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昭烈帝-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刚刚从泰山募兵回来,脸色难看的王匡,以及他新招募的数千名精壮士卒。

    两支部队的斥候在十几里外相遇,经过短暂沟通之后,刘备应王匡之邀,前往对方中军相聚。

    “王太守,久违了。”平心而论,刘备对这个打仗不行,敛财倒是一把好手的河内太守没什么兴趣,但他如今身处高位,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可以随心所欲与人交往的毛头小子,很多表面工作是避不开的。

    “久闻刘使君大名,今日得见,终偿平生夙愿。”王匡话说得漂亮,礼节做得周到,脸上更是挂着春风一般和煦的笑容,但刘备从他眼中的漠然可以看出,对方同样对自己没什么好感。

    想想也是,王太守被董卓军打得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刘使君却能收复失地,把董卓军赶回洛阳;王太守好容易才想了个从豪强富户身上拔毛的主意,刘使君一番话,就让他的幕僚们乖乖放过了常氏家族。

    这种远道而来的强龙,是个地头蛇就不会喜欢。

    其实刘备有些误会了,王匡脸色难看的主要原因其实不是他,而是来自自己亲近的朋友。

    就在前段时间,王匡的同县好友,名士胡母彪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信中言辞激烈,斥责他滥施刑罚,拷问地方豪强以聚敛钱财的行为,并且告诉他,河内郡的民众已经怨声载道,再这样下去,只怕他官位都保不住。

    正是由于胡母彪的来信,以及刘备在河内动作频频的消息,王匡才放弃了征募一万名士卒的计划,带着数千兵马急匆匆地赶回河内。

    那里可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基业,若是不小心丢掉,王匡这么多年的努力可就全都白费了。

    二人闲聊了几句,王匡便以东道主的身份盛情相邀,和刘备进入修武城,在那里召集当地名士和豪强,摆下筵席,款待为大义而来,又即将离去的幽州牧刘使君。

    能够得到和刘备这种大人物见面的机会,修武豪强自然是喜不自胜,踊跃前来,这一番宴饮热闹非凡,不知不觉间,众人便都已微醺。

    “刘使君,请再饮一杯。”王匡举起精美的酒杯,杯中是金黄色的酒液,芳香扑鼻,令人不觉自醉。

    刘备却是苦笑着摆了摆手,“这酒的味道我实在是不喜欢,难以入喉,不如换一种酒,我再陪王太守欢饮。”

    见刘备不愿喝酒,王匡倒也不强求,他脑袋一仰,将美酒倒入口中,陶醉地回味片刻之后才露出笑容,漫声说道:“这种桂花酒的味道确实是与众不同,初次喝的话很难习惯,多喝喝就好了。”

    坐在刘备身边的简雍正在小口嘬饮,听了这话,脸上不禁露出古怪的笑容。

    这个王匡,是想在众人面前彰显自己见多识广的名士身份,顺便踩刘备一脚,把他塑造成一个边地来的乡巴佬吗?

    出乎王匡意料的是,刘备既没有窘迫之意,更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微笑不语,端起面前的酒杯,轻轻摇晃杯中酒液,嗅着桂花香气。

    “这种桂花酒是河内特产,酒坊的主家也在席中,若是刘使君不嫌弃,我便让他送几车到军中,慢慢喝,总是能习惯的。”王匡再次笑着开口,同时对下首陪坐的人群中点了点头,却浑然没有发现,那位酒坊的东家笑得比哭都难看。

    “还是河内特产?”刘备脸上看不出表情,只是点头赞叹,“不错,真不错,要是水掺得少一点就更不错了。”

    什么意思?

    王匡愣住了。

    “哪位是酒坊东家,出来给王太守赔个罪吧,好好的桂花酒被你这样糟蹋,还拿来欺骗贵人,实在是不应该。”简雍有些惋惜地放下酒杯,向刚才王匡点头示意的方向扬声说道。

    片刻之后,一名身材高瘦的中年人战战兢兢地来到厅堂正中跪下,“小人利欲熏心,还望太守恕罪。”

    王匡彻底懵了,大张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

    “阁下贵姓,怎么称呼?”刘备面带微笑,轻声问道。

    “小人免贵姓郭。”这名中年人头也不敢抬地说道。

    “这酒应该是去年秋天酿造,而且并未在冀州司隶一带售卖,阁下是从哪里买到的?”刘备继续问道。

    郭东家的脑袋垂的更低了,“徐州、糜家商会。”

