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1903-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本能的感觉到了危险。

    “卢卡什诺夫同志,你也接到内务部的命令了吗?”哈卡德罗夫斯基又白又胖的脸上满是大汗,尽管现在是12月天,滴水成冰的日子。

    “是的,第一书记同志。”卢卡社诺夫也一样十分害怕,“我们丢了伊尔库茨克,内务部在这个时候找我们谈话,一定是有去无回。我们会被秘密!处决,或者被流放到古拉格劳改营。”

    哈卡德罗夫斯基面前放着一瓶伏特加和一把手枪,“恶魔~~古拉格是个令恶魔都不寒而栗的地方。我绝对不能去哪里!”哈卡德罗夫斯基一把抓起伏特加,咕咕咕几口就把整瓶伏特加喝完,然后抓起手枪就自己的嘴里塞。

    卢卡社诺夫一把打掉哈卡德罗夫司机的手枪,说道:“你在干什么呢?除了死,我们还有别的办法。”

    哈卡德罗夫斯基的手在剧烈的颤抖着,“还有什么办法?”

    卢卡社诺夫说道:“我们可以选择,选择布尔什维克或者是罗曼诺夫。”

    “呃?”哈卡德罗夫斯基整个人都释然了

    12月12日凌晨,谢苗诺夫收到了前线的报告,说有几辆苏军坦克向己方阵地开来。但是很奇怪,开在最前面的一辆坦克似乎是在谈跑,而跟在后面的坦克似乎是在追击。

    就着微微的晨光,在雪地的反射下,可见度其实很高,白俄哨兵们看到,对面苏联阵地方向,一辆t26坦克正在夺路狂奔,而在它后面,八辆t26正在拼命追赶,并不是开炮射击。逃跑的坦克最后冒险通过了结冰的安加拉河河面,进入了白俄阵地。由于这辆坦克挂着白旗,白俄军没有向它开火,只是命令它立刻停下来。

    尾随而来的苏军坦克则遭到白俄军炮火打击,一辆被击毁,两辆沉入安加拉河,其余的不得不掉头返回己方阵地。

    四个个神色狼狈的人爬出了坦克,他们立刻被压倒了谢苗诺夫面前。

    “哈卡德罗夫斯基?”谢苗诺夫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军校的同学

    “谢苗诺夫?没想到在这里会见到你?“哈卡德罗夫斯基都要哭出来了

    几个小时之后,苏军高级指挥官叛逃的消息就传遍了全世界,斯大林极为震怒。内务部请示是否要将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的家属流放到古拉格劳改营,斯大林批示道:“作为叛徒的家属,他们应该收到更加严厉的惩罚。”结果,内务部立刻秘密!处决了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的家属。

    阿列克谢一世得知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叛逃之后,异常的兴奋,他对徐天宝说道:“看吧,布尔什维克看似强大,实际不过如此。我已经从他们的堡垒上拆下了第一块砖,很快他们就会分崩离析了。”

    徐天宝则摇了摇头,笑道:“恐怕这不是什么好消息,以我们既有的情报,得出对斯大林的性格分析,以他的脾气,发生了这样令他丢脸的事情之后,斯大林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以挽回面子。这次试探性的进攻,恐怕会变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您的将军们准备好了吗?”

    ΘΘΘΘΘ

    12月13日,就在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叛逃后的第二天,朱可夫就来到了安加尔斯克。他面对的,是50000名士气低落的士兵。

    不得不说,论治军,朱可夫是有一套办法的。早在1928年,朱可夫担任苏俄骑兵第39团团长。不久,苏军组织了第一批坦克团。朱可夫的部队被选中,改编成为坦克试点部队。为了培养一批优秀的坦克兵,朱可夫以罕见的耐心和以身作则的行动,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次,朱可夫在一次仪容检查的时候,对一个连队的仪容很满意,只是觉得有个士兵的皮鞋不够亮。

    于是他就询问连长:“你觉得这个士兵的皮鞋怎么样?”连长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责备士兵为什么没有擦皮鞋。朱可夫打断他的话:“我问的是你,而不是他。我感兴趣的不是你的反应,而是你的意见。再解释,鞋子也不会亮起来!”

