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大帝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得到崇祯皇帝赞助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今天这里拨付十几万,明天那里拨付二十余万,倒也勉勉强强能应付。

    只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啊?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背负双手紧盯大明各省灾情舆图,整个人呆呆的好像一个傻子。

    蓝色区域是轻灾区,管不了,真管不了。

    红色区域是重灾区,勉强管管而已。

    朕的大明,怎么如此多灾多难啊?

    许久,崇祯皇帝才缓缓的吐了一口气,摇头轻叹。

    两百多万的赈灾银是发出去了,可有多少能到灾民手里,崇祯皇帝真的不敢保证。

    毕竟,赈灾粮款在地方官府那里就是笔糊涂账,就是发财了。

    它不像是其他的支出,需要详细记账,需要见到成果,需要监管严密。

    只要地方官员转手一挥,然后向朝廷报称赈灾粮款已经发给灾民了,贪官们就有大笔银子进账了。

    如果朝廷因为灾民得不到而追查,贪官们大可以说是因为赈灾粮草不足,而灾民又太多的缘故。

    再做几本假账,也就可以应付过去了。

    到时候说不定还能向朝廷追加一笔赈灾粮款,那样又是一笔收入。

    也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赈灾粮款就是贪官们眼中的肥肉,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由于涉及面积广,分布不均匀,即使已经派出大量锦衣卫,想来效果也有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远的地方崇祯皇帝管不了,可近在眼前的河北霸州的蝗灾,崇祯皇帝却想亲自出宫巡查灾情。

    当日饷午,崇祯皇帝在几十骑的护卫下,出现在霸州的郊外乡间,并在农户的指点下,来到灾情最严重的田地周围。

    当抵达后,前世今生从未见过蝗灾的崇祯皇帝,被眼前的景象镇住了。

    之前的路上,也有少量蝗虫,所以明知蝗灾严重,但究竟如何严重,崇祯皇帝却想象不出来。

    直到此时,到了目的地,崇祯皇帝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蝗虫一过,片草不留”。

    眼前,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蝗虫飞舞,黑压压的漫山遍野,翅膀拍打间嗡嗡声竟是有些吓人。

    而崇祯皇帝眼前的田地,却早已片草不留,只剩下一片秃土。

    事实上,不仅仅是眼前的这片田地,放眼望去,满眼苍茫,崇祯皇帝竟然看不到一点绿色。

    天地间所有的绿叶植物,竟让被漫山遍野的蝗虫啃食干净。

    可蝗虫虽然让人震惊,但对崇祯皇帝而言,真正让他震撼的,却是田野周围的百姓。

    他们几十骑从远处奔来,可谓是大张旗鼓,可这些百姓却无动于衷。

    国人最爱围观的事情,并未在他们身上看到。

    郊野田地周围,他们或行或立,就这么看着漫山遍野的蝗虫,神色间带着满满的恐慌无助,更多的还是绝望麻木。

    路上,崇祯皇帝没有看到传说中饿殍遍野、人吃人的惨剧,但他已经可以想象了。

    百姓神色间那无尽的绝望无助,已经足够震撼崇祯皇帝的神经。

    “哎,百姓们苦啊……”随身的王承恩目睹此情此景,眼中泪痕微现,摇头叹息。

    崇祯皇帝翻身下马,和跟屁虫王承恩走了过去,但却阻止了其他跟屁虫。

    “老人家,晚辈有礼了,请问除了蝗灾,这里是不是还有其它事啊?”来到一个老人面前,崇祯皇帝拱手温和问道。

    天灾人祸,有天灾就一定有人祸。

    这一点,崇祯皇帝略懂一点。

    “是啊。”

    老人声音沙哑,浑浊的眼中皆是空洞,无悲无喜缓缓说道:“灾年期间,赵老爷却加租,足足加了三成,说是要弥补亏空。

    我儿气不过,就找人一起去官府理论。

    但官府却不管,说我们可以不种赵老爷的田地。回来后,赵老爷的人就把小儿打瘸了腿,到现在还不能下床。

    唉……”

    老人说得很慢很慢,好像在与他说不相干的故事。

    原来他既然是在等死!

    此情此景,崇祯皇帝不由得浮现当初太祖老朱同志教育百官的语录。

    什么叫农民?

