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不遗憾-第5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读书,多出去走动,在后世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李安的才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为有才华的人太多了,而来到大唐之后,李安因为知道一些别人所不知道的知识,所以,李安才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大唐帝国的优秀人才。

    不过,人才也是需要不断充电的,只有不断的充电,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见闻,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有才华。

    李安倒是不太需要读很多的书,因为前世读书太多了,大唐这个时代的很多知识都晓得,有针对性的读一些自己所不了解的书籍就足够了。

    但多出去长见识这一项,却需要李安亲自去体验,因为大唐没有网络,别人嘴里说的话未必就一定是真的,而且,还存在表达不清楚的问题,只有自己亲自去看了,才能得知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安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唐帝国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为大唐帝国的工业化寻找市场和原材料,但同时,李安也能通过这次出行,提高自己的见闻,增长自己的知识,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博学。

    当然,由于身份和地位比较高,李安这一路上也是不会委屈的,走到哪里都有招待,一路上舒舒服服的,搞的李安真的很想再来几次出行。

    这与后世官员的出差是差不多的意思,官员最喜欢做的事情,那自然就是出差了,因为出差不但可以增长见闻,同时,也能很好的游山玩水,一切费用都由朝廷报销,如此,何乐而不为呢?

    出差算得上是官员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李安自然也不会例外,有超级待遇的出差,又有谁会不愿意呢?

    不过,要说一点压力都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一路上,究竟会遇到什么样的人,李安也不好确定,若是遇到的都是好说话的人,那还好办一些,若是遇到比较难缠的人,就比较麻烦了。

    目前为止,李安还没有遇到很难缠的家伙,在展现大唐的强大实力之后,诸小国国王全都噤若寒蝉,对大唐除了敬仰便是畏惧,而大唐兵马也帮助了他们,如此,在恩威并施之下,诸小国国王,很顺利的就屈从于大唐了。

    这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国家需要去一一搞定,而越往西走,大唐帝国的影响力就越弱,会遇到的困难也会变得逐渐多起来。

    正因为如此,所以,李安才需要好好的放松一下,休息充足了,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后面的工作之中。

    巨大的蒸汽船只,在大海上就犹如一叶扁舟,遇到大一些的风浪,船只会显得很颠簸,若是第一次坐船的人,肯定会被吓一跳的。

    李安在这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大风大浪,而在前往婆露国的路上也遇到了,就在距离婆露国港口不足半日路程的时候,船队遭遇了巨大的台风。

    不过,在台风完全抵达之间,大唐将士便发现了苗头,并立即向李安汇报。

    “李侍郎,左侧几十里有大风,很快就会吹到我们这里,躲避已经来不及了,也无处可躲,怎么办?”

    部下焦急的汇报道。

    李安一听有大风大浪要袭来,而且,躲避已经来不及了,也是吓了一跳,大唐船队虽说大部分都是体型庞大的蒸汽船只,但也有不少落后的小型船只,若是被海浪吹翻几条,对整个船队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且,落后的小船都是负责托运后勤物资的补给船,若是物资都沉入海底,对整个船队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立即传令下去,让所有船只尽可能的靠拢,用绳索拴起来抵挡风浪。”

    李安当机立断的下令道。

    在面对大风大浪的时候,一艘小船很容易就会被海浪掀翻,而若是有很多小船用绳索拴在一起,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小船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能起到大船的作用,也就是说,能够在海况恶劣的时候,实现船只的安全。

    当年曹操的水军,就是为了能让士兵在船只上如履平地,才下令将船舶锁在一起的,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当时的船只全部是木质的,对方一放火,什么都给烧没了。

    而在广阔的大海上,并没有敌人会放火,采取靠在一起的办法,完全可以对抗海浪,会将损失降到最低。

    唐军将士,早就经过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连接船只非常的熟练,所以,当李安下令之后,他们立即开始干活,很快就有三三两两的船舶紧紧的靠在了一起,最多的有十艘船靠在一起。

