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秦风飞扬-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离为郡守,唐秉则被蒙恬请来做九原郡令。
郡守只负责军事,郡令就要维护城市大小杂事,民声民怨都归郡令所管,级别一样,分工却不同。
刚到蒙恬身边就被委以重任,让唐秉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朝蒙恬抱拳拱手。
“大人秉始皇帝遗志,为天下苍生谋求福祉,唐某虽学识浅薄,只是沧海一粟,也不敢半分懈怠,自会管好九原。”
蒙恬闻言,哭笑不得,自从那天与唐秉交谈过后,唐秉完全变成了秦始皇的粉丝,动不动就是始皇帝之志。
“好,唐先生大义,恬深感欣慰。”
又道:“九原边陲之城,数百年一直与匈奴交战之地,民风彪悍,自不好管理,我教先生几处入手,保管百姓视先生为父母,万一九原有战事,也会舍命相助。”
“啊,请大人明示。”
蒙恬的话可谓震撼众人,自古战争,百姓避之不及,一听到敌军打来,都是赶快出城避祸,蒙恬能说出百姓舍命相助,这需要对百姓多大的恩惠才可做到。
蒙恬呵呵一笑。
“无他,百姓最关心乃衣食住行,汝可先把城中流民之所修缮,不许多华丽,只要干净整洁,房子暂用木材搭建便可。”
蒙恬的话唐秉深感认同,他住过流民区,自然深有体会那是个什么环境,污水横溢,臭气熏天,茅屋帐篷随便搭建,既没防水防火,也没引水沟渠。
晴天要忍受臭气蒸发之味,雨天要被淹之苦。
能重新修建,自然最好,可以铺地开渠,建好简易木房,起码要比现在好百倍。
只是流民有数万之多,需要多少木材建房,还不算请木匠人工。
现在九原城可是穷得叮当响,城中库存不足百金,这么浩大工程,远远不够。
见唐秉脸露难色,蒙恬直言道:“先生是觉得囊中羞涩,无钱财请到劳工?”
“哦,正是,九原刚下,第一季税收还没开始,况且商旅不多,实在捉禁见肘。”
“无妨,无妨。哈哈哈哈。。。。。。”
蒙恬一阵豪笑。
第42章 政事(下)()
见蒙恬心中胸有成竹,唐秉以为蒙恬要强征劳夫,正想出言相劝。九原刚刚打下,若是现在就强征劳夫,为流民改善住所,无异于挖肉补疮,得不偿失。
“先生忘了,你对面可是有数万之众,而且是免费的。”
唐秉抬首,见对面王离端坐,正举起手中茶碗,对蒙恬、唐秉看过来感到疑惑。
顿时,唐秉眼中一亮。
忽然一拍桌子,眼神就像看到绝色美女,露出垂涎三尺神态凝视王离,把王离吓得身子一缩,手脚似乎有冷气袭入,打个哆嗦。
“王大人。”
唐秉离席走向王离,满脸笑意,几乎想要亲近王离。
“唐大人,你。。。。。。你别过来,有事直说,只要王某能做到,必不拒绝。”
王离起了一身鸡皮圪塔,心道这唐秉不会是龙阳之好吧,哥我可不玩这一手。
他想到以后还是离这个唐郡令远一些,别不小心被他摸了两把,自己会恶心三天睡不着。
唐秉一愣,才发现自己吃相太难看,把王离吓到了。
连忙哈腰行礼赔罪,王离更觉得背脊骨透凉。
“王郡守,大人不给工钱,又要吾为流民建好住所,唐某只能向郡守求助,望郡守念在同臣之情,协力相助。”
“吾?”
“吾也囊中羞涩,有心无力。”
王离一下懵了,我又没钱,你找我也帮不上呀。
唐秉脸露嬉笑,把头凑到王离面前。
“郡守大人,我不要您的钱,我只要你的人。”
王离突然觉得唐秉原本稳重正直的脸变得面目可憎,正想站起一脚踹飞这个死变态。
唐秉又说道:“你的五万城防军,借两万给我十日便好。”
啊——
“你。。。。。。你是说要借军队?”