    千余年来,四民之中,士最贵,农最苦。

    春天鸡鸣即起,不停劳作耕种,好不容易栽下禾苗,又要中耕除草。烈日炎炎之下,形体憔悴。

    到了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输官之后又能剩几何?

    一遇到干旱蝗灾,全家惶惶不可终日。

    待得冬日,饥寒交迫,期间苦楚,又有谁知?

    若是官府不管不顾,他们便是死路一条。

    故而,天灾人祸,必先是天灾后才是人祸。

    沉思中,老人带着孙子自顾走了,走向死亡。

    崇祯皇帝泪眼婆娑,心里堵得慌,气不顺,想杀人,想杀很多人。

    沉默良久,然后杀气腾腾狠狠的瞪了王承恩一眼,让他浑身一颤却多少有点莫名其妙。

    知道皇爷心里难过,可怎么……?

第七十八章 处置() 
第一卷风雨飘零

    崇祯皇帝迁怒老王,这其中固然有心情不佳的缘故,同时也是对他这位东厂厂督的工作感到失望。

    应该说,老王很忠心很听话,朕交代的任务也能百分百无条件执行。

    可这远远不够!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我的同志哥,哪还容得你不紧不慢的?

    朕不方便的、没有想到的事情,你要主动想到并且去做,不需要上级督促,还能激发同事的积极性。

    要向你的前辈魏忠贤学习!

    不是在搞事,就是在去搞事的路上。

    身处这样的乱世,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能搞事能闹事,更要发扬无中生有的精神,狠狠的搞死这帮孙子。

    别看朝堂上最近那帮大人们很安静很安分,那是他们在观望风向,或者在等待机会。

    别以为他们傻,他们精明着呢?

    朕重开厂卫,又搞了一批人,他们也知道不来触朕的霉头。

    他们可以等,可以耗,可朕等不起耗不起?

    内库的银子以可见光的速度在消耗,可朕的大业需要如山如海般的银两来支撑,这些受灾的百姓需要朕来救助。

    “大伴啊,东厂这副担子你有没有信心挑好?

    现在可不是太平年间,容不得半点仁慈,否则受苦可是这些穷苦百姓啊?

    你看当初魏忠贤,一人挑起大明的财政支出,还有闲钱让孙阁老建宁远、锦州两城,不容易啊!

    按照你现在的步骤,朕甚是忧虑!”

    对于老王,崇祯皇帝还是想挽救一番的。

    皇爷的话,让王承恩心里一怔,敢情皇爷不满意东厂近段时间的进展和力度啊!

    只是,这厂卫重开才多长时间啊!

    他是不敢反驳的,眼角瞥见皇爷脸上的忧虑,心里升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眼神露出一抹狠色,开口沉声说道:

    “老奴有信心,一定让内库充盈起来。今后,只要老奴在,皇爷无需为银两发愁。”

    “唔,很好!”崇祯皇帝对老王的表态满意的点点头,只要他能有信心,这东厂厂督的位置还是他的。

    “大伴,魏忠贤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有庞大的党羽和无数的徒子徒孙,你不妨可以借鉴借鉴。”

    老王天赋或许没有魏忠贤高,但可以学习。

    王承恩俯身应喏,眼中多了一种叫决绝的东西。

    “让锦衣卫去打听打听,这个赵老爷是如何一回事,如此灾荒年头,居然还敢加租三成,好有魄力……”

    点化了老王,崇祯皇帝扭头对锦衣校尉吩咐道。

    这老人一家的悲剧,绝对不仅仅只是因为蝗灾,也显然不仅仅只是偶然个例。

    看着满天遍野的蝗虫,崇祯皇帝暗自想道:蝗虫、贪官,相比较这些贪官,或许蝗虫的危害还算小的……

    很快,几个派去打探消息的锦衣卫回报,赵老爷叫赵志恒,天启六年的举人。

    此人性格乖张,不近人情,贪恋财物,屡有敲诈不法行为,附近百姓对其敢怒不敢言。

    霸州知县李天明,倒是没有听说什么劣迹。

    不过,许是年事已高,仕途无望,不爱理政,事情大多皆交师爷幕僚打理。

    崇祯皇帝听完,整张脸瞬间阴云密布。

    他当过小民,了解官员不作为的危害。

    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危害尤胜贪腐。

    历朝历代,作为官员,百姓不管你贪不贪,而是看你有没有做事。

    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冤屈无法申诉的感觉,无疑是令人最为绝望,极大影响朝廷声誉。

    就如赵志恒这个县霸,为非作歹,官府不管,谁斗得过他?

