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风云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岩看了一下他的田地,之后指着田地的木桩,说道:“我的地,是用木桩绳索围起来的,其他的不是我的。”
老王头赶紧扭头看了一下,之后笑这拱手道:“果然是没错,围起来的当是三百一十亩,公子果然是信人!”
班头也是惊讶的看了看,他没有想到,这里居然还有其他人在种田。之后他就变得异常兴奋了,对这个李把总他不敢乱来,但是对于其他的民人,那就没有什么好客气的了。
班头拿出账册,笑着说道:“既然县尊吩咐过了,只交赋税,那就是每亩三升。李把总只交一半,那就是每亩一升半。现在是田三百一十亩,而麦价现下是每斗三千钱,所以一共合银一百三十九两五钱。”
李岩点头道:“好,我给班头一百四十两。”说完就让李仲去取银子。
班头笑着点头哈腰,道:“谢李把总了,谢李把总了。”他倒不是真的感谢那半两银子,而是感谢李岩的配合,没有多费口舌,就把任务给完成了。要是遇上豪强之家,不想办法减少税赋才是怪事呢。即便是他们已经减免了很多了,但是依然是斤斤计较,恨不得像皇亲国戚一样,要朝廷给他们米禄才好呢。
李仲很快就把银钱拿了过来,衙役中有各方面的老手,看成色的,称重量的,一会儿就验看完了。
衙役们完成了任务,就快速的离开了七里寨,向西边废弃的村中而去。
“都出来啊!不要躲!”到了村子里,可是就不同在七里寨了,衙役们大声的叫嚣着:“要是再躲,就要放火了啊!”
林程海还有另外两家人终于无奈的出来了,站在一起,看着来收税的官差。这些他们都太熟悉了,每年都是要有两次的。
老王头抬眼看了一下他们的田地,说道:“班头,一共三十一亩。”
班头一个眼神,两个衙役出来,一个拿着鳞册,一个拿着算盘。高声的说道:“你们有地三十一亩,夏税每亩三升,合银十四两。另外还有辽饷,剿饷,折色,耗羡,解京阔步役、胖袄盔甲役、糙米役、盐课役、打冰防河战役,还有军需豆料、草料钱,总计每亩二两,合银六十二两。”
“哪有这么多?!”林程海终于忍不住了,大声的说道:“这些地的收成,可没有你们收的多!”
班头不耐烦的一挥手,呵斥道:“闭嘴!这只是一部分,还没有完呢!”
拿账册的衙役接着高声念道:“这里原有里甲,欠崇祯九年,十年半数钱粮,欠崇祯十一年全年钱粮。一共是银六百八十七两,你们既然种了他们的地,这些积欠,也是由你们来包赔!总计你们需交税银七百六十三两!”
林程海愤怒的吼道:“你们不用说了!哪有这么多的银两?!我们是农民,不是达官贵人,也不是商户富豪,那来的这么多银两?!漫说那些这里的里甲积欠的钱粮,就是我们自己今年的夏税,我们也交不起!”
班头冷笑一声,道:“能在这个年节,在这里开出三十多亩的荒地,没有家底儿,谁人会信?你们是自己交,还是要我们去搜,你们自己选。”
“没有!”林程海大声的回绝道。
班头没有废话,直接一挥手,道:“搜!”
林程海从腰间拿出一把匕首,大声的喝道:“谁敢?!”
“抓!”班头还是简单的一个字。
几个衙役上前,一个前面吸引注意力,另外两个拿铁索从旁边一套,就把林程海给锁住了。其他的两家人都畏缩的后退,不敢有丝毫抵抗,只有林程海的妻子还有老爹上前去求情。
随着一阵翻箱倒柜,衙役们终于从屋子里出来,不但把林程海他们私藏的五六十两银子全都搜了出来,还把他们的口粮也全部都抬了出来。
班头得了汇报,之后大声的说道:“这些东西,折银六十一两,你们今年的夏税还欠十五两,你们的积欠是七百六十三两,再加上今年的积欠,那就是九百一十六两。男人抓走,你们这些家眷,筹集钱粮,在七月十五之前,到衙门里交齐!不要晚了,否则你们的男人可要受苦了!”