    李安的坐船左右两侧,也分别固定了两艘蒸汽炮船,以增加坐船抵抗风浪的能力。

    在将士们做好应变准备之后,海风开始呼呼的吹来了,几米高的海浪也紧随其后的翻滚而至,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冲击感。

    “砰砰砰”

    巨大的海浪前仆后继的撞向大唐船队,大有要将大唐船队全部卷入海底喂鱼的意思,不过,大唐船队的所有船只都得到了加强,大量船只聚在一起,获得了极大的防御加成,就算是很大的海浪也不能得逞。

    巨大的海浪是从侧面打来的,但李安坐船的侧面有两艘蒸汽炮船掩护,海浪巨大的冲击力都打在了蒸汽炮船上,李安乘坐的蒸汽船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只是由于海浪太大,很多海水都落在李安的坐船上,并将李安辛苦打理的蔬菜打湿了不少。

    由于海水还有很大的盐分,凡是被海浪打湿的蔬菜都必须尽快用干净的淡水冲洗,否则,肯定是要被腌死的。

    只是此刻海浪仍在不断的袭来,不断的打湿李安的蔬菜,所以,暂时进行处理也是无济于事,只能祈祷尽快离开暴风区,这样,才能从容的挽救处于危险之中的蔬菜。

    甲板上的风力很大,若不是这些蔬菜的架子都是经过严格的加固,早就被大风刮跑了,这说明李安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在制作蔬菜架子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了在海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情况,其中,就包括大风天气。

    甲板上的士兵仍旧在坚守,不过,他们的样子看上去就很痛苦,他们需要双手抓住固定物才能完全站稳,若是双手全部撒开,则肯定会摔到,由此可见风力是多么的大。

    李安当然不会在这样的天气,出现在甲板上,这简直是找罪受,在甲板最高处是有一间玻璃房的,站在玻璃房内观看如此壮观的美丽景色,才是李安应该做的事情。

    尽管一路上遇到了太多的风浪,但任何一次风浪也没有这一次的剧烈,而且,预警的时间也是最短的,这多少都让人有些后怕,若不是大唐将士技术娴熟,很快就船舶锁在一起,估计肯定会有受到不小的损失。

    看着后面的船只稳定的在向前行进,李安放心了不少,只要再走小半个时辰,船队就能离开这个危险的海域。

    波澜壮阔的海浪,让人心潮澎湃,当然,前提是自身能够确保安全,只有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人才能有心情欣赏壮阔的景色。

    比如,当一个人衣衫单薄的时候,你让他站在雪地里欣赏美丽的雪景,他是没有任何心思欣赏的,因为他浑身冰凉,他需要的是温暖而不是雪景,而若是他身上穿着很厚的棉衣,则完全就可以有好心情欣赏美丽的雪景了。

第五百九十三章 李逍遥() 
李安现在的情况,就犹如一个穿棉袄的人,站在雪地里欣赏美丽的风景,庞大的蒸汽船只足够可靠,完全不用担忧这么大的船舶被海浪吹翻,如此,站在指挥台上欣赏船队搏击海浪,将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这些蒸汽船只,全都是李安设计的,他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相信自己亲自设计出来的船舶,完全能够经得起海浪的考验。

    巨大的海浪一浪接一浪的袭来,重重的击打在唐军船队上,但大唐船队的船只已经结伴,面对巨大的海浪是毫无畏惧,迎着巨大的海浪继续前行,仿佛在与天地相争。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同时也是大国的力量,若李安来到这个时代是一个小国,则就算有再多的想法,也很难付诸实施,因为很多好东西,只有大国才有可能负担得起,小国资源有限,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负担起的。

    李安非常庆幸自己来到了大唐这样的大国,而大唐帝国也应该庆幸存在李安这样的超级人才,否则,再大的国家也难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技术的积累需要时间,所以,大唐海船目前最大的吨位只有几千吨的样子,满载五六千吨,还是毫无问题的,蒸汽炮船最大的有三千吨左右,其中,船体的大部分材料是上好的木料,中间需要加强的地方使用了更坚固的钢铁。