    “传旨:举人赵志恒为害乡里,革除功名,打断双腿,夺其家财充公。

    田亩一律并入县衙,分配给无地百姓耕种。家中余粮,并入赈灾粮,统一开仓放粮。

    霸州知县李天明碌碌无为,即刻罢黜永不叙用!

    县令一职由锦衣校尉吴承锋暂代,校尉卢欣荣带五个锦衣卫力士协助,负责霸州赈灾、灭蝗,事毕即归。”

    震怒中,崇祯皇帝发布旨意。

    打土豪,分田地,一家哭换万家笑,收买民心,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崇祯皇帝并不陌生。

    他也会!

    至于说霸州县令李天明既然懒政,那就下课,有的是人争破脑袋想顶上。

    不过,他还是先用这个位置考验孙承宗和卢象升的爱徒和堂弟,是否堪用?

    大明这个腐朽的朝堂啊,需要新鲜血液注入,方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皇爷,百姓多相信有蝗神,杀之不详,连累来年收成,是否要征调大军捕杀蝗虫?”

    崇祯皇帝说完,王承恩补充了一句。

    还有这事?

    在崇祯皇帝疑惑的目光中,王承恩细细解释。

    原来,时下百姓愚昧,除了信奉有蝗神之外,还有几方便原因,并不像崇祯皇帝想得那么简单。

    在他看来,关系到自家老小存亡大事的时候,只要稍加宣动,他们就会顺水推舟,跟着官府中人一同捕杀蝗虫。

    可实际情况却是,相较捕杀蝗虫,百姓更倾向于等着朝廷救济。

    甚至于以逃荒的方式来谋求活路,宁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未知,也不愿亲手奋搏。

    还有,在很多百姓看来,反正植物粮食都已经被蝗虫啃食的差不多了,再捕杀又有何用?

    至于蝗灾会不会因此而蔓延到其他地方,或者会不会因此而反复复发,百姓们却不愿考虑那么多。

    好像是这个理!

    崇祯皇帝听完,思索片刻,立马让几十骑锦衣卫去捕杀蝗虫,自己却走向田间的百姓中去。

第七十九章 让蝗灾变横财() 
第一卷风雨飘零

    “乡亲们,朕乃大明崇祯皇帝!”

    走到旱田中间,崇祯皇帝咋舌高叫。

    部分百姓尚有犹疑,待听到附近捕杀蝗虫的锦衣卫大喝,“尔等还不下跪?”

    之后,他们再无犹豫,纷纷跪倒在地。

    许多人把脸埋在黄土里,喜极而泣!

    有救了!

    这个时候皇上来到这里,傻子都知道为什么?

    除了微服私访赈灾救民,再无它事!

    “乡亲们,天道不仁,降蝗灾于霸州。

    大家辛苦劳作一年,却是颗粒无收,饥不果腹。朕闻之,彻夜难眠,缘何让朕的子民受此苦难?

    但大家也不必惊恐,朝廷已经拨粮救护霸州,并取消今年所有的任何税赋,定不让朕的子民有一人饿死。”

    “皇上仁慈!”

    “皇恩浩荡!”

    “草民叩谢天恩!”

    ……

    崇祯皇帝话音刚落,四周百姓俯首跪拜不停,泪水冲刷着浑浊的双脸,轻声哆泣。

    收割了一波民心,崇祯皇帝却高兴不起来。

    田地里,百姓们皆衣裳褴褛,赤足垢面,脸无余肉,怎地一个凄惨了得?

    亲自扶起身旁的一个老人,崇祯皇帝朝头都不敢抬起的百姓吩咐,“尔等都起来答话!”

    哆嗦中,陆续有人起身,低头顺耳站在原地。

    “乡亲们,为了防止蝗灾来年复发,朕要求你们和官府一起灭蝗。

    考虑到这会耽搁你们的农时,故而朕决定从内帑中拨付银两,用于收购你们消灭的蝗虫,一……”

    抬头望了一眼遮天蔽日的蝗虫,崇祯皇帝把到嘴边的话吞了下去。

    差点搞大发了!

    原本,他想说一文钱一只蝗虫,可瞧这密度,至少有几千万只呐!

    再者,闹蝗灾的可不止这一处,那是多庞大的数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