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宋锦绣-第4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就是工业的可怕之处,拥有了无限的可能,他主动是不会被土地束缚住。
就如同现在定海军来说,在外人看来,只有这么巴掌大的土地,恐怕大一点的县就超过定海军了,或许工商发达,又有什么关系,能够超过的江南的富庶去,就算是富庶如同江南那样,又能够如何。
用封建社会的看法,去看待基于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的定海军,注定是犯错误的,差别何止是千倍万倍。
拿着最顶尖的江南的标准,定海军这么一片地盘,最多的产出,也就是每年百万贯左右,或许经商之后富庶一点,也不会高出很多,可是实际上,定海军早在大名府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千万贯,到现在,几乎达到了亿贯这个高度了。
这就是工业的可怕,凭借着定海军一点点的土地,就创造了整个北宋所没有创造出来的产值,收入更是庞大的,可是工业化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市场。
如果说,赵信穿越的地点,不是北宋这样地方,而是辽国或者西夏的话,哪怕拼死的去做,又能够如何,当产品足够多,而且又过了需求的前提下,就会出现经济危机,商人们,为了保证某种产品的足够利润,甚至不惜把商品倒掉甚至是毁掉,而不会任由他流入市场,当一个市场饱和了之后,再多的利益,又有什么用。
大宋本身拥有的上亿人口,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北宋多年发展,产生的自发的经济圈,就成为了定海军的利润的根源,这一点,在短时间之中,会成为定海军逐步发展的增长点。
可是,这不意味着,单纯有定海军就可以了,地盘虽然对于工业社会,作用不太大,在工业革命开启的之后,无论是最初的葡萄牙,后面的荷兰,甚至坐拥七海的英国,他们的土地都不算很大,可是相对而言,市场则是很关键。
定海军所处的位置非常的妙,背靠大宋,可以说,拥有整个地球在11世纪最为庞大的一个市场,可是在规则之外,在北宋视角之外,拥有一个的足够庞大的土地,对于定海军而言,也是非常关键。
从赵信退出自己的身份,从二皇子的身份,变成了苗家嗣子,为的就是跳出的皇朝争夺的旋涡。
明明有机会用更加节约的力量,攀升到势力的高峰,何必走最艰难的道路的,这也就从侧面上制约了赵信,目前,赵信所处的位置之中,不可能向大陆伸手,他所拥有的稳定的环境,可以自如发展的时间,就是因为他后退了一步,如果再伸手这个的话,很有可能,会引发那些继任者的仇视,真的在背后使小动作,那也不利于发展。
一个稳定的大宋,适合赵信的发展,在这个绝大多数的智者,都不明白定海军工业的爆炸发展的时候,只要给定海军几年的时间,定海军就会发展到可怕的程度。
就看现在,还不到一年多时间,定海军已经集中了150万人的人口,这些人,不是务农那样低生产能力的,而是真正的工人,第二产业比起第一产业,天然就拥有数倍的产能,特别是定海军掌握核心科技的今天。
当一个几人小组,可以一天生产成千上万件农具,一个稳定的小组,可以完成10万,甚至20万只长箭箭簇的生产的时候,人工成本已经被工业大生产摊薄到了非常低廉的程度了,从侧面上说,产能已经可怕到了极致,每年创造的价值,更是可怕。
这一次的安全事故,从侧面上证明了,土地还是非常必要,哪怕定海军,能够发展到后世上海的程度,也不过是能够容纳3000多万人口,这对于一个庞大的,掌控一切的帝国而言,还是差了少许。
这个时代,几乎不可能发展到后世上海的程度,赵信曾经计算过,大概能够达到伤害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800万,就是定海军能够让那的极限,这还是在不容纳更多的工业的情况下。
伴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重工业,海洋工业,还有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足够的土地成为了制约定海军发展的关键,目前定海军发展的,称之为重工业的,也就是钢铁冶炼业,造船,重型机械,还有其他更深的产业门道还没有涉足的前提下,目前的土地是够用的。
