿就可以了。不像游牧民族,陶器瓷器少,金属器和皮革器多,因为他们活动多,怕摔。
唐易拿着这个彩陶小罐看了看,工艺已经很精良了,而且表面处理得很光滑,手感也很好。
那时候的陶器,肯定没有釉色。釉陶是汉代才有的,这陶器上釉,就解决了前面说的吸水问题,同时呢,观赏性大大增强了。唐代的唐三彩算是釉陶的一个典型代表。不过,看多了精美的釉陶和瓷器,看这种小罐,反而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
司马六看了一眼唐易,“好东西吧?”
唐易点点头,“马家窑彩陶精品,市面上可碰不着了。”
老板一听,笑了,对司马六说道,“敢情您来过啊?这是带着行家来掌眼了。不过您也看到了,我这是经营文房四宝和字画的铺子,这东西确实不卖。”
司马六眼光略显黯淡,看得出,他是真喜欢这东西,现在确定了是马家窑真品,很是想买,“老板,这东西您是怎么得来的?”
“这是我前几年去西北收购洮河砚,无意中得到的,我其实不懂陶瓷,只好字画,不过赶上了个好运气!回来找行家看了,居然是马家窑彩陶真品。拿回来之后,越看越喜欢,摆在店里,一来衬托个意境,二来也能随时瞅瞅。”老板倒也没隐瞒,大致说了说。
“既然老板不想割爱,咱们也不能勉强。”唐易对司马六说了一句。意思是这东西欣赏完了,也该走了。
“老板留个名片,我以后笔墨纸砚就到您店里了!”司马六想了想说道。
老板微微一笑,拿出一张名片递过来。开店做买卖,这都是随手的事儿。“墨趣苑,于老板。”司马六接过看了看,“那行,于老板,咱们回头再聊。”
唐易就势起身,却突然不经意瞥见了八仙桌一侧的柜子底格里的一件东西。
ps:国庆假期感冒绵延,算是咬着牙坚持过来了。今天假期结束,特别忙,而且感冒突然加重,吃了药昏昏沉沉。其实这块儿有细纲,本可以很快的,但头昏手软,说声抱歉,今天暂只更这一章了。
第1177章 筹海图编()
唐易看了看老板,“于老板,咱们这店里的东西,除了这件彩陶小罐,都是要卖的么?”
司马六也刚站起来,一听,心想唐易这是又看到了什么东西?
“您说笑了,除了彩陶小罐,还有很多不能卖,比如,咱们眼前这张八仙桌就不卖!”老板呵呵笑道。
唐易稍稍一愣,他没想到这个于老板开个玩笑还这么密实。他看到的柜子底格里的东西,是一套古籍刻本,有个半尺多高,外面还有个封套,带着皮鞘骨插。
从这个封套来看,像是明代的老东西。
“那套书卖么?”唐易干脆指着敞开了说了。其实,他没细看,也不知道有没有价值,但是既然发现了老东西,那就问问。
“噢,您说这个啊!”老板走过去,弯腰就拿了出来,“这是我收字画的时候收的,您要是感兴趣,且看着。”
这一封套书摆到了桌面上,唐易一看,表情却是一沉。
这是明代晚期的刻本封套不假。不过,第一,这是一套坊刻本,没有官刻本价值高。
这个明代刻书,比之前的朝代大大增加,刻书的场所,可谓遍地开花,算是华夏古代出版业的盛期。这里面,有官刻,有坊刻。很容易理解,官刻的质量一定是最高的,其中又以内府本、经厂本、国子监本为最。其他的中央机构和地方机构也有。
坊刻呢,自然就是民间的出版机构,分布很广,传世的刻本相对也多,质量呢,也参差不齐。当然了,价值也低。
第二,这封套上,写的是《智囊》。
《智囊》这套书,作者是明代的冯梦龙,主要都是些小故事,从先秦到明代,收了一千多个。算是一本古人利用计谋来克敌制胜和解决问题的处世集子。
这套书很好看,全是故事嘛,同时还能给人很多启发。但是正因为这样,这套书很风行,光是明刻本,就有很多,量很大。
既是坊刻,又是发行量大的一套书,价值自然高不到哪里去。当然了,毕竟是明晚期的东西,也算是不错的收藏品。
唐易略显失望,司马六看了看,兴趣也不大。不过,既然要求看了,唐易也就打开了封套。
结果,这一打开,更不对了。一本本翻下来,唐易才发现,这还不是一套《智囊》!
除了有两卷智囊,还有一些清代的刻本,都是坊刻本,质量都不高,像是个大杂烩。敢情这老板就是用了这么个封套,把这些零散的刻本装起来了。如此一来,更没意思了。
看着唐易的表情,于老板笑了笑,“东西比较杂,我就归拢了一下,也不值什么钱,您如果一并拿走,我给您算便宜点儿。”
这时候,唐易已经翻到了最后一本,正准备委婉拒绝,却发现了这最后一本居然是这里面最老的一本书,比这个封套还老!这个封套大约是明代天启年间的,而这本书则是嘉靖年间的,早了将近一百年!
而且还是官刻!
不过这本书残了,没有封皮。但唐易既然看出老来了,必定要细看。书页上一细看,这本书,竟然是《筹海图编》其中的一部分!
说起《筹海图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