    连长很难为情,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于是朱可夫口气缓和地说:“重要的不是皮鞋没有擦,而是你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士兵可能是由于疏忽,而你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仔细检查把好关。现在的问题是,看来除了团长,就没有别人去帮助他擦鞋。”朱可夫让副官拿来小凳和擦鞋工具,然后一丝不苟地帮那个士兵擦起鞋来,直到油光可鉴为此。监督的军官哑口无言,所有士兵也深受震动。

    一只无敌的队伍就是这样带出来的,纪律严明,而又互相监督、互相帮助。

    当然,这是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由于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的叛逃,谢苗诺夫知道了对面苏军的底细,他没有给朱可夫时间来重振士气。12月13日当晚,谢苗诺夫就派出空军轰炸了苏军安加尔斯克的阵地,同时派出坦克和大批步兵向安加尔斯克发动进攻。

第417章 打进攻的序曲2() 
此时此刻的朱可夫正在听取军官们的汇报,从情况汇报中,他感觉到军部领导并不了解战场真实情况,便问第59军军长费克连科道:“军长同志,难道你真的认为可以在距离战场那么远的地方指挥你的部队?”

    费克连科军长回答说:“司令同志,我承认我们在这里是远了一点。可是,在发生冲突的地域,我们尚未做好准备,前方电话电报线路连一公里也没架设,也没有现成的指挥所和着陆场。”、

    朱可夫又接着问:“那么,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准备怎么办?”

    费克连科开始冒汗,说道:“呃……我们准备派人去搞木料,然后构筑指挥所。”

    从交谈中朱可夫发现军的领导人中,除了政委尼基舍夫外,其他人都没到过发生冲突的地域,于是他立刻建议费克连科军长到最前线去,在那里现场研究情况。但费克连科军长借口莫斯科可能随时来电话找他,他让政委陪朱可夫同去。

    “胆小鬼!”朱可夫在心里骂道,不过他还是跟着政委尼基舍夫通过对发生冲突地域的观察,和与苏军指挥员的谈话,使朱可夫对已发生的战事的性质和规模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他发现苏军行动中的缺点,主要是对白俄军缺乏周密侦察。即便苏军在飞机的数量上占有优势,也没有在进攻前先出动飞机进行侦查和轰炸。

    通过全面了解情况,朱可夫敏感而果断地得出结论:“这不是普通的边境冲突,沙俄残部和中国人还是没有放弃侵略我们国土的企图。必须估计到,不久会发生大规模行动,而一旦白俄军和中**队发起大规模进攻,第57军无力阻止敌军,特别是如果敌人同时从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话,我军就更无能为力了。”针对这种情况,朱可夫向莫斯科紧急报告:必须加强我方航空兵,另外,至少要派3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旅来伊尔库茨克,同时要大大加强炮兵力量。否则苏联将会失去对这个地区的控制。

    电报刚刚发出,指挥部外面就传来隆隆的爆炸声,第11坦克旅的旅长威斯克索夫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司令同志,匪军进攻了。大批的坦克正在向这里进发。”

    朱可夫瞥了一眼威斯克索夫,招手示意他进来。“旅长同志,我正要找你呢!”

    威斯克索夫不安地进了房间,两个内务部的警卫立刻下了他的枪,并堵住了门口。

    “这是要干什么?”威斯克索夫大叫道

    “哈卡德罗夫斯基和卢卡什诺夫是利用第11坦克旅的坦克叛逃的,你负有严重的失职、渎职责任,并要承担一切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内务部会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理~~”说罢,朱可夫把一支手枪推到威斯克索夫的面前,“或者你会选择免去那些繁琐的手续和官样文章。”

    威斯克索夫满头大汗,双手抖得象筛子,他无可奈何又无比不甘心地拿过手枪,塞进自己的嘴里,扣动了扳机。

    呯~咚

    威斯克索夫倒在房间里,所有人都是不由自主地一抖。朱可夫捡起那支手枪,轻描淡写地说道:“告诉每一个人,威斯克索夫因为渎职而畏罪自杀了,谁再有类似行为,格杀勿论。另外,任何试图逃离自己岗位的人,都将被认作逃兵,可以就地枪毙。”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朱可夫的雷利作风下,尽管士气低落,苏军还是拼死坚守阵地。白俄军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之后,没能攻下安加尔斯克。

