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大帝国-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论是文书、古印,还是马牌、御画,只要有大明年号,一律收集整理,予以珍藏。

    同时,李氏王室对于大明的各种追思活动也与日俱增。

    仁祖时,每逢重要节日,宫中都要行“焚香望阙之礼”;肃宗时,自宜春门诣“禁苑坛”,以太牢祭祀崇祯皇帝。

    之后又在后苑春塘台设“大报坛”,祭祀神宗皇帝。又以大明太祖、万历、崇祯并享“大报坛”,并于三帝即位、忌辰日行望拜礼。

    这种祭祀活动每年都会进行,一直延续到李氏朝鲜玩玩。

    而对建奴,他们则视为犬羊、夷狄,私下称建奴皇帝为胡皇,称清使为虏使。

    朝鲜孝宗帝甚至以光复大明为己任,倡议北伐。

    他曾对大臣们说:“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不过,棒子国自古以来就是嘴炮厉害,听听而已,不必当真。

    但客观的说,棒子国在对大明爸爸这方面的做法,讲真,比亲儿子还孝顺。

    当然,这也是爸爸做得好的缘故。

    早在明太祖时期,他就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之一,朝鲜方面也始终以臣礼事明。

    特别是万历年间壬辰倭乱以后,朝鲜方面感谢大明的再造之恩,全国上下自觉形成了一股更加强大的亲明风气。

    到了崇祯年间,朝鲜国王光海君暗藏私心,在帮助大明抵抗“建州野人”的行动中未尽全力,被朝中的亲明大臣推翻,仁祖继位,史称“仁祖反正”。

    这件事让朝鲜后来的诸位皇帝都不敢轻易反明。

    所以,那怕明朝虽已灭亡,朝鲜被迫臣事建奴,但是朝鲜君臣一直身在曹营心在汉,坚守着心底里对大明的怀念。

    更不用说现在了。

    第一忠犬的朝鲜率先表态,带动了节奏。

    其他各国使节也纷纷表示自己国家也一定按圣天子的吩咐去办,一定要让大明天子满意云云。

    阔以!

    次辅王应熊见节奏不错,自己还没开口说正题,这些人就如此上道,感到很满意。

    看着朝鲜使节李再泰,王应熊开口柔声说道:“此事与你们关系不大,朝鲜地处东北苦寒之地,你们也不容易。”

    话一说出口,王应熊就后悔了。

    这话过去说没问题,可当今天子思想变了,怕是要被皇上责怪他迂腐假仁假义。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办法了,主要是话说顺口了。

    他继而扭头对众人说道:“今大明各地灾荒较多,欠收之事常有。皇上为了不让百姓饿肚子,特意要求各国朝贡粮食。”

    “王学士,下国虽然粮食也歉收,但今上既然提出要求,下国无论如何也要尽全力。

    否则,岂不是有负天朝上国对下国再造之恩?”

    王应熊客气的话,棒子国使节不干了,又是第一个跳出来说道。

    这分明是看不起人啊!

    在棒子国人心中,大明爸爸是老大,这是毋庸置疑。

    而自己,就是当仁不让的老二。

    其实实情也确实如此!

    在现在,除了棒子国、交趾、暹罗有几分国家的模样外,其他的南洋藩属国,确实非常弱小。

    与其说是国家,还不如用部落来形容比较合适。

    “很好,忠心可嘉!”

    王应熊不敢再信口开河了,见李再泰跳出来,立马开口称赞把事情落实了再说。

    还是皇上说得对,别再假仁假义了,大明目前没有这个资本。

    “下面,我们就来分配一下朝贡的数量。”

    想到这里,王应熊拿出内阁和户部算计过的名单数量,缓缓的开始念起来。

    ps:感谢书友seven_i6万赏,厚爱了!感谢书友郎郎13520、eesyriderhuan、慕羽长卿打赏,承情了!

    晚上还有一更,但可能要迟点,诸位老铁别熬夜,明天看也一样,感谢大家支持厚爱!

