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盛世-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相对于那些一直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们,萧莫这位突然出现的贫民才子,反倒是让百姓们觉得更为亲切了。
鸣鼓摘花的文比是在大众面前进行的,而且各家背后都有着不小的后台,暗箱操作的确有些不现实。
不过鸣鼓摘花历年来都是在端午进行,文比历来都不限制题目,所以使得文比也存在漏洞。各家才子的确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一首完美的诗词。
在四海楼献艺结束之后,接下来的楼院献艺,对于观看的人们来说就实在是有些乏味了。毕竟前面的视觉大餐让众人吃的太饱了。
百姓们可能还有些兴趣,看台上的权贵们就觉得很是乏味了,毕竟一些普通常见的舞蹈,再怎么精心的编排依旧还是普通舞蹈。权贵们不说天天能见到,但是权贵们会有哪一家缺舞姬的?
不过有资格参与鸣鼓摘花的青楼,总共也不过那么些。到四海楼结束后,已经差不多去了一半了。所以接下来的献艺时间过的倒也算快。
我们的萧大公子这会儿对于这些献艺也是兴致颇高,这可是萧莫来到这个时代以后,第一次参与这么盛大的节日。心里自然是充满了好奇。
待得所有献艺结束,人群里爆发出了强烈的呼声,不仅仅是赞叹献艺的精彩,也因为大家都知道鸣鼓摘花正真精彩的部分要来了。
此时各家的楼船也慢慢的改变了排列方式,由原来的呈弧线状正对高台,变成了整齐的一排侧对着高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竟渡,而这竟渡的力量,自然是来自于文比的诗词。
韩路之此时也是起身走到了高台的前方,对着各家楼船道:“献艺结束,文比开始!”
随着韩路之的话语传出,高台两岸的伊河两岸自然又是响起了一阵欢呼。
而后,韩路之又接着道:“文比的规矩想必大家已经有所了解,本官就不再多说了。下面就开始正式文比。”
话音落下,便是九声鼓响。这也意味着此次鸣鼓摘花的文比就此正式开始了。
鸣鼓摘花的文比规矩,萧莫自然是早有了解。自从这鸣鼓摘花有文比这项出现后,历年来鸣鼓摘花的规矩并非一直是一层不变的规则。开皇三年的鸣鼓摘花与北周之时也有所不同。
最初的文比,纯粹比的是竟渡距离,那个时候每一家都会有三位才子,文比的最终结果是看哪一家才子的诗文在大儒的评定下获得最高的鼓声,从而最先到达终点。最先到达的自然就成了文比的头名。其他的就会依照到达的次序排名。而且一般都是由上一届排名靠后的首先作诗。
但随着时间的递进,鸣鼓摘花的文比规则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鸣而惊人()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小说如戏,全靠脑力!求一波收藏推荐。
洛都每一年端午都会举行鸣鼓摘花,以往的每一届,每家都需要三位才子坐镇。
每一家的头牌大家可以连续几年不变,但是每一家的代表才子是必须每年不能重复的。
这样的规矩,短时间内鸣鼓摘花并未出现问题,但是经过几代人的更迭之后,各家突然发现,已经无法每年不重复的找到那么多名气出众的年青才子来坐镇了。
因此鸣鼓摘花的规则也不得不随之改变,变成了各家只有两位才子,而文比最看重的则是各家的第一才子。
