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诛红与八十红论-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对待贾家底层人员上,薛蟠不过随景取乐。第四回末尾有“谁知自从在此住了不上一月的光景,贾宅族中凡有的子侄,俱已认熟了一半,凡是那些纨绔气习者,莫不喜与他来往,今日会酒,明日观花,甚至聚赌,渐渐无所不至,引诱的薛蟠比当日更坏了十倍”,薛蟠在贾府周围损友居多、改过艰难。所以,第九回“闹学堂”和第七十五回贾府“射鹄子”聚赌里面,薛蟠是个“惯喜送钱与人的,见此岂不快乐”。
如果说薛蟠完全是个“呆子”就错了,即使“呆”也和猪八戒一样是个有心眼的呆子。因为在贾宝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发展历程,这薛蟠完全是旁观者清的“智人”模样。第二十六回薛蟠过生日请客,为请宝玉是以贾政的名义“哄他出来”,随后又“连忙打恭作揖陪不是”打着古董行程日兴的旗号准备了长鲜藕、大西瓜、新鲜的鲟鱼、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四样珍物,除了孝敬长辈,说“要自己吃,恐怕折福,左思右想,除我之外,惟有你还配吃”,可以说为了自己的妹妹使尽了力量。其后,“只见宝钗走进来笑道:偏了我们新鲜东西了”,可以是兄妹配合对宝玉做足了功夫。尔后是黛玉对宝玉的误会,这宝玉、黛玉、宝钗、薛蟠四人是流水的情节发展模式,若如此看书对书理脉络间掌握会前进一层。
第二十八回冯紫英家宴客,薛蟠是串场的人物。起先要云儿唱曲,以一坛为赌,事后知道刚开席,要喝趴下不成人理以“不值一坛”赖掉对宝玉的“相思血泪抛红豆”持否定态度不知是不是知道宝玉心思黛玉而为妹妹宝钗不平到云儿和自己的曲词可以说是插趣打诨幽默十足对蒋玉菡的词也是一把抓住,说不知文字有些蒙人通观一回书若说薛蟠没有长心眼那就谬之千里了。
第三十四回宝玉遭贾政毒打,宝钗送药。薛蟠看在心里恐怕已经明白妹妹情根深种,所以就与妹妹口角索性说破“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你留了心,见宝玉有那劳什骨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因为薛蟠知道宝钗心思拖下去不是办法。第二天和宝钗小心赔不是也如同相声演员苏文茂说的尽是“些像生儿”,其间亲人的亲情也情真意切。
所以,薛蟠与亲交是情、与友交友是真,在与柳湘莲相交一场尤其如此。薛蟠原初看低柳湘莲乃至遭到柳湘莲苦打,反思中又想出外谋生意这里注意在一定庞大的本金条件下经商获利是容易的,薛蟠想法没有错误,因此得到宝钗的支持在后来因为盗匪打劫,反映出薛蟠经商是没有失败,不然怎么值得盗匪抢劫。得柳湘莲相救,薛蟠与他经过不打不相识后又是过命的交情,二人的心胸都显出宽仁大度一面可以说义气相投柳湘莲定娶尤三姐,薛蟠自然认知为贾府亲人,打算为其置办家业柳湘莲情变出家,薛蟠伤心流泪并无半点虚假。
薛蟠与人相处有随和一面,但在居家方面这种随和成为他一大弱处,这主要是其迎娶夏金桂所致。以夏金桂才貌对于薛蟠确实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但男女双方婚前是见过的,以夏金桂聪明仍然肯嫁给薛蟠,说明薛蟠有过人之处。但薛蟠夫纲不振,可以说是运气使然,古代家庭悍妇有醒世姻缘传和聊斋志异江城比较著名,红楼梦里面的夏金桂可以说类有所比。
最后说两点:
其一、薛蟠经商出游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对于旅游这种休闲活动首先要有目的,否则就是单纯的跑地图,旅游变成一种痛苦折磨、中间累得要死、没有收获、回家反成休息以后有再不出去的感觉如果本着发现式旅行是可以给自己一点惊喜的旅游中也可以做到安然自适,这样才是一种放松旅游要有跳出原本生活的心态,这样出离原本生活范围的心理感觉是出游放松的基础,是放下旧有生活的方法,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方法。
其二、薛蟠如果存在生活原型,那么在红楼梦创作出来后,他是可以拿到抄本进行誊录的,这可能是庚辰本石头记出现的原因。虽然庚辰本存在文字错误,但其多处出现对八十回以后情节的透露,比如:第二十八回庚辰本回前批语:“茜香罗、红麝串写于一回,盖琪官虽系优人,后回与袭人供奉玉兄宝卿得同终始者,非泛泛之文也。自闻曲回以后,回回写药方,是白描颦儿添病也。”第四十二回庚辰本回前批语:“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这既可能是真实批语,也可能是手握八十回以后文字的“钓鱼”言语,这可能标志着红楼梦从简单的亲友舆情抄录变成曹雪芹亲友、后人个人获利的一种手段。考虑薛蟠原型出身商家,导致如同洛阳纸贵的红楼梦传抄本出现不非无因。
2016。7。22。。
八十红论:在师在学()
八十红论:在师在学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对于当时日渐没落的现状来说是属于金玉良言。在过去朝代里面的权贵世家,祭祖代表家族的稳定性、家塾关系家族的长远性,两种在家族内部建设里面应该是重中之重。但即便这两件事耗费可能不过千两纹银级数,最后凤姐也并没有完成秦可卿的嘱托,其中原因是什么哪?