因为自身的掣肘,赵信不可能向大陆入手,那么在周围海洋上面发展,就成为了必然的道路。
这个时代渤海和黄海,面积要比后世广大,因为黄河带来的泥沙堆积,还没有围海造田,原来整个渤海湾,还没有彻底的成型,就说这个定海军吧,原来属于连云港,已经是彻底的陆地,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岛屿,跟陆地之间,还有几十公里的海洋。
可是就算是如此,渤海和黄海的地形,也让这里的近海,缺少岛屿,恐怕距离这里最近的,就是琉球群岛和济州岛,哪里对于现在的赵信来说,真的有些太远了。
黄海和东海,岛屿稀疏,就算是有无人的岛屿,比如说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却也相对比较狭小,最好的实际上还是台湾,这个中国沿海的第一大岛,位置也相当的合适。
在目前的现状之下,海上是唯一能够发展的方向,可惜对于北宋而言,想要发展,依然很困难。
大海的可怕,只有真正了解的,才会认知,赵信的发展,是走的科学的,可控的道路,不会如同欧洲那样,只是动员源源不断的人去探险的。
欧洲之所以能够掌控整个世界,起源于大航海时代,后人们看到的,无不是大航海时代的,无数航海家们,累累的功绩,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这些用无数海峡命名的航海家的名字,不过是一些幸运儿。
在航海时代的初期,因为大海的浩瀚,科技的不发达,最初的航海时代,出海的船甚至不具备远洋航行的能力,没有速度,没有解决败血病的方法,没有一个合格的测距手段,甚至连一个可以抵抗最基本风暴的船都没有。
就是凭借着赌性,还有疯狂立下的标杆,无数的航海家们,前仆后继的去寻访,这是一条条用生命铸造的航道,无数无名的航海士,最终葬身海底,他们几乎是用累累白骨,铺平了一条通往海洋的道路。
如果赵信不是穿越者,对于海洋一无所知的话,说不定,为了中国的航海之路,要同样用这样的方法,后世的无数证明了,只有通往海洋,占领海洋,才是发展的方向。
可是冶炼产业,给了赵信基础,卡牌系统可以给赵信足够多优质钢铁,再加上对于风帆战舰和机械动力的了解,北宋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走向海洋的坚实武器。
以风帆战舰的动力系统,适航性为基础,以钢铁为龙骨,以中国的水密舱技术,还有一些先进的东西,把这些混杂在一起,一款不比风帆战舰,西班牙战舰差多少的风帆战舰,就会出现在北宋。
有更好的船的前提下,何必要用帆板,赵信哪怕成为了上位者,可以有些无情的看待下面的这些工人,也不可能明知道必死,把这些人送入到海洋。
就算到了21世纪,有了卫星飞上天空,有了出色的无线电技术和电脑控制的测距系统,可是每年依然有船只沉默,有时候,近在咫尺,都无法挽回,更别说在这个,没有无线电,没有精确的测距,甚至连船都无法抵挡大规模海情的前提下。
赵信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每一个人才都分外的珍贵,之前的炼钢厂,损失了差不多400位工人,他唯一庆幸的是,整个炼钢厂的工程师级别,只有2个,是现场监控的,死在现场,包括牛大力在内的最顶尖的那些,都在实验室没有问题,万一牛大力出现一点事情,那就惨了,最少说,炼钢厂的发展,要拖延几年的时间。
为此,赵信专门制定了规定,所有的研究者,除非是必要,否则不能够进入了炼钢厂,这也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他们。
跟炼钢相比,造船的技术含量更多,百年海军,可不是一个说说而已,哪怕是到了后世,海军和造船业,也是凝聚整个国家,整个军队最高端势力的地方的。
造船业就更是如此,赵信从定位定海军开始,就已经开始,把目光看向的海洋,未来面向海洋的战略,也是无法改变的,可是造船业的发展,依然是非常缓慢的,哪怕有定海军的支持,投入了可怕的资金也是如此。
第四百五十一章 造船厂()
从人类拥有了智慧,可以制造工具开始,改变世界的脚步就不曾放慢,而船和车,这两者是对于陆地和水改变最多的。
