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唐曲-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朝的制度,管兵马的不能带兵马,所以左领军卫的将军日常操练左领军卫士卒,但无权指挥左领军卫士卒出营去执行任何任务崔希逸抓住“私调兵马”这一件事就足以让覃睿人头落地了。

    崔希逸的声色俱厉并不能吓唬住覃睿,覃睿端坐马上比他高了一头,背靠三百多银甲卫士底气十足,俯视着孤身一人的崔希逸,覃睿缓缓的从怀中掏出印信和文,但并不打算交给对方验看,只是在眼前随意的晃动两下,不屑道:“首先,崔大人叫错了本将的官职,本将昨天已经调任右领军卫了,其次,这里有兵部的文和京兆尹的行文,命本将带左领军卫卫士三百维持普救寺赈灾募捐的秩序,崔大人莫要诬蔑好人”

    “你……”崔希逸怒目圆睁,心道你左右领军卫不就是一条裤子的两条腿儿吗?但后半句终于憋了回去——“你是早有准备啊”

    看書蛧小说首发本書

    :

第90章 韦谏议风闻言事() 
当然是早有准备头天晚上覃睿被调任右领军卫中郎将,只是例行公事的平级调动,用不着皇帝批准,而不在同一卫所中了从名义上就有资格带领左领军卫的人马执行任务,当然,这还需要京兆尹的恳请、兵部的批文、新的左领军卫将军的配合。

    只不过这一套手续今天办理的非常快速而已。而左领军卫还没有新将军上任底下的人都是覃睿的老部下,当然一叫就走了。进出城时走的城门又都是金吾卫中和覃睿最交好的一个邹将军管辖,所以一路畅通。又有李含光带了一众道门弟子在灾民中宣扬,提前等待在那片郊野,一大早就排好了百条队伍等救济,所以后面的事儿井井有条,没发生蜂拥而上、趁火打劫、踩踏受伤等的混乱问题。

    而李璲的准备远不止这些。

    第二天崔希逸准备好了参奏覃睿的表章揣在怀里,太极殿前钟鸣鼓响后排列两班,蚂蚁般的官员们踏着小碎步低头钻入宏伟的殿堂,数丈高的廊柱下没人敢窃窃私语,等到熟悉的公鸭嗓喊出“皇帝上朝百官叩拜”后,大唐的官员们大礼参拜。

    崔希逸一个吏部郎中注定在今日没有启奏天听的机会,因为头一个跳出来的吏部侍郎李适之已经先开口:“臣有本,臣参奏户部度支司、储庚司郎中玩忽职守,致使天下商情不稳而米行哄抬物价、钱价混乱而百姓生活维艰,皆户部之过也”

    上来就已经抛出了一个天大的难题给众臣,绝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讨论出结果的。而韦家和武家掌控着户部,谏议大夫韦见素赶紧笏板高举,侃侃而谈:“启奏吾皇,自从去岁丰收,米价从一斗八文降至一斗六文以来,原本很是稳定,但今冬大旱,粮价波动在所难免,此自然调节,非任何人的责任。”

    韦见素这话放在平时原本没错,韦见素其人也算个名臣,史记载最早看出安禄山谋反劝谏唐玄宗收权的就有他,他更是提出了具体制衡安禄山的办法。但今天这事儿他还是有私心的。

    李适之是皇室宗亲,常山慜王李承乾的嫡孙,当然不吃韦见素那一套,冷嘲热讽的反驳道:“韦大人有点儿见识好不好?今冬大旱,若是粮价上涨那是在所难免,但如今的米价是一斗五文不涨反跌,这也是自然调节吗?”

    “啊?”韦见素顿时吃瘪,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应答。韦见素身居高官平日里连自己家的买卖都不关心,所以不清楚情况。但毕竟是才干之人,稍加思索后,就知道如果李适之所说属实,那就是铜钱的币值问题

    这也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根本问题物价的稳定绝对利国利民,通货膨胀或者货币贬值都可以导致经济崩溃李适之的痛陈厉害是及时的、也是必要的。京兆韦家就是做粮食生意的,若是大旱之年粮价下降,对韦见素自己就绝对没有好处从这一点上看该和李适之站在同一条线上,按理说立刻闭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可李适之弹劾户部的郎官也不行啊户部一大把姓韦、姓武、姓杜的……这可就要打罗圈架了韦见素心思电转间唯一能破解尴尬的办法就是祸水东引,赶紧找到导致铜钱价值奇怪波动的根源才能让户部的人脱掉干系。