王离一颗悬挂在喉咙的心咕地吞回进肚子里,妈的,借兵就借兵嘛,别弄得这么矫情好不好。
读书人说话,就喜欢兜圈。
“对呀,用城防军伐木建房,修缮城池破损之地,便可省下工钱。”
唐秉觉得蒙恬是个天才,以前军政是分工,军方哪怕无事可做,也绝不会参与民生政事,只有蒙恬才能这么想。
蒙恬经过九八年抗洪,零八年地震救灾,自然知道,只要百姓需要的地方,军人就能够出现,这才是百姓拥护的军队。
现在用城防军来帮助百姓,百姓自会感激,还能省下大笔工钱,一举几得。
两人交谈一阵,最后唐秉以一顿饭的代价,请到了王离帮忙,乐得直裂嘴。
“大人,住所处理完,还有何良策?”
刚才蒙恬说过由几处入手,证明住房只是其中之一。
蒙恬夹起桌上一块羊肉,缓缓道。
“民以食为天,华夏百姓,千百年来食不果腹,若有人既能解决了住,又能解决吃的问题,尔等认为,这些百姓会不誓死守护给他们饭吃之人。”
诸人都知道这是肯定,衣食父母,能给饭吃,就是百姓的再生父母。
可粮食不像房屋,没有木料就让士卒上山伐木,没有工钱就用现成军士,粮食可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众人都举目望向蒙恬,听他讲下去。
“百姓无粮,正因为手中无田,唐秉,你即可安排人手,丈量出九原田产,将土地按人头均分租给没田的百姓,记住,是按人头均分。”
为何蒙恬要重点提示按人头,因为家庭人口不一,如果是按家庭分,有些家庭几代居住一起,可能人口众多,百十人一家,有些则人丁单薄,只有父子二人也是一个家庭。
人头就是劳动力,多人的就多分,少人就少分,这是最公平不过。
唐秉听罢激动不已,秦朝田地都是留来分给功臣,或是卖与士族,政府租田地给百姓,还没有这么做过。
国不与民争利,这个愚蠢的政策把政府手中大好资源白白浪费。
“大人,此策甚好,但租地收多少粮?”
唐秉了解过,士族租田地给佃户,是收七至八成,剩下三成甚至两成留给百姓,丰收之年还可勉强喝粥度日,欠收年份,只能靠野菜填填肚子。
蒙恬歪头思考一阵,道:“税两成,地租一成,若没有种子的百姓,郡府借种,收多一成。”
就是说,百姓在郡府租地,连税带租只收三成,就算没有种子的,也不多多加一成而已,比起士族的七至八成,要低一半有多。
蒙恬认为,田地是死的,人是活的,现在整个九原都是河套军地盘。
先把现有的田产分下去,待到农闲之时,组织百姓作坝蓄水,这样,就可以使更多旱田变成水田。
不够田地就去开荒,相信用不了多久,出使西域的使团回来,必然会带回土豆、花生等耐旱作物,对水的要求就可大大减少。
听了蒙恬一番言论,唐秉喜忧参半,脸带忧虑道。
“大人为天下苍生着想,秉倾佩万分,只是收租与当地士族相差颇大,只怕百姓会把士族的田产退掉,全部转租郡府的田地,这么一来,士族便会没了收入,会对郡府很大意见啊。”
“哼—”
蒙恬鼻子冷冷哼出,他要的就是这般,现在的士族都是附在百姓身上的吸血虫,迟早也会与蒙恬意志相背。
若是把矛盾积压在以后爆发,还不如现在解决。
九原城不过才张、吴两大士族,就算不满也翻不起天,还可以看看自己的政策会对士族产生多大影响。
这就等于邓公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先把九原当成试验田,试行推广。
以免日后在士族众多的大郡城实行起来,遭到措手不及的反应。
“东园公只管放手去做,张、吴二家若识相最好,倘若想以卵击石,就用雷霆手段直接灭族,将财产田地收于库中。”
蒙恬说这话时,诸人感觉杀气凌冽,丝毫不顾杀士族带来的影响。
“大人,九原张家可是晋阳张家的分枝,不怕给他日入晋阳带来不利?”