“差爷,您发发慈悲吧,我们哪里有这么多的银钱啊?”林程海的妻子哭叫着。
班头随意的说道:“朝廷定的就是这么多,有什么怨气,找对了人!”之后带着他的手下,还有搜出来的粮食,回县城去了。今天他们的收获实在不少,尤其是那些银子,他们可以拿掉一大半儿呢。
第77章 反面教材()
林程海的妻子无助的看着他的丈夫被抓走,她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另一家人的人也是泪眼朦胧的提醒,说要不要去七里寨,请那里的人帮帮忙。这也似乎是他们唯一的指望了,于是他们三家人倾巢出动,向离他们不算远的七里寨赶去。
其实李岩他们就一直在寨子里看着衙役们把人带走的,虽然离的远,听不见说的什么,但是也能猜出个大概。此时见几个女人,老人,孩子急急忙忙的向寨子赶来,也就知道她们是想要干什么了。
“走,回去吧,二哥。”李岩转身就走,还招呼着正在皱眉发呆的李仲。
李仲拉住李岩,问道:“你不打算帮他们?”
李岩回头,无奈的说道:“我怎么帮?我就是一个小小的乡兵把总,没有那么大脸面的。”
李仲此时看见了在寨子围墙的周围,有不少人家正看着匆匆赶来的几家人,有的还对他们指指点点的。
“真可怜啊,连口粮都被拿走了。”
“可怜什么?我看是活该!要是跟咱们一样留在寨子里,哪里会遭这个罪?”
“就是,公子又不是没有留他们。”
“没错,以为他有把子力气,就比公子还厉害?还想自己单干,也不看看他有没有这个斤两。”
……
李仲听着人们的议论,突然皱眉,低声的问:“你是故意的,是不是?那些官差说田地数目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什么也不说的。你是故意的!”
李岩同样低声的说道:“我这里不是善堂,想来就能来,吃饱喝足了就离开。他们就是反面的例子,有比较,人们才能分的出好和坏。”
“你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李仲痛心疾首的问道。虽然他很激动,但是还是记得压低了声音。
李岩看了看周围,低声道:“走,咱们回去说。”
赶在林程海他们的家眷来到寨子前,李岩和李仲回到了寨子里,没有去议事厅,而是去了李岩的卧房。
“我们现在做这些不就是为了救这些百姓吗?”李仲激动的问道:“可是你怎么还能害他们呢?!你不帮他们也就是了,怎么能害他们呢?”李仲还有理智在,没有大喊大叫,而是尽量让声音低一些,但是也表达出了足够的愤怒。
李岩解释道:“我这也是为了救人,为了救更多的人!刚才咱们是能帮他们,可是会有什么后果,二哥你应该能想得到。等明年,不会有几个人留在寨子里,他们都会离开,自己单干。反正在这里咱们会帮他们,官府不会向他们收税,他们为什么还要给咱们交三成的收成呢?到那个时候,咱们的队伍就要解散!现在救了三家,可是明天,咱们就不能再救一个人了,我想二哥应该是知道该怎么做的。”
李仲冷静了下来,开始思考。他知道李岩说的一定会变成现实,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既然能白占便宜,那就不会有人去付钱。尤其是在有人做出示范之后,会有无数的人去效仿的。
“李公子,求求你,救救我们吧!”
“我们知道错了,您就发发慈悲吧。只要能救出我家男人,我们一定入寨子,给您当牛做马,以报大恩!”
“求求李公子了,我们现在只有来求您了呀。”
……
寨子围墙的大门外,林程海他的家眷跪在门口,大声的哭喊着,不住的叩着头。
过了一会儿,李牟也找来了,问道:“二哥,四哥,你们怎么躲到这里来了?外面都已经人山人海了,快去看看吧。”
李仲也说道:“去看看吧,现在人人都知道咱们寨子的好了,不用再让他们受罪了。”
李牟好奇的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呀?”
李仲简单的给李牟解说了一下。
“好样的,四哥!”李牟突然拍着李岩的肩膀,赞道:“看来我是选对了,这样才有当大头领的心性!”
