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唐曲-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到连锁反应,百姓为了图省事很可能顺带别的东西都在有火柴的店里买。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习惯,武家的店铺就只能关门了

    “哼想和武家玩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手段,你还嫩了点儿”武家的来人在踏上马车前狠狠的啐了一口,心中高傲的想着,晚上随便找个买了秘方的人,出大价钱买,他还敢不给武家面子吗

    本文来自看王小说

    :

第61章 点亮长安炼煤油() 
转到后殿,李白快步跟上李璲,在后面甚至有些扭捏的嘀咕:“殿下,你不是说……你这是……”堂堂的剑圣弟子竟然满脸的委屈。

    “先生是不是责怪本王临时变卦?呵呵”李璲停下脚步,转身对李白笑道。果然李白不自觉的稍稍点点头,立刻反应过来,“啊”的一声惊呼,连说“属下不敢”抱拳请罪。却听李璲紧跟着又一句:“本王早就想好要卖给所有人,谁跳出来就拿谁开刀都是本王故意的。”

    “殿下你……”李白这样的一根筋不像高适当此情况会立刻沉思为什么,而是一副被欺骗的欲哭无泪的表情摆给李璲看。李璲不好意思的拉着李白的手臂,道歉道:“本王给先生赔罪了,没有事先说明而让先生误会。”

    李白毕竟是成年人了,基本礼仪还是有的,赶紧作揖,不能受王爷的礼,闪在一旁无奈苦笑道:“李白倒是无所谓,只是担心,殿下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武家?”

    “早就得罪过了也不差这一回,呵呵,总比再多得罪另一家好”李璲倒是很得意似的,丝毫不在乎道:“何况就算不得罪武家,先生以为武家会和本王站到一边吗?注定的敌人,那就尽一切办法削弱他。”

    李白这会儿已经开始动脑子了,跟在李璲身后使劲儿的想,希望也能跟上李璲的思维,一直到坐下了才又问:“殿下总不会平白无故戏弄他们吧?这样做可是有什么好处?”其实李白心里安安鄙视的想,损人不利己可不是你丫的风格……

    李璲悠然的着又甜又咸的茶水,有意提点李白,于是说:“本王需要火柴大量的出现,才能变得不值钱,同时也是不想被掌握在个别人手里。这样做,他们知道来之不易又竞争激烈,就会加快生产同时提高质量,而武家不会善罢甘休定然非得得到火柴制法不可,本王相信他们肯定能得到,然后,武家更知道来之不易也就更会把心思扑在火柴里,没有精力到别处捣乱了。”

    “那……殿下为什么要火柴大量出现呢?”李白此刻倒是有点儿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了,李璲没说话,认真的着茶,不理李白期待目光……因为李璲看到高适已经从前面回来了。

    “那是因为时间紧,殿下只有五天,要在千秋节之前就让皇上看到长安的夜晚亮起来”高适刚一进来就回答了李白的提问,李白再转头看李璲,果然见李璲确认的点点头。此时高适落座,却开口说道:“属下也有个问题好奇……殿下啊,除了哄皇上高兴之外,把秘方传出去有什么好处?不会就为了一下子收十多万贯方法出让金吧?”

    “十多万贯”李白惊的差点儿蹦起来,但没蹦起来也还是打翻了茶杯,赶紧忙着擦拭。但心里一算,也还真是……几百个商贾,每人花三百贯买秘方,可不得十几万贯嘛。

    “先生放心,细水长流的道理,本王是懂的。”李璲还是云淡风轻的语气,让高适放心不少,知道他没疯。然后李璲才慢慢解释:“第一,火柴并不值钱,咱们垄断着细水长流的卖,那水太细了第二,制造方法也不值钱,只要有心人拿几盒火柴成好好研究,就能知道制造方法,所以不如在最开始的时候直接卖掉,十多万贯毕竟不是小数嘛。第三,火柴燃着了是为了去点燃别的东西的,先生想想,没有别的东西让它点,要它有什么用?”

    “对啊没大用啊”李白一拍大腿好像顿悟了一般。听到李璲这第三个理由,高适的反应却和李白完全不同,马上想到了更深一层,急切的问:“殿下是不是还控制着给火柴去点的东西?”