    想到这里可就顾不得什么了,韦见素再次挺直腰杆奏道:“这当然不是自然调节如果按照户部的调节粮价原本会上升一文钱的,但……”狠狠心,选谁当替罪羊关键看亲疏远近,想到早上刚接到的一个消息,就有了主意。

    同盟的利益低于主子的利益,主子的利益低于家族的利益,家族的利益低于自身的利益,任谁都一样。这就是玄宗朝满堂的名臣、贤臣、能臣,却使唐朝急转直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韦见素于是说:“但从大旱以来,百姓愚昧,纷纷求神问佛,而各个佛寺趁机敛财,甚至豪奢到将铜钱熔化铸造铜佛像的地步导致市面上铜钱紧缺,这才使币值上升。微臣听闻有的地方已经恢复了以物易物的习惯,户部铸造新钱都赶不急长此以往定然大乱,请陛下圣裁。”都说这么明白了,还有什么可圣裁的?

    立时就有户部一群人叫起撞天屈,顺着韦见素的话头把责任全部推到寺庙敛财铸佛像上。底下崔希逸刚想着既然说到寺庙的问题了,是不是有机会说说覃睿带兵抢劫普救寺的事儿,没想到倒有人抢先一步说了。

    兵部主事萧子夜机敏的搭上户部全体人马的顺风车,出班陈奏:“启禀陛下,户部同僚所言甚是,就在昨日,长安普救寺还在光天化日之下打着救灾的幌子募资,暗里却已经请了铸造工匠开炉准备化钱幸好微臣发了公文调左领军卫三百人抢先管制住了,这才将募集银钱真正用到灾民身上,否则激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啊这里有铸造匠人的供词和在场士子的见闻,请陛下御览”

    先不说崔希逸彻底可以闭嘴了,萧子夜竟然呈上一份致普救寺方丈于死地的供状?韦见素等人都奇了怪了,真是说什么有什么啊自己刚找到的话头儿,他那里就准备好了落井之后下的石?但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总不能反覆无常往回咽吧户部的人纷纷响应,表示对兵部做的事儿大家都是提前通过气儿的,这是一次联合行动,结局也很成功。

    三分之一朝臣众口一词了,唐玄宗终于开口:“右领军卫中郎将覃睿做事果敢、带兵有方、不负众望,赏明光金铠一副、钱千贯”皇帝下诏赏了也就算是把这件事定性了,动摇国家根本的罪责当然也就是佛门敛铜铸像,接下来就该讨论如何应对了。

    兵部摘干净了,这次年轻人筹划的如此成功,真是孺子可教也,萧嵩暗中点点头就又开始闭目养神。宋璟瞥过来一眼,从萧嵩的神情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只能作罢,不是事关国家兴亡的大局的事儿,宋璟早已经习惯不发表意见了。可这么大的事儿宰相怎么能不支声?裴光庭上次挨了个窝心脚,现在还步履维艰着。

    此时可算找到表现的机会了,高举儒家道义的大旗就义正言辞的站出来:“魏武帝拓跋焘灭佛,皆因寺庙坐享大量土地而不交税赋,致使天下穷困、百姓饥馑,哪有救苦救难之心?周武帝宇文邕灭佛,皆因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致使女子舍身为奴、男子剃度入佃,哪有大慈大悲之意?微臣以为先朝做得很对……如今佛门化钱铸佛,搅乱天下财赋,谁能保证将来他们不会化佛铸钱,坐享锦绣江山?此诚为包藏祸心的谋逆之举望吾皇警惕,不可不察也”

    裴光庭大义凛然,上纲上线的又刚好捅到任何皇帝最软的肋叉子,底下谁敢反驳?铜钱与佛像互相熔化铸造的问题正是一针见血,不得不说裴光庭能当到门下侍中的位置不是虚的。萧嵩那种老人精闭着眼都在心里想“兹事体大,痛下决心”,何况是那些见风使舵之辈?顿时一大片官员跪倒,高呼:“陛下圣明,不可姑息”

    李隆基把问询的目光投向高力士,高力士呵呵一笑,躬身答话道:“谋反嘛,当不至于,但贪财是肯定的,和尚们确实有些不识大体了。”

    高力士开口那基本就是代表李隆基的意思,他是最能揣摩皇帝心思的人,说出来不过是帮皇帝坚定意志下决断的。立刻又是更多的朝臣跪倒、为民请命要求打击佛门。李隆基点头,于是下旨:“是不能由着他们放肆了,一张一弛也该到紧一紧的时候了,但也不必矫枉过正嘛……朕意:各州府收缴铜铸佛像造钱”