    这只是目前的情况,日后技术先进了,完全可以制造吨位更大庞大的海船,上万吨是最小要求,十万吨级别的超大型船舶都完全可以尝试。

    因为现在的船只吨位还是太小,所以,在面临巨大海浪威胁的时候,需要锁在一起对抗风浪,若日后制造出十万吨的大型船只,面临眼前这种大风浪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无视了。

    “李侍郎,这一次的风浪可真是够大的,幸好离开大唐之前,我们就做过这方面的准备了,否则,指不定要损失多少艘船呢?”

    一名官员心有余悸的说道。

    李安点头道:“最主要还是这些船只太小啊!若是能再大十倍就好了,这样一来,遇到眼前这种大风浪的时候,就完全不能紧张。”

    说完一脸的遗憾之色,觉得自己负责研发的船只太小了,完全不能满足需要。

    官员眼睛睁的大大的,疑惑道:“李侍郎,这么大的船舶还小吗?这些算得上是我大唐最大的船舶了,若要增加十倍重量,那得多大的个头啊!”

    很明显,这名官员,对眼下船舶的个头已经非常满意了,不太相信李安还能建造更加庞大的海船。

    当然,以李安的能力,是肯定能够国做到的,只要进行技术的积累,十万吨的船舶,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日后,大唐肯定要建造十万吨的商船,这样,商业运输的成本才能更好的降低。

    十万吨船舶,想想心里就兴奋,如此庞大的船舶放在海洋里,完全能够抵挡飓风的考验,就算没有飓风,平时也比一般的小型船只稳定,人处在这样的大型船只内,会感觉非常舒适的。

    也就是说,越大型的船舶,人生活在上面就会越舒适,船舶的自持力也远远超过小型的船舶。

    所以,理论上,船舶建造的越大就越好,但也不能建造的太大,若是船舶建造的过大,控制起来就显得不那么容易了,而且,对航海线路的要求也会变大,一些吃水比较浅的地方就不能通过,另外,对港口的要求也较高,若港口的水深太浅,船舶将无法在这样的港口停泊。

    所以说,船舶的最佳吨位,就是要在满足大部分港口吃水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建造的大一些。

    另外,随着港口逐步向深海港发展,船舶的吨位也会逐步上升,比如,大唐这个时代,千吨的船舶就已经算得上是大船了,而在后世船舶工业辉煌的年代,十万吨的船舶,那才能算得上是大船,千吨的小船根本就不值一提。

    这就是技术的进步,还有港口发展决定的,而因为港口的自然条件的限制,建造大量深水港口不太现实,所以,船舶的吨位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那就是在吨位达到几十万吨之后,就不能继续增加吨位了,否则,全球大部分港口都不能停泊,如此,将大大限制船舶的机动灵活性,从而丧失经济性。

    当然,因为港口的数量太多,还是有很多小港口无法满足停泊大吨位船舶的要求,如此,某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深水港,就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良机,成为大型船舶的运输中转站,渐渐的富裕了起来。

    大唐这个时代的港口深度,大部分都是天然形成的,很少有人工开挖的痕迹,如此一来,自然条件就决定了港口的深度,有的沿海地区想要发展港口业务,却受限于港口水深太浅,从而难以停泊大型船只,让船运业务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一些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都成为了航运的贸易中心。

    比如大唐帝国的广州,就是因为存在较好的深水港,才成为了大唐商人南下的补给基地和大本营,而那些地理位置不太好的浅水沿海地区就不能成为海运的大本营。

    “李侍郎,风浪变小了,我们快要离开风暴区了。”

    官员观察外面的情况,发现海浪变小了,回头一看,后面的风浪依旧很大,这足以说明,他们已经在离开风暴去的路上,再过一小会儿,大唐船队就安全了。

    李安高兴道:“好啊!这一次算是有惊无险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