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诡三国-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斐潜也辞官了?

    这倒是很有意思,李儒点了点头,说道:“愿闻其详。”

    洛阳城中的基层官员辞职,是因为杨家和袁家在幕后推手,而斐潜远在荆襄,原来应是远离了洛阳这一块险地,却也辞官不做,并一脚踏进洛阳城这个漩涡当中……

    李儒相信斐潜不是一个笨人,所以既然斐潜不是代表刘表,那么就愿意听一听斐潜到底要说些什么了。

    斐潜说道:“吾解印而去,然刘荆州并不得妨,政令顺通;而今城中亦有挂冠者,遂滞阻不行,何以也?”

    斐潜没有等李儒回答,继续说道:“一斗之粟,或可足一家三口一日之食,或仅一人一餐无得以厌,何以也?一族之迁,纵然困苦,多有全族而至者,然异族而移,罔途相啖半途而废者众,何以也?同将之师,兵进之时少有溃乱,然退之时,稍触及溃者比比皆是,何以也?”

    李儒闻言不由得一呆。

    这些东西李儒不是没有见过,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的确没有像斐潜这样将其对比起来,作为一个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现象展示出来……

    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说得李儒心中一跳,退兵退到一半的时候因为一些额莫名其妙的事情导致溃散的简直不要太多。

    虽然这个事情李儒也有考虑到,但是人的心理就是那么的奇怪,明明是同一件事情,只有自己知道和被别人说出来,在感觉上完全不同,就好象是自己一个人静静的考虑的话,会觉得这个事情就算发展到了恶劣的地步,自己还是可以应付得了的,但是被人一下子捅出来摆在台面上,就算自己心中再有把握,也会再次的来来回回衡量一遍……

    而且斐潜所说的问题又都是当下李儒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并且每个问题看似独立,其实都是有一些联系,底层的官吏减少,导致一些运输还有分配就容易出问题,粮食分配不稳定,就容易导致每个人都觉得吃了这一顿就没有下一顿,会因此恐慌性的大量消耗粮草,这种恐慌在不同的家族之间特别容易蔓延,就算个别的家族能够积攒一些少量的粮食,也容易被其他的人员所窥视夺取,而民众的混乱更容易引发士兵的情绪不稳,就算是短暂的屠杀也无法挽回混乱的心态和原来的次序,最终就导致无法收拾的人间惨剧——

    士兵将弃百姓而不顾,胡乱杀戮沦为禽兽,而百姓为了活命,易子而食或将不是一个别人的故事……

    李儒不由得正容而问:“敢问子渊有何以教?”毕竟李儒也是想要洛阳的人口来充实关中地区,并不纯粹就是为了杀戮。

    河洛的财富和人口能够多搬运一些到关中,就会给关中地区带来更多的活力,不管是对于董卓势力的积攒,还是对于今后对关东士族的对抗,都会是相当有利的。

    因此李儒也不觉得向斐潜询问请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毕竟这么多的事项一直以来都是他自己一个人思考,一个人决策,就算他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也肯定有一些事情无法考虑到非常细致的地步,或许斐潜说出一些什么,就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和解决办法……

    其实基层官吏集体辞职,这个事情在斐潜眼中或许都不算什么事情,只不过可能是李儒一时间转不过弯来而已。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民间的最底层的人思想其实远远没有高层人员那么复杂,能吃饱饭,能穿暖衣,偶尔闲时能够有点东西可以祭祀一下先祖,可以给家人添置一些什么家伙事物,若再能看看傩舞,就是无比享受的人生了,也是他们的一直以来的梦想。

    若是能给予这些人一些看到这种梦想的可能,这些人就会自动自发的聚集起来……

    而那些乡间豪强组建的基层官吏,这些人的利益已经和李儒的计划完全不可能调和了,所以就算是这些人不辞官,在未来也会在或明或暗的进行破坏,所以这些人辞官也不见得完全是一件坏事。

    “且问李长史,如今汝有,而他人却无,何也?”斐潜竖起了两根手指头,说道,“一为兵士,二者……”

    斐潜往北面皇宫位置指了指。

    李儒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斐潜在后世,在办公室当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调配各种资源,不论是做人力资源培训还是采购各项物品,都是为了来保证整个公司能够正常的运作,获取整体的利益。

