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大革命-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王在晋是兵部侍郎,他也很清楚西南明军的糜烂,要想靠当地的卫所兵平叛,还不如相信母猪会上树,因此他主张调派一部边军和募兵入川平叛,顺便威慑众土司。王在晋很清楚,纯粹借助土司镇压土司,只会让其他土司借机壮大,转而又威胁朝廷。

    王在晋有王在晋的考虑,毕懋良有毕懋良的难处,两人争持不下。

    天启皇帝听着两人的争论,眉头皱了起来。前段时间的“移宫”一事让他焦头烂额,不过也让他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他当皇帝,“移宫”风波还未平息,后金军队又兵犯沈阳,边关告急,朝堂上的焦点转向战事,天启帝在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帮助下慢慢抹平了“移宫”一事的影响。

    说起来,天启初年的官场气氛是很诡异的。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除了一些特别重大的事外,国家的大小事都由内阁处理,恰好在这个时期民间兴起了一支政治势力东林党,东林党人入朝堂为官后,与当时的首辅沈一贯建立的浙党争得十分厉害,同时齐党和楚党也在这一时期加入浙党,共同对抗东林党,党争十分激烈。

    万历帝驾崩后,泰昌帝继位,提拔了一批东林党人。但泰昌帝因“红丸”丢命,十六岁的天启又在东林党人的拥立下继位。皇位的过快更迭使得朝堂政局大变动,东林党迅速壮大,齐楚浙党处于劣势。

    现今的朝堂,文官集团内部分裂,皇帝几乎没有权威(最明显的就是锦衣卫和宦官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又有后金的壮大和西南的叛乱,年轻的皇帝根本驾驭不了这样的局面。

    内阁首辅叶向高看到天启皇帝的脸色难看,不得不站了出来,阻止了王在晋和毕懋良的争讨。

    “陛下,西南土司叛军已围了成都城,需尽早做决断。”叶向高把皮球踢给了天启,让皇帝自己做决断。

    虽说天启皇帝已经处理了一些政务,但那都是在朝臣的帮助下进行的,现在首辅叶向高让天启自己做决断,真有些难为他了。

    不由地,天启皇帝把目光看向了看着自己长大的伴当大太监王安。原本王安眼观鼻、鼻观心,不参与朝堂之事,但没想到叶向高竟然让天启做决断。说实话,由于天启的父亲不受万历的喜爱,天启幼年的生活过得很艰苦,有时连饭都吃不饱,更别说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对于战争这样的大事,天启还真没有信心去做决断。

    王安看了一眼叶向高,有些不满。叶向高让皇帝做决断可没安好心,明面上看让皇帝决定是尊重皇帝,但实际上叶向高是盯上了皇帝的内库。明朝开国时,太祖朱元璋为防止自己的后代受穷,设立了内库,由皇帝信任的太监掌管。万历一朝,皇帝利用太监到处敛财,虽然极大地充实了自己的内库,但也让朝臣们盯上了皇帝的“私房钱”,用以缓解财政危机。

    若是天启作出了出兵的决定,那钱粮之事就由皇帝自己解决,也就是皇帝自己掏钱。王安经历过万历朝的风风雨雨,岂能不知道叶向高的心思,但他不能说出来,因此只能道:“皇上,奴觉得首辅大人说得在理,军国大事越早做决定越好。”

    天启听了王安的话,点了点头说道:“既然成都局势如此危急,那便派兵入川吧。”

    一听这话,户部侍郎毕懋良赶紧站了出来,大声说道:“陛下不可,若要再组织一支军队,朝廷担负不起。”

    “那就调边军入川。”

    王在晋站了出来,沉声说道:“陛下,此事需仔细思量,现北方东有蒙古,西有建虏,边军不可轻动。”

    皇帝没办法了,只能朝杨涟、左光斗等一干人看去。杨涟不懂军事,但也知道当前朝堂上的局势,并没有直接对皇帝说,反而直接问起了叶向高:“叶首辅,不知您有什么办法?”

    叶向高神色严肃,“西南土司叛乱,东北建虏作乱,时事甚危,应派兵入川,剿灭叛军,震慑土司,维护朝廷威严。但朝廷财政入不敷出,臣恳请陛下,动用内库,尽量派兵入川。”说完给天启跪了下来。

    历任首辅都是太子的老师,也就是新皇的老师,因此叶向高是天启的老师,一般情况下是不跪的。

    天启皇帝初即位,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内库还有多少钱,只能问王安:“王伴伴,朕的内库还有多少钱?”

