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永恒-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掌柜一听忙向着松岛一鞠躬:“机关长教训的是!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

    松岛得意的微笑着说道:“还是一切如常吧!我们越是什么都不做,就越有利于“樱花”的情报收集工作。另外,还有就是在没有重要情报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轻易的使用电台。我可听说八路的公安局也搞了个什么测向仪,虽然还未经证实,也不知道是否真的有用。但还是小心一点的好,同时注意每次发报的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情报内容较长也可分批次发送,在确定安全之后再接着发,明白吗?”

    那掌柜与一名随从都向着松岛再度鞠躬:“嗨!”

    随着时间进入了九底月,天气也渐渐的凉爽了起来。同时阳泉中小学校也开始准恢复正常的上课了。当然与在日军占领时不同,大多数的文化类教材都是地委的教育部们在纵队教育科的协助之下,自己编写了一部份,由于时间很紧。还有许多是通过渠道从国统区采购来的。另外就是在日军占领时期,许多学生与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去接受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学校的学生极少,基本上都处于停滞状态。

    不过随着阳泉收复之后,慢慢的形势与人心都开始稳定下来,再加上地委公布了对有困难的学生又实行了一些补助措施,因此许多以前呆在家里,特别是一些女孩子,不是躲在家里就是送到乡下的亲戚家去了。这些停止了学业的学生又慢慢的回来了。还有周边几个县以上前过小学的孩子,现在也可到阳泉来上中学。于是生源一下子暴增。

    当然也因为这些原因,中学的开学都推迟到了九月二十五号才开学。

    阳泉做为一个晋中东部较大的城市,但在那个时候的教育还是挺落后的。城里也就两所小学两所中学。而且规模都不大,而唐思强这个穿越者是十分知道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的。因此在纵队成立之后,就专门与地委进行了搓商,将这些学校进行扩大。

    而校舍就选在了原来的日军宪兵队大院与一座仓库进行改建的,至于师资力量,则向总部申请,从总部的鲁艺学校等毕业生中抽调了一些人,同时也面向社会招了一些。

    可以说能在纵队及阳泉地委成立仅仅三个多月就做到了这一点,确属难能可贵。就连彭总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连连称赞这是继阳泉战役之后所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不过这恢复教育中所面临着最大的一个难题却是,由于前期的学校与教育受日军侵略的影响,学生的进度完全不同,所学的也有所不一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学校又与地委主管教育的负责人,与纵队教育科的周国焕以及朱英等人开会商量解决的办法。

    学校本身也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地,而教育本身也是与文化宣传连为一体的。因此地委也邀请了朱英这位主管宣传的科长前来参加会议。当然还有就是请她参加阳泉女子中学的开学典礼,朱英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在会议上,一名阳泉女子中学的女教师发言引起了朱英的注意。她提出:“由于各学生的进度不同,可先行统一学习,就算是学过的只权当做温习一下。而在第一学期之后,再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班。”

    这个建议一提出便得到了大家的一至通过。

    散会之后,大伙刚要走,校长走到那女教师身前拉住她说道:“段老师,请等等。”

    这女教师留着中短发,戴着眼镜,一幅斯斯文文的样子。她忙问道:“张校长,找我还有什么事吗?”

    校长一转身说道:“朱科长想找你聊聊。”

    这让她也感到意外,指着自己问道:“我啊!”

    正说着朱英已面带着微笑走了上来:“段老师你好,我们随便谈谈好吗?”

    看着随和的朱英,她这才跟着回到座位上坐了下来。这时朱英看着她说:“你叫段雪吧!我觉得你好像在教育上还是很有见地的,刚才听你们张校长说,你以前就在他们学校任教。对学校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是吗?听你口音也不像本地人,你家在那里啊?父母都还好吗?”

    听到这里,段雪的脸上浮现出了一股子忧伤之情,眼眶中也慢慢的湿润了。过了一会她这才回答道:“我家本在南京,当时我正在南京师范就读,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可是没想到这年冬天鬼子却打来了,我与几名同学当时逃离了南京去了武汉。可是我父母却留在了城里。并且就此失去了联系,到现在也生死不明。后来听说鬼子在城里大肆屠杀,我真担心!”