不过因此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各家的重点都放在了第一才子身上,这种压宝在第一才子身上的方式,使得很多届的鸣鼓摘花上都出现了没有哪个才子能够一诗九鼓一人完成竟渡。这么一来,竟渡原本设定的这一千丈距离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所以这评定各家胜负的准则也不得不随之改变,如今大隋初年的鸣鼓摘花,已经不再是以哪位才子先在大儒评定下完成竟渡为标准。而是比各家第一才子文比所做的诗词,谁所获得的鼓声最多,所得的镀金牡丹最多。这多者自然就会成为胜者。
这种规矩的设定,使得文比顺序谁先谁后,已经失去了意义。毕竟如今比的是一首诗的质量,而不再是几首诗词加起来的质量。
当然为了突显大院排名的优势,如今的鸣鼓摘花,一般都是由上一年夺得鸣鼓摘花大比头名的大院起头。
也就是说,今日的文比第一个上场的就会是鸣凤阁的江一鸣。
这样的出场顺序其实在萧莫看来并不太好,因为这会使得鸣鼓摘花的文比之上,有时候会出现一锤定音的结果,因为越是名声大的大院,所请的才子也越是相应的才名出众。
很多时候排在第一的大院才子一作诗,才情无双,获得极好的成绩。就会让接下来的其他人有点玩不下去了,因为根本就没法子相比,这种情况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青楼,就尤其是如此了。随着一届届鸣鼓摘花的举行,两极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此时,韩路之宣布文比已经正式开始,那自然就轮到了才子登场大展风采了。
鸣凤阁楼船上的江一鸣此时儒雅的微微一笑,向前缓缓的跨出了一步,站在了鸣凤阁楼船的前端。
鸣凤阁作为上一次鸣鼓摘花的第一,楼船自然是位于所有楼船的正中间,李玉儿是上一届的花魁,此时则是站在了江一鸣的身后。
这江一鸣本就是风度翩翩,更兼有一种独特的儒雅和世家子弟的气质。
此时在整个环境的衬托下,面带微笑的江一鸣更是帅气到无法言语。这种帅气,是气质,是修养,更是一种自信的体现。
江一鸣的自信帅气和独特的儒雅气质,在其一步走出时,立马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光。
对于这位风度翩翩的白衣才子,人们第一眼看去,首先露出的便是赞美的表情,然后才会变疑惑,这疑惑来自众人对于江一鸣的陌生,因为众人实在是不认识这位才子。包括看台上的很多权贵也是如此。
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对于江一鸣是没有任何映像的。这个人就像是在鸣鼓摘花上突然蹦出来的一样,事先没有任何的征兆。
以往的鸣鼓摘花,代表才子基本都是这一年洛都中最出名的那几位,洛都在此之前可是真正的北魏皇都,一国精英汇聚之地。尽管这些年改朝换代使得有些特例出现,但大多代表才子也都会是大隋出名人物。
对于这些风云人物,洛都百姓可能不认识,但是权贵们肯定或多或少是有人知道的。
但对于江一鸣,除了极少一些知道内幕的人外,其余人对他是一概不知。
但江一鸣不凡的仪表气质摆在那儿,加上又是鸣凤阁的第一才子,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关注也是一件必然的事情。毕竟以鸣凤阁的能力,找来的人绝对是人才中的人才
江一鸣来自南陈,到这鸣鼓摘花上参与文比对他来说也是有一定压力的,毕竟在开皇三年的这个时候,大隋北有突厥犯境,南有大陈虎视眈眈。大隋人民对于外来者,尤其是南陈之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在此等压力之下,江一鸣依旧很有大家风范,站在鸣凤阁的楼船之上,一直是一脸淡然自若的微笑。
文比开始,江一鸣也是先拱手对着看台正中的大儒施了一礼,然后便是抱拳对着四周一礼。
仅接着便朗声开口道:“小子才疏学浅,幸得鸣凤阁亲赖,被选为鸣凤阁的代表才子,既然这文比开始,那小子就带头先献丑了!”