    王安在心里算了算,回答道:“折合成银子大约是八百余万两。”此时朝廷一年的收入是七百余万两,其中还是以“辽饷”最多,因此算下来朝廷最多往西南处拨五十万两银子,大头仍用在对抗后金上。

    内库的八百万两银子是万历皇帝一生的积蓄,里面还有不少是海外诸国、各地藩王进贡的奇珍异宝,真正能用作国事经费的撑死不过三百万两。

    天启皇帝了解了自己内库的情况后,思虑良久,说道:“朕出五十万两银子,户部再出五十万两银子,尽快派兵入川。”天启说完后便离开了大殿,王安紧随其后。

    朝臣见皇帝同意出内库的钱,便也不在意皇帝的去向。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以杨愈懋为四川总兵官,擢升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为四川巡抚,负责平叛战事,并令贵州、云南等地支援四川。

    天启皇帝回到寝宫后,开始干起了自己的木匠活。王安在旁边看着天启皇帝娴熟的技艺,叹了口气,“若天启不是生在帝王家,绝对会是一个好木匠。”

    正在做木活的天启可没有想那么多,他只觉得自己只有在做木活的时候最开心,什么都不用想,只要静静的干就行。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天启做完了自己的木活,伸了伸腰,对站在一旁的王安说道:“王伴伴,快过来看看我做的东西怎么样?”(明朝皇帝在一般场合都自称我。)

    王安哪懂什么木活,稍微看了看,便赞道:“此物巧夺天工,天下仅有!”

    天启皇帝知道王安在拍马屁,不过也不在意,笑道:“王伴伴,承你的吉言了。现在时间也不早了,你下去休息吧。”

    “是。”

    看着王安离去的背影,天启皇帝皱了皱眉头,今天王安在朝会上的表现很不如天启的意,很明显王安和朝臣有着合作,这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爷爷万历。万历刚即位时,内阁首辅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冯保相互合作,把持朝政,把皇帝当作摆设。再加上自己刚即位时候发生的“移宫案”和朝臣们对自己的轻视,让天启产生了危机感,必须得有一些行动了。

    离去的王安还不知道自己已被天启抛弃了,毕竟十六岁的天启不是十岁的万历,王安也不是冯保,有一个李太后罩着,而叶向高更不是张居正!

    内阁的行文很快便到了杨愈懋的手上。按理说,杨愈懋升官了,应该感到高兴,可真实情况却不是这样。接到内阁行文的杨愈懋满肚子苦水,杨愈懋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平常带带兵还可以,真要去打仗,误了国家大事不说,把自己的性命给误了那就真不值了。

    杨愈懋本想疏通疏通,结果兵部那位收了钱的老乡说是朝会上决定的,连皇帝都掏钱了,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谁都改不了。杨愈懋没办法,只能走马上任,希望四川那边的叛乱能尽快平息。

    与此同时,杨涟、左光斗等人去刘一燝的府上赴宴。刘府上,众人酒足饭饱后便开始谈论国事。

    杨涟和左光斗素来要好,两人选了一个较为僻静的地方谈论今天发生在朝堂上的事。

    “文孺兄,朝廷收支不平,再这样下去,要出问题。”此时左光斗为直隶屯田事,专治水利,比较关心经济问题。

    “唉,遗直兄,此事朝堂上人所众知,因此只能请陛下从内库调拨。时事艰难,我等当励精图治,扫除朝堂上的奸利小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杨涟说得很激动。

    左光斗知道自己的好友受泰昌帝临终托孤,一心想匡扶社稷,做一个中兴之臣,但谈何容易,现在朝堂上下贪腐成风,民间百姓生活困苦,边疆又不安稳,天灾还频发,可以说,现在明朝就是一副烂摊子,左光斗自己是没能力力挽狂澜。

    像在刘府这样举行的聚会越来越多,东林士子们对于现有的权力已不再满足,准备冲击更高的地位。

    不管怎么样,天启元年就这样展开了。然而令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天启年间的朝堂波云诡异,你方唱罢我登场。对于皇帝本人而言,他为了维护皇权而放出去的宦官就连自己都控制不了,这是天启自己都没想到的。