    说到这里她不由的抽泣了起来。朱英听着也是心里一酸,忙扶住她:“好了妹子,咱们不说这个了!刚才我听你的发言,你应该在教学上还是很有经验的吧!”

    擦了擦眼泪段雪这才回答道:“是的,当时武汉的形势也不稳定。我们一起的三个同学,有一个去了重庆,一个去了湖南,后来也都联系不上了。我本是想去开封找我亲戚的,可是很快那里又打起仗来。于是我就一个人流落到了洛阳,在洛阳的一所小学找了份工作这才算安定下来。可是好境不长,当地的一个恶霸看上了我,常来骚扰。我但心时间久了出事,于是便与一个同事商量着去延安,听说那里充满了光明。但在路上却遇上了鬼子的扫荡,我们也走散了。几经辗转便来到了阳泉这里,当时是张校长收留了我。于是在这中学里留了下来。”

    朱英听着她的遭遇也十分的同情,于是拉着她的手说道:“你也真不容易的,不过现在好了。阳泉又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你可以安安心心的从事你的工作了。看来你也是一个希望进步的人,我们现在也正是缺少像你们这样的人来恢复我们的教育事业。咱们不能因为战乱,让我们的下一代都成了没知识没文化的人,不是吗?”

    段雪高兴的看着朱英:“放心吧!朱科长,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对了!你今年多大了啊?”

    “我今年26了!”

    朱英一听笑着说道:“你也别朱科长朱科长的叫,大伙都喜欢叫我英子姐,我比你大四岁,你就也叫我英子姐吧!”

    段雪高兴的回答:“嗯!那好,以后我就叫你英子姐。对了!我听说你是唐司令员的爱人吧!像英子姐这样漂亮聪慧的人,那这唐司令员也一定是人中之龙,明明神武的大英雄吧!”

    朱英一听呵呵的笑道:“他嘛,什么英明神武倒是算不上。不过嘛倒是挺能打鬼子的!”

    说着她起身说:“好啦,我还得去地委有事要办,以后有时间我会来看你的。”

    段雪看着她有些依依不舍的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啊!如果有机会我还真想见见我们这位司令员姐夫!”

    朱英一笑道:“放心吧!我会经常来阳泉的,如果有空我会去学校看你的。”

    在晋阳的松机关,松岛一郎手里拿着刚刚送来的情报正仔细的看着:“嗯,从情报上来分析,这八路的纵队机关应该就在阳泉附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们便能找到它人准确位置。”

    说着喊道:“快去把原田晋三郎叫来,我们可以细化一下下一步的c计划的行动细节了!”

    听完朱英的介绍后,袁政委起身说道:“嗯,我对朱英同志提出的这个建议表示赞同。老韩,你觉得呢?”

    韩铭章听后也说道:“是啊!我们地委可以大力发展基层的党组织,这对于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以及群众宣传工作都是有很大作用的。对于这八名重点发展对像我会让特科的同志先调查他们的背景情况的,然后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再做决定。”

    袁政委点点头道:“很好,现在我们在恢复与发展。可日本人也没有闲着,目前他们也正忙着补充兵源,收集情报。我看早晚鬼子还会再打阳泉的主意的!所以我们必须把基础的工作做好了,这对于我们正面的战场上是很有帮助的!”

    一声报告打断了几人的谈话,袁政委回头一看,正是工兵营长齐大河。

    “大河啊!你来的正好!”说着袁政委拿起一封文件交到他手中并嘱咐道:“这是我和司令员新拟定的两处纵队机关新址及基本规划。你们工兵营将按照要求在半年内完工,先从翠枫山的西上庄开始动工。”

    齐大河一听忙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说完又有些不解的问道:“机关在这里不都是挺好的吗?干嘛还?”

