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农业霸主-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说挣钱了,最可能发生的是赔的自己裤子都剩不下一条。

    “小夏,我们在琼州口休息一晚上明天回去后马上开始调研!”刘老毋庸置疑的一挥手,道:“到时候我打个电话,和部里汇报一下我们的想法……”

    “小梁,回去以后你把你的想法做成一个报告。我审阅之后,提交给总局。”说着刘老深深的吸了口气,目光逐渐的亮了起来。

    “两亿多美元啊,我老头子拼了也得拿下这项目来!嘿!拿下来了,我们两院的资金可就不那么困难喽!”

    众人谈笑着,没一会儿便回到了招待所。刘老等人这已经是奔波了一天了,晚上又喝了点儿酒于是早早的便睡去了。

    梁三平则是拿着夏振东给他的各种书籍和报告在翻阅,不时的在某些区域画出重点还做点儿笔记。

    曾经梁三平能够被农垦系统提名,甚至报送燕京学习不是没有缘由的。至少他虚心学习、毫不懈怠的态度从来没有变过。

    当年他还只是队长的时候,停薪留职去上党校。楞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和那些有着高学历的同学们一起拿到了毕业证。要知道,梁三平的正经文化水平也不过是高小啊。

    混在一群高中甚至大专生中学习,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梁三平一辈子也忘不掉那段时间的辛苦,自己的老岳母看着他的鞋子烂了给了五块钱让他去买双新鞋子。

    可当时的梁三平,楞是拿着五块钱去又拿着回来了——他舍不得。自己停薪留职,家里就靠着妻子一个人的工资支撑着。拿着岳母给的五块钱去买鞋,他如何舍得?!

    好在后来他毕业后,顺利的回到了单位并被提升了半职。同时还调配到了区里工作,家里的生活这才好点儿。

    “曰本……海运,冷冻……”梁三平的一边看着资料,脑子一边不停的转动着。这些资料都是两院收集的,多数是一些技术情报。

    梁三平结合着这些技术情报,开始分析自己应该如何做才最符合现在国家所需的利益。

    “我们就活该受穷?!做农的就该受你白眼?!老子还就不信了!!”梁三平心里咬着牙,恶狠狠的道:“我就让你看看我们作农的,照样能挣外汇!”

    而此时,琼州口地区专员葛泰则是在自己的书房里不断的抽着烟。在他面前摆着的,是一份份的文件和资料。

    “不容易啊……”葛泰苦笑的看着这些文件,自己提出了很多想法。但被否决的却是不少。十年浩劫刚刚结束没多久,人们的政治神经都无比紧绷。

    自己想提出些改变,有些的新的想法但却遭遇到重重肘制。不是明确的站出来反对自己,就是在关键问题上活稀泥。

    “都在闹、都在挣!这样下去,工作怎么展开?!难道就得一直挨穷?!”葛泰气恼的一把将打火机丢在了桌子上。

    忽然,他注意到了桌子上的一份文件。却见他拉开了其他文件,单单将这封资料拿起来看了看。这是梁三平的大哥梁大平的一些档案资料。

    葛泰回到家以后,越想越是觉得这梁三平很有意思。于是让秘书去找这个人的资料。可惜的是,梁三平的档案虽然迁过来了但还没有在琼州口备案。

    不过梁三平的出身,倒是很容易查到。而梁大平和弟弟的资料,就是这个时候被摆在了葛泰的面前。

    “嘿!很有意思的小伙子啊……”葛泰看着档案,和秘书从桂省方面拿到的报告不由得笑了。

    梁三平的情况,就如这些年经历过这十年浩劫的年轻人的经历差不多。只不过因为他父亲早年间被划分为贫农,所以没有遭受什么冲击。

    反而是他利用自己贫农的身份,倒是着实救下了几个老右派。在老家,除去脾气火爆有时候动拳头之外,梁三平倒还算得上是个好青年。

    “臭小子,却不知道你会给我带来什么惊喜呢……”

    ;