其实书目相连,自书中第九、十、十一、十二等四回用倒叙的方式回答了其中贴补家塾这一项内容凤姐没有实施的原因。看第九回介绍“原来这贾家义学离此也不甚远,不过一里之遥,原系始祖所立,恐族中子弟有贫穷不能请师者,即入此中肄业。凡族中有官爵之人,皆供给银两,按俸之多寡帮助,为学中之费。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贾府家塾看起来不错,但有一节距离贾府太近。这就造成家塾离家、离闹市不远,其中子弟不安心学业的现状。因此,书中说“原来这学中虽都是本族人丁与些亲戚家的子弟,俗语说的好,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未免人多了,就有龙蛇混杂,下流人物在内。”也就是说贾府子弟良莠不齐,中间又有薛蟠这个混世的,导致后来的是非。家塾的教师贾代儒从书中行文看对贾府子弟管理存在问题:薛蟠在其中折腾个乌烟瘴气,贾代儒对其管不了、也管不起所以,薛蟠能够“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其对自己的孙子贾瑞则是因为一夜不归就“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工课来方罢”,这就“年高有德”而言不免有些讽刺贾代儒如果不在,由其孙子贾瑞负责管理,那么贾瑞在家塾里面学业能力并不是最强,就导致“闹学堂”的出现而贾瑞个人品性也差,后来对于凤姐痴想使得其寒心,所以对于秦可卿希望家塾有日常供给保障也就成为泡影。
那么,秦可卿的原初设想有没有道理哪?要知道权贵世家祖茔都是在乡村郊外,秦可卿意图将“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是一种将家业部分的进行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目的是“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继”,这些如果结合曹雪芹晚年避居西山黄叶村是相吻合的,只是没有秦可卿说的那样有土地产业支撑。秦可卿考虑“将家塾亦设於此”是考虑到贾府私塾的现状的学堂如果迁到农村也可以洗脱贾府子弟的纨绔习气,虽然设想不错但实现难度恐怕不小况乎凤姐看到以前贾府子弟不成材料、不成气候的情况根本就不想实现这个计划了从书中看,贾府未来寄希望于宝玉科举,已经开始偏驳不是正道教育发展家族的路径。而且人性自私,凤姐心中有了疑虑导致后来她走向个人聚敛财富保护自己的道路。
古代社会知识在社会的传递一开始是局限在家人之间,个人学习也是为个人家族服务。到孔子传道弟子三千,教育开始从家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社会性的事业,像春秋战国的齐国稷下学宫是天下驰名的地方,所以反映孔子学说的论语宪问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到汉代出现太学,教师在统治阶级内部开始职业化,儒家学说成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理论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在四书五经外,各种文章理论纷至沓来。对于为师在学以荀子劝学篇和韩愈师说是其中的名篇。韩愈师说里面提出“人非生而知之者”,所以“古人学者必有师”反对认师为耻的行为,提倡尊师敬道认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良师要坚守自己的责任,良心任教就是良师以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生发可以有一字之师、一言之师、一技之师,耐心传学就是老师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注重个人发展性。荀子劝学篇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提出“学不可以已”,因为世间万物无穷、人类理论无就、前进探索不已因而个人要终身求学指出“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后论述了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学习首先要知道道思德行规范距离,道规范思想距离、德规范行为距离,做到谨言慎行学习时人们要注意“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在学习中保持不断修养的态度,“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既登高望远也要知道天外有天,“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懂得对于人们损益的区别而有所选择,注重积累“积善成德”,坚持耐心“锲而不舍”、“真积力久则入”学习内容要注意次序“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提出学问学问在学在问所以“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学问在同学问道言辞礼顺和合如一然后参省间才能有所长进,在纯粹中“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师言如水流、心解如生发、“能定能应”心性行联动才能指导人们实践活动指出学习差异性“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其善者少,不善者多”,人们在学习中要避免落后坚持“君子结于一也”的方法,能够“速乎好其人,隆礼”崇敬良师、崇礼仪,贯通“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可以说完成学习过程对于人类未来提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强调事物的发展性,启迪人们不断探索前进。总之,“物类之起,必有所始”事物发展有其原因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中国古代思想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其中思想理论渗透到文化各个领域至今仍然指导人们的言行。后来的文化思想虽然有所发展,但本质上文汇交融居多,以儒、道、佛三家融合统一是主要趋势。儒、道两家本来就是相辅相成,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佛家自西域传入,吸收道家自然主义中国化后发展出禅宗,禅宗吸收儒家思想出现百丈清规,由此否定不劳不作、出家于在家区别渐微儒家王阳明再次集佛道之大成提出心学,使得明朝后期学风大行。对于研究思想方法,佛道两家涉及神学崇拜这就不必说,古代人们日常用到的多是儒家格物致知的方法,在论语为政里面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记大学里面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等章句。早期格物包含规矩管束的道理,后来引申到归结世间万物的位置以及本来,再后是观察万物的原本由来。像南宋朱熹提出“穷究事物道理,致使知性通达至极”,用一日格一物的方法“故致知之道,在乎即事观理,以格夫物”,实现“至于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裏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从而达到理解世界的目的。这样的方法与现代物理等自然学科研究的从微观、宏观领域探究万物本源变化相比较已经很接近了。
最后总结一下,人们从学习了解社会事物的原始本来面目,到希望通过学习有所发现创造使得人类不断取得进步,这才是学习的本质目的。
2016。7。23。。
八十红论:分离情缘()
八十红论:分离情缘
是什么导致相恋的人分开?
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原因比如:个人差异、社会压力。在去年国内有三分之一家庭合离比例,现代女性的独立决断性很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