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书室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崇祯十三年-第1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母霾灰车某隼聪吹兀腔鼓馨衙禾肯窗祝�

    ……

    这些打坏人的狗特务组织,是由朱平槿亲手缔造和创建的。

    刘名升和张光培负责的总参情报与通信局与秦裔的消息组相比,无论在规模和职能上,都要庞大和宽泛得多。

    情报、行动和通信(驿站),是情通局的三大职能板块。

    以前,情报主要由刘名升在抓,张光培负责行动和通信。后来有了魏申作为行动队长,张光培的职责就变成了分管通信,并协助刘名升搞情报。

    行动队与通信科一样,都是个连级编制,但因责任重大,所以主官高配为副营。这几天,魏申带着行动队的大部分人员,到邛州去执行任务去了。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王四牛领导的红枪会协助下,把陈怀年在新场镇缴获的官军物资,尤其是武器转运出来。

    王四牛领导的红枪会,是个松散的农会,负责代表农民与地主们打交道、争租争佃。

    他在飞仙关受了枪伤,养了几个月,但伤口始终愈合不好。每遇天晴下雨,便会作痛发痒。雅州是个雨城,不利于王四牛养伤。所以王大牛和罗景云带兵撤离飞仙关回到雅州后,王四牛就带着几名一起受伤的老乡退伍回到了邛州。

    王四牛回到家乡,立即模仿护商队在家乡搞了个红枪会。参加红枪会的人,大多是当地穷苦的佃户。脱产的会众并不多,大约只有三十人。可外围的会众就多了,起码有五六百户。

    红枪会发展如此迅速,当然有朱平槿的暗中支持。支持的除了资金,还有干部。红枪会的副会首名叫黄焕,是原护商队四连的士兵。他在雅州受伤,痊愈后跟着王四牛到了邛州。黄焕是朱平槿的联络员,也是朱平槿的监军和后勤官。

    这次在邛州转运物资,魏申因为人手不够,只得请求红枪会的人协助。陈士奇上次在新场镇当物流小哥,实在是太给力了。行动队加红枪会的人马一起上,也要来回搬个两三趟。

    ……

    任何一家情报机构,都有一种天然的自我扩张性。因为个人的目的,情报机构的主官和骨干都有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情报,干些与组织宗旨和工作目标不相符合事情的冲动。职业的特殊性,又使他们的非法行为极难被上级及时掌握并被控制。

    远如朱平槿的前世不说,就是朱平槿的现世,东厂和锦衣卫都是从一个并不起眼的小机构发展起来的。他们发展到顶峰时,权利大得吓人。后人曾诟病大明的政治是“特务政治”,这并非空穴来风。

    控制住情报机构,这是上位者在建立情报机构之初必须考虑到的事情。内部控制效果好,但是内耗严重,有损效率;外部控制效果较差,而且控制者自身也有被控制的需要,但是协调得当,不仅不会损伤效率,而且还会提升效率。一件事情两家搞总会比一家搞来得快、来的准。所以朱平槿根据现实的需要,首先选择了外部控制的方法。至于内控,也是要搞的,以后慢慢掺沙子。

    总参情通局与消息组之间有什么不同?朱平槿曾经仔细对比过。

    乍一眼看去,除了都搞情报,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相同之处:领导关系不同、人员组成不同、经费来源不同。但朱平槿认真分析后认为,实际上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三点:

    第一是负责对象不同。消息组向朱平槿直接负责;而情通局是总参领导下的一个军事机构,所以向总参负责。

    第二是职能不同。情通局既然是军事机构,所以他的主要工作对象就是对敌,包括流贼、土匪、鞑子还有官军等所有内部和外部的敌人;消息组由朱平槿的侍从太监领导,所以他的工作对象仅仅是主子朱平槿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分敌我。朱平槿曾经恶意猜想,如果自己突然变态,那消息组打听回来的消息一定很精彩。

    第三是情报使用的范围和分析程度不同。消息组的情报仅供朱平槿一人使用,平时就只有朱平槿一人知道,必要时也只能从朱平槿一人嘴巴里说出来;情通局的情报使用范围就很广了。情通局内部要进行分析报告,总参正职和分管副职都会知道,然后才会被报到朱平槿这里。报到朱平槿这里还没完,被朱平槿称为“情报用户”的各单位,还会通过总参这个口子获取。

    但是,除了情通局与消息组两者之外,朱平槿就没有其他特务机构了吗?