    “原来如此。”刘备和简雍对视一眼,这就对上了,他笑了笑,先让郭东家回自己席位上坐了,然后转过头去,对王匡解释起来,“这酒是我发明出来,为拙荆治病用的,只是口味很好,才大量生产,贩卖各地。”

    原来张宁身世凄苦,自幼漂泊不定,肠胃一直不怎么好,生了孩子之后更是气血有亏,刘备见她经常服用华佗给开的中药,担心长此以往再把胃给喝坏了,于是回想起自己以前喝过的一种地方特产——桂花酒。

    为了酿酒,幽州商会专门派了一支商队,从南方运回大量上好糯米以及桂花,又经过多次试验,最后酿出的桂花酒酒色金黄透彻、酒质醇和绵甜、还有令人沉醉的清香,张宁喝了半个月后脸色就红润很多,睡眠质量也变得好了。

    见自己回忆起来的东西能够为妻子治病,刘备自然是喜不自胜,他在亲自试喝之后,觉得这种度数不高的糯米酒很适合这个时代,还可以填补由于季节导致的果酒产量不足,于是幽州的酿酒行业就多了一种拳头产品。

    为了确保口感,刘备下令所有的桂花酒,包括运往徐州会馆的,都要窖藏一年才拿出来售卖,结果在这里见到,并且知道是从徐州糜家过来,那就说明,糜竺是下了决心要赚钱,也顾不得窖藏了。

    刘备自然不可能把这些事情都说给王匡,但他简单地说了几句桂花酒来历,再加上那位郭东家的表情和话语,已经足够王匡弄清楚状况,脸色也变得像是猪肝一样。

    这不是把脸送给刘备,任由他随意抽打吗?

第325章 连续不断地抽打() 
只是刘备却并不打算就这样放过王匡,按照他的性格来说,遇见跳的就要按死,遇见送脸过来的就要大巴掌呼上去,而且,在自己满意之前,手不能停。

    “酒具倒是专门喝桂花酒的,也是从徐州买来的吧?”刘备再次端起酒杯,顺手把杯中酒洒在地上,仔细端详起晶莹细腻的杯身,再反过来看看杯底的落款,嗯,确实是幽州商会出产的。

    见那位郭东家点头如捣蒜,刘备继续问道:“酒瓶为什么换了?”

    为了看起来上档次,幽州商会贩卖的所有商品都要经过专门的包装设计,桂花酒这种专供上层人士的高端货,更是要被装在造型精美的瓷瓶中,那瓷瓶的造型都是刘备亲自设计的。

    可是今天盛放桂花酒的容器虽然也是不错的青瓷,但和幽州商会出产的相比还是逊色许多,而且造型老旧,完全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惊艳感。

    “小人觉得原本的酒瓶太漂亮,随酒一起卖出去太可惜了,家中婆娘便出了个主意,换了本地产的瓷坛,可惜坛大瓶小,为了赚钱,这才往酒中掺水。”郭东家说着说着,便不由自主地起身来到堂中,再次双膝跪倒,恨不得地下有条缝给他钻进去。

    刘备苦笑着摇摇头,对王匡解释道:“桂花酒是用蓟城附近的一处山泉水酿造,入口绵软、醇厚柔香,可是掺了这边的水,就有生涩之感、不但颜色发浊、香味也不纯了,我说的喝不下,正是这个原因。”

    他不解释还好,越解释,王匡的脸色就越难看。

    我们原本喝得好好的,也没听谁说生涩了、发浊了、香味不纯了,怎么你一来,什么问题就都跟着来了?

    可是看着对方如此吹毛求疵,如此装腔作势,王匡却无力反驳,归根结底,这酒是人家造的,他总不能厚着脸皮,硬说掺了水的更好喝吧?

    看似好心解释,实际上却是在嘲笑他这个土包子。

    王匡越发愤恨起来。

    “那些酒瓶呢?”简雍问道。

    “都卖了,一个都没剩下。”郭东家答道。

    这一下,修武本地豪强们开始面面相觑,他们清晰地记得,就在郭东家“研制”出桂花酒的同时,那个家伙还不知从哪搞来一批瓷瓶,很是发了一笔财。

    “老东西,当初我问你,为什么崭新的瓷瓶会有桂花香气和酒味,你是怎么说的?”一名坐得近的豪强子弟怒声问道。

    在这人身边,也有好几人对郭东家怒目而视,因为这个疑问,他们也不止一次地询问过,结果都被郭东家用同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我家就是酿酒的,瓷器放在这里自然也沾染上酒香,有什么奇怪?