    此刻,远在成都的陈华清还在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根本就没想到自己也会受到朝堂政局变动的影响。

第四十一章 **的威力() 
一夜的时间过得迅速,很快就到了破晓时分。陈华清将挑选出来的二十个人分成四队,每队设一名队长。在扔**时,以队为单位,队长喊“点火”,五人一起点燃瓶上的棉线,队长喊“扔”,五人一起朝目的地扔去,这样做能使燃烧瓶的威力最大化。

    经过后半夜的训练,众人已基本掌握了动作要领,特别是点燃瓶上的棉线,动作越发熟练。当第一缕阳光照到成都城墙上时,陈华清把人集中起来,沉声说道:“大家的目的是攻城车,一旦攻城车靠近了,使劲往上扔,听到了没有!”

    “是!”尽管有半夜没休息,但士兵的精神还不错。

    “好!按照分好的位置,各就各位!”

    “是!”

    陈华清和一队一起行动,,一队的队长是孙喜。别瞧孙喜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胳膊上的劲远超常人,因此被选为队长。

    孙喜背着一篓赶制的**,带着队员们到达指定地点。趁着战前的空隙,孙喜偷偷地问陈华清:“大人,这**真能破敌吗?我觉得和火箭差不多。”孙喜不知道**是陈华清做的,否则他也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当然有用,这**和火箭可不一样。火箭射出去只能点燃一小块,**一烧一大片。”**和火箭的原理不同,自然效果不可能一样。

    孙喜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便不再言语。

    当太阳完全升起来时,奢军开始进攻。奢军的进攻模式还和以前一样,用吕公车开道。

    待吕公车靠近城池后,一队队奢兵从吕公车上下来,与此同时,城下的奢兵也一队队的沿着云梯往城墙上爬。在损失了阿牙忽之后,奢崇明发了狠,决定投入所有的兵力,强攻成都城。他刚得到消息,新任的四川总兵杨愈懋带兵进川了。

    陈华清在吕公车靠近城墙后,手里拿着个燃烧瓶,等着孙喜的命令,现在他归属于第一队,孙喜是他的队长。

    “点火!”

    “扔!”

    “砰、砰、砰”,连续好几个燃烧瓶砸在一个吕公车上。

    操作吕公车的奢兵看到对面守城的明军朝他们扔过来一些陶罐子,都愣了一下,但马上就哈哈大笑起来,对面的明人莫不是得了失心疯,以为用一些破罐子就能破了吕公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过,操作吕公车的奢兵很快就笑不出来了,那逐渐蔓延的火势透过裹在吕公车上的皮革缝隙烧了进去,猛火油产生的烟雾遮挡住了奢兵的视线,而吕公车的支撑结构又是木料,火势越来越大。

    其他三队的**也都扔了出去,烧着了好几架吕公车。

    “啊”被火烧着的奢兵发出了痛苦的惨叫,有一些疼的直接从吕公车上掉了下去。

    陈华清没想到**这么好用,短短的几刻钟内,就有一大半吕公车被引燃了,剩下几架没被**照顾的,要么是离得太远,要么是还没推到城下。陈华清见自己背得竹篓里还剩着几颗**,便把一旁还在兴奋的孙喜拉过来,说道:“孙喜,让大家把剩下的**往人多的地方扔。”

    孙喜点点头,这**威力这么大,肯定能取得不少战果。

    很快,不论是还在往上爬的还是已经攻上城的奢兵遭殃了,打着打着,突然这边起了一堆火,灭都灭不掉,还打个毛啊。没有吕公车的协助,再加上**的威胁,奢军溃退了。此战,明军大胜。

    打扫完战场后,朱燮元在众将面前很是夸赞了一番陈华清,并赏了陈华清一百两银子,每个投手赏了二十两银子。后又在庆功宴上赞了秦良玉有识人之才,为朝廷发掘了一位栋梁。

    秦良玉趁机把陈华清的一些情况介绍给朱燮元,特别着重说明了陈华清的汉人身份。

    朱燮元得知陈华清是汉人后,细细打量了陈华清。凭心而论,陈华清长得很普通,看上一眼绝不会想再看一眼,但陈华清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再加上一副健壮的身体,给人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丝毫没有此时明朝官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