第一百零四章 定点爆破() 
第一卷风雨飘零

    朝贡粮食的数额,是按照崇祯皇帝的指示,必须满足大明边军和京营一年用度的基础上,越多越好。

    既然如此,内阁和户部做的打算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因此,嘴张得很大。

    对此,王应熊是做好思想准备的。

    可惜,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请王学士代小国回复圣天子,暹罗粮食颇多,下官这就修书回国,通知国主准备粮食。

    只是我们距离大明路途遥远,陆地运输不便,海路下国无足够的船只,且没有长途航行的经验,您看……?”

    这次,听完王应熊的话,第一个跳出来的是暹罗使节,他对朝贡数量并没提出异议,只是提出实际困难。

    暹罗就是后世的泰国,全世界有名的产量基地,自然没有粮食之忧。

    其实又何止是暹罗,整个南洋地区水稻一年三季,皆是产粮的基地。

    只不过这些黑猴子太懒,自己能吃饱就行,换了勤劳的汉人试试看?

    “王学士请放心,大明需要的粮食,我等番国当尽心准备。

    下国国主早就有言,我国当以父事侍奉天朝上国。今圣天子有命,敝国上下,当全力筹集粮食。

    只是,我等情况亦同暹罗国一样,请王学士体察。”

    真腊王国使节也表示没压力,多难得巴结上朝天国的机会啊!

    不就是粮食嘛,让国主明年让贱民多种点就是,敢偷懒,鞭子伺候。

    虽说这次王学士有言,天朝上国不回礼,但要看长久不是。

    再说了,十几个藩属国分摊,多大的事啊!

    其他藩属国也纷纷表态粮食问题可以解决,焦点还是在运输上。

    因为,他们没有海军。

    走陆路的话,等送到也基本吃完了。

    王应熊是越听越吃惊,也越来越佩服崇祯皇帝。

    无它,一切都在他老人家的预料中,也早安排好了。

    “诸位,有粮就好,有粮就好!运输的问题,由大明海军来解决。”

    王应熊想起大明的粮食状况,再看这些藩属国的反应,大声说道:“还望诸位致信各国国主,来年多种粮食,大明必有回报。”

    各国使节喜笑颜开,有大明次辅这句话,值了!

    大明两百余年来,信誉一直杠杠的,看来,好处是少不了了。

    王应熊从鸿胪寺回来,立马奔赴皇宫,急于把这件好事禀报崇祯皇帝。

    ——————————————

    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此时正神情专注地站在御案前,手中的毛笔正在桌面的宣纸上笔走龙蛇,地下堆满了揉成一团的废纸。

    旁边几名侍候的小太监则是站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生怕此时打扰了皇爷的雅兴。

    确实,从西山军营回来之后,崇祯皇帝的心情大好。

    搞掉一个国公,震慑了整个勋贵圈子,为平头哥重组京营扫清了障碍,他这个军改组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送出去两个爵位,换来石柱土家族回归,解决日后的隐患,还收买了人心,这个买卖合算。

    同时,这也是他用新勋贵取代老勋贵的第一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大明阶层固化太久,必须让他流动起来,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而这,就是他这位君王要做的事情。

    一个合格的帝王,手头上必须有资源可以分配出去,但同时也要有能力把他收回来。

    应该说,崇祯皇帝正沉浸在这个喜悦中。

    这就是权力的魅力。

    当然,他现在还不算一个完全合格的君王,因为没有相匹配的实力,可以横扫一切。

    所以,他采用定点爆破的方法,一点一点清除障碍,尽量避免大面积坍塌。

    量变引起质变,等到时机成熟,也就是全面排爆的时候。

    虽然这样可能会很慢,步骤很繁琐,但只要做好计划书,却无疑很稳妥。

    真要碰到什么突发情况,大不了掀翻桌子硬干也不迟,反正苦逼一个,朕也是敢拼命的。

    站在一旁的小德子看到崇祯皇帝如此专注地书写,以至于额头都渗出了汗水还浑然不觉,赶忙一脸关切地上前说道:

    “皇爷,休息一下吧,您都写了一个多时辰了。”

    崇祯皇帝听罢这才停下笔来,看着宣纸上的字没有作答,他这是在做计划书。

    此时殿外小黄门传报王应熊求见,崇祯皇帝听罢,将笔轻轻地放在笔架上,慢慢地在龙椅上坐了下来,“传!”