    这就是当初郭东家的回答。

    另一名河内名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酒瓶当瓷器卖,酒掺水卖,郭二,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群情激奋之下,郭东家浑身颤抖,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滴落。

    得罪了这么多人,自己以后恐怕是在修武待不下去了。

    刘备瞥了王匡一眼,只见他双手紧握成拳,额头青筋暴起,牙关紧咬,脸颊上的肌肉不住跳动,双眼中更是杀意盎然。

    打王匡的脸固然挺爽,但若是被他迁怒于旁人,甚至是杀人,那就没意思了。

    “王太守,此人胆大包天,不仅欺骗河内诸公与王太守,还败坏了我幽州桂花酒的名声,实在是罪无可恕。”刘备心思既定,脸色也阴了下来,向王匡拱拱手,冷声说道。

    王匡面色不变,硬是从牙缝里憋出两个字,“该杀!”

    “单是杀头也太便宜他了,还请王太守将此人交给我。”刘备眯缝起眼睛,不怀好意地打量着郭东家,“带回幽州,让所有人看看,败坏我刘备名声的下场。”

    听得此言,郭东家浑身抖得像是筛糠一般,不住磕头求饶,“使君饶命,使君饶命。”

    “也好,就用他全家人,向刘使君表达歉意。”王匡沉思良久,终于调匀了气息,他紧紧抿着嘴唇站起身来,硬梆梆地说道:“我身体不适,不能再陪使君欢饮,今日就散了吧。”

    本想羞辱刘备,反被无情打脸,这种事情换给谁,他都没心情再喝酒了。

    更别说是掺了水的酒。

    王匡在随从们的护卫和一众当地豪强的簇拥下离开大堂,跨上战马,和刘备等人打了个招呼,便自顾自地想要离开。

    就在这个时候,简雍似乎是无意地自言自语道:“刚才还欢声笑语、喝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身体不适,不会是有隐疾吧?”

    声音不大,却足以传到王匡耳中,把这位河内太守气得眼前发黑,差点栽下马来。

    活了几十年,今天算是把脸给丢尽了。

    看着王匡一行离去,刘备只觉得心中畅快,想要再找人喝一场酒。

    或许是早与王匡有嫌隙、或许是想要巴结刘备这位比太守高一级的幽州牧,在王匡等人消失在街角之后,一名文质彬彬的河内士人轻哼一声,不屑地说道:“刘使君是客人,他王公节是主人,不管怎么说,都应该让客人先走才对,如此不知礼数,当的什么太守?”

    “哎,不可乱讲,王太守比我年长,如何做事自有他的道理。”刘备似笑非笑地说道。

    众人一听,这是在骂王匡倚老卖老啊,看来刘使君也对王匡心怀不满,于是他们越发来劲了。

    虽然这些人不太清楚刘备究竟是什么立场,说话也比较隐晦,但他们的意思,刘备还是听懂了。

    他们反对王匡的理由主要是两条:

    其一,王匡不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而是被董卓任命的,算不得数;

    其二,王匡无能,并且行事暴虐,为了敛财不惜构陷罪名,比董卓都不讲道理。

    “你们觉得换个太守挺好,可是要换个什么样的,你们心里有主意吗?”刘备懒得跟这些土包子搞什么弯弯绕,直截了当地问道。

    众人哪里想得到刘备如此直白,顿时面面相觑,过了一阵才有人开口答话,原来他们觉得河内地处董卓和关东联军两大势力之间,很容易成为主战场,所以希望保持中立,免遭战乱之苦。

    “想法挺好,努力去做吧。”刘备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也带着自己的随从们离开了。

    现在跟着联军混,河内只会被董卓打,若是赶走王匡玩什么中立,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河内肯定会被两边抓着打。

    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想不明白,修武这群傻x,脑子里面都是大粪吧。

    要离他们远点,别被傻气沾染到,刘备下定决心,明天一早就继续前行。

第326章 狼来了() 
刘备往东,王匡往西,双方部队在修武城下擦肩而过,随后便是各走各路,修武城再次回到往日里的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