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大明星-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贫道与国师一样,皆是传承黄老一派所学,至于这师承嘛,岂是不过是家传,贫道对此又颇感兴趣,因此上有些研究。”
“哦?”这让张平不由好奇,这个年头研究道学的可是不多,而看着襄楷似乎仙风道骨,似有一副高人风范,没准真是有些道行也未可知。当下便追问道:“不知这阴阳五行、治病养生、长寿成仙、通神占验、谶纬神学、灾异符瑞,趋吉避凶,襄道友所善何种啊?”
襄楷微微一笑,知道张平想要考较自己,当下也不慌张,反是颇为自信的说道:“贫道对这阴阳五行,医卜星象有些研究。”
“哦?”这更让张平好奇,这阴阳五行、医卜星象可是他所不会的。张角生前与他提过《太平要术》中有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只是这《太平要术》如今在汉中张修手中,自己一直无缘得见,此时听说襄楷会阴阳五行,不由好奇心大起。
襄楷看着张平眼中的惊奇期盼之色,自得的一笑,将手伸入袖中,摸出了一只被磨得精光发亮的龟壳来,在张平面前晃了晃说道。
“原道襄道友所学乃是文王六爻。”张平恍然大悟的说道。
襄楷满意的点了点头,将龟壳再次收入袖中。
张平、襄楷二人就道学聊的甚是投机,张平佩服襄楷所知甚深,襄楷赞赏张平观点新奇,对道学认识广博。
“天师日前可曾观察天象?”襄楷突然似是不经意的问道,可双眼却紧紧的看着张平。
张平听了有些不解的看了看襄楷,摇了摇头。
襄楷看张平表情不似作伪,便解释道:“月余之前,北方忽有巨星陨落,其色赤红,其尾勺长,似是不详之兆,贫道以为我大汉必有大事发生。”
张平本不在意,但越听越不对,这襄楷所说难道是自己为了收周瑜时所放的那颗?又详细的问了襄楷时间,这一对,张平万分肯定襄楷所说必是自己放的那颗流星。这让他苦笑不得,却不好说出来,除了张平自己,不会有人相信这流星是他所放。
“不知襄道友为何说起这个?”
“日前朝廷有喜报,说是西凉叛逆因见星陨,以为不祥,士气大落,为破虏军所破,斩首无数。”
张平心里惊讶的不得了,没想到自己为了收徒弟放的流星,还帮了董卓的大忙,这当真是误打误撞了。
“贫道曾掐指一算,因为此星之陨落,使得紫薇帝星暗沉,贪狼,破军与帝星成犄角之势,怕是大汉离乱不久已。”
张平嘴巴微张,成了“o”字型,他没想到不过随手之施,居然还能看出这么多东西,而且这个猜测居然还TMD就对了。但要让张平相信襄楷是真的懂得推算而出,张平是不信的,只能心里暗暗腹诽“蒙的,蒙多。”
“所以襄道友今日所来的目的是?”
“贫道将此事告于刺史王芬大人,大人心中忧虑,夜不能寐,本想上奏朝廷,可又恐自己所言人微言轻,未能引起陛下之重视。因此便想请国师将此事上奏陛下,想来陛下必会重视此事。只是贫道前去雒阳方知国师大人奉了陛下旨意出来招抚,因此贫道便急忙感到这钜鹿城来,只为将此事报与国师大人。”襄楷一脸忧国忧民的表情向张平解释道。
张平听了细细思索,将心思从刚才的哭笑不得中恢复过来。猜想这襄楷真正的目的,总不可能是这襄楷当真是忧国忧民,一心想要为大汉,为苍生谋福祉吧。不过看其表情似乎不像装的,莫非还真有如此圣贤之人?