    仅过了24小时,苏联总参谋部就来了通知,明确表示同意朱可夫的要求。增派的空军力量中,还包括21名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领队的是朱可夫在白俄罗斯军区就很熟悉的着名飞行员斯穆什克维奇。同时还送来了新型飞机,即当时十分先进的n—16和“鸥”型飞机。这些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们的确是骨干力量,他们自发地承担起大量的训练教育工作,把作战经验和飞行技巧传授给新来的青年飞行员,促进了空军战斗力的增强。

    白俄军方面,阿列克谢一世也增派了科尔尼洛夫、斯特恩伯格、杜托夫三个军的兵力。另外,阿列克谢一世拍卖了几件珍贵的皇家珠宝,换来了徐天宝派出三个航空大队以志愿兵的名义助战。

    老的国防军空军编制,三架飞机为一个战斗小组、六架为一个小队、十二架为一个航空中队、三十六架为一个航空大队。新的国防军编制变为五架飞机为一个小队、二十五架为一个中队、五十架为一个航空大队。徐天宝打算乘此机会以打代练,锻炼一下一直没有参加大规模空战的空军,同时测试飞机的性能。

    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苏军和白俄军都在调兵遣将,积极部署。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即将拉开序幕。

第418章 大进攻的序曲3() 
话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战败,被迫接受协约国的《凡尔赛条约》,放弃东部历史上曾属于波兰的大量领土,而俄罗斯帝国崩溃、苏联成立后,波兰趁此机会**,并与后者发生了波苏战争,结果波兰在华沙战役中扭转局势,让苏联无法将其并吞。在整个1920年代,德国与苏联于国际上备受孤立,两国反而因此发展成了一种特殊的互助关系,1922年4月德国就与苏联签订了《拉巴洛条约》,后者将提供德国武器试验的场所,许多未来发迹的技术都在此时获得宝贵的测试经验,如坦克;而苏联则得到德国教官对其军队进行现代化与训练,令百废待兴的苏联红军可以更快地抵御波兰的威胁。两国间的合作十分密切,且并无意识形态的冲突,当时德**队领导人汉斯?冯?塞克特将军认为苏联是理想的盟友,两国的合作可以长久,并共同于未来将波兰毁灭。

    在此时期,德国对于波兰的厌恶程度甚至超过英法等国,原因包括英国对德国的态度转向容忍、法**事思想转为防御为主、并还有士气萧条的情况,故不易另起战端,且在一战结束时,德国只丧失了阿尔萨斯…洛林两省给法国,这两省在历史上曾多次易手予他国,民族成份复杂而难定其归属,但在波兰的情况中,德国不但要让其恢复1772年时的领土,还要丧失西里西亚此一重要的工业产煤区作为败战之惩罚、割让但泽这个纯德国城市以及“走廊地区”给予波兰(该市超过95%的人都讲德语),在名义上成为**的“利伯维尔”,导致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分隔,严重限制了后者的发展。大战结束后,德国总计丧失帝国时期的13%领土与12%的人口,其中波兰又占其极高之比例。出身自德东一带的塞克特对波兰更是痛恨,曾说道:“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是与德国本身的需求不可调和的,波兰必须灭亡,而且一定会灭亡。并灌输军队中“毁灭波兰”之信念,后来此主张也同样为柏林的高级官员所接受,魏玛共和国总理约瑟夫?魏尔斯(josephwirth)曾公然发表过“波兰必须受到惩罚”的言论,而英国首相乔治?洛伊德(geelloyd)也曾说过:“波兰被给予的太多,以后会造成大麻烦。”1925年6月起,德国开始对波兰进行关税战,并对其境内德意志侨民宣传复仇主义,鼓励其分裂运动。

    苏联刚从战争中结束时与波兰的关系也同样紧张,尤其是《拉巴洛条约》的签订更是让后者感到极大的威胁,认为德苏两**队未来可能发动向华沙进攻的巨大箝形攻势。但实际上,苏联这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不愿在国际事务上发生冲突,故对外采和平外交。波兰提出除了维护其现有的《里加条约》规定的边界外,在其他领土上已无所求,加上面对逐渐壮大且不友善的德国,波兰无力再抽身对付苏联,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