李仲却是继续劝道:“快去看看吧,你的目的反正也达到了。”
李岩无奈的说道:“二哥,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真的没有办法帮他们呀。”
“一点儿办法也没有?”李仲不死心的问道。
李牟倒是唯恐天下不乱,说道:“他们就是挂在城楼上的脑袋,哪里有刚挂上去,就立刻摘下来的道理?”
李岩摇摇头,说道:“走,看看去吧。”
等李岩他们来到围墙大门的时候,已经有一个老妇人哭晕过去了,她的家人正在伤心的照料。
他们看见李岩出来,立刻又不住的叩起头来,并且大声的喊着求情的话。
李岩大声的说道:“你们不用再磕头了,我帮不上忙的。你们还是回去另想办法吧。”
林程海的妻子哭着求道:“李公子,俺们知道错了,求您再给俺们一次机会吧。只要能把俺家男人救出来,俺们一定对公子忠心耿耿,誓死追随。”
李岩无奈的说:“不是我不帮你们,而是我真的没有办法。”
“那请公子借些银钱给我们,俺们以后当牛做马的给公子还上。”林程海的妻子又是哭着说道。
李岩摇摇头,两手一摊,说:“我们也是刚交过赋税,也没剩下什么了呀。”
林程海他们的家眷以为李岩他们也和他们一样,不但要叫赋税,还要交这里的积欠。于是也就绝望了,他们不再哀求,而是木然的起身,跌跌撞撞的向他们的家走去。
李仲低声的问道:“你怎么也不问问要多少钱呢?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很多的钱,对咱们来说,不一定算多呀。”
“这是整个寨子的人用命换来的,我不能就这么给外人。”李岩同样小声,但是坚决的说道。
李牟则是高兴的说道:“四哥说的是正理。”
第二天,林程海他们的家眷都去了县城,向县太爷去跪求宽免了。同样的人家去了县衙的还有不少,都是请求宽免一些赋税的,这让苏京很头疼。但是朝廷现在急缺钱粮,他也只能狠下心来,继续追缴钱粮了。
第78章 开封行()
交完了夏税,几天之后,李岩带着樊师傅还有他的一个徒弟,带着三辆大车还有十个士兵去了开封。看能不能买到做弓弩的软木、马尾绳,做箭矢的柳木,还有雕翎或是鹅毛。要是能建立一个长期的交易关系,那就更好了。
一路上都是看到官差在乡间收缴夏税,叫喊,抓捕,持械抗拒,随时都可能会在乡村出现。即便是有不少荒地,但是只要有人耕种的田地,都会成为大批官差们的目标。之所以会是大批的官差,是因为要是人少的话,他们可能会被农民们袭击。
到了开封,情况就好些了。在城池周围的田地,不是王府的就是高官家的,基本不用缴纳任何税赋。洪武朝的时候还只是免除文官们本人的徭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文官的优免则是越来越多,优免也从单纯的徭役扩展到了赋税,到了此时,官员家的田亩,已经很少交税赋了。
当然,藩王们就更厉害了。不但不用交税赋,每年还要从朝廷那里拿海量的禄米。而且大明的藩王都是世袭罔替的,封一个是一个,很少除藩。亲王的儿子们,除了世子之外基本都是郡王,郡王的儿子们也是镇国将军,然后依次降等。这些爵位都是要朝廷给发俸禄的。
而藩王们在永乐之后,就被变相囚禁在封地的城池之内,不允许交结官员,不允许私自出城,不允许擅自进京,不允许藩王之间通信和见面,也不允许做其他的营生。所以藩王们唯一的可做的事情似乎只有传宗接代了,因此藩王们的儿女们是一个赛一个的多。以至于到了此时,好些省份的赋税收上来,还不够给藩王们发禄米的。
不过开封城里也不像过年那会儿热闹了。人们都是匆匆的行走,脸有菜色,毕竟遭遇了蝗灾,粮食涨价。而粮食是最基本的生存物品,只要粮食涨了,其他的东西也就都跟着涨价。可是银钱又不能凭空变出来,所以人们都是努力的做工去挣钱,而后用钱去换粮食填饱肚子。现在也就是依附于王府的商业还能过的不错了,其他行业都是没有以前红火了。
李岩先让跟来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