张平面色有些古怪,开口说道:“襄道友放心,此时我定当如是禀报陛下,并向陛下详表道友之功。”
说完张平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襄楷,只见襄楷闻言脸上大喜,但一瞬间便恢复正常,若不是张平一直盯着他,怕是根本难以发现。
“襄道友,我与道友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道友道法高深,我实钦佩之,不知襄道友可愿屈尊来我太平道中任职?我愿许道友我太平道大祭酒一职,位只在我之下。”
襄楷闻言脸上一动,有掩饰不住的喜色,但瞬间有又一丝挣扎浮现,片刻后,襄楷方才委婉的推辞道:“贫道多谢天师抬爱,只是襄楷与刺史大人有旧,此事贫道还需与刺史大人商议。而且贫道又素来闲云野鹤惯了,怕是有负国师所托。”
张平摆了摆手,“襄道友莫要如此说,不管如何,这大祭酒一职本座为襄道友留着,若是襄道友哪日想通了,尽管来找本座便是,本座绝不食言。”
“如此贫道多谢国师了。”
襄楷走后,张平微微一笑,他算是明白这襄楷多少还是有些真本事的,不过此来告知陨星一事,担忧大汉和苍生的想法可能有,但只怕其中还有一部分向借此在朝中谋取官职才是其真实想法。自己与他太平道大祭酒一职,他却又推辞不受,只怕是不愿屈居于自己之下,想要有更大的野心。
想到这张平笑了笑,也不再去管他,来了便当真给他个大祭酒,让他去四处传教。机会已经给他了,愿不愿意上钩就看他自己的了。反正对张平来说,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第八十三章 暗自谋划()
却说翼州刺史王芬府上这日却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翼州刺史王芬年近五十,头发有些花白,可能真如襄楷所言王芬近日来夙夜忧叹,夜不能寐,因此面容有些憔悴,身材瘦削,微微有些佝偻。
此时王芬正坐于府中书房之中,在他对面是一个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身着浅蓝色儒袍的年轻人,年轻人年纪约有二十八九岁。
“不知贤侄此来何事?”王芬对着对面的年轻人问道。
“叔父,小侄此来,乃是有大事与叔父相商。”年轻人有些兴奋的说道。
王芬皱了皱眉,看了年轻人一眼,“你且说来听听。”
“叔父,此番有一个绝佳机会,可以为我父报仇雪恨,一雪前耻,还望叔父看在我父喊冤而死的份上,请叔父助小侄一臂之力,让我父九泉之下得以瞑目。”说着年轻人双目微垂,有泪光在其眼中闪现。
王芬微微叹了一口气:“逸儿啊,你父虽是含冤,但其死得其所,若是泉下有知,必是希望你好好读书,继承你陈家家学,传其衣钵,将你陈家开枝散叶,发扬光大。”
“叔父所言我都知道,但此仇不报,我绝不甘心,还请叔父成全。”说完陈逸从坐上起来,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向王芬连连叩首。
王芬赶忙起身将陈逸扶起,“逸儿你这是何必,有什么事起来说话。”
你道这陈逸是何人?这陈逸乃是前太尉陈蕃之子。这陈蕃乃是桓帝时期的名臣,与大将军窦武、虎贲中郎将刘淑合称“三君”。乃是党人魁首。这陈蕃少年时便有大志,师从于胡广。历郎中、豫州别驾从事、议郎、乐安太守、尚书令、大鸿胪、尚书仆射,最终官至太尉。灵帝建宁元年即一六八年,陈蕃与大将军窦武共同谋划翦除宦官,不密事泄,为宦官所俘而身死。
“逸儿,你方才说又绝佳机会可报大仇,不知是何机会?”王芬将陈逸安抚住后才问道。
陈逸将身体凑近王芬,贴着王芬耳朵,小声的说道:“叔父,我听闻,灵帝意欲出巡河间旧宅,这河间乃是叔父所辖之地,若是叔父借此。。。。。。”
王芬听得吓了一跳,从坐位上弹起,慌忙摆手,口中念叨:“使不得啊,使不得啊,贤侄莫要再动此念头啊。”
“叔父,”陈逸轻喝一声,将王芬拉住,“叔父且听我说完,我非是要叔父弑君,而是想让叔父在陛下出巡期间,派一支兵马保卫陛下左右,然后乘此机会剿除宦官,除了这张让、赵忠等阉贼,还天下一个清净太平,也为我父讨一个公道,报仇雪恨。同时,叔父也可在陛下面前得一个清君侧的美名。叔父以为如何?”
王芬拍了拍胸口,好容易平复下来,有些犹豫,缓缓的说道:“当真只是如此?”
“当真只是如此。”陈逸眼见王芬没有拒绝自己的提议,立马顺着肯定的说道。
王芬按下狂跳的心脏,细细思索,他想起前些时日道士襄楷向其所说的话:“天有飞星自北方陨落,朝中必有大事发生,或将乱起。以贫道卦象所显,其意直指宦官。”所以这是不是天象表明,宦官已是天怒人怨,当被诛除之。王芬犹疑不定,想要等襄楷回来再向其确认一二。
“叔父,你还有何可疑虑,你可知日前天有异象,显示宦官当除,此乃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叔父可莫要错过啊。”陈逸在一旁鼓动道。
“嗯?”王芬有些奇怪,难道不止襄楷知道此事?“逸儿你方才所说天有异象,宦官当除,是何人所言?”