话音不大,但沉稳而有力。虽然大多百姓是听不到的,但看台和周围楼船上的人听的还是较为清晰。
这会儿所有人都紧紧的盯向了江一鸣,并且十分期待他接下来的表现。
江一鸣也不拖沓,缓缓踱起步来,刚走出第一步便优雅的开口道:“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诵出此句,江一鸣略有停顿,然后又迈出了一步。
不过这第一句一出口,已经是立马引得了看台之上一片叫好之声。因为这第一句与此时的情景着实太相似了。
此句明明就是在说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却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楼船。
鸣鼓摘花上各家的楼船可不都是巨大如龙一般么,而且这一句夸张的描写了岸边人们的表现,就更加突出了此次鸣鼓摘花的盛大了。
江一鸣仅仅只是诵出一句,便是惊艳了看台上不少的权贵。其才华之横溢,一息之间表露无疑。
这可真是不开口温文尔雅,一开口才气冲霄。纵是萧莫来自后世,见识过了无数传世的诗篇,也不得不说江一鸣此句的确是作的非常出彩,又应景无比。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诗八鼓()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小说如戏,全靠脑力!求一波收藏推荐。
江一鸣开口诵出的第一句诗,就已经是用上了比喻与夸张的手法,能用群龙戏水如此贴切的表现鸣鼓摘花的盛大场面,可见江一鸣的诗词功底着实很不一般。
紧接着,萧莫便见江一鸣又迈出了一步,然后接着朗声道:“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这句诗一出,又是引得岸边高台之上一片叫好。
萧莫听了此句,细细一品,发现此句描写的是各家楼船之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不停,高台之上敲响的锣鼓宏大喧闹,而伊河之中却是清澈的河水流动。
此句也是写的极佳,与此时的场景极为相合。
而且萧莫看江一鸣的样子,再看诗文的结构,就明白了这首诗到此也并未结束,应该不会是一首绝句诗。
果然,江一鸣又踱了一步开口道:“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没想到江一鸣这还却是一次性说出了整首诗的后两句。
萧莫此时一听就知道了,江一鸣所作的这一首七言律诗,而且是一首格律极好的七言律诗。
现在整首诗连起来看,这后面的两句,乃是整首诗的颈联和尾联。
这颈联十分简明的阐述了端午的由来,江一鸣借用这一诗句怀念古人,说从古到今那楚国屈夫子的冤魂始终不散,楚国遗留的风俗至今也还存在。这么一番描绘,不免也是勾起了在场众人的缅怀之情。
而那最后的尾联却是话锋一转,直接抒发了江一鸣的情怀,意思就是在这闲暇的日子里,正好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却也不再会体会到其中的忧愁。
稍懂诗词的人,就会发现江一鸣整首诗的结构很是完整严谨,用字用词也是恰到好处。关键是此诗十分契合此时的情景的同时,又贴合了江一鸣的身份。
江一鸣来自南陈,屈夫子所在的楚国故乡,可就是在南陈,这整首诗不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还抒发了自己对异乡端午风俗的赞同和赞美之情,并且还表明了自己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这可就真的很了不起了,怀缅屈原贴合自己的出身倒还没什么,但这赞美和赞同异乡端午的风俗这一招,可就真是高明了。
江一鸣可是南陈豪门子弟,更是南陈实权宰相的嫡长孙,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三位评定的大儒是肯定知晓的。
江一鸣在这诗里明确表达自己很是赞同和赞美洛都鸣鼓摘花这样一个习俗。这话落在了王谊和卢思道的耳朵里那就十分受用了。
不仅是这两人,看台上的权贵们又是哪一个会不懂诗词的?就算真的不会家里还能一个懂得诗词的子弟都没有?放在他们眼里,这赞美同样是受用无比。
王谊和卢思道两人本就都是大隋之人,又是朝廷官员,王谊更是贵为国公。自家的节日习俗被别人赞美这种事情,落在谁那里都是无比受用的。而且人家这诗里说的坦坦荡荡,没有一丝虚伪的样子。
再说以江一鸣的身份,根本就不用刻意拍马屁,但是人家还是表达了自己的赞美,这就显得很不一般了。
王谊作为此次鸣鼓摘花的第一大评定大儒,加上本身也是才学惊世之人,此时很满意的看着做完诗站在鸣凤阁楼船上的江一鸣,微笑着开口道:“好!极好!此诗极佳!本爵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