    袁政委微笑道:“这是朱老总当年就留下的传统,总部机关一般在一个地方呆上一段时间就会搬一下,以免让日军给盯上。现在咱们可不像以前只是一个团部,那时鬼子不会对咱们有多大兴趣。所以你们还得注意保密!别的我就不多说了,你应该知道怎么做的!”

    “是!请政委放心,我们绝对保守秘密,并肯定能提前完成任务!”

第471章 谍影重重三() 
魏家峪只是位于阳泉西北靠近山区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村子,不过在它的东南边却有几个相距很近的小村庄。随着村庄的扩大,慢慢的这几个村庄便几乎连为了一体,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小的集镇,叫石圪集。

    附近较远村子的村民便会在赶集时都到这里来采购一些生活用品,一些小商小贩也将从阳泉进的货在赶集时拿到这里出售。并也在集上的一条主街上形成了好几家小商铺。

    自从年初阳泉战役开始,魏家峪做为了总指挥所以后,便加强了对这一带的警戒与监控。后来纵队机关设在这里之后,对魏家峪的守卫也就更加的严密。凡是进出魏家峪都需要持有路条方能进出。

    不过这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一般很少有人进入魏家峪,而魏家峪的人口也并不多,村民要采购置办点东西也都是到这石圪集上来。

    在石圪集上有一家今年才开张的杂货铺,这个杂货铺是最初阳泉地委设在这里的一个情报传送站。有的外线的情报,便送到这里,由这里的情报员转送进魏家峪。同时这里也相当于一个监控站,负责监视这石圪集上是否可能出现的日伪特务。

    石圪集一般是每间隔四天逢一次集,本来偶尔会有一些陌生的商贩来此也是很正常的。不过这两次赶集,有名商贩却引起了这个情报站人员的注意。

    这是一名二三十岁,中等身材,贩卖白酒的小贩。并且他摆摊的地点也正好都是在这家杂货铺的门边。情报站的负责人老张最初也并没有在意,可第二次开始却发现这小贩似乎对他商品的销售并不是很在意,而更喜欢与前来买酒的人交谈。

    于是老张也故意上前与他搭讪:“小伙子!你这酒是进来卖的?还是自家做的啊?”

    这小贩看了看老张回答道:“这是我家自己做的酒,这口感与别人家的都不一样。就算喝多了也不上头,不信你偿偿!”

    老张开杂货铺当然也卖酒,于是就偿了一点。他发现这酒是很不错,入口甘醇,回味悠长。于是就向这小贩说道:“你这酒是不错,不过你这样每次赶集时挑那么两桶来卖也挺麻烦的。要不这样好不好?我这小店也卖酒的,而且就算是不赶集的时候,这四里八乡谁家有个什么迎来送住的事都会来我这而采购点东西,当然也自然少不了这酒。不如你就算便宜一点,定时给我送来。由我这里给你卖,怎么样啊?而且我保证只要你酒送到我就马上付款!”

    照理说,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啊!最起码也应该讨价还价一翻吧!可这小贩想了想却回答道:“这是我家祖传方法酿的酒,只对一般人家卖,不进店铺寄卖的。而且我家中还有一个老娘身体不好,有时如果需要照顾她,我就没空来这里。所以还是算了吧!掌柜的好意我领了,不过这酒的事还是算了吧!”

    他的话听起来似乎也合情合理,老张点点头:“那好吧!不过你这酒我挺喜欢的,这样吧,你给我来上几斤我自己喝。”

    这时已临近中午,赶集的人已慢慢变少。打完酒后,这小贩又向张老板如拉家常般的问道:“老板,你们这店开了多久了啊!一般这顾客都是附近村镇的人吧!”

    “我们这店虽然不长,但我们货好,价低!所以这生意还很不错的,于是这四里八乡的人都爱在咱们店来买东西。”说到这里老张又故意试探道:“包括这魏家峪,庄里村等较偏一点村子的人都会上我这而来的,所以刚才我说那事你是否可以再考虑一下?”

    那小贩本来坚绝回绝的态度,这时一听到魏家峪,却又点头道:“这样吧,我回去和我娘再商量一下,如果她老人家同意,那我也就没有问题。对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