    小太监听完立即躬身领命,弯腰倒退着走出殿外。

    片刻,王应熊步履匆匆进来,行完礼汇报了南洋藩属国筹粮情况。

    “好,王爱卿做得好,让藩属国种粮养活大明百姓,正是要如此。

    朕只担心粮食不够,银两的事情倒还好说。”

    听到王应熊说完,崇祯皇帝连连夸赞。

    至于说给他们回报的事,崇祯皇帝浑不在意。

    这世上,从来都是大哥喝酒吃肉,小弟混吃混喝,主要看表现。

    表现好,给些钱就是了,不能吃不能喝,大明的纹银都埋在地窖里,等着锦衣卫去挖掘。

    表现不好,该打的打,该杀的杀!

    绝不能对这些白眼狼手软。

    “皇上,这是内阁讨论后,拟定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的人选,请皇上圣裁!

    最近,为了这两个位置,朝臣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烦不胜烦。

    再拖下去,还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

    王应熊边说边掏出奏折,递给小德子。

    “不用看了,工部尚书朕已经有人选,说说刑部尚书是谁吧?”

    崇祯皇帝摆摆手,阻止过来送奏折的小德子,微闭着眼睛把头靠在椅背上。

    忙了一整天,有些累了。

    “禀皇上,礼部尚书周廷儒举荐右佥都御史史可法。”

    王应熊轻声答道。

    “什么?”

    崇祯皇帝顿时惊起,失声叫道。

第一百零五章 区别对待() 
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这是什么反应,王应熊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至于啊?

    六部之中,刑部的权柄并不算重,再加上皇上重开厂卫之后,地位愈发一落千丈。

    可以说这个位置就是一个鸡肋,根本无关朝堂大局,这也是他和温首辅没有全力去争夺的原因。

    难道皇上因为他是东林党人?

    “他有什么功绩?”

    片刻过后,崇祯皇帝抚着额头,幽幽问道。

    无语,真的很无语。

    这个废物怎么突然跑出来了。

    这让崇祯皇帝心里非常不舒服。

    因为,这让他想起扬州十日和几十万被屠杀的百姓。

    “功绩倒是平平,只是居官廉洁勤慎,故而臣和温首辅没有阻止。”

    王应熊长叹一声,实话实话。

    看得出来,皇上不喜此人,他们做错了。

    怎么处理这个废物,崇祯皇帝此刻也正在头疼。

    对于史可法,崇祯皇帝是这样认知的,对他誓死不降建奴,应当充分肯定他的民族气节。

    可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了。

    倒是蠢事干了一箩筐。

    作为政治家,他在策立新君上犯了致命的错误,导致武将窃取“定策”之功,大权旁落。

    作为军事家,他以堂堂督师的身分经营江北将近一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一筹莫展,毫无作为。

    直到建奴主力南下,他所节制的将领绝大多数倒戈投降,变成建奴征服南明的劲旅,史可法驭将无能由此可见。

    然后,就是汉人浩劫开始。

    每件事情到了他手上,他可以保证给你办砸了。

    一句话,此人是文人误国的典范,废物一个。

    崇祯皇帝不敢用,用不起,代价太大啊!

    “着吏部让史可法致仕安享晚年,朝廷每月依旧发放俸禄。”

    想了半天,崇祯皇帝终于决定,对这个“民族英雄”进行闲养。

    偌大的帝国,养几个闲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还是朕厚道啊!

    “臣遵旨!”

    王应熊口里应答着,心里却暗自苦笑,让一个三十多岁年富力强的人安享晚年,皇上这是什么套路?

    致仕后却依旧发放俸禄,难道准备以后起复使用?

    真是君心难测!

    “工部尚书一职由南直隶户部侍郎毕懋康担任,毕懋良任工部兵仗局管事。

    至于刑部尚书一职,爱卿和温首辅拟定即可。”

    崇祯皇帝打了一个哈欠,随意的对王应熊吩咐道。

    如今,人事权崇祯皇帝算是牢牢掌握在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