    不。还有一个更高级的!

    办公厅按照朱平槿的要求,筹建了政策研究室。

    政研室的书生,档次要比那些舞刀弄剑、飞檐走壁的007高得多。

    众所周知,情报的分析极为重要。尤其是战略性情报分析,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情报收集。

    这个政研室不干别的,就是把中央、地方甚至是朱平槿自己的旨意、诏令、奏疏、邸报、呈文等公开不公开文件透露出信息情报整理归纳出来,形成综合性的战略情报,然后定期或不定期向朱平槿等决策层报告,供其参考。

    只是因为这个政研室要求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又是目前朱平槿最缺的,所以政研室暂时只有四个临时编制:带队是进士文凭王府右长史郑安民,副职是举人文凭办公厅首席文案程翔凤。至于两个专职分析人员,那就是舒师傅新推荐的舒家子弟:他的堂侄,成都秀才舒国明;一个远房族侄,简州举人舒国志。

    办公厅同时负责机要枢密和战略情报分析,这是不恰当的。当条件成熟后,政研室要与办公厅分开,直隶于朱平槿。政研室就像一个情报分析工厂。办公厅为政研室提供情报分析前的原料,而政研室为办公厅提供情报分析后的产品。

    除开战略情报,就是情通局和消息组每天搞来的各种各样普通情报。目前消息组的情报较少,而且直通朱平槿,所以都是原始未加工的。而情通局的情报分析也才刚刚起步,水平只能做到把各类情报进行简单整理分类。有些重大纷杂的情报只能凭借朱平槿自己的直觉和信息储备来进行分析。

    朱平槿想着这些鬼头鬼脑的烦心事,脑中思绪乱飞,连午饭的心情都没有了。他推开桌上的文件,孤身一人从办公室后门溜出了谨德殿,又信步走到了御花园。

    御花园里有座假山。虽然没有后宰门的假山高,但是也有六七丈。假山上有座亭子,四面观景,八面来风。站在里面,目光可以透过蜀王府东西两面城墙,一直看到城里。

    守园子的老太监正躲在阴凉处眯眼打盹,突然瞥见世子独自前来,一激灵连忙爬起来跟了过去。见到世子爬上假山,走进亭子,又赶忙抢先一步将美人靠(带围栏的长椅,公园很常见)用袖子擦了,这才侍立一旁。

    朱平槿正要表扬老太监,然后把他打发了,好让自己清清静静一个人坐会儿,结果那喊不出名字的老太监却再次抢了先。

    老太监呆呆手指城西南道:“世子爷,您瞧!青羊宫方向有大股浓烟升起,想必是哪家大宅院着火了!”

    朱平槿短暂的兜风又被打搅了,他只好重新回到谨德殿。

    刚进到办公室,李明史便匆匆而至。

    不出所料,他带来了又一个坏消息:

    玉鼎道人在青羊宫炼丹,不幸引发爆炸和火灾。一名小道士死了,另一名小道士受了重伤,因为火大,没法拖出来,只好丢在了里面。

    玉鼎道人运气好,屁股上受了轻伤,已被负责保卫的警卫班抢救出来,正用马车运来王府。

    最严重的是,因为天干物燥,大火开始蔓延。玉鼎道人居所附近的几座小殿已经着火,估计保不住了。至于大火还会延烧到哪里,现在谁也不知道。

    MYGOD!

    朱平槿心里哇凉哇凉的。

    刚才还是三面受敌,一刻钟后就变成了四面楚歌!

第一百九十一章四面楚歌(四)() 
镇定!镇定!

    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朱平槿挥手赶走了闻讯前来送饭的小姑娘谭芳。全然不顾小姑娘委屈的眼神,把自己关进了办公室,闭目沉思。

    要把自己的优势找出来,充分利用。

    青羊宫烧了好,这样所有的证据都烧没了。侯栋要尽快转移,不能让他留在王府。

    转往哪里?

    朱平槿脑中转了几个地方,最后还是选在了自己发家的地方——碧峰峡。那个地方长年驻扎了名山县护庄基干中队两个排,安全、保密性都不错。至于青羊宫,赔钱吧!一万两?两万两?能用银子解决的事都不算大事!