第十七章 上达天听() 
刘老等人在得知了梁三平的想法之后,便没有继续在琼州口呆着了。。第二天他们便赶回了宝亭,随即和梁三平一起就黄瓜、西红柿、洋葱……等农副产品在指定月份的种植展开调查。

    刘老等人都是极为严谨的科学家,虽然现在已经可以证明琼岛和宝亭地区的确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而且琼岛一直都是这么种植的。

    但如果大面积种植的话,那么面临的问题可是不少。农药肥料的投入,病虫害的防治。还有就是种植地管理的问题。

    而同时,选种也很重要。这关系到了蔬果种植到收获的时间,同时也关系到了是否符合受出口方口味的问题。

    而梁三平则是借机让夏振东将兰斌借调过来,一起参与调研工作。兰斌本来就是知青,文化程度可不低。

    梁三平知道,后来的兰斌可是做统计工作的。虽然在农业的专业知识面上,他有所欠缺。但在统筹方面他却做的极好。

    在数据分类、当地调查中无疑兰斌是做的极好的。而且兰斌为人谦虚,不喜多话。这些品质,都让人很容易对他有信任感。

    果然,兰斌过来后没多久哪怕是挑剔的夏振东也极为满意他的工作。兰斌把资料统筹做的井井有条不说,关于生活的安排也很到位。

    经常的带着食堂里的饭菜,就送到了正在调研的刘老等人的手里。而且还汇总了附近一些老农们的耕种经验。

    “嘿!我说小梁啊,你哪儿挖出来这么个宝贝的啊?!文化高,水平也高。还没什么架子,这兰斌锻炼几年绝对是个顶梁柱。”

    梁三平嘿嘿笑了笑却没有说话,兰斌家老爷子可是当年抗曰时期东江纵队的老革命呢。大动荡时期没办法,但现在大动荡过去了肯定会安排儿子回家。

    夏振东想要把兰斌截留下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啊。

    这时候兰斌笑着走了过来,项目完成的差不多了。他这也算是功德圆满了。这个项目结束了,他就会回粤北省会羊城工作。

    “老兰,来!抽烟!”看到兰斌过来,梁三平笑呵呵的将烟递上。兰斌喜欢抽烟,这是梁三平早就知道的。

    兰斌笑呵呵的接过梁三平递来的银球,按着打火机先给梁三平点上再给自己点上。

    “三平啊,这个项目做完了我就回羊城了。”却见兰斌深深的吸了欧烟,对着梁三平道:“咱们下次见面,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虽然俩人相处的时间不短,但兰斌却感觉自己似乎和这梁三平认识了多年似的。自己的一些小习惯、小爱好,甚至姓格特点这大平的弟弟似乎一清二楚。

    但兰斌明显的感觉到,这不是梁三平在刻意的讨好自己。这更像是相处多年的老友,互相之间已经熟悉到近乎家人一般了。

    如果梁三平知道兰斌这么想,肯定在心里苦笑。俩人相处的时间何止是十几二十年啊,兰斌后来和梁三平之间的关系,已经和家人没差别了。

    兰斌后来回琼岛,哪怕是自己有房子都必须要住到梁三平家里。而梁三平去兰斌工作的大鹏市,则是兰斌连酒店都不准梁三平开非要他住到自己家里。

    如是数十年,梁三平又怎么会不了解兰斌的个姓呢?!

    “哈哈哈……将来的事情,谁又说的清楚?!调回去了大城市也不一定好,甚至有可能你还得回来我们宝亭呢!”

    梁三平的话,说得兰斌一愣。随即他便笑了。

    “这种可能不是说没有,而是发生的几率太低了。”兰斌笑着摇了摇头,道:“你知道的,我家老爷子身体情况就那样,我不得不回去照顾……”

    “而且,我回去以后应该是做基层。虽然我们同属粤省,但回到琼岛还回到宝亭的几率太低了……”

    梁三平笑了笑没有说话,狠抽了一口烟后才对着兰斌道:“老兰,你觉得我这个项目能够成功吗?!”