    “哈哈哈哈”李璲笑得前仰后合,这一下算是默认了高适的猜测。

    两天以后,李琬督造的巨型烛台五千根已经矗立在长安最宽阔的两条大街上,也就是朱雀门到明德门的南北中轴线,和春名门到金光门的东西中轴线。丈高烛台上固定的大瓷罐里面,是浸泡煤油的棉绒烛芯……“噗”在戌时一刻五千个烛台同时被点燃……长安的夜色亮起来了此刻站在承天门上往南望,就会看到一横一竖两条火龙绵延十里长,明亮的气魄凸显着大唐的繁荣昌盛

    承天门上李隆基带着众嫔妃和文武大员静观了整个点亮的过程,啧啧惊奇声不绝于耳,那煤油燃出的火光当然不是蜡烛的微弱可比的了高兴之余,李隆基却疑惑的问高力士:“朕的千秋节还要两天之后呢啊璲儿是不是心急了些?”

    “呵呵,老奴想着,仪王没把这两条火龙当回事儿吧……”高力士给李隆基扇着风,脸上的笑和善而又深邃,低头小声提醒道:“恐怕还有真正的惊喜在后头呢”

    而主持整个仪式的荣王李琬已经默默离开,马不停蹄的奔回工坊,他的袖子里揣着李璲刚刚画好的小型简易煤油灯的图纸,墨迹还没干呢……这可是十二弟特意为他六哥准备的财路,短时间内将成为荣王府独有的产业

    李璲说仪王府忙不过来,并非推托之言,李璲自己,主要精力必须放在各军选拔仪仗队的麻烦上。当十六卫中各卫的百人队已经开始踢正步的时候,吴广带着黄蜂卫被堵在了神策军的驻地外面。

    李璲读过唐史,躺在碧玉车里回忆起唐朝的军制:大唐开国时施行府兵制,就是各州建立折冲府,兵士平时在家务农,每年农闲时有两个月应召训练,说白了就是后世的预备役。然后除了左右卫的兵员来自勋亲贵族外,从各州府兵中挑选精壮到长安组成十四卫军,其中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属于常备野战军,而左右监门卫是京城的卫戍部队,左右千牛卫是皇帝的禁卫军。

    各折冲府的都尉、校尉只负责管理和训练,没有调动兵马的权利。而十六卫各有大将军也都是平日管带,没有领兵作战的职责。这一点后世就是学的隋唐,互相牵制各不统属。战争开始时皇帝临时委派行军大总管,战争结束后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总之十六卫都属于义务兵制。统称南衙禁军。

    将士靠军功累积而得到晋升,底层百姓靠军功能获得勋爵,从而改变贫穷又低微的地位,所以军队中战斗力高昂同时,为了国家的稳定,不断提供封功进爵的机会,朝廷就需要以武立国,不断对外征战这就是唐朝武力强横的原因。

    到了开元时期,由于戍边征战是义务的,军中的腐败又导致将士既难以晋升又缺少奖赏,积极性很低落。张说当宰相的时候开始建立募兵制并行,也就是掏钱招募兵士,正好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很多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养家糊口而当兵暂时的解决了战争的需要和流散农民的生计。

    所以后世就有了“当兵为了吃粮,吃粮才去当兵”的概念。而没有了荣誉感只为了钱粮,军队战斗力就会更低宋朝之后府兵制彻底不存在了,汉人的战斗力也再没强大过。

    本文来自看書網小说

    :

第62章 承天门阅兵愁军械(上)() 
不得不说,张说的募兵制改革给后来历代开了个不好的头儿他的眼光太浅,否定了府兵制的优势,又看不到造成府兵制衰落的根本原因,所以想出个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同时募兵制更开启了边将自己掏钱募兵的机会,那么,士兵当然忠于给自己钱粮的上司而不终于国家了,可以说,募兵制就是后来节度使藩镇割据的根源,是盛唐衰败到灭亡的原因。

    前一阵李璲那么积极的为十六卫出征回来的将士抚恤,多少也有一些鼓励士气、维护府兵制别那么早崩溃的想法。

    而此刻处于募兵制刚开始时期,朝廷还没看到恶劣的萌芽,募兵组织的三支新军“龙武军、神策军、御林军”斗志高昂,正是习惯了没军饷的人突然拿到军饷后开心的状态,还没有百年后那种认定当兵就该有军饷、没军饷就不好好打、有军饷还是不好好打的习惯呢

    所以这三军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统称北衙禁军……尤其是领军将领更不把兵部程文当回事,也不可能归顺李璲……龙武军大将军陈玄礼是棣王的棋友、神策军大将军王毛仲是武惠妃心腹、御林军大将军葛福顺是鄂王的表舅。