    所以现在李儒的优势项目就是两项,一个就是以西凉军、并州军,以及洛阳军组成的强悍军团;二就是拥有皇帝。

    斐潜拱手说道:“长史欲用司隶官吏行迁都之事,无异于授人以柄尔!如今之计,当以军中书吏代之……”

    李儒眼前一亮,对啊,军中也是有钱粮器械交接的,所以都配备了一些军中的书吏,这一些书吏虽然不一定懂得地方政务,像收取赋税,兴修水利,教化人文等等,但是只是要让这些人清点交接钱粮却一点问题都没有!

    况且迁徙路上,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交接,至于像赋税什么的,那都是到了长安才会产生的,所以这样一来,就完全摆脱了受制于杨家和袁家的局面,并且西凉军中的书吏都是自己人,政令推行起来更是不会有任何的阻碍!

    李儒长身而起,郑重的向斐潜拱手一礼,说道:“子渊此言如拨云见日!若有他策也请不惜赐教!子渊若有何难,吾力之所及,定不推辞!”马月猴年说其实李儒真正的名字是李文正,但是写曹全碑的家伙笔一拐,就变成了文优,“优”古时特指优伶戏子,是低贱的,而在汉代尤其是东汉即便是出身在贫苦的寒门士人都不可能以优作为字的……所以……就这样……

第二三九章 私货() 
不能说李儒愚笨,而是只能说思维定势这种东西,极少人可以灵活的突破。

    斐潜也并不是比李儒聪明多少,但是毕竟是后世那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活干得多了,像这种临时抓人过来顶个工的事情没少做,并且也是一个旁观者,也没有那么多的繁杂事务不断骚扰,因此比较容易跳出来思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不为奇。

    李儒的之前的思路的确是走到了死路,听到了斐潜这样讲,真的就像是又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一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因此李儒才郑重其事的感谢,并明确表示不管斐潜是找自己什么事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帮忙,以此来希望作为交换,让斐潜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迁都之策。

    可以说若是之前李儒对斐潜还略略有些不怎么在意,现如今就是已经将斐潜视为平等之辈来进行对待了。

    斐潜也是拱了拱手,谢过了李儒,说道:“确有一事欲烦扰李长史……”斐潜就将要“过所”之令的事情说了,当然,斐潜不会和李儒全盘托出,七分真话里面掺在三分的假话才不容易被人察觉。

    像这个事情,肯定是要动用到车马,所以只要李儒交待一声,是运的什么东西,大概方向是走那边,都是瞒不住的,所以这些内容,斐潜都是实话告知,但是目的地,斐潜只说是送到河东。

    因为蔡邕之前毕竟和河东卫家有过联姻,虽然现在两家交恶,但是一则卫家一直还扣着蔡琰的陪嫁,略有理亏;二则这种事情也不是什么可以光耀宣传的事情,所以大多数人也并不清楚蔡、卫两家到底目前处于什么状态。

    因此说送书籍暂时到卫家存储,以避遗失,也不是说不过去。

    况且斐潜的目的就是只要能出了司隶,脱离了董卓军的控制就好,在河东郡的地界,崔家的商路还是畅通的,转运到平阳郡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李儒当即点头同意,在他看来,既然是蔡邕的藏书,就是个人的财物,要怎样处置也是蔡邕自己决定,况且蔡邕又不是跟自己敌对,根本没必要拦阻,不过却像是非常随意的问了一句:“……汝视刘景升并非明主耶?”

    斐潜沉默了一下,拱拱手,并不回答,其实也算是默认了。毕竟这个事情并不难推断,如果斐潜视刘表为明主,一个是不会轻易辞职,二则将是蔡府的这些书籍也不会运到河东去,而是或许会想办法运到荆襄去……

    不过么,在李儒的观念里面,只要斐潜不是给关东士族在做事,略有一些私心,又或是有一些隐瞒什么的,只要是与董卓方面无碍,李儒就选择性的无视了,毕竟人都是有七情六欲。

    所以李儒当即命人去办理了一个“过所”,将其交到了斐潜手中,并让人上了茶汤来招待斐潜。

    李儒自己也端起茶碗,缓缓的喝了几口茶汤,觉得干枯的喉咙终于是得到一些滋润,舒适的露出一点笑意。

    这几天,忙得几乎连饭都没有什么功夫吃,而且事务太多,千头万绪都加在他一个人身上,所以就算是山珍海味都食之无味,更不用说静下心来喝一碗茶了……

    李儒等斐潜也放下了茶碗,才缓缓的说道:“子渊方才所言一日之粟,需如何解之?”