有了车,人类可以快速的前进,把原来的天涯,变成了咫尺,有了船,就可以越过原来无法越过的水路,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在逐步占据了山川湖泊了之后,开始迈向海洋。
海洋不是那么容易征服的,哪怕到了21世纪,也是充满浩瀚和畏惧的地方,更别说这个时代了,不过人类征服自然的脚步一直都没有停歇,在不停的失败之中,逐步总结出来了克制海洋的工具。
从原始社会,独木舟,到凿开独木,让人更加稳定的置身于船上,再到拥有了船帆,船桨,还有锚的船只,人类的工具越来越强大,对于江河已经不再畏惧,不说是如履平地,出事的可能性很小。
可是对于海洋,那不一样,就算是到了21世纪,连月球都已经登上去过,可是海底,依然是一个禁地,庞大的海洋,单纯面积这一点,就是一个让人望而生畏。
海水是流动,海洋的下面,是变幻莫测的,无法使用人海战术,慢慢摸索海洋的环境,只能够检测,推测,并且使用遥感的一些方法,只不过海水对于现代的无线电等的工具,衰减和抵消的太多了,到了科技发达的21世纪,除了经常出入的航道,其他的地方,还是一片未知。
可是科技,并不能够阻挡人们迈向海洋的脚步,在原始社会,就有人走向海洋,到了封建社会,就更是如此,中国最早记载的,三国时期,就有夷州发现的记载,跟日本之间的联系,早在汉唐时期就有,这些都需要越过大海几十,甚至是数百公里,才能够跨越。
到了汉唐,甚至有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不远万里,通过海路来到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更是分成海陆两条。
正因为大海的浩瀚,让克服海洋船只,技术含量非常的高。
海船,哪怕是吨位跟河船差不多,可是技术含量也不一样,造船业,是少数在封建社会,有巨大的技术含量的一门技术。
中国的造船业,从最开始的独木舟发展,逐步的发展出了不一样的体系,一艘船,是由各种木头构成的,可是用什么样的木头做龙骨,用什么木头做船帮,用什么木头做甲板,用什么做桅杆,这些都是需要的经验和技术的,甚至说,一些船型图纸,那都是在大匠的心中记忆下来的。
赵信之所以选择定海军作为发展,连云港这个中部最大的港口,绝对是先决条件,在陆地上面,无法掩饰野心的前提下,海洋是必然要发展的方向。
从繁忙的河运上面,赵信就已经看出来北宋造船业的发达,历史上也明明白白的记载,北宋的造船业极为的发达,从唐朝开始,海上贸易就非常的发达,可是当时最顶级的船,是来自阿拉伯的船舶,那些阿拉伯船匠造的船,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并且占据了远航航行的大部分的份额。
可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到了宋朝开始,中国本土制造的船舶,在吸收了各种子项目之后,中国发展处来了独特的帆船种类,中国式帆船。
这个在十四五世纪是落后的帆船,可是在11世纪的时候,在欧洲还在玩普通的单轨船的时候,北宋已经诞生了4000料可怕海船,这种自身吨位在千吨的,甚至可以同样载货5000料以上的超级大船,对于这个时代的任何海洋来说,都是巨无霸。
可是千吨载货量的船只,在后世的眼里,只是一个入门级,能够暂时的在海上航行的上船而已。
中国式帆船,以平底为主,或许在高海情环境下的适航性并不是很强,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可是在同样的吨位的前提下,他的容载率更高,可以装更多的货物,并且可以做的非常的庞大,这是中国式帆船的优势。
整个江南,大规模的造船,其**给北宋本身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北宋的海商,传统的还是朝鲜日本,还有东南亚的航道,超过了马六甲海峡,那就不是海商轻易涉足的。
中国帆船质量好,价格低,所以吸引了众多的海外的订单,一般的造船厂,只要不出现大规模的事故,基本上都发展的很好。
在赵信看来的,只要花钱,就能够堆起来的造船业,却在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