    吴广派人传信说,葛福顺很配合,御林军抽调的一百人几乎都是有勋位在身的校尉,毕竟葛福顺的人生几起几落,刚刚熬过被贬外放回来,差点儿掉脑袋的他早看透了朝堂宫廷的变幻莫测,重新领兵后很是谨小慎微。陈玄礼虽然不屑一顾的态度表露无疑,但他本身是个知达礼要面子的人,总算拨了龙武军一百人穿戴了最闪亮的铠甲来参训。

    而那个王毛仲……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无赖他也正是靠装无赖一根筋获得皇帝信任的,除了李隆基他谁都不放眼里,虽然容易得罪人但同时证明了他心里只有皇上而没有结党这其实是个很高明的手段只是瞒不过李璲的历史知识而已。

    不管是受武惠妃指使,还是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反正就是拒不执行兵部的调令,把吴广和十名黄蜂卫挡在了军营外面。

    “仪王驾到”碧玉车咕噜噜的停在神策军的营门外,吴广连忙过去扶李璲下车,顺便回禀这两天的事情,说到只剩下神策军不配合的时候,李璲轻蔑的笑了笑。这时候守营士兵坚定的挡着,貌似大将军将令比什么都管用。

    只是躲在营门里各个角落的士兵都在交头接耳:“喂,你说咱们大将军厉害还是仪王厉害?我可听说仪王殿下如日当空,太子殿下都装哑巴呢”、

    “咱们王大将军怕过谁?去年斗鸡还赢得仪王殿下卖家产呢”、

    “今时不同往日了,仪王府的大殿都是翡翠砌的,荷花池里用铜钱堆成假山,需要花钱的时候,府里下人随便抓一把就出门”、

    “你小子什么时候去过仪王府?就跟你亲眼看见似的也不想想咱们王将军背后是谁?”

    李璲耳聪目明,把这些议论都听在耳朵里,站在大营外直到听够了才见营门缓缓开启,王毛仲顶盔掼甲腆着肚子晃晃悠悠的出来,就像丝毫不知道一个亲王在他门口站了很久似的,哈哈大笑着热脸相迎:“呦呵,好久不见殿下了啊,自从去年斗鸡暗中使诈,殿下可是一直躲着不见我,今天怎么又想起老交情啦?不会是有事儿求我吧。”

    “王将军别来无恙,本王还真是学乖了,所以赢一回就赶紧收手,才好进退自如嘛”李璲面无表情的话里有话,一上来就出火花。同样是语带机锋,一个怨恨加刁难,另一个警告和劝诫,都是心知肚明。李璲拱拱手道:“有事儿不假,但对本王不过小事儿,就看王将军是否当成大事儿了”

    “军中无小事”王毛仲突然拉下脸,语气急转,厉声道:“此处不比长安的酒肆,恕王某不能和殿下玩笑。哼哼,神策军的职责是拱卫京师征战沙场,至于卖弄姿态博取虚荣的好事儿就让给其他人吧,还望殿下理解宽容才好”

    王毛仲有请罪的词汇却毫无请罪的语气,本想激怒李璲顺便试探一个底线,好为讨价还价做准备。他这脸由笑转肃,万没想到李璲的脸却由肃转笑:“理解理解,王将军恪尽职守真是朝廷的栋梁,既然咱们老交情了,那本王就更不能让你为难了……就此告辞”

    李璲转身就走,毫不留恋,顿时把王毛仲干在那里王毛仲本来想扯皮的,可李璲大老远跑来了竟然干脆利落的不扯皮,这可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碧玉车来得快走得更快,吴广骑马在旁边跟着心里很是不忿,实在忍不住了对车内问道:“殿下,就这么走了神策军的士兵怎么看?您……您今天真是好脾气呢?”

    听到这句抱怨李璲就乐了,哈哈大笑惊起沿途无数飞鸟李璲拉开车窗笑道:“目的达到了还不走?再不走就露陷了哈哈,三天后阅兵式的时候神策军不出场,父皇会怎么想?百官会怎么说?百姓们会怎么传?你仔细琢磨琢磨……好了,咱们去南衙禁军校场”不等吴广转过磨来,李璲就发出了指令。

    ……十六卫的点将台上,李璲拾级而上,三丈高台能清清楚楚的看到十六个方阵、一千六百人的队列线条。他们的正步踢得还真是整齐,教导的军歌也很嘹亮,但李璲看了半天总觉得却了点儿什么……是生动是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