唐秉此话虽说是劝蒙恬,但也颇为无奈,这就是当时的士族,关系盘根错节,动了一家,就等于得罪一片,所以士族才会有恃无恐。
天下笔舌都在这些人的掌控,秦始皇焚了一些无用书籍,杀了几十个江湖术士,就被笔墨言传成为一代暴君。
如今蒙恬要拿士族开刀,如何堵得住这些人惶惶之口。
只怕被他们传出去,不用半月,天下人都以为蒙恬是魔王转世,来屠戮百姓生灵,这对以后要南下,会产生阻力,所以唐秉不得不劝。
蒙恬一脸淡然,上前几步,拍拍唐秉肩膀。
“东园公不必忧虑,吾不是鲁莽之人,有些事就算背负骂名,也非做不可,宁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唐秉惊愕了,王离呆住了,所有人都被这句话震在当场。
这非霸道之言,而是王道之言。
第43章 改革(上)()
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
唐秉身子一震,他想到了始皇帝,当年是否也和蒙恬一般心情,说过同等的话,于民有利,就算得罪天下也在所不惜。
或许只有他们这种霸主,才会视名声如粪土,只求心安。
“诺!”
见蒙恬心意已决,唐秉不再劝说,退回席位。
“不知甪里先生、绮里季几时可以到达?”
在唐秉决心出仕为官,就分别传信给三个好友,把蒙恬与他之事告知,希望三人可以来辅助蒙恬。
甪里先生周术与绮里季吴实收到信后即刻启程,应该这几天会到。
而夏黄公崔广因家父过世,要守孝三年,便回信拒绝了邀请。
“大人莫急,估计明日就会到了,不知大人打算如何安排二公?”
自己写信邀请来的好友,唐秉当然不希望落得太差。
蒙恬想了一下,这是第一批投靠自己的贤士,不但要重用,还要用对地方,人才紧缺,好钢必须用在刀刃上。
“听闻甪里先生研究兵法奇谋,我欲将他留在身边,至于绮里季吴先生,暂时还没好的安排,想在九原建一所郡立学堂,让每个六岁以上孩童免费入学。
书籍笔墨一律由学堂包办,中午再加一分伙食,就暂时委屈绮里季负责此事,待打下晋阳,再委以重任。”
此事蒙恬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过,当下说出来,都惊愕万分。
教人子弟,不收费用,还包办书籍笔墨,再包伙食,这需要多大的开销,唐秉暗暗叫苦,郡令这个管家难当呀。
以前的书籍都是竹简,不但重,还无法复制,每一卷都要抄写,免费开课授业,要多少卷书籍才够。
一餐伙食虽然不多,但是小数怕长计,一年下来,这也是一大笔开销。
而且蒙恬说得是公开授业,就是说所有人都可以来上课。
对于书籍只是垄断的士族来说,蒙恬这是在挖他们的根基。
开启民智,唐秉也不由皱起眉头,蒙恬就不怕以后控制不住百姓吗?
封建王朝,统治者一直奉行愚民政策,就担心百姓开智后不便于管理,蒙恬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要全民读书习字,他也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大人,如此做来,百姓是得利了,你不怕天下士族恨你入骨,皆与你为敌?”
唐秉之话引来诸人愕首,他们也有此担忧。
蒙恬不以为然,笑道。
“若天下人人识字明理,百姓能辨对错,还怕士族颠倒黑白,他们之所以得势,就因为百姓不懂文识字,才能愚弄苍生,我偏偏要从这里断了士族的路。”
他仰首又道:“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没有谁可以长久统治,除了百姓苍生永恒,其余皆为尘土。”
士族,就是这个时代的附骨之疽,若不能彻底清除,天下迟早毁于士族。
历朝历代,农民还是走投无路才被迫造反,士族却是为自己的野心,不顾苍生死活也想登上帝位。
每次农民起义,最后得益者几乎都是士族。
他们在盛世潜伏,对百姓巧取豪夺,一旦出现乱世苗头,立即用几代积累的财富招兵买马,伺机而动。
最后,农民起义的果实被他们摘取,出现新一轮的朝代更替。
底层生活的百姓还是没有翻身做主,只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
正因为天下书籍,知识都被他们所掌控。
这就是为何华夏经历了两千年封建王朝,思想没有半点进步,到清末才被洋人的铁舰大炮,轰醒了沉睡的国人。
欧洲从文艺复兴,到蒸汽机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