    斐潜方才跟李儒提出了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基层官吏的问题,第二个就是一日之粟,还有异族而迁和同师进退的问题,见李儒如此痛快的就将“过所”交到了自己手中,便也不拿捏什么,干脆一起回答了。

    “一斗之粟,以水徐徐煮之,所得糜粥可供一家三口一日所需,然若不得水火,囫囵而吞,一人虽食不得厌尔,故而迁徙必先设营地,日出而行,日落而息,东都西都相距不过六百余里,可沿水而设大营十余座,当可循而行之,如此方不为乱。”

    为什么迁徙的时候人容易疲劳和死亡,而军队有时候也走同样的路程,甚至有时候还走更长的路,却没有像迁徙的时候那样容易产生疲惫感和骚乱,除了军队的纪律之外,没有目标参照物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如果每一天知道下一站在哪里,走到那边就有东西可以吃,那么多数人都会坚持下去,并且不会轻易在半路上放弃,而且分批结成队伍前行,不但便于管理,而且也不会因为恐惧下一顿没有吃的,就胡乱的过多的消耗粮草……

    如此一来,既加快了整体的行进速度,也不至于半路上死亡过多。当然,一些体弱和伤病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却可以因此比乱哄哄的一窝蜂的迁移要少死很多很多人……

    李儒思索了一下,说道:“善!”

    原本就是要将粮草往西运输的,现如今不过是将原本间隔较长,数量较少的营盘,变成间隔较短,数量较多而已,虽然会花费多一些兵卒的气力来修建更多的营盘,但是算起来能够保障更多的迁移人口,这一笔还是非常划算的。

    况且如果路上能够不浪费粮草,尽快完成迁徙,按照目前洛阳城中的储备来看,也还是可以支付的,所以有序的行进更有利于整体计划完成,李儒自然是没有反对的道理。

    斐潜继续说道:“一族之人,同姓同宗,故而心齐,相互扶持,路虽远亦无碍也,若杂族而行,易生事端,故而可依同姓同宗分批而进,即可无碍也。”

    李儒点点头,但是没有说什么。这一个说法虽然很美,但是可执行性么,还是有待商榷,因为同宗同姓在一起,就意味着所谓的乡间的那些乡老什么的也是在一起行动,若是遭到有心人鼓动,反倒是更容易引发问题。

    不过李儒也没有当场提出反驳或是训斥,在他看起来,这只不过是斐潜并没有太多实际的经验,所以才会说出这种想法虽好,但是却有些小问题的建议,属于无心之失,没什么好指责的。

    “围三阙一,乱其军心尔。如今归乡在即,若无约束,军心亦乱矣。当可令兵士随百姓徐徐而退,至京兆而计之,百姓存多者赏,亡众者罚,即可内安百姓之心,外攮外敌之患也。”

    李儒听完,微微笑了笑,看着斐潜说道:“此法虽良,然不得行尔……”

    斐潜的心不由得噗通漏跳了一拍,难道是掺杂其中的私货被李儒发现了?马月猴年说先还盟主的欠账……积攒了好多天了……现在老底又是空空如也的了……继续加油吧……

第二四零章 双赢模式() 
迁徙的路上,可怕的不是跋山涉水,也不是豺狼虎豹,而是人心人性。

    若是众人齐心,就算是没有了粮食,就连草根树皮都可以成为延续生命的宝物;而一旦人心乱了,就算是有再多的储备,一样到是没有办法坚持到最终的目的地。

    在斐潜印象当中,历史上整个东汉期间,进行的大规模迁徙被浓墨重彩进行记载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董卓这一次,另外一次就是刘皇叔的那一次。这两次都被罗老先生以大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