    兰斌笑了笑,将手上的烟头按在地上掐灭——这时候防火很重要。现在可是在林子里呢,要是有个啥烧起来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三平,我给你说个实话吧!你想要农场、农垦甚至大部分的农民们都富裕起来,这个理想很好。但可惜的是,现实是很残酷的……”

    兰斌站了起来,叹气道:“现在很明显的情况是,国家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农业上。改革刚刚开始,而我们现在却一穷二白……”

    “所以为了发展,我们就必须引进外部资本。而最有效累积技术、累积资金的不是农业,而是工业。工业的大发展,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说到这里,兰斌顿了顿继续道:“至少在短期之内,国家不可能拿出资金、拿出政策来扶持农业。所以,即使这次你能够走的通将来的路也会很艰难……”

    梁三平沉默了,这点其实他心里很清楚。国家暂时不可能拿出资金和政策来扶持农业,因为现在国家最缺乏的是工业技术和资金的累积。

    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大量的外来资金。这才是现在国家最为需要的。如果想要在农业上有一番成绩,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要知道,直到三十年之后国家才开始把政策向农业方面倾斜。那时候农民才会逐渐的分享到了国家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但即便如此,当时的大部分山区中还是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无法享受到国家改革和发展带来的福利。

    “全面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我们是个农业大国,在这个国度里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或许工业、服务业会吸收掉一部分的农业人口。但剩下的呢?!”

    梁三平深深的吸了口气,像是在给兰斌讲述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农业是我们的根本,农本保证才能够有我们安全的衣食住行。我不准备放弃!”

    “或许的我努力未必会有成绩,但我依然会继续努力。直到我拼不动为止!”梁三平说着,眼中越发光亮。

    “我没多大本事,但至少我希望我能给帮到那些我能够帮助的农人们,富裕起来。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了!”

    梁三平目光炯炯的看着兰斌,道:“老兰,如果有一天我需要你的帮忙的时候。你能够来帮我吗?!”

    兰斌沉默了,这件事对于他来说并不好回答。农垦的生活,这种穷乡僻壤的生活他过够了。尽管这里有很多他的回忆,但现在还不到而立之年的他更希望的是自己将来能够打拼出一片成就。而不是在这穷乡僻壤中继续劳苦艰辛。

    “我答应你!”就在梁三平的目光渐渐黯淡下来的时候,兰斌忽然说道:“但我帮你的只有一小段。除非,你能够证明给我看农业的前景。”

    梁三平笑了,有了兰斌的这句话这就足够了。自己还需要其他的什么吗?!

    “老兰,你放心!我会证明给你看的!”

    近乎半个月的调研终于结束了,刘老等人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形成了一份完整的报告和关于曰本蔬菜缺乏的情况全数汇总到了总局。

    尤其提及了1976年曰本总共进口了两亿美元蔬菜的情况,这引起了总局乃至于部里的高度重视。很快的,这份报告就被作为重要提案被送往了最高首长的案头。

    燕京,某处深巷大院里。一位老人捏着这份报告在不断的轻笑着,而他身边则是坐着几位年纪相当的老者。

    这是一处从外面看起来极为普通的民宅,虽然是个四合院但至少看起来和其他的院子没有什么区别。

    只有门口的警卫们,在无声的诉说着这里的不同。而那几棵门前的老柳树,则是在轻言着这里的历史。

    “哈哈哈……老陈啊!我们这些老家伙真是老了啊,就想着改革、改革,却没有想到从农业方面也能够入手进行改革,和其他方面同步。”

    却见那着文件的老人哈哈笑着,放下了文件叹气道:“老刘提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到底是有道理的。我们毕竟是个农业大国。如何照顾好一半以上的农业人口、如何让农业也进行改革必须要重视起来。”

    那位被叫做老陈的老者闻言点了点头,但随即道:“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如果农业改革的话,要投入多少、需要什么样的政策、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一无所知啊!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风险不小哇……”

    放下了文件的老人笑着应道:“做什么没风险?!当年我们拎着脑袋干革命,这就没有风险吗?!一样有风险!”

    说着,老人站了起来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改革,本来就没有路径可循。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究竟该怎么走、路朝向哪里,我们谁的心里都没有底。”

    “既然这样,为何不给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