“这。。。这。。。当然是国师所言。”陈逸为了让王芬相信,直接扯起了张平的大旗,至于是不是真的,张平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但恰恰是这样一句,反而坚定了王芬的想法,王芬当下说道:“好,若果真天象有显,则芬愿为国牺牲,驱除阉贼!”
陈逸闻言喜笑颜开。
过了几日,襄楷回到信都,王芬赶忙将其请来,问道:“襄道友,前番言说天有异象之事,不知如何了?”
襄楷哈哈一笑,得意的说道:“此番襄楷与国师一会,颇为投缘,贫道将天象之事告知国师,国师大赞贫道道法高深,说要上表陛下,为贫道请功,更是欲将太平道副教主之位赋予贫道。只是贫道深感刺史大恩,不舍与刺史分别。”
王芬听了深为感动,对襄楷好一番夸赞褒奖。然后问道:“道友此先说天降异象,宦官尽除之事,可是确凿?”
襄楷大手一挥,自信满满的说道:“自是确凿,刺史不见连国师亦夸赞于我,不出一二年,这阉人定当夷灭。”
王芬得了襄楷肯定的回答,心下决心已定,当下便发下文书,召集翼州豪杰,筹备粮晌兵械,并拟了奏折上奏汉帝,言说翼州盗匪日益猖獗,攻劫郡县,因此为保陛下出巡之顺畅平安,意欲增加兵马,为汉帝沿途保驾护航。
。。。。。。
“啪”的一声,汉帝刘宏将一本奏折甩到赵忠面前,“阿母,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赵忠捡起奏折一看,原来便是王芬的奏折,赵忠看的不由脸色大变。
“陛下。”赵忠喉头滚动,咽下一口口水。
“说说怎么回事,朕欲往河间一事为何都传到翼州去了?”
“陛下,这个奴婢立马去查。”
汉帝挥了挥手将赵忠赶了出去,然后“啪”的一拳捶在了几案之上,几案微微一颤,毫无异样,反观汉帝的拳上却渗出了血珠来。
听到声响的张让从门外进来,一眼便看到了汉帝正在出血的拳头,赶忙向门外大汉一声“传御医。”然后冲到汉帝跟前,小心翼翼的抬起汉帝手臂,口中疾呼“陛下,陛下。”
汉帝摆了摆手,“朕无事。”
“阿父,你说是不是他们都想要谋算朕,不让朕如意?”
“陛下,谁不让您如意,您告诉奴婢,奴婢去灭他九族。”张让面带煞气恶狠狠的说道。
第八十四章 迁民钜鹿()
中平二年即一八五年五月,数十万蓟县百姓向南迁徙,经涿郡、中山、常山,至翼州钜鹿,钜鹿城一时之间人满为患。钜鹿城方圆不过五里,容纳十万之众已是勉强,此时又有近二十万百姓到来,已是不堪重负。
“天师,您看着城中百姓之巨非是钜鹿可能容纳,您看。。。。。。”司马直满头大汗的勾着身子站在张平面前。
张平摆了摆手,打断司马直的话说道:“司马大人,这些百姓都是慕我太平道之名,追随而来,还请司马大人妥善安排。”
“这。。。”司马直满脸焦急,“这小臣实在安排不了啊。”
张平抬眼看了司马直一眼,慢条斯理的开口道:“司马大人,这您治下人口众多,应是好事一件,为何司马大人却好似很不满意的样子啊。这人多了,司马大人安排就好了,又有何可愁的呢?”
“这治下人口众多,臣自是欢喜,只是这城中人口一下子多出来两倍有余,却不是钜鹿城一时之间可以消化的。”司马直不停的抹着头上的汗。
“司马大人有何困难啊?司马大人是担心城池太小?那便再将城池扩大便是。还是担心地不够?这钜鹿下辖钜鹿、平乡、广宗、下曲阳四县,难道还会缺地?亦或是大人担心这二十万人粮草?我太平军不日便会从蓟县押运一批粮草前来,足够这二十万人三月食用。如此,司马大人可还有什么问题吗?”
司马直再次用袖子抹了抹脑门上的汗,脸上终于多了一丝笑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