    朱平槿用力抚摸着自己的胸膛,把普通乱跳的心脏抚平。骤逢危局,难免有些手忙脚乱,现在该来的都来了,他反而镇定下来。

    仅用特务组织来对抗陈士奇和刘之勃,难道就够了吗?客观来讲,陈士奇和刘之勃都算不得贪官。陈士奇就有个文人的坏毛病,个人操守倒比廖大亨好得多。刘之勃更是清廉如水,妾室上街买菜,经常是青菜萝卜豆腐,买肉也是隔天才一回。据说四川还有个著名的清官,那就是负责川北保宁府那边的上巡道葛奇祚。葛奇祚是高淳县人,崇祯十三年二甲进士,也是个两袖清风、爱民如子的人物。

    朱平槿愤愤不平。否则为什么稍微清点的官都来找我的麻烦呢?为什么像廖大亨这样的贪官,都主动与我合作,向我献媚呢?

    难道真如老话所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想到大贪官廖大亨,朱平槿心情反而稍微好了些。好像找到了组织,产生了亲切感。有了廖大亨的支持,就等于有了整个贪腐群体的支持,四面楚歌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综观中国历史,是贪官多还是清官多?当然是贪官多!”朱平槿在心里恶狠狠地自言自语道。

    他已经高高举起手掌,要把龙袍上的贪腐气息拍掉,这时又把手掌轻轻放下了。

    他再次打开眼前的文件夹,把程翔凤的报告重新细读了一遍,眼前浮现出今年以来与大贪官廖大亨的良好合作。

    今年年初,在仁寿、彭山和雅州三地,朱平槿有大笔土地入账。进入夏秋以来,在嘉定州、汉州、崇庆州和简州也有部分斩获。

    廖大亨刚刚达成协议,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清点他的预期收入。他先是秘密发函三地,要求三地将王府收的投献数字报上去。

    仁寿的新任知县据说朝廷已经任命了,可能还在路上,所以仁寿县根本没人理会廖大亨。

    彭山县目前由藩司临时任命的双流县丞在署理。双流县全县尽皆王庄军屯,彭山县城更是护商队的天下,江口之战的战场也在双流县边界上,所以这个县丞与双流知县李甲一样,都是与王府打交道久了的老人。得知廖大亨发函,这个县丞迅速从彭山重新跑回老窝双流,以向知县李甲交接事务为由,拖着不去彭山上任,最后把事情拖黄了事。

    雅州知州王国臣比双流县丞还绝。他的呈文里直截了当,称雅州地界王府占地甚多不假,但王府并未收受奸民投献半寸土。据查,那些土地都是王府用白花花的现银买来的,有双方的买卖交割契约为证。

    总之,廖大亨的函是白发了,最终一无所获。

    廖大亨吃了瘪,并不甘心,又派他的心腹赵师爷到三地暗访。

    那赵师爷临出发前,不知从何处得到了廖大亨已经与王府达成秘密协议的消息,出去了两三天便去信东翁称自己病了,要求回乡休息一年。

    廖大亨情知是怎么一回事。念在赵师爷追随多年的份上,依旧把他留在成都府。

    赵师爷因祸得福。他并不到巡抚衙门上值,但每月的幕金照拿。

    廖大亨计无所出,只好再次祭出他的杀手锏刘先生。刘先生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从朱平槿那里拿到了廖大亨想要的数字:彭山、仁寿各十万,雅州五万、嘉定州三万、崇庆州、汉州、简州等地共两万,总计三十万亩。按今年每亩五分的赞助费标准,共是一万五千两。

    一万五千两,较之廖大亨先前预计的几十万两那是少多了。

    廖大亨当然极度失望。不过他已经发现,他一人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胃口,能把朱平槿的几十万两银子全部吞入肚中。

    这笔钱即便搞到手,也要大家分润。省里拿一点,地方各级拿一点;私人拿一点,藩库也得拿一点;四川拿一点,朝廷,尤其是皇帝也得拿一点,这样各方的利益才能平衡,各方对此才能反对少、支持多。只要私人的那一块,交由廖大亨主持分赃即可。

    除了田里的银子,廖大人现在还有更多更大的追求。一份秘密协议,只是廖大亨与朱平槿携手共建美好明天的奠基石,他才不会因此与朱平槿翻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