    古代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可以让人才们讨论,但有一个好,那就是一声令下可以让补救措施雷厉风行的执行下去。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蛧

    :

第91章 崔舍人据理力争() 
高适的谋划天衣无缝,近乎所有人都被一打尽算计了进去从对武家人最戒备的唐宗室皇亲李适之入手,到让韦见素等户部的人两难,恰好头天提供了普救寺敛财的故事,又有萧子夜成功转移矛盾顺便点醒众人,最后坚定儒家道统的裴光庭急于重塑威望……李璲料定了唐玄宗不会把铸钱权利给任何人。   w w wnbsp;。  。 c o m

    只听御座上李隆基问道:“此事由哪位将军愿意督办?”

    正当十六卫的大将军们都在犹豫权衡时,神策军的王毛仲腆着大肚子迈步,急不可耐的高呼:“末将愿领此差使神策军定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鼓作气为朝廷缴清天下寺庙私藏的精铜请陛下降旨吧”

    王毛仲捶胸顿足的指天发誓自己能做好,这是有原因的……上次阅兵式可是犯了个大傻不但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其实弄得皇帝最赏识的神策军缺席让百姓们胡猜,也等于给了皇帝一记响亮的耳光自己真是不知道哪头儿炕热了……这次有这个轰动天下的大差使必须争到手所以王毛仲现在不惜哭天抹泪的博同情,戴罪立功的话都出口了。

    哪怕王毛仲知道这是多么得罪人的事儿但正是因为做这样的事风险太大,周围那些将军才犹疑,才有自己抢先开口的机会……重获皇帝信任的机会看吧,只有我王毛仲才是陛下你的忠实信徒啊,他们都只顾着自己,只有我明知山有虎,不计后果的为您分忧呢

    果然,李隆基目光有些柔和,“嗯”了一声表现着欣慰,想了想说道:“神策军很久没动弹了,都要发霉了,朕就给你这个机会,不过……毛仲啊,你可要约束手下,这是国之大事要做到账目清楚,明白吗?你可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唐玄宗深知王毛仲贪财好色,要不是念着旧情早就宰了他了,此时话里的意思分明是说“最后一次信任”王毛仲听得出来,感激涕零的跪倒,不受大肚子的阻碍响亮的叩头活脱儿一个不倒翁圆滚滚的在丹犀下晃悠。

    但李隆基还是不放心,朗声宣召:“陈玄礼、葛福顺”立刻有两个武将闪身出班高呼‘莫将在’躬身站在王毛仲身旁,李隆基严肃的说:“天下寺庙众多,神策军难以雷霆之势面面俱到,你们带着龙武军和御林军同时出动,配合王毛仲建功吧。”

    “遵旨”陈玄礼和葛福顺立刻领命,扶起哭成泪人的王毛仲当殿就出去整军了。

    十六卫的众多将军立刻后悔不迭,上次阅兵式积攒下的那点儿人气恐怕又要被抢光了其实李隆基有自己的考虑,之所以选择用北衙三禁军而不用南衙十六卫军,因为南衙属于兵部,也就是萧嵩诸将,北衙直属于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是更加信任,二是抄没的巨量原铜直接进宫,三是十六卫有向仪王璲靠拢的趋势

    李璲深居府中连打了三个喷嚏,很是纳闷这是谁惦记上自己了?但想不到是唐玄宗对自己已经很是忌惮了,此刻正在欣赏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儿呢

    自从《白蛇传》上演以来,什么新鲜事都有了,在李璲的刻意修饰下,法海二字成了长安城的禁忌,但凡有胖大的白眉老和尚出现都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瘦弱的生境况也不好,成了负心薄幸的代名词,很多女子的审美眼光都开始转向肌肉男,也许大唐尚武的风气会因此而多延续几年也说不定?这算是意外之喜。

    就在这天,演出即将开始的时候,主演之一的柳姑娘竟然没有出现李璲在高适的陪同下坐在后台聊天,等到锣鼓点儿响起,管事的实在没辙了才把这事儿报告给仪王殿下,气得李璲直接跳起三丈高。幸好后台歌姬众多,随便找一个上去应付。

    不用派人寻找,不多时,长安县衙已经把人送来,县尉亲自带队,送回的不光有柳姑娘,还有个极为高大的英俊青年,披散的头发自有一股风流倜傥。只不过说是送,其实是押,只不过没坐囚车没挂锁链。

    “启禀仪王殿下,这两人失心疯了,